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查看: 1619|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起去McGil图书馆自习/Looking for a study partner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6-13 22: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找一位一起自习的学友

每天起床,   我去图书馆自习,   希望在这一天里将自己的学问再推进一小步.   但是,   有时难免感觉到过分的孤独.   所以想找一位愿意一起自习的学友,   可以互相鼓励与促进.   也不是缺朋友,   只不过朋友们都在各忙各的事.

我的概况:   McGill的本科学生,   男.

希望朋友你:   对学习的态度认真;   是男性   (女孩子也不愿意和一个男人经常泡在一起吧,   since I cannot talk the girl talk;   我也不是在通过这个交女朋友).

请有兴趣的朋友发email至alexanother-studypal@yahoo.com





Looking for a study partner

Hi,   I’m a McGill undergraduate student.   I’m looking for a study buddy to go to library to study together in order to motivate each other.   We don’t necessarily have to have similar backgrounds or be in the same program.

I am a male,   so I hope you’re also a male,   since I can’t talk the girl talk and a girl wouldn’t want to be my partner,   right?   And,   …   yeah,   you must also be serious at studying.   After all,   we’re going to a library,   not a pub or somewhere.

Please send an email to alexanother-studypal@yahoo.com if you’re interested.   Thanks.
2#
 楼主| 发表于 2005-6-13 22:06 | 只看该作者
给那些选择了独自默默地奋斗的人

“流浪的人啊,   我了解抬头看夜空的感受.   挣扎之后,   你还是化为沉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5-6-13 22:09 | 只看该作者
以前我也认为一个人独自学习能够不受打扰,   效率更高.   但是,   有时难免感觉到过分的孤独.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类似的感受?   我想应该有的.

夫子云:   ”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   如果能找到一两个朋友一起用功,   我想比一个人独自用功更能促进自身发展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5-6-13 22:10 | 只看该作者
转贴:  (节选)


孤獨的滋味
何懷碩 1997.9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教授)


1人生切片中孤獨的一線

整塊的人生,若果切開來看,裡面是縱橫交錯的層面,其中必有一條貫串其間的「孤獨」的線。人生無論賢愚貴賤,孤獨感不能避免。英雄與志士因濁世滔滔而感孩獨;犯罪者為庄會所不容,又何嘗不感孤獨;獨夫蕩婦走到絕境,眾叛親離,逃不了孤獨;而童稚、殘弱,老病、現實社會的邊緣人,孤苦無告,孤獨更是揮之不去的暗影。
  尊榮富貴,得意歡樂,平庸麻木,順時聽天,似乎無所謂孤獨,但是,個人的感受、幻想、癖好以及許多深沈而幽黯的心曲總無法傳達給別人,無法得到深度的共鳴與同情的了解。因此永遠是深沈的遺憾,也永遠沒有貼切的安慰,所以,孤獨是人生的本質,是生命的真相。每個生命是一隻孤獨的小舟。

2藝術心靈
  思想、學問、知識與一切精神心智志業的探索追求,都要有克服孤獨的能耐,創造常在孤獨中完成。「藝術心靈」自來與「孤獨的靈魂」似是同義語。

屈原與司馬遷世獨立,寫下不朽的篇章,陳子昂的「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與杜甫的「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都是千古孤獨的靈魂的哀歌。耳聾的貝多芬;華爾騰湖畔索居的梭羅;大溪地島上逃離文明的高更;瘋狂悲愴的梵谷;一生在死亡陰影中掙扎的蒙克(Edrard Munch 1863-1944);縱酒狂歌,對抗時潮,特立獨行的莫迪格良尼(Amedeo Modiqliani 1884-1920)等等,不必要多舉例,古往今來,一切具有強烈獨特性的藝術家,都是最孤獨的人間過客。

一般人總以為藝術家是瘋子或怪物,以為他們過於多愁善感,或者自取孤獨,自尋種種痛苦,好做「強說愁」的材料。這是極大的誤解。藝術家與其他人一樣,承受人生的苦楚。兩者不同之處只是一方敢於面對,感應敏銳,另一方昧於事實,感應麻木,如此而已。事實上,這個差別已足以造成藝術心靈的孤獨感。

