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异乡,走在一个人的墓园里
海外的生活是孤独的,这话对于像我这样在外面生活了近三十余年的人来说,已经不再是问题,就是磨时间,也都习惯了!不过,我内心里仍然恐惧着一种孤独,当你带着自身文化的痕迹,走完新生活的终点,悄悄向着墓园走去的时候,那是让人感到窒息的,面对难以抵挡的承受。
因为,我亲身从朋友那里感受到。
这几年,我亲自参与送走了几个朋友,从告别,诵悼词到墓园,我落泪含苦和他们再见。他们和我一样,漂流过海,奋斗人身。而他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却成了离我最近的朋友。只是我没想到,在最后一刻告别世界的时候,他们竟然这样“孤独”,孤独的连我这个靠他们最紧的心,也感到丝丝凄凉,从送别的小路回来,我不得不思考,漂泊者的文化和新生之旅,多么不易。
我是成年以后才出国的,中国的家庭与亲属概念有着远久的历史,如果家中有人离去,会有一个及其温暖的家庭氛围,走的也欣慰!可在国外就完全不同了。我送走一位老人,在国内时很有名气,做过老师,学者,出版书籍,有大群的崇拜者和友人,可是出国后,什么都没有了,只剩下一个老伴,两个孩子(他们都在外地工作),几个邻居(老人楼的老人)。好在老先生热爱写作,也算交了我们这样不多的朋友。后来因为年纪大了,投靠孩子,又搬了家,到一个陌生的城市。
漂泊就是这样选择人生,他根本就没有做好准备,就走到了墓园前。在那个凄凉的殡仪馆,我和几个朋友开车几个小时赶去,人生几十年过去,在最后告别的时候总有几分温暖的热度,让曾经知道他,爱过他,关注他的朋友来送一程,说说心里话,讲讲他的人生路吧,可惜没有。中国那头的亲人不可能过来,这边的朋友那么有限,加上搬家,更是没有什么朋友。要说有,就是新居住的邻居的几位老人,自家的两三个亲人,我们来自其它城市,不过就只是代表。好在老人是信基督教的,当地的教会派了几个姐妹兄弟朋友来为老人祈祷送行。这就是老人离开人间的最后场景!
当我置身于这样的场景,沉痛的心里夹杂着苦涩的味道,如果老人在中国,在家乡,绝对不会这样!看着寥寥无几的十多个人,我的心像扎了刺,难过极了。我不曾,也从来没想到,自以为对孤独已经完全适应,也毫不在意的我,此刻,却深深地感到一种孤独的寒气,在向我袭来,刺骨的疼痛!那天,像带着怜悯的心,带着同胞(同落天涯人)的情感,带着对文友深深的爱,作了肺腑心怀的悼词,我的心和挚爱的友人同跳!
我写下这样悲切的故事,是想告诉朋友们,在不同文化的地域,对于移民来说,承受着更多的精神失落!在中国,有家庭有朋友有单位有社会组织,可是在国外,只有家庭和朋友,或者说,还多了一个民间的社会组织(如果本人参加)。如果你的生活没有任何组织(民间),没有更多的朋友,那么,你的最终将会变得十分“凄凉”的。
很多朋友在国外生活多年后,都选择了信教,真信的有,也有的是从中寻找弥补自己的“孤独”,这表明了国外精神生活与国内的差别。亲情和友情来自教会的兄弟姐妹,当个人问题走入歧途,教会会伸出手,会给予帮助,会填补精神的空缺,更会从“孤独”中找到一些慰籍,在我参加的几个悼念活动中,凡是加入教会的朋友,最终都会得到牧师或教会朋友的帮助!至少,整个氛围变的温暖很多。
孤独也是一种选择,更多的移民并没有信教,而是依赖于老乡,同乡会等的支持。不管怎么样,人生必有一去,漂泊者只撑一只小舟,同舟共济,我们更需要相互关爱,拉朋友一把,送上爱心,感恩于人生!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1-21 20:32 , Processed in 0.032216 second(s), 24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