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楼主: 飘的枫叶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联谊] 求助:佛教的“密宗”派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21#
发表于 2005-12-19 16:51 | 只看该作者
既然不信,也不打算学佛,不知道弄这个贴出来是什么意思,也许想证明什么但是又不知道能证明什么。
温馨提示
本站接到网友举报,有人发布招聘(保姆管家、助理文秘、中文教师等)、交友和送宠物等信息,目标主要是针对女士行骗。为了增加欺骗力度,有的招聘中留了本地电话号码,那些电话号码实际上都是虚拟号码,其实他们人不在本地。建议大家提高警惕,不要随意提供个人信息并与对方纠缠,谨防“杀猪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5-12-20 01:03 | 只看该作者
Post by baimanixi
既然不信,也不打算学佛,不知道弄这个贴出来是什么意思,也许想证明什么但是又不知道能证明什么。

前面写了 供大家参考。 论坛不就是这样么,不是给你一个人开的,看来你还是没有学到佛教的精髓。

不过,和你说实话,我很反感藏传佛教,所以这可能触到了你的什么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5-12-20 13:33 | 只看该作者
我是一个并不合格的佛教徒,浅谈一些我所理解的佛教。它是促人觉悟的,觉悟的是宇宙人生的基本道理,高了可以坐而论道,低了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些都是觉悟以后的应用。

种种法门,宗派只是不同的教育方法,为了适应不同性格,资质的学生而设。随着时间的演化,出现了一些堕落的,败坏的,挂着羊头卖狗肉的坏宗派,也是事实,在所难免。我不了解藏传佛教,不敢
褒贬,在此并不是宣称它便归入了前述的坏宗派。

但瑕不掩瑜,人生因有信仰而充实和有意义,正信的佛教的确可以作为人生的信仰,值得以生相许!但它也许并不是唯一的选择,种种宗教,往往都在促人觉悟宇宙人生的基本道理。只要最后能达到这个目的,选择了什么法门,宗教都没关系,他们也不过是为了适应不同性格,资质的学生而设罢了。不过,如何避免陷入堕落的,败坏的坏宗派里呢? 我的意见是,一定要保持独立思考,不要盲目地追随说教,要时刻用自己的头脑做出独立的分析和判断。二是要开放心胸,多多接触其他不同的教派和法门,客观,公正的听其言,观其行,在比较中鉴别。站的高才能看得远,才能不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迷糊。

大家也不必褒贬他人的所选,信仰的选择是一个纯粹的私人问题,就像俗话说得,有钱难买愿意!一人的选择,有他本身的缘分,业力在推动,勉强不得!

我认识一群活跃在蒙城的佛教净宗人士,有想和他们认识的,可以联络我 xy731@yahoo.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5-12-20 16:08 | 只看该作者
不管怎么说,下面的长篇大论我看过,忘了,这次再看,震撼不小,不管他对错,在我心里存在一个比较‘可怕’的这种印象,无法接受是我的观感,所以,我想我不适合这个宗派。换句话说,无缘。

我其实信佛,家里人也都信,净宗。其实,言论的影响很大。因为在没有认识的时候,别人的意见告诉你了,在自己的意识里总是会让这些观念先入为主。因为有一些学佛的朋友总是在老家里做客的时候称赞学佛的好,所以,我们都被潜移默化,期待那种好。对于我来说,那些别人的话都是我信佛的一部分原因而已,它在我无法规范自己的时候,起到了鼓励的作用。另外,是我本身很能接受生死轮回和因果的理论。有“信”这个前提,才有后续的发展,不太像科学论证,抱着怀疑的角度去证明。

一切随缘,不强求。

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5-12-20 21:44 | 只看该作者
宗教信仰自由,我同意这点,特别是有几位笃信汉族佛教的信士,对于你们我是抱着尊敬的态度,无论大家信仰什么,甚至没有信仰,都是自由而独立的,没有人可以干涉别人的思想。

对了,贴两张我家乡藏族庙里面的大威德金刚相片,可能有助于你们理解我的话,这样的雕塑在承德的几个藏族庙都可以看到,也可以在清代的一些佛教珍品里面见到,如北京的故宫博物院。还有很多诸如少女的头骨做的卡不拉碗、少女的腿骨做的小罡筒我手头没有相片,就不能贴出了,不过都可以在河北承德的须弥福寿庙的清代珍品馆见到。