藝術在提供娛樂與感官的愉悅這一層次上,於人生有意義。雜耍與小丑地多以娛樂貢獻於人間。但深一層的丑角表演者如卓別林(Charles Chaplin),他使人笑,也使人哭。這時候,藝術超過了娛樂,而是表現了驚心動魄的人生與社會的本質,表現了人間的矛盾與痛苦、人的孤獨與無助。古今中外第一流偉大的文學與藝術恰恰都是感傷的,甚至是悲劇。沒有別的原因,就只為人生的真相是孤獨與痛苦。藝術更重大的意義在表現最強烈震撼、最深沈曲折、最廣袤普遍、也最具體鮮活的人生真相;表現藝術心靈對這一切的感受、反應、詮釋與批判。藝術這一層次的意義和價值,才構成藝術的偉大與高超。這一但一般人不大理解,許多「藝術家」也未必理解。我們曾千百次聽到「藝術家」說:人生太痛苦了,所以我專門畫美的事物。當然,專事娛人也不失為一種目標,但藝術更重大的意義,應該是呈現人生世界的真相,發表感想,引導理解與體驗乃至發掘人生更深層的本質,使人不致為浮世的過客,渾渾噩噩度過此生。

偉大的藝術心靈是人的意義的探索,孤獨而崇高。我們推崇讚頌、也感激膜拜,因為先鋒者的探索,我們對宇宙人生才有益發深入的認識與感動。不論是讚美欣賞,或悲欣交集,或悚然驚覺,都能使我們的生命提升擴展,從猥瑣庸俗中超拔出來。沒有藝術,人生之可悲,正如王國維在〈詠蠶〉詩中所寫:茫茫千萬載,輾轉周復始。嗟汝竟何為,草草閱生死;豈伊悅此生,抑由天所畀。畀者固不仁,悅者長已矣;勸君歌少息,人生亦如此。──人類不甘天地造物之不仁,此生也不願草草苟活,所以追索世界與人的意義。深入人生內核,感受共同的孤獨與痛苦;而超出其外,以悲憫的靜觀,表現藝術家之思感。藝術心靈實則為終極關懷的哲學心靈,我與眾生同悲憫的人道心靈,在聲音色相中發現精神價值的美學心靈,藉狂歌吶喊與絮絮低吟來寄洩生命的抑鬱,表達人生之體驗的詩心。


http://ecophilia.fo.ntu.edu.tw/read...1997-0927a.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5-6-14 00:53 | 只看该作者
please check your email for further info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5-6-15 23:14 | 只看该作者
转贴:

做學術的人,應該養成一種孤獨感,不孤獨,時間便不夠用,無法集中精神。 出處:星島日報 作者:漢學大師饒宗饒 日期 :2003/12/6

教育的使命不是給他「多少知識」,而是給他多少「孤獨學習能力」。他如果學會,他可以自己教自己,那這個學習就完了。 出處:《數位時代》 作者:詹宏志

http://www.google.com/search?q=c ... -8&inlang=zh-C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5-6-15 23:29 | 只看该作者
转贴: (节选)

"微观经济学"历险记
兔罗杰

曾经有一则故事,美国以前的风云总统罗斯福,在他破天荒地第四次被选为总统后,有记者问他的感想如何。罗斯福笑而不答,先是客气地请记者同志吃一大块三明治。记者受宠若惊,加之"肠中羞涩",于是欣然接受,乐此不彼。然而吃干抹净后还没等开口,罗斯福又客气地递上了一块三明治。虽然这块三明治的边际效用早已大大递减,然而盛情难却,记者同志只得继续米西米西地。谁知第二块三明治刚下肚,罗斯福的笑脸和第三块三明治又接踵而至。记者早已吃饱,但为了完成采访任务,只得委屈一下自己的胃,这第三块三明治生吞活咽终于解决了下去。然而"罗氏服务"还是太到家了,第四块三明治又出现在了记者的面前。记者终于不堪重负最终开了口,罗斯福这才彬彬有利地对他说:"记者先生,现在你知道我的感受了吧。"

也许这个故事可以换一个荒诞一点的结尾。罗斯福拿出了第四块三明治,然而这却是一个炯然不同的顶级霸王美味三明治,聚合了三明治所能够拥有的一切,鲜香热辣,噬魂摄魄,令得记者不得不产生了非理性食欲,身不由己,欲罢不能,终于"营多营多,吃了再说"。结果是记者在超级美味带来的"痛并快乐着"中肠胃爆炸而死,临终前回光返照中发出了清醒的感叹:"哇,原来这才是真正的终极三明治"......

