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楼主: 月桂精灵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联谊] 经史子集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371#
发表于 2017-1-17 12:12 | 只看该作者

也有把“坐看牵牛织女星”写作“卧看牵牛织女星”的,似乎后者意境更佳。
温馨提示
本站接到网友举报,有人发布招聘(保姆管家、助理文秘、中文教师等)、交友和送宠物等信息,目标主要是针对女士行骗。为了增加欺骗力度,有的招聘中留了本地电话号码,那些电话号码实际上都是虚拟号码,其实他们人不在本地。建议大家提高警惕,不要随意提供个人信息并与对方纠缠,谨防“杀猪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2#
发表于 2017-1-17 13:05 | 只看该作者
愚人娱语 发表于 2017-1-17 11:12
也有把“坐看牵牛织女星”写作“卧看牵牛织女星”的,似乎后者意境更佳。 ...

银烛冷画秋光凉
卧看星辰拉断肠
憋屈淋漓酣畅尽
熏坏织女和牛郎

牧之正坐惜余光
没病没殃不卧床
小扇轻摆不生风
好叫别人借着亮
  生活是需要一点点谎言+一丢丢油墨的。
是人总会犯错,
斤斤计较是不会有幸福的。
需要做的是时时刻刻调整,就像驾驶一样。



   ❤️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3#
发表于 2017-1-17 23:18 | 只看该作者
月桂精灵 发表于 2017-1-16 18:29
错解。我见过读过经史子集的人和不读经史子集的人,他们有很大的不同。个人修养,性格,才华,为人处世都与 ...
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
妺纸说的什么性格,才华,稳重,处惊不乱大概是指的智慧。
智慧有先得智与后得智。如同妹子前面提到的孔子的话: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学而知之是后得智。如何生而知之呢?这个需要法布施。从这隐约感觉孔夫子相信轮回。
子曰: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曾子闻一而知二,颜回闻一而知十。善学从心地下功夫。知道一个标准答案叫知识,触类旁通便成了智慧。

现代教育的遗憾
教育是从无知到有知的过程。
先教行为准则,心正了再教思维方法。如同苗正了,才能成才。现在的教育是敎固定思维模式,在这样思维定式下,学生怎么有创造力。无所事事,免不了在学校胡思乱想,人心怎能不乱?社会怎能安定?
从小学到大学,教材所教几乎都是定律公式记忆,充其量反推演算,考试也充其量考公式的准确性。而不是诱导学生思考这些定律公式怎么得来,学生不能对一个公式的出现举一反三,而只能对现有的公式玩玩七巧板,教育如果教导人类是如何设计出七巧板,在一个正确的思维导向而不是固定的模式下生妄念,社会便能健康发展。其实说到这里,显得我又反动透顶了。因为这几句话的意思太祖有更精辟的说法:教育应当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妹妹对经史子集是强项,若以孔子为榜样,引导社会循道,道之所存当师,是真正的利己利人,功德无量。

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
克己复礼,向妹子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4#
发表于 2017-1-19 07:2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行列念月月
横竖印字字
今书直是列
古页竖为行
读经史子集有感

手机版目前还没有格式输出,我笨得不行,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兼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5#
发表于 2017-1-19 19:4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皇上英明,民主狗屁
1:82,民主何堪?
一日会朝,问:“诸卿等意是如何?”诸大臣尽皆拜舞谢敕,山呼万岁,皆称:“贺得人矣!”惟有宰相狄公不拜。则天问狄相曰:“策立武三思之事,诸大臣尽皆拜舞谢敕,惟有卿不拜,朕想,卿必有异议。纵有异议,岂胜得殿前八十二员大臣?”狄相奏曰:“不然。若得殿前八十二员大臣比并,事当不可。观这八十二员大臣见解,似鹤鸠抱卵,岂知鸾凤之志蝼蚁攻土,岂知晦朔之朝?磨砖作镜,焉可鉴容铅锡为刀,岂堪琢玉?狐狸似犬,愚者养之;苦蒌似瓜,愚者食之。臣观诸臣,何以异于此?”则天问曰:“问卿策立之事,卿如何将此比并诸大臣?”狄相奏曰:“且如紫微之殿,不是陛下所居之殿。陛下是武家宗祖,唐家国后。缘太子年幼,权请陛下主国,太子长成,社稷合归唐家枝叶。今诸大臣,未有一人劝陛下以母而立子,却贺陛下以姑而立侄,是大臣所见不明,陛下所用非贤,故以此事比并诸大臣。据愚臣见解,能斩武三思,仰祭奉天干陵大帝。东宫之位,合立庐陵王为储君;若立武三思,终当不得。”
智人凤毛麟角,所以寻求多数人根据自己的贪欲好恶而赞同的民主必然导致人类的邪恶和无知,人类社会必然堕落。世界的潮流都是由少数智人领导的,所以必须由正能量的智人领袖一个国或者一个世界。这样的智人,我们尊之为“君”,中国称一国的领导人为国君,一家的领导人称夫君,“夫”,两个人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6#
发表于 2017-1-20 18:2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经史子集
  捞来一大堆
”经”主要是儒家的典籍,如《四书五经》、《六经》、《十三书》、《白虎通》等。

