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查看: 359|回复: 0

安全意识第一 zt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发表于 2015-11-9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人驾龄17年,跑的公里数没仔细算过,大约20几万将近30万吧。这期间基本上一直开手动,家里也有自动,但对它是敬而远之,能不开就不开,主要是手动开习惯了,开自动反而觉得很别扭很麻烦,不像手动那样得心应手。先介绍这些情况,没别的意思,我也不敢说自己是什么级别的老手,车技如何,更无意在此挑起手动自动孰优孰劣的争端,主要是想让大家知道车开到我这种程度,对开车的认识大致是个什么水平。下面说的就是想根据自己对开车的认识,把自己的驾驶经验拿出来跟大家分享。因为我发现这里有不少新手,而且有一部分是由于各种原因选择了手动档的,如果我在这里讲的哪怕是只有一个人认为有所启发,有所收益,那我也算没白费功夫。

  (一)开车技术永远是第二位的,安全意识才是第一位的

  开车上路,什么最重要,当然是安全,这虽是老生常谈,但我仍然想先再次强化一下。

  谁都不想出车祸,但车祸天天有,虽说每起车祸的具体原因各不相同,但归纳总结起来,还是有共性的。有个词叫天灾人祸,也就是说,凡是“祸”,包括车祸,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与“灾”是不一样的。车祸既然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就说明它还是可控的。

  古训:积善成德,积恶成祸。车祸都不是无缘无故发生的,都是不良的驾驶习惯乃至恶习累积的必然结果。这就像一个人得大病,绝对不可能是突然得的,没有任何一个人头天晚上还是好好的,第二天早起就突然得了大病的,一定是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不良的生活习惯累积的结果,累积到某个临界点,必然要爆发。两口子过日子也是如此,那些感情不和离婚的,都是平时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争来吵去累积的结果。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开车也是这样,好的司机对驾驶的认识,其驾驶习惯都是非常接近的,所谓英雄所见,大略相同,而经常出事的二把刀们则是有着各种各样的不胜枚举的错误认识及不良的驾驶习惯。

  所以,你如果有不良的驾驶习惯,如果不从现在开始改正,出车祸就是早一天晚一天的事。如果你碰到过某些危险情况,侥幸躲过去了,那你一定要及时总结,找出原因,下次就要坚决远离这种危险,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就是这个意思。

  有个说法,叫做没出过事故的司机不是好(老)司机,虽说有调侃的成分在里边,但多少还是有些道理。老司机都知道,开车有个越开胆越大,再到越开胆越小的过程,为什么?刚开上车时,肯定是胆小的,因为这时驾驶技术还不怎么熟练,经验还不够丰富,开起来都是全神贯注小心翼翼的。但开过一段时间以后,随着技术的熟练,会感觉开车也就那么回事,胆子就开始变大了,实际上这时危险正在向你一步步逼近,磕碰剐蹭甚至更危险的一些状况开始找上门来了,这就是所谓开车的危险期。有人说驾龄在两到三年,公里数在7万左右是危险期,我觉得这并非绝对,要因人而异。也有人认为这个说法是不存在的。

  从我本人的经历来看,危险期确实是存在的,但当时不知道,也没有人跟我讲过,所以完全意识不到。前个阶段有个热帖,谈安全驾驶的,写的非常好,作者ID叫“多活了好多年”,单从这个名字,应该能感觉出他也许有过某些非同寻常的经历。所以多听听别人的经验是有好处的,即使是老司机,也不见得什么情况都经历过,别人的前车之鉴,可避免自己的后车之覆。

  还是说我自己,开了一年多车以后,认为自己已经是老手了,技术端的是十分了得,胆子也变大了,一些不良的驾驶习惯也出现了。前面的车稍微慢了点,就闪灯按喇叭,并道抢行,在车缝里钻来钻去,别人加塞我不让,我加塞理直气壮,谁要别了我,我肯定要超过去别他,找补回来,碰到再好的车也敢和人飚,开起车来是心浮气躁,结果呢,不久就摊上事了,而且差点摊上大事。大约在半年多的时间里,连续出了五起事故,虽然都是些追尾、被追尾、剐蹭的小事故,按理这应该已足以让我的警醒了,但当时年轻气盛,并不以为然,认为都是别人的错,而不是从自身找原因,直到后来一次差点摊上大事才让我彻底清醒了。

  我至今记忆犹新,那是在京珠高速上,晚上,我前面一辆大车在超另一辆大车,占据了行车道和超车道,我在后面等的不耐烦,就一把方向拐到了应急车道上,一过去,就傻眼了,前面停着一辆故障大车,倒是摆放了警示牌,但摆的位置离车很近,估计也就20米,当然是事后估计的,当时真可谓千钧一发,太悬了,我左边是大车,前面是大车,右边是护栏,感觉是钻进了死胡同,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头嗡的一下大了,刹车肯定来不及,肯定要钻到前面大车的屁股下面,好在眼见在两大车之间还有一点空间,死活就这了,一脚油门到底,当时就是应激反应,根本来不及想,说时迟,那时快,最后好歹从两大车之间缝隙中钻出来了,当时那个警示牌都飞起来了,我也不知道是车挂的,还是车带起来的风吹的,冲出来后,就觉得头皮发麻,头发都竖起来了,冷汗瞬间把衬衫都塌湿了。

