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楼主: yyp&ap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联谊] 三佳会社,文人的会所,诚邀您的加入!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131#
发表于 2011-11-27 22:55 | 只看该作者
Post by yyp≈3007940
窥牖:kui(一声) you(三声)

这句话是老子道德经的精华,大意是说道有大常,理有大致。 持古之道,可以御今,虽处于今,可知古始。

道在心,若心窍顿开便可洞彻天地,即关于牢也能通晓万物。反之心窍蒙蔽随游遍三山五岳而无所得也。

但老子这里说的道是指大常,大致,并非说人不用学习不用游历。是指天地的自然规律,掌握此规律便通晓了这个世界,在这个基础上再发展和提升。

古人圣贤的经典语句是要用心领悟的,每个人学养,修养基础不同,必定修习所得不同。这就是为什么会社要单独成立传统文化学习小组,结合现今时事热点,大家一起讨论,共同学习,互相鼓励,促进,提高。

热诚欢迎所有对国学感兴趣的朋友们踊跃参加。联系方式[EMAIL="sanjiachineseschool@hotmail.com"]sanjiachineseschool@hotmail.com[/EMAIL]

此课不补,愧谓华夏后代炎黄子孙也。
温馨提示
本站接到网友举报,有人发布招聘(保姆管家、助理文秘、中文教师等)、交友和送宠物等信息,目标主要是针对女士行骗。为了增加欺骗力度,有的招聘中留了本地电话号码,那些电话号码实际上都是虚拟号码,其实他们人不在本地。建议大家提高警惕,不要随意提供个人信息并与对方纠缠,谨防“杀猪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发表于 2011-11-28 20:11 | 只看该作者
推荐 林语堂 <<老子的智慧>>

自己正在经历人生路上或大或小的波折, 感叹规律与命运对人生的赋予.

不禁又读"前赤壁赋"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 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蔵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3#
发表于 2011-11-30 19:32 | 只看该作者
会社新年有活动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4#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11:29 | 只看该作者
Post by maomao_mzy;3008814
推荐 林语堂 <<老子的智慧>>

自己正在经历人生路上或大或小的波折, 感叹规律与命运对人生的赋予.

不禁又读"前赤壁赋"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 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蔵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诸葛先生的一句话,一直是我的座右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与君共勉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11:32 | 只看该作者
Post by maomao_mzy;3010061
会社新年有活动吗?


春节有晚会,大部分会社成员都会参加。也非常欢迎所有爱好中华文化的朋友献策献计,热情参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发表于 2011-12-4 08:56 | 只看该作者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一事请教达人,子游的回答与夫子问话之间有何逻辑关系?为何夫子听到弦歌之声会如此发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7#
发表于 2011-12-4 09:50 | 只看该作者
你们都是大文人呀。想加入你们,但看你们的帖子有些地方看都看不懂。俺还是先补补课:confused:
Certified Translator
Adsion Gardening & Landscaping
WeChat 5253767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8#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2:26 | 只看该作者
Post by iseayou;3012268
你们都是大文人呀。想加入你们,但看你们的帖子有些地方看都看不懂。俺还是先补补课:confused:


小声点,朋友,我们离大文人称呼远着呢。

会社确实有文人,除了我。俺是南郭先生的妹子,不过,正偷师学艺,盼望早日脱离“南郭家族”呢。还望得到更多朋友指点,多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9#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13:21 | 只看该作者
我们正在忘却的传统文化 [引用] 作者:老张

1900年2月10日,梁启超写下激扬一代中国人的《少年中国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今天,梁启超寄于厚望的少年,具有的希望、进取、日新、破格、好行乐、盛气、豪壮、造世界、“常思将来”、“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的气质,都在这一代身上可以依稀地看见。可是,他们身上的中国传统日趋减少,特质与个体已不复存在,中国味淡不可闻。 &shy;

&shy;

一、关于“忠孝仁义信礼智勇”&shy;&shy;