“史”是指历史典籍,如《史书》、《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等。

“子”是指春秋战国以来诸子之学,如《荀子》、《老子》、《庄子》、《论衡》等。
担法曹盒丨谷查贪肠楷
“集”是指古代诗文词赋的著作,分为总集、选集、别集,如《乐府诗集》、《古诗集》、《全唐诗》、《古文观止》等。


“子”是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著作,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诸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十四类。 例如:儒家:《荀子》、《说苑》、《近思录》、《郁离子》、《孔子家语》。 兵家:《孙子兵法》。法家:《管子》、《韩非子》。医家:《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黄帝八十一难经》、《洗冤集录》。   

“集”是收历代作家一人或多人的散文、骈文、诗、词、散曲等的集子和文学评论、戏曲等著作,分为楚辞、别集、诗文评、诗词五类

集部代表作:《太平广记》[北宋]李?P 等编著
小说总集,北宋李?P等人编著,因书成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故名。500卷,另目录10卷,按性质分为92大类,采录自汉至宋初时的小说、笔记等475种,保存了大量的古小说资料。

《梦溪笔谈》  [宋]沈括

《贞观政要》  [唐]吴兢

《徐霞客游记》[明]徐弘祖

《河东记》 [唐]薛渔思

《宣室志》[唐]

几乎所有的古代书籍都算经史子集的范畴
  [title]五、[/title]
经部:分为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十类。 史部:各种体裁历史著作,分为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十五类。 子部: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著作,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诸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十四类。 集部:收历代作家一人或多人的散文、骈文、诗、词、散曲等的集子和文学评论、戏曲等著作,分为楚辞、别集、诗文评、诗词五类
  [title]六、[/title]
经史子集 [jīng shǐ zǐ jí]

[1]经:经书,指儒家经典著作;史:史书,即正史;子:先秦百家著作,宗教;集:文集,即诗词汇编。泛指我国古代典籍。出处:《新唐书·艺文志一》:“两都各聚书四部,以甲乙丙丁为次,列经史子集四库。”
“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一些大型的古籍丛书往往囊括四部,并用以命名,如《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等,可见四部分类对古籍的重要意义。
四部简介
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适用于传统文化典籍。今天,它仍是我们熟悉古籍、进而了解传统文化的一把钥匙。五四以来,我国借鉴西方的图书分类法,按现代学科体系进行图书分类。截止到2013年10月我国各类图书馆普遍仍采用的是九十年代修订的"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但是,由于不少古籍很难纳入中图法的分类体系,因此一般古籍图书馆(库)的庋藏和检索,仍袭用传统的四部分类法。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代产生的典籍难以数计,据不完全统计,留存至今的尚有8万余种之多。对古籍的分类整理也很早就开始,第一次大规模的古籍整理,始于公元前26年西汉成帝时,由刘向、刘歆父子先后主持,内容包括搜辑、校勘、分类、编目等,最终编成了中国最早的国家图书馆目录《七略》。《七略》将当时搜辑整理的典籍分为六艺、诸子、兵书、数术、方技、诗赋六大类,加上概论性质的辑略,总题《七略》。该书早已亡佚,但它的基本内容都被保存在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中,因此,《汉书·艺文志》成为今存最早的古籍分类目录。
汉代以后,各种官修,私撰的古籍分类目录不断涌现,分类方法也不断有所改进。西晋荀勖的《晋中经簿》将六略改为四部,即甲部录经书(相当于六艺),乙部录子书(包括诸子、兵书、数术、方技),丙部录史书,丁部为诗赋等,这就奠定了四部分类的基础。东晋李充所编《晋元帝书目》根据当时古籍的实际情况,将史书改入乙部,子书改入丙部,这样,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已略具雏形。
四部体制的最终确立,体现在《隋书·经籍志》中,这部实际上由唐初名臣魏征所编的目录,正式标注经、史、子、集四部的名称,并进一步细分为40个类目。隋朝以后图书分类的主流是沿用四部分类。
除了上述四分法、六分法外,历代还有将古籍七分、九分以至十二分的,但都不占主导地位,这说明经过时间的检验,四分法能较好地解决繁复的古籍分类问题,因而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当然,四部之下的各种类目,历代都有所变动,清代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分为四部44类,有较大的权威性。
具体分类
经部
经部收录儒家“十三经”及相关著作,包括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等10个大类,其中礼类又分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总义、通礼、杂礼书6属,小学类又分训诂、字书、韵书3属;
十三经:是指在南宋形成的十五部儒家经典。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2]
十三经注疏:注和疏的并称。注,对经书字句的注解,又称传、笺、解、章句等;疏,对注的注解,又称义疏、正义、疏义等。注、疏内容关乎经籍中文字正假、语词意义、音读正讹、语法修辞,以及名物、典制、史实等。
经学史及小学类:经学史即经学历史,小学类分训诂、字书、韵书。西汉时称“文字学”为“小学”,唐宋以后又称“小学”为字学。读书必先识字,掌握字形、字音、字义,学会使用。