上学期已经是我第四次学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课了,国内上过两遍不说,来美国后也炒过一次冷饭了。无奈"书到用时方恨少",真正现在做起这方面的research来,还需要去"充电"。然而仅头两堂课下来,残酷的现实便活生生地令我困惑是不是我这辈子压根就没学过Microeconomics。课程所用的教材是其他学校的同志也闻名的"杀手教材",而课堂上原本印象中Microeconomics中那迷人的曲线直线推移相切相交的图上作业法也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满黑板的你所能想象到的和不能想象到的数学符号。这些数学符号才是决定了所有经济学模型的构建和繁衍的底层基因,原来这才是揭开了面纱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只可惜面纱揭开的一刻同样意味着普通人的理解力所能接受的问题表象特征也同时被揭去。当这些来自希腊、罗马和阿拉伯的符号排列在黑板上组成了一个又一个多元、高次的微积分方程时,它们看上去就象是刻在刚出土的文物上,显得那样的深澳而有距离感。当形象思维再也无法作为把握逻辑过程的依赖时,在这里科学和抽象派艺术之间的界限似乎早已不那么明晰,这到底是经典意义上的严谨还是后现代主义的解构只有去问上帝了。

教我们这门课的老师大约四十多。从他的姓名、脸型、身材、生硬的欧洲口音,和推导公式时那一板一眼的作风来看,任何一个见过《辛格勒名单》里的德国军官的人都不难判断出他的日耳曼血统。然而该同志却也还不是一个刻板的人,而是充满了美国式的自由作风,爱笑,爱开玩笑。当数次早上八点钟我睡眼惺松匆匆冲进课堂惊魂未定时,他也会只穿条短裤,拖着拖鞋慢悠悠地从办公室中溜达出来给我们上课。他同样是那种天才般的选手,据说可以把那本"杀手教材"倒背如流。每当推导公式兴起时他便会面露微笑,一蹦一跳,手舞足蹈,作天真浪漫状。那些在一脸迷茫的我们看来无法逾越的抽象思维屏障,在他万般沉醉的奋笔疾书下,变得竟如同波兰或比利时那些小国横在强大的第三帝国装甲集团军面前的脆弱的防线一般不堪一击。每当下课时我们彻底找不着北了以后了以后,他就会带着将军征服时特有的踌躇满志的笑容离去,留下一黑板的"般若波罗密经"。

最痛苦的是作业。谁曾想象过会有作业多到连看书的时间都没有的地步?还好同班的战友搞来了上届学生的答案,就这样大家连抄带讨论,每次交作业的时候还得连夜加班。要想一个人自己做除非是喝多了大内烧酒。每当夜色温柔中不断地往早已肿胀的大脑中塞入作业题并不断刺激其清醒时,心里的气就不打一处来。那些批评国内的教育是"填鸭式"教育的人真是一群"井底之蛙"。听说芝大的同胞们那里Microeconomics课情况也一样,天天作业也是"质量万里行",而且都是费了半天劲做也拿不到几分,可人家那儿毕竟教课的是诺贝尔奖的得主,"受虐"也找对了对象。我们着又是受得哪门子洗礼?......

......

(完整版本请看以下的link)

http://www.google.com/search?q=c ... -8&inlang=zh-C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5-6-16 01:01 | 只看该作者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5-6-20 23:27 | 只看该作者
转贴: (节选)