  我们打破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要维护的那个秩序,也切断了我们与“忠孝仁义”的关联。“信礼智勇”做为各社会通用的一种生存哲学和基本要求,披着儒家的词语外壳,但在嫁接了西方的价值理念之后,内涵早已不再。经济为先的如今,只有在台北的路牌上还可以看到这八个字。古人曾把道德修养视为人生的终极追求。在全球化的今天,个人理念,快乐,自由好象都比道德重要。现在的孩子还有很多别的事情要忙。&shy;

&shy;

二、关于“四书五经”&shy;&shy;

古时的书生,15岁出童前,要把四书五经背的烂熟于心,他们对经典的了解,足使今天的古文学博士生汗颜。1912年1月19日,当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下令,“小学堂读经一律废止”的时候,这是一个解放思想的壮举。但在历经近一个世纪后的结果,却是已经没有多少人答得出来什么是四书五经。如今,孩子们对以《大学》、《中庸》、《伦语》、《孟子》、《易经》、《易书》、《诗经》、《礼记》、《左传》为代表的古代中国的支柱思想体系是一头雾水。&shy;

&shy;

三、关于“任侠之气” &shy; &shy;

任侠之气:何谓任侠?是“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义之所当,千金散尽不后悔;情之所钟,世俗礼法如粪土;兴之所至,与君痛饮三百杯”;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是荆轲,是专诸,是李白,是辛弃疾,是一饭之恩的漂母,是救过吴子胥的渔女。&shy;&shy;

 不过,今天他们都在风中消散了,再不见独行万里为曾允朋友一诺的男人,再也没有“拼将一生休,尽君今日欢”的女子。高晓松在《青春无悔》里,这样幽幽地写道,从小就接受明哲保身的教育,不敢相信任何人,何来的狂狷豪迈之气?何来风流洒脱的风骨?&shy;&shy;

 从来没有年少轻狂,青春就不是完整的青春,人生也不是完美的人生。读再多的金庸古龙也没有用。&shy;

&shy;

四、关于“匹夫有责”&shy;&shy;

对家庭负责、对族人负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为看不见摸不着的社会风气负责……这是古人肩上义不容辞的职责。《大学》开篇就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在今天成为镜花水月,顾炎武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和平时期,更像是一句空谈。&shy;&shy;

于是,我们坚持不再长大,看日本漫画,穿满身口袋的阔脚裤,口号是“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咄咄逼人的自由泛滥,让责任感处处失守。年方十几岁的那一拨孩子,耳濡目染的是这一代人放任自流、无限延长的青春期,他们怎么知道责任感是何物呢?&shy;

&shy;

五、关于“诗词曲赋”&shy;&shy;

如果20世纪90年代的孩子们是从周杰伦的《东风破》里,开始接触古典诗词之美,这是不是有点迟了?《全唐诗》有42863首,《全宋词》有19990首,李白有诗900余首,陆游有诗9000多首,这只是中国诗词曲赋的一点零头。然而,我们直到中学毕业,背的不过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样的小情调,如何让我们爱上浩瀚诗海呢?不是说古典诗词应该被广泛应用,但她从我们的视野里大幅度地撤退、消失,就是这个社会审美能力的丧失。一个从小就被“涉江采芙蓉”、“袅情丝吹来闲庭院”、“醉里挑灯看剑”这样的情韵滋养的孩子,长大以后,他们的心灵或许不至于那么麻木,冷漠。 &shy;

&shy;

六、关于“琴棋书画”&shy;&shy;

 现在,年轻有为的形象是年少多金、高学历、高收入、高消费,懂得如何赚钱,还要懂得如何花钱。成人的价值取向在下一代人身上复制,甚至强化。学琴(指的是钢琴而非古琴古筝)一定要考级,下棋是想成为常昊那样的国手,书画是少年宫的常备项目,为的是升学时加分…… 那种初始的风雅, 在父母们的鸡毛掸子和考级的压力下,已经被扭曲,再也保持不了唯美的形状。 &shy;

&shy;

七、关于“谦虚礼让”&shy;&shy;

“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孔融为什么让梨?”“因为大的梨是坏的。” 那个固执而陈腐的孔融,如果听到现在的孩子这样回答,肯定气得从棺材里跳出来。是的,传统的道德规范正在流失。孩子们被教导:不劳动者不得食。他们几乎一生下来就置身于竞争中,天生就是达尔文主义者。没人会感激孔融。当整个社会开始认同并宣扬“谦虚使人落后”这样的以工业文明为代表的价值观时,中国古人那种温润如玉的人格魅力,也就湮没了。&shy;

