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日报:倪萍式的“花絮”还是少一点儿好(图)
在政协文艺界别分组讨论会上,一组倪萍委员跪地为冯小刚等其他委员拍照的照片煞是夺人眼球。报道说倪萍转行做了“娱记”,为达目的不择“姿势”的专业精神,值得认真学习。虽是花絮,然调侃声中,亦颇有耐人寻味之处。
这样的“花絮”如果仅仅是个别现象,也就罢了,到过全国“两会”现场的人都知道,这种现象偏偏比较常见。我去的那年,政协大会开幕的时候,有几个委员居然跑到记者和军乐团所在的二楼专门来拍照和被拍照。这里的地势好,居高临下,能把大会的横幅拍全吧,总之见他们忙前忙后,折腾了好久。我当时如果胆子大一点就会走过去问问:您几位到底干什么来了?至于那些开会时不时举起相机拍摄的,投票时要多站一会儿微笑着等留影的,但凡关心“两会”的人,通过电视画面都应该见得多了。
大会如此,小会上其实也是如此,或者说更是如此。我就亲眼见到某个至今仍然当红的演艺界明星在小组讨论的时候,自始至终都在埋头给纪念封之类的东西签名,一个弄不清身份的人物不断地往她跟前送,那委员一概来者不拒。昨天《南方都市报》有篇《合影记者》,谈论的是“那些根本就不采访,看见个明星就站过去,逮着机会就合影的男女”,很有针对性,文章质问他们“要那张记者证做什么”?同样的质问完全也可以送给只知道自家“留念”、忙着自家“外交”的代表委员:“要那张代表(委员)证做什么?”以前“两会”之后,民间都要评选十大雷人提案之类;现在“两会”还在进行中,舆论就已经毫不客气了,雷人的提案或言论甫一问世,嘲讽、挖苦之声随即迭起。这种状况,在反映了舆论生态好转的同时,也表明公众对“两会”实际上寄予着殷切期望。谁辜负了这种期望,谁就理当受此“礼遇”。我想,有一天,对尸位素餐的代表委员进行罢免也是可能并且可行的。
倪萍委员委实无需客串“娱记”。根据“两会”新闻中心的信息,今年报名采访“两会”的记者共达3060名,就差了“古”,“今中外”一应俱全,其中可能不乏新丁,但均为专业人士,她完全不用为报道的事情担心。身为政协委员,如果说体现专业精神的话,更应该在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人民政协主要职能上去体现,要看她参政议政了些什么。去年,她的“山寨说”很是雷了一下人;今年据说她“特意与媒体合作,开设节目《民生大议》,广泛征求民生意见,并从中甄选出有意义的提案”。借助外脑固然是条捷径,但在履行职责上不辱使命,终须自己对社会现实的密切关注。
关于“两会”去娱乐化的声音越来越高。很遗憾,现实是这边照说,那边照做。倪萍这样的“花絮”还是少一点儿好,往积极的一面想,杜绝娱乐化,也需要这些“花絮”做靶子吧。(潮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