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查看: 27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魏晓光:谈纽约版《你幸福吗》和《你爱国吗》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0 08: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2年中秋前后,央视推出《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节目“幸福是什么?”,一时间“你幸福吗?”成为媒体和网络的热门词汇,也触动了当时身处大洋彼岸的旅美艺术家魏晓光,他在节目播出之后迅速制作纽约版《你幸福吗?》,引来世界范围的模仿。

今年十一长假期间,央视再推系列节目,不过主题换成了“你爱国吗?”。魏晓光也于近日推出对应的纽约版本,再次获得不错的网络反响。

观察者网编辑带着好奇,辗转联系到正在纽约市立大学亨特学院修读美术硕士(MFA)学位的视频制作者魏晓光,目前,他的创作媒介涉及油画,影像与行为艺术。据他介绍,虽然到美国不过两年时间,已明显感觉到美国的“自由”和“不自在”。

他坦诚,制作这两部短片的过程也是自己了解美国社会的一个途径,可以有机会重新反思美国的形象定位,而被采访者所展现出的“鞭辟入里的思考、谈话的逻辑性”都让他感到意外和惊讶,他觉得这是明显高于国人一筹的。

在我们的邀请下,一向更善于用镜头叙事的魏晓光同意用文字记录下自己创作视频的初衷、街访中的故事和尚未完全成熟的思考。行文中虽然不无矛盾,例如既谈到中国是单一文化,又提及中国是兼容并包,但不失为一个本真的当代留美艺术研究者的心灵样本。

观察者网原文刊发如下:

回顾去年十月我在纽约制作的短片《纽约版——你幸福吗?》,当时由于媒体对于幸福话题报道的范围比较广,可能也是因为话题的娱乐性比较强,这部短片的影响非常大,引来了世界范围的模仿。

我在上星期制作了系列的第二部短片《纽约,你爱国吗?》,上传到网络后同样收到很多反响。在网友发来的邮件中,问得最多的问题是我制作视频的初衷,还有很多人想询问我本人对采访中问题(如你幸福吗?你爱国吗?)的回答。

我来到纽约不过两年时间,制作这两部短片的过程也是我了解美国社会的一个途径。而采访得到的答案往往超出我的预料,我觉得我从受访者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也使我对很多问题进行了反思。这些反思不只是对采访时提到的问题本身,还有对我以前听到的,想到的对美国的成见:美国是超级大国,美国是“敌人”,美国是榜样,美国是天堂,美国快乐吗,美国人怎么看美国……?我同时也希望能够引起观众们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制作这两部短片的动机十分相似,都是在看了央视的街头采访之后,我对美国人会怎么回答同样的问题产生了好奇感。所以采访中使用的问题,都是和央视节目《走基层·百姓心声》完全相同的。

两次录制影片,一共在纽约街头随机采访了50多个人,包括不愿接受采访的,很可惜不能全部放到一部片子里。毕竟网络视频如果做得像电影一样长,大家会看得很累吧?在几次采访中我也尽量不让自己的态度或者情感掺入其中。尽量传递每位受访者的真实想法和感受。也许保持客观的态度也是我这两部短片受欢迎的原因,在拍摄时我最希望做到的,就是把我的眼睛变成大家的眼睛,传达真实的与人面对面接触的感觉。

谈到幸福,我回忆起刚到纽约时的体会:比起想象中的“天堂”,美国是一个非常现实的社会。不用提贫富分化,最现实的要数各种各样的法律和规章制度。每一个市民的职责,具体到各种垃圾该怎样分类回收;汽车停在消防栓前面就会被立刻拖走,公共建筑里绝对禁止吸烟……

我认识的在中国长期定居的美国朋友,回到美国都会有点不适应。他们说在中国才感觉日子过得自由,一种“混乱的自由”——干什么都没人管。在美国,自由并不等于“自在”,它首先意味着遵守规矩,做好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而另一方面,写在宪法中的公民权利,也可以结结实实地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公寓的租期已到,而房东找各种借口不愿意退还押金,怎么办?不管你是哪国人,只要你在这生活,都可以直接走进法院去起诉,而诉讼所需的手续费只需25美元。只要诉求合理,专门的房屋租赁诉讼法庭一定会主持公道,一个月左右问题就能得到解决。这样的法律效率,在目前的中国也是不可想象的。