&shy;

六、关于“民风民俗”&shy;&shy;

  过年摸门钉放鞭炮,上元吃汤圆放花灯扭秧歌,端午插艾条挂香符赛龙舟,中元孟兰盆会驱傩……随着大城市全面禁燃鞭炮,这些节日离我们渐行渐远,孩子们获得的野趣,也被逐渐稀释。&shy;

  20世纪90年代生人开始相信圣诞老人,开始在麦当劳、必胜客里过生日。他们不知道阿福,没放过风筝,没见过长命锁,没上过八仙桌,没爬过大门槛。在他们看来,传统的东西是没有质感的、是苍白的。&shy;

  传统文化的传承正从孩子们的视野中淡去,蕴涵其中的文化精髓也随风逝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
发表于 2011-12-10 09:56 | 只看该作者
Post by yyp&ap;3015565
我们正在忘却的传统文化 [引用] 作者:老张

1900年2月10日,梁启超写下激扬一代中国人的《少年中国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今天,梁启超寄于厚望的少年,具有的希望、进取、日新、破格、好行乐、盛气、豪壮、造世界、“常思将来”、“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的气质,都在这一代身上可以依稀地看见。可是,他们身上的中国传统日趋减少,特质与个体已不复存在,中国味淡不可闻。 &shy;

&shy;

一、关于“忠孝仁义信礼智勇”&shy;&shy;

  我们打破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要维护的那个秩序,也切断了我们与“忠孝仁义”的关联。“信礼智勇”做为各社会通用的一种生存哲学和基本要求,披着儒家的词语外壳,但在嫁接了西方的价值理念之后,内涵早已不再。经济为先的如今,只有在台北的路牌上还可以看到这八个字。古人曾把道德修养视为人生的终极追求。在全球化的今天,个人理念,快乐,自由好象都比道德重要。现在的孩子还有很多别的事情要忙。&shy;

&shy;

二、关于“四书五经”&shy;&shy;

古时的书生,15岁出童前,要把四书五经背的烂熟于心,他们对经典的了解,足使今天的古文学博士生汗颜。1912年1月19日,当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下令,“小学堂读经一律废止”的时候,这是一个解放思想的壮举。但在历经近一个世纪后的结果,却是已经没有多少人答得出来什么是四书五经。如今,孩子们对以《大学》、《中庸》、《伦语》、《孟子》、《易经》、《易书》、《诗经》、《礼记》、《左传》为代表的古代中国的支柱思想体系是一头雾水。&shy;

&shy;

三、关于“任侠之气” &shy; &shy;

任侠之气:何谓任侠?是“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义之所当,千金散尽不后悔;情之所钟,世俗礼法如粪土;兴之所至,与君痛饮三百杯”;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是荆轲,是专诸,是李白,是辛弃疾,是一饭之恩的漂母,是救过吴子胥的渔女。&shy;&shy;

 不过,今天他们都在风中消散了,再不见独行万里为曾允朋友一诺的男人,再也没有“拼将一生休,尽君今日欢”的女子。高晓松在《青春无悔》里,这样幽幽地写道,从小就接受明哲保身的教育,不敢相信任何人,何来的狂狷豪迈之气?何来风流洒脱的风骨?&shy;&shy;

 从来没有年少轻狂,青春就不是完整的青春,人生也不是完美的人生。读再多的金庸古龙也没有用。&shy;

&shy;

四、关于“匹夫有责”&shy;&shy;

对家庭负责、对族人负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为看不见摸不着的社会风气负责……这是古人肩上义不容辞的职责。《大学》开篇就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在今天成为镜花水月,顾炎武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和平时期,更像是一句空谈。&shy;&shy;

于是,我们坚持不再长大,看日本漫画,穿满身口袋的阔脚裤,口号是“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咄咄逼人的自由泛滥,让责任感处处失守。年方十几岁的那一拨孩子,耳濡目染的是这一代人放任自流、无限延长的青春期,他们怎么知道责任感是何物呢?&shy;