丘成桐院士演講:漫談微分幾何


其次我們講做一個學生應該是怎麼一個看法。對於做數學或做微分幾何來講,我覺得研究的氣氛很要緊,尤其在中國的環境裏,好像是不太容易培養出這種氣氛來。假如你旁邊的朋友或同學跟你談的都是其它的問題,譬如說股票漲了或跌了或其它問題,久而久之,你大概對於做學問也沒有很大的興趣,所以培養做學問的態度與你交的朋友、跟的老師的關係很大。如果你們時常討論學術上的問題,你就不會覺得自己很孤單,能夠激勵你對數學上有更大的興趣。假如你自暴自棄,就是說你認為自己不能夠在數學上做研究,不能夠在數學上達到貢獻的話,你永遠也達不到,而且同時也影響到你旁邊的朋友,使得大家都不能向前走。我們曉得許多出名的數學家甚至在牢裏也可以寫一些出名的文章,倒不是你永遠關在牢裏就能做好的文章,是說人在最困難的時候也可以做研究。除了氣氛很重要外,你也需要得到先進的支持,從前我們唸中學的時候,念了很多關於做學問的方法,從前覺得很好笑,以後唸書唸得多了以後就覺得這些很重要,事實上這些是很重要的經驗。有句話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你單是學而不想是不行的,你單是想而不學也是不行的,這兩句話看起來很簡單,其實就是怎麼分配你的學習跟思想,這是一個很微妙很重要的問題。一個人無論你多用功多天才,你假如不將前人做過的東西去體驗去學習,是不可能做好的。這道理很簡單,一個人的智慧有限,我們不可能與前面十年、五年所有人做過的加起來的智慧相比,我們要靠前人的經驗,要靠他們的啟發,才能夠向前邁進,雖然有人自誇的講比他們加起來都行,我不相信這種情形,也沒見過這種情形。所以出名的貢獻如愛因斯坦、牛頓的貢獻,也是在前人的成果方面再向前走一大步或一小步。所以學是一定要的,可是如果你學過這個東西以後而不去思考,不去消化,就算你可以考第一,考一百分,但是你不想是絕對沒有用的。我們看過很多出名的天才,十二歲就拿到學士學位,甚至拿了很高分,可是往往我們看不出他以後的成就。為什麼很多所謂的天才在以後的科學發展裏沒有任何的貢獻?這是因為他們沒有思考,沒有思考在科學上完全不會引起任何的波瀾、任何的貢獻,對於整個科學完全沒有好處。所以學了以後一定要思考,怎麼分配你的學習跟思考就往往要有導師的幫忙或是同學的幫忙。所謂的幫忙並不是說老師跟你講你應當這麼做或應當怎麼做,這樣往往是沒有很大的效果,所以我剛剛講的氣氛很重要。從人家用功的程度或是講話的態度的啟發,或是講話的時候能夠去聽,追根出什麼東西來,從它而得到很大的幫助。從前我到柏克萊去念研究所時,我花了很多功夫去聽很多不同的科目,有些人覺得很奇怪,為什麼我會去聽那些課?我覺得這些課對我有好處,過了幾十年後我還是覺得有好處。有些課在我去聽的當時可能不懂,可是聽了還是覺得有好處,因為一個人的腦袋的想法並不是那麼簡單的,有時候某些東西當時可能不懂,可是慢慢的就能領悟很多東西。我舉例來講,我做博士論文的時候,我剛好要用到群論的東西,當時我問過許多專家,但是都不懂,我突然想到從前在某一課上聽過一個有關這方面的論文,我忘了當時講什麼課,但我記得大概在那裡可以找這方面的文章,所以我花了2天的時間在圖書館,結果給我找到差不多是我所要的文章。假如當初不去聽這門課的話,我完全沒有這個機會,所以有時候聽一門不懂的課,有很多不同的幫助,所以很多研究生我跟他們講,你們去聽課不一定要懂,你坐在那邊總比不坐在那邊好,你不坐在那邊的話,你完全不可能知道有其它的方法。

我想最後還是你對整個學問有多大興趣的問題,假如你對這個學問興趣不大的話,你沒辦法長年累月的坐在圖書館,坐在辦公廳裏,或是坐在一個課堂上聽課,所以你一定要先決定你對這學問的興趣有多大,當然做研究還有許多其它方面比較複雜的原因,以後有機會我們再講下去。我想現在你們在大學的階段,最要緊的是決定以後你要做什麼東西,其它的可能就容易做到了。

http://episte.math.ntu.edu.tw/articles/mm/mm_16_2_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5-6-20 23:33 | 只看该作者
"停船暂借问,   或恐是同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5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5-1-27 10:13 , Processed in 0.056946 second(s), 40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