史部
史部收录史书,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杂史类、别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等15个大类,其中诏令奏议类又分诏令、奏议2属,传记类又分圣贤、名人、总录、杂录、别录5属,地理类又分宫殿疏、总志、都会郡县、河渠、边防、山川、古迹、杂记、游记、外记10属,职官类又分官制、官箴2属,政书类又分通制、典礼、邦计、军政、法令、考工6属,目录类又分经籍、金石2属;
正史:指《史记》、《汉书》等以帝王本纪为纲的纪传体史书。 清 乾隆 年间诏定二十四史为正史,1921年北洋军阀政府又增《新元史》,合称《二十五史》,不久,又将《清史稿》合编其中,合称《二十六史》。
编年:按年代顺序编排史料、著作等。
纪事本末:史书体裁之一。以历史事件为纲,将重要史实分别列目,独立成篇,各篇又按年月顺序编写。创始于 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别杂史等:别史,图书四部分类中史部的一目。指不属于正史、杂史的史书。杂史,旧时区别于纪传、编年、纪事本末的一种史书体载。或记一时见闻,或记一事始末,或只是一家私记,但均带有历史掌故性质。
史评:评论史事或史书的著作。如王夫之《读通鉴论》、《宋论》是评论史事方面的专著;刘知几《史通》和章学诚《文史通义》则多载对史书的评论。
诏令奏议:诏令,文体名。古代帝王、皇太后或皇后所发命令、文告的总称。包括册文、制、敕、诏、诰、策令、玺书、教、谕等。奏议,文体名。古代臣下上奏帝王的各类文字的统称,包括表、奏、疏、议、上书、封事等。
传记:亦单称传。记载人物事迹的文字。一般由他人记述,亦有自述生平者,称“自传”。传记大体分两大类:一类是以记述翔实史事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另一类属文学范围,以史实为根据,但不排斥某些想象性的描述。
史钞:摘抄一史或合抄众史的书籍。《宋史·艺文志》始有“史钞”一门。有专抄一史者,如《汉书钞》、《晋书钞》之类;有合抄众史者,如《正史削繁》、《新旧唐书合钞》之类。此类史书,博取约存,对读者有一定的方便。
载记:旧史为曾立名号而非正统者所作的传记,以别于本纪和列传。
时令:图书分类目录名。 宋 以前有关时令的书籍,都入子部农家,但诸书所载,上自国家典制,下至民间风俗,不仅仅限于农事,故《中兴馆阁书目》,另列时令一类。 清 代修《四库全书》,沿用 宋 人旧例,仍立时令一目。
地理:地志县志,记载方域、山川、风俗、物产等文字。
职官:历代官制。如《唐六典》、《周官》。
政书:政书,是记录典章制度的书籍,政书之名源于明代钱溥的《秘图书目》。政书可分成两大类,一为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通史式政书”;另一种是记述单一朝代典章制度的“断代式政书”,后世史书多以“志”来记述各朝典章制度。
目录:目录分类学的著述。