&shy;

五、关于“诗词曲赋”&shy;&shy;

如果20世纪90年代的孩子们是从周杰伦的《东风破》里,开始接触古典诗词之美,这是不是有点迟了?《全唐诗》有42863首,《全宋词》有19990首,李白有诗900余首,陆游有诗9000多首,这只是中国诗词曲赋的一点零头。然而,我们直到中学毕业,背的不过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样的小情调,如何让我们爱上浩瀚诗海呢?不是说古典诗词应该被广泛应用,但她从我们的视野里大幅度地撤退、消失,就是这个社会审美能力的丧失。一个从小就被“涉江采芙蓉”、“袅情丝吹来闲庭院”、“醉里挑灯看剑”这样的情韵滋养的孩子,长大以后,他们的心灵或许不至于那么麻木,冷漠。 &shy;

&shy;

六、关于“琴棋书画”&shy;&shy;

 现在,年轻有为的形象是年少多金、高学历、高收入、高消费,懂得如何赚钱,还要懂得如何花钱。成人的价值取向在下一代人身上复制,甚至强化。学琴(指的是钢琴而非古琴古筝)一定要考级,下棋是想成为常昊那样的国手,书画是少年宫的常备项目,为的是升学时加分…… 那种初始的风雅, 在父母们的鸡毛掸子和考级的压力下,已经被扭曲,再也保持不了唯美的形状。 &shy;

&shy;

七、关于“谦虚礼让”&shy;&shy;

“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孔融为什么让梨?”“因为大的梨是坏的。” 那个固执而陈腐的孔融,如果听到现在的孩子这样回答,肯定气得从棺材里跳出来。是的,传统的道德规范正在流失。孩子们被教导:不劳动者不得食。他们几乎一生下来就置身于竞争中,天生就是达尔文主义者。没人会感激孔融。当整个社会开始认同并宣扬“谦虚使人落后”这样的以工业文明为代表的价值观时,中国古人那种温润如玉的人格魅力,也就湮没了。&shy;

&shy;

六、关于“民风民俗”&shy;&shy;

  过年摸门钉放鞭炮,上元吃汤圆放花灯扭秧歌,端午插艾条挂香符赛龙舟,中元孟兰盆会驱傩……随着大城市全面禁燃鞭炮,这些节日离我们渐行渐远,孩子们获得的野趣,也被逐渐稀释。&shy;

  20世纪90年代生人开始相信圣诞老人,开始在麦当劳、必胜客里过生日。他们不知道阿福,没放过风筝,没见过长命锁,没上过八仙桌,没爬过大门槛。在他们看来,传统的东西是没有质感的、是苍白的。&shy;

  传统文化的传承正从孩子们的视野中淡去,蕴涵其中的文化精髓也随风逝去。


当一个传统文化的传承被割断时,仰仗这个传统文化而生存下来的民族的根也将被割断,这个民族的人们也将无法从自己的根来吸取成长中需要的营养,也将变成濒危灭绝的。想想魁北克政府不惜重金培育法语人口,保护法语地位,就是要保护自己的根。


摘选一段网友的评论:

“网上很多文章探讨,为什么中国在世界孤立,中国人没有朋友?

中国人从毛时代开始,到几天前送马国校车(自己还没普及), 前前后后几百个亿出去了,

却在世界上没有几个真正的朋友。




央视的白岩松说,他在美国图书馆看当年911第二天的报纸,

中国是唯一的一国对911事件不报导。因此他认为,中国不

认同其他国家的价值观,所以导致中国在世界上没有朋友。




  中国没有朋友,有更深层的原因。那就是 - 中国失掉了自己。一个不

知道自己是谁的人,怎么让别人认识你呢?朋友不是光靠钱就能得到的,朋

友是要了解和理解。中国的问题是,自己都不了解和理解自己,更何况他国?


  

  当一个国家没有一个清晰和理性的价值体系,与随之的文化环境,并且持之以

恒地实行,这个国家是不可能真正有什么作为,别人也无法认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5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5-1-9 23:01 , Processed in 0.053584 second(s), 35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