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查看: 69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政府否决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是明智和愚蠢?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3-19 11: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可乐不乐,汇源不卖
DWNEWS.COM-- 2009年3月19日22:50:38(京港台时间) --多维新闻网


BBC中文网高毅/谁也没料到,驰骋世界百年的全球最大饮料公司可口可乐领到了中国出台不久的《反垄断法》的首张红牌。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关口,中国商务部否决可口可乐与中国果汁饮料巨头汇源的联姻“一石激起千层浪”,商务部一反常态,第一时间发布公告,详细阐释为何做出这一决定。

中国通过《反垄断法》的目的之一就是保护具有战略意义的行业,一杯果汁、一瓶可乐不足为战略行业,但折射出中国引进外资的政策进入新的时期。

今非昔比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功秘诀之一就是千方百计吸引外资,为此不惜给予外商在税收、行政上的诸多优惠,但这一态势随着可乐与汇源联姻的终结而收缩。

可口可乐与汇源的联姻因《反垄断法》中断

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主任仲大军对BBC中文网说:“中国这些年的发展是有问题的,过度地、不加保护地放开大门,结果导致非常多的领域几乎落入外资之手,这种发展战略在其它各国是没有的。”

国内媒体报道说,中国的民族品牌在改革开放中“沦陷”,活力28、中华牙膏、乐凯、乐百氏等本土品牌一一被收入外资囊中。

因此,当可口可乐去年九月提出收购汇源之时,触动了国人的敏感神经,当时包括新浪、网易等多家门户网站就收购一事进行的调查显示,近80%的网民对收购表示反对,在商务部做出否决裁决后,几乎同样多的网民表示赞同。

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与活力28和中华牙膏相比,为什么收购汇源会激起这么多国人的反对?

研究中国经济转型及产权的英国北安普顿大学经济学高级讲师陈飏对BBC说:“这说明外资收购中国企业变得越来越成熟了,同时收购的成本也越来越大了。”

“在早些年的收购当中,中国的企业和政府对外部世界了解比较少,那个时候的收购看起来比
较快,门槛相对较低,但带来了很多的遗留问题。”

的确,想当年“美加净”占国内市场近20%的份额,超过现在的汇源市场份额,在与庄臣合资后,不尽如人意,后来上海家化准备购回商标,但已回天无力。

另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中国留不住民族品牌?一位网友评论说:难怪中国没有“百年品牌”,干不好的跨了,干得好一点的“卖了”,与日本和韩国的企业形成鲜明反差。

从企业角度来说,有个好价钱就卖无可厚非,只说明中国的企业没有长远规划,不像当年日本松下公司的目标就是铸造一家“千年老店”;从政府来说,缺乏有效促进民族企业发展的政策和规划;从国人来说,他们缺乏对本土企业的关注,让企业感觉不到背后有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意志。

从可口可乐收购汇源这件事看,政府和国人的态度似乎开始转变,那么企业呢?

卖儿还是卖猪?

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主任仲大军说:“一个民族品牌是经过多年酝酿成熟的,就像养了一个孩子,终于把孩子养大了,但是突然要把孩子卖给别人,大家感情上不能接受。”
但是,当事人汇源果汁集团董事长朱新礼曾说:“办企业应该像儿子养,但要像猪那样卖。”
朱新礼认为,企业买卖应属商业行为,养大了,养壮了,有人看上愿意出钱买,为什么不卖?
朱新礼还援引李嘉诚,称他在办企业之前、在未买这个企业前,首先想的是怎么把它卖掉。"为
什么李嘉诚你们觉得正常,朱新礼卖你们就觉得不正常呢?"