子部
子部收录诸子百家著作和类书,包括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等14大类,其中天文算法类又分推步、算书2属,术数类又分数学、占侯、相宅相墓、占卜、命书相书、阴阳五行、杂技术7属,艺术类又分书画、琴谱、篆刻、杂技4属,谱录类又分器物、食谱、草木鸟兽虫鱼3属,杂家类又分杂学、杂考、杂说、杂品、杂纂、杂编6属,小说家类又分杂事、异闻、琐语3属;
儒家:崇奉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治”、“仁政”,重视伦常关系。
道家: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派别。以老子、庄子为代表人物,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後亦指崇尚黄帝、老庄之说者。
释家:释家即佛教。
法家:战国时的学派,为九流之一。以尚法明刑为主,以李悝、商鞅、韩非等人为代表。
兵家:古时对军事家或用兵者的通称。亦指研究军事的学派。
农家:战国时期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学术派别。主张劝耕桑,以足衣食。
杂家:寥寥不能成类者,并入杂家,杂之义广,无所不包……以立说者谓之杂学,辨证者谓之杂考,议论而兼敍述者谓之杂说,旁究物理胪陈纤琐者谓之杂品......
术数:术数,谓以种种方术,观察自然界可注意的现象,来推测人的气数和命运。也称“数术”。
医家:即医学。
艺术:泛指六艺以及术数方技等各种技术技能。
书画:书法图画
谱录:记载器物、食谱、草木鸟兽虫鱼等的表册
类书:辑录经、史、子、集各类著作,所收内容相当广泛,几乎无所不包。综合性的大型类书,就是古代的百科全书。类书起源于三国时代,有魏文帝曹丕命儒臣所编成的《皇览》。
蒙学:学童启蒙书籍。

集部
集部收录诗文词总集和专集等,包括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5个大类,其中词曲类又分词集、词选、词话、词谱词韵、南北曲5属。除了章回小说、戏剧著作之外,以上门类基本上包括了社会上流布的各种图书。就著者而言,包括妇女,僧人、道家、宦官、军人、帝王、外国人等在内的各类人物的著作。
注:以上分类依照 清《四库全书》。
总集:指汇集许多人的作品而成的诗文集。
别集:相对总集而言。即收录个人诗文的集子。
楚辞:为骚体类文章。
词: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诗文评:收录文学理论和批评方面的书籍。
曲:一种韵文形式,盛行于元代。
小说:小说是文学体裁四分法中的一大样式。它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



易经
《归藏》《周易》《周易系辞》《周易集注系辞》《周易卦序论》《周易系辞义疏》
尚书
《古文尚书》《今字尚书》《尚书洪范五行传论》
诗经
《韩诗》《韩诗外传》《毛诗》

《周官礼》《周官礼义疏》《周官礼图》《仪礼》《丧服经传》《集注丧服经传》《五服图》《大戴礼记》《夏小正》《礼记》《月令章句》《中庸讲疏》《礼论要钞》《周室王城明堂宗庙图》

《乐社大义》《乐论》《古今乐录》《管弦记》《乐府声调》《乐经》《琴谱》《乐谱》《太常寺曲名》《历代乐名》《黄钟律》
春秋
《春秋经》《春秋左氏长经》《春秋左氏传》《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春秋释训》《春秋公羊传》《春秋公羊解诂》《春秋繁露》《春秋决事》《春秋谷梁传》《春秋三传论》
孝经
《古文孝经》《集解孝经》《孝经义疏》《孝经敬爱义》《孝经义》《孝经义疏》《古文孝经述义》
论语、尔雅、五经总义
《论语》《集解论语》《论语释疑》《论语义疏》《孔子家语》《孔丛》《尔雅》《集注尔雅》《尔雅音》《广雅》《小尔雅》《方言》《白虎通》《五经大义》《五经通义》《六艺论》
纬书
《河图》《河图洛书》《易纬》《尚书纬》《诗纬》《礼纬》《礼记默房》《乐纬》《春秋灾异》《春秋纬》《孝经勾命诀》《孝经援神契》《论语谶》
小学
《急就章》《千字文》《古今字诂》《说文》《字林》《玉篇》《音书考源》《声韵》《四声》《河洛语音》