我认为在美国,过得幸不幸福仍然是非常个人的事情。不是每个美国人都幸福,也不是每个幸福的美国人都感谢美国政府。在采访的过程中,我得到的大多数回答都是坦诚、直率、并且负责任的。

在《纽约,你爱国吗?》中,给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两位大婶,正像大家在片中可以看到的,我采访第一位戴帽子的大婶是在哈德逊河边,当时她正在公园草地收集种子。她谈到了爱国和政治宣传的关系,以及对爱国主义被利用的担忧。另一位接受采访的戴眼镜黑人大婶。当时她正在购物回家的路上,放下东西欣然接受了我的采访。她的谈话论及美国的排外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分离势力,以及对爱国主义在意识形态中成见的批判。正如很多人的感受,在美国街头随机采访的行人,竟然对这样的问题不是随口回答,而是有着鞭辟入里的思考。他们谈话时的逻辑性,也是远高于一般国内的大学毕业生。

爱国这个问题在美国比较特殊,很大程度上因为它是一个移民国家。尤其在纽约,各个族群的社区划分十分明显;经常是只隔了一条街,你就能感到巨大的文化差异,有时会感觉完全不像是在同一个城市里。有谁能不被纽约的多样性弄得眼花缭乱?正是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构成了纽约生活方式的多样性,唐人街公园里传来的二胡声,好像把我带回了北京的某个街心公园;往北边走五分钟,SoHo区的时尚大牌与挤着购物的行人又让人喘不过气来。我现在居住的社区居民以波多黎各裔为主,说西班牙语的人比说英语的还要多……正如我的美国老师在闲谈中说道:“有时候感觉做一个美国人挺奇怪的。”

正因为如此,在美国老百姓心目中“国家”这个概念是和中国人很不一样的。中国是以汉文化为主的单一文化国家,所以有很多时候对于生在中国长在中国的我来说,要面对很多从没有想过的问题。美国人对于爱国问题有一种天然的理性,而不像中国人意识中对国家,民族与政府的笼统一体化认识。因为在美国这样一个年轻的国家,“国”不一定等于自己出生长大的地方,也不代表自己的民族。爱国对新移民美国的人来说,既可能指自己的祖国,也可能指美国。当然世界上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总会有先来后到的争论。在美国,爱国主义也曾被极端民族主义利用,当做种族排外的口号。

这两部短片得到的网友反馈,不光是关于美国,更多地是在将中国和美国进行比对讨论。这也是我认为这些街头采访具有的一个特质:在很多方面美国就像一面镜子,人们关心美国的问题实质上也是在为中国问题寻找出路。

对于当下的中国,我认为我们应该虚心向美国人学习关于爱国的认识。在制作短片的过程中,我不仅仅体会到美国人的政治素养和思想水平,而且也一直在反思我自身的认识,以及中国在走向强盛和开放的同时面临的种种问题。比如怎样对待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流动,户籍问题带来的地域歧视;或者如何处理越来越多来华的外籍人士与我们传统文化思想之间的矛盾。的确,全世界20%的人口都是中国人,但是有朝一日当我们真正开放地与其他80%的人打交道时,这也关系到我们在国际范围里如何认识自己,对外展示的是哪一种形象等等不可回避的问题。

我认为时下的中国人是有非常强的爱国情绪和自我认同感的,如果我们不能理性地认识这一点,而过分地强调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它也有变成极端民族主义的危险。因为中国毕竟早已不是一百年前那个饱受欺凌的贫弱国家,它已经是世界上任何人都不可忽视的强国。美国无疑有友善、开放、宽容的一面,虽然在其国内外事务中没有得到充分实践,但这些仍是我们最应该从世界头号强国身上学习的素质。我相信几千年来兼收并蓄的中华文明,理应比美国做得更好。
2#
发表于 2013-11-20 20:27 | 只看该作者
一位学者说过,中美两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两个国家的媒体都以骂美国政府来表示爱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4, 2024-11-5 02:45 , Processed in 0.042034 second(s), 31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