无论正常与否,中国商业务部已做出裁决,可口可乐公司表示不会继续购买,而汇源也表示遵从决定。

仲大军说,中国政府做出的这一决定有更深层的考量。

他说:“在当前国际货币大动荡的环境下,只有企业的自主产权是真金白银,中国不敢为了要美元而轻易放弃企业主权,况且现在中国有太多的美元外汇。”

中国企业正在实施“走出去”的战略,中铝集团收购矿业巨头力拓的部分股份即将等候澳大利亚政府的审批,有人认为,中国对本土企业的保护会影响"走出去"的战略。

但仲大军认为,与外资相比,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比例微乎其微。况且,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都有相关保护本国企业的法律。美国经济危机如此严重,但要想购买美国的公司仍难上加难。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例或许会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坐标点,中国经济要增加未来全球化中的发言权,首先做的就是增加民族企业对中国人的生活影响力。
2#
 楼主| 发表于 2009-3-19 20:07 | 只看该作者
李平:禁可乐并汇源,民粹阉割民族品牌
DWNEWS.COM-- 2009年3月20日6:15:52(京港台时间) --多维新闻网


苹果日报/中国商务部禁止可口可乐併购滙源果汁,被戏称为可口可乐没花钱就打败了滙源。果蔬饮料本来是中国鼓励外商投资的行业,商务部受到保护民族品牌的压力而祭出《反垄断法》禁止这宗併购,结果滙源的品牌、企业形象都受到伤害,不利其日后的融资、发展,这难道是舆论与商务部的本意?


中国本土名牌,或者说民族品牌,近年在经历外资併购、控股后,确实有不少被打入冷宫或纷争不断,包括联合利华控股中华牙膏、吉列入主南孚电池、达能併购乐百氏饮料、强生收购大宝化妆品等,有人因此感到民族尊严受伤害。在可口可乐提出併购滙源后,内地一个权威财经网站的调查显示,反对者多达79.4%,其中,78%的受访者认为此举涉嫌外资要消灭中国民族支柱企业。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19日强调,做出禁止收购的决定,是严格依照《反垄断法》有关规定做出的客观裁决,既不受外部因素的干扰,也非保护主义。但是,商务部在8个多月的裁决过程中,其裁决机制并不透明,既未邀业界举行公证会,也未邀独立的研究机构参与评估,作出可口可乐「可能」利用其「在碳酸软饮料市场的支配地位,搭售、綑绑销售果汁饮料」的论断更难以服人。

内地垄断问题最严重的行业是铁路运输、电讯、电力、石油等,只由个别国有「巨无霸」公司把持,其垄断程度已足以以製造电荒、油荒来逼政府同意其订价,这是可口可乐就算併购滙源和娃哈哈也不可能做到的。商务部既然在反垄断问题上如此义正辞严,为何不在限制电力、石化等行业垄断方面有所建树?北京大学中国企业史研究室主任吴晓波表示:「商务部阻止可口可乐收购滙源的理由不成立,饮料行业是完全竞争的行业,不应该通过行政手段来干预。」
外界关注,中国禁止可口可乐併购滙源将引发贸易保护主义之争,影响中资在海外的併购或寻求公司控股地位,甚至影响抗击金融海啸的合作。但内地不少学者更关注,今次併购活动胎死腹中对中国民族品牌的实质伤害,连中国商务部研究院外资研究部主任马宇也质疑:「从某一个角度来说,(商务部的决定)满足了我们一种民族自尊心或者民族感情问题,但对民营企业家来说是不是也不人道?」

内地一些由国有企业创立的品牌,由于受到政治庇护,其竞争力萎缩,在卖盘给外资或由外资控股前已失去行内龙头地位,其品牌效应沉沦,不能简单地归咎为外资先收购后消灭。曾经雄霸一方的河北三鹿集团,最终因製造、销售含三聚氰胺的毒奶粉而走向清盘,并不是因为新西兰恆天然集团入股所致,而是因为与当地官员勾结,刻意隐瞒真相,以致毒害逾20万婴幼儿。

而一些由民营企业创立的品牌,由于民营企业家没有安全感,对企业的规模自我设限,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时,宁愿不再发展或卖盘,以免成为被枪击的出头鸟。滙源的老闆朱新礼一直认为「企业要当儿子养、当猪卖」,如今,他养肥了滙源,却不是想卖就可以卖,以后,谁还敢把企业养得太肥?政治的干扰,民粹的干扰,只会寒了民营企业家做大做强民族品牌的心。但愿,当局也好,民众也好,切莫再举起民粹的利刃,阉割民族品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4, 2024-9-25 00:18 , Processed in 0.043571 second(s), 31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