上古
《战国策》《战国策论》《楚汉春秋》《古今注》《越绝记》《史记》《汉书》《后汉书》《魏书》《魏武本纪》《吴书》《东观汉记》《后汉书音》《论三国志》《后汉纪》《三国志》《晋书》
中古
《宋书》《齐书》《梁书》《齐纪》《梁史》《梁书帝纪》《陈书》《后魏书》《旧唐书》《新唐书》 《 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周史》《宋史 》《通史》
近古
《辽史》《金史》《元史》《 明史》
近现代
《清史稿》

儒家
《晏子春秋》《曾子》《子思子》《新语》《盐铁论》《说苑》《扬子法言》《潜夫论》《要览》
道家
《老子道德经》《老子义疏》《文子》《鹖冠子》《列子》《庄子》《南华论》《抱朴子内篇》《孙子》《夷夏论》《玄子》《广成子》
法家
《管子》《商君书》《慎子》《韩子》
名家
《邓析子》《尹文子》《士品》《人物志》
墨家
《墨子》《隋巢子》
纵横家
《鬼谷子》
兵家
《孙子兵法》《太公六韬》《太公金匮》《周书阴符》《大将军兵法》《象经》《玄女战经》《兵法三家军占秘要》《棋图势》《围棋品》《棋法》《二仪十博经》
杂家
《抱朴子外篇》《博物志》《博览》《古今注》《玉烛宝典》
农家
《四人月令》《齐民要术》《禁苑实录》
天文
《周髀》《浑天义》《天文集占》《天文集要钞》《星占》《京氏释五星灾异传》《洪范占》《二十八宿分野图》
历数
《四分历》《七曜历术》《漏刻经》《历注》《九章算术》《孙子算经》《黄钟算法》《二十八宿分野图》
五行
《九宫行棋经》《地形志》《周易占》《周易通灵决》《东方朔书》《五姓岁月禁忌》《九天嫁娶图》《占梦书》《灶经》《祥瑞图》《灾异图》《宅吉凶论》医家
《本草图经》《本草纲目》《张仲景方》《华佗方》《素问》《针灸甲乙经》《明堂孔穴图》《灵枢经》《养生要集》《神仙服食经》《食经》《脉经》《种植药法》《黄帝养胎经》《针灸图要决》《养生术》
小说家
《博物志》《太平广记》

文集
《楚辞》《司马相如集》《贾逵集》《何晏集》《杜预集》《韩康伯集》《陶弘景集》《乐府新歌》《女鉴》
道经
《灵宝经》《洞玄箓》《上清箓》
佛经
《法华经》《长阿含经》《四分律》《华严经》

  [title]七、[/title]
人寿一百年算,365x100=36500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7#
发表于 2017-1-20 21:4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这下麻辣兄可以放心了。感觉自己经史子集的边都没挨着。
惭愧呀。我连诗词也没会几篇,就唱过毛主席的久有凌云志,还有一篇鹍鹏展翅九万里,这是两首歌曲。钗头凤,我也是看着楼主妹子发的贴子,按照字数模仿的,坏了你们的好事,让各位见笑了。
搞得大家连贴也不回了,我真的没有背过什么唐诗,上课背不会,被罚抄。记得手中指第一节压得扁扁紫红紫红的。地道学理科的。
真心话,看这个简介描述的,经史子集会其中任一样就可以纵横天下了。
看着经史子集条目,我感觉自己被月妹子扔进了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很美的风景里只觉得风在吹,景色却被妹子捏在手里玩。她还没有喊“驾”,我已经低着头在犁田地了。

         
逑窈窕淑女
读经史子集
天高心浮去
云淡风不轻
来事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8#
发表于 2017-1-21 08:0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我太无礼了
非礼勿动
非礼勿言
非礼勿听
非礼勿视
看来我的攀缘心真的重了些,这样也好,差点离经叛道了。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9#
发表于 2017-1-21 16:57 | 只看该作者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0#
发表于 2017-1-21 18:11 | 只看该作者
obama 发表于 2017-1-21 15:59
呵呵,大家都不聊了没兴趣了,我出个迷题,玩玩.我自己总结的.歪批中国古代不正确的盛世观,中国有时把盛世当做 ...

言逢知己千句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4, 2024-6-29 12:57 , Processed in 0.072607 second(s), 35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