  这是我开车十几年最危险的一次经历,可以说是死里逃生。事后,我认真的总结反思了一下,第一,开车要远离危险,切不可使自己身处险境。后来跑高速,我再没有一次从应急车道超车,平时开车也规矩多了。这次经历让我明白了开车不是闹着玩的,绝对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这次侥幸躲过一劫,我把这看成是老天爷对我的警告,也可能是看我这人平时还不错,没什么坏心眼,给了我一个改正错误重新做人的机会,如果我无视这种警告,不懂得敬畏,下次也许就不给我机会了。第二,要坚决改掉不良的驾驶习惯,养成好的正确的驾驶习惯。平时养成的那些争道抢行的坏毛病,一旦出事,在车速慢时,其后果也许还不算严重,但车速快时就是致命的。像诸如宁停三分,不抢一秒这类的警示,是无数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的代价换来的,我们切不可视为儿戏。第三,单从这事本身看,是因为自己的安全意识太差,开车不规矩而使自己身处险境,但侥幸摆脱了险境的原因,一是当时瞬间的判断和采取的措施是正确的,如果当时慌乱中稍一犹豫,两大车就会合拢,那个空隙就没了,那就不是身处险境,而是身处绝境了,就无解了。二是当时开的是手动,手动对车的控制直接,瞬时急加速快的优点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而如果我当时开的是自动,也许就会错过那一两秒的稍纵即逝的机会,开自动的人都知道,当你深踩油门急加速时,车会有一个明显的顿挫,这是自动变速箱在降挡,这个过程远不如手动那么平顺流畅,那么直接。三是当时挂的是四挡,之前我已经知道了降档超车,平时养成了这个习惯,所以在拐到应急车道准备超车时已经从五档降到了四挡,如果没有事先降挡,还是五挡,提速就要比四挡差不少,恐怕也躲不过这一劫,现降挡在当时那样的情况下也是来不及的。

  有过这样的经历,再加上开车多了,路上见过的各种状况也多,开车就越开胆越小了。开车上路,心态很重要,车的档次、车技、特权车牌等都会影响人的开车心态,心态一旦失衡,祸事就不远了。好的技术或好车在有些情况下可以救命,但这总是有限度的,所以切不可过分依赖自己的技术或车的安全性能,还是












开车就是一熟练工,熟能生巧。这句话当然是有道理的,但并不全面。有很多人,尤其是新手,会把驾驶这个概念理解的过于狭隘,把驾驶与操作等同起来,现在驾校的教学内容也主要就是讲操作而很少及其他,这里的弊端实际上是很大的。实际上,操作在整个的驾驶中只占较小的一部分,你操作熟练了也并非就等于你开车开的好了。

  那么,应该如何正确理解驾驶这个概念呢?按我目前的认识水平,我认为应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个是技术层面,也就是对车的操作控制,这个不用解释了;而更高的一个层面是,驾驶就是如何正确处理车际关系,即车与车的关系,也包括车与行人、非机动车的关系。由于车是人开的,所以驾驶其实也是一个如何处理好在路上临时形成的人际关系的问题。

  判断一个人是好是坏的一个基本标准是看他遇事处理事时是否会首先想到他人,想到他人的感受,而不是看他平时是否满嘴礼仪道德,调门有多高,也不是看他是否有才,是否掌握某些特殊的技能,手握什么独门绝技,一个人如果心术不正,遇事处理事时眼里只有自己,没有他人,总是干些损人利己的勾当,那么,其才越高,其社会危害性反而越大。比如我们经常能看到有些人倚仗着自己的车好,或技术好,或车牌硬,就不管不顾的胡开乱开,出了事故不但害己而且害人。

  开车在路上你要首先想到马路是大家的,我的某些行为是否会影响到他人。比如我并道时,如果让别人不得不踩刹车,那你就已经影响到他人了,而且有一定安全隐患。再比如新手开快了没把握,那你可以慢些开,但不要和你边上的车长时间并排,而是要错开,要给后车留出超车的空间,人家也许有急事呢,你规规矩矩的走,时时刻刻想到他人,别人也会体谅你,是不会无缘无故的去别你的。

  开车上路,仅仅是遵守交通法规是不够的,法律只是道德的底线,所以仅仅是做到不违章,只能说明你是一个基本合格的司机,而一个优秀的司机,应该是做到不但不违章,还要用更高的道德水准来要求自己,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时时刻刻想到他人,如果有这种认识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这么做,那么就会从整体上降低开车成本,最终每个人都是受益者。也许有人会认为我的这种想法是迂腐的,在当今社会是行不通的,凭什么我做当谦谦君子总是吃亏,别人做小人总是占便宜?我跟你讲,便宜不是那么好占的,占小便宜吃大亏这句话也不是随随便便总结出来的,什么时候你理解了吃亏是福,你就有福了。曾国藩讲:“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我开车也有三不斗:不跟大车斗,不跟特权车斗,不跟生瓜蛋子斗。开车在路上,平安到达,开到最后,自己还是不缺胳膊不少腿的囫囵个,这才是王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4, 2024-3-29 09:17 , Processed in 0.047399 second(s), 3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