继续有兴趣者,可以检索大威德金刚,因为一般这个金刚的雕塑都是男女同体的。

顺便录下以下文字,有兴趣德可以读读。

  屈映光上师《金刚威德深道第二级证分修之法三身梯·跋》   威德法,乃诸佛之秘藏、密乘之大成,以当体得名、常遍为义,威则诸魔降伏、众生化度、性德周圆、平等一如,盖真源湛寂,迷悟本无,祇因违真随妄,故有六趣之沉,今欲返妄归真,须建依真之行,本法奉曼殊大士为本尊,曼殊表即体之智,古德有云,照惑无本即是智体,照体无自即是真如。若诠义理,威德者,即生佛同具之体性也。  本法为西藏宗喀巴大师所传,大师为黄教始祖兼受红白二教传承,本轨则直承西藏为第十四代祖,大师博览群经,精通显密,慨魔网之方张,师子虫生;悲大法之将堕,尸罗俱破,曾着菩提道次第与密宗道次第,用示学佛之阶梯。良以无修瑜珈即身成佛之义,非不耕而获,不修而证,行者欲促僧祇于剎那,历五位于一念,必也三学俱足、资粮圆满,现本性之菩提,顿尽无明,合诸佛之法身,普度群生,直如百川归海,即同一味,体。  本法乃即身成佛法门,依之修持即果即法,佛慢坚固即身即佛,微妙如是,宁可言说?吁有不远之远,故说有不修之修、无证之证,我虽说而无说,尔应听亦无闻,迷悟修证,理尽于是。  威德仪轨,曾由逊清显亲王,译成汉本,珍藏大内,世罕见闻,民国肇建,历代秘藏密乘诸经,与有如大乘要道等,均请出宏扬, 辛上师讲授威德金刚怖畏起、证分,凡八会,惟法法本,原有二种,译名一为金刚威德起分之行三身宝藏,次为威德金刚怖畏甚深起止正二级道总义三身宝藏。  起分之行三身宝藏,系于民国十七年戊辰三月及己巳四月,共传法七十一日,暨十九年庚午六月初九日起,历闰月至七月二十九日止,凡八十日,与同年十一月十四日起,至二十年辛未三月初八日止,除年假,凡九十日,共三会。  总义三身宝藏,系于民国十八年己巳春季起,传授至冬季圆满,为第一次传法,二十一年壬申五月,为第二次传法。  以上皆传于故都东城之极,祝 师寿,私衷窃冀,即说法四十九年,犹以为短,乃世变无常,师弟分离。  民国三十九年,余播迁香港,经请示 上师,若机缘成熟,可否由余代行传授,蒙示允可,幷云:「子发心广大,诸佛加被,有愿必成,应广宣扬,敬兹念兹,勿隳法嗣,倘有疑问,音信可通。」  现在同学来台者,仅余与赵夷午二人,言念及斯,不禁泪下,前岁,弟子钟槐村、蒋易门、刘逸吾、夏维芝、李逸尘、张眉申、王仲山、王明慧等,请传本法,尚未开讲,槐村不幸遽作古人,今弟子陈百药、欧阳重光、方一之、林祥煌、邓瑞玉、简文泉、许彩云、黄百城、陈慧生、方哲卿、翁廷威、林坦平、范继禹、王世成、耿和生、耿祝琴、张德庆、高秀美等,暨全体同人,捐赀影印四加行法观行述记、四加行法仪轨、供曼达法、文殊真言念诵略法及本法独勇仪轨、十三尊仪轨起分、证分,各二百部,遂于民国五十二年癸卯九月十五日,在台湾省桃园县大溪镇斋明寺后苑传授,唯祈 上师三宝昆仲,直诣圣域,法乳长流,日益广大,有性无性,同圆种智,不胜感祷之至。  中华民国五十二年癸卯冬 屈映光 大金刚威德深道第二级证分修之法三身梯卷科判讲证分总义 有三:甲一 根体住之理 分八(卷一) 乙一 身住之理 分三  丙一 粗身  丙二 细身  丙三 最细身 乙二 心住之理 分三  丙一 粗心  丙二 细心  丙三 最细心 乙三 共同身心 分二  丙一 共同粗身心  丙二 共同细身心 乙四 现在身心 分二  丙一 现在身  丙二 现在心 乙五 未来身心 分二  丙一 未来细身  丙二 未来细心 乙六 脉 分二十七  丙一   心间初成三脉  丙二   心间初成五脉  丙三   心间初成八脉  丙四   心间八叶脉  丙五   二十四处脉  丙六   降菩提心三十二脉  丙七   七十二脉  丙八   七万二千脉  丙九   身口意轮  丙十   四脉轮  丙十一  五脉轮  丙十二  八轮  丙十三  一百二十脉主  丙十四  供脉  丙十五  塞脉(时脉)  丙十六  中脉名数  丙十七  右脉名数  丙十八  左脉名数  丙十九  脉成之次序  丙二十  三脉之粗量与色与住与缠缚之状  丙二十一 命脉  丙二十二 魔坏脉  丙二十三 大乐轮  丙二十四 报轮  丙二十五 法轮  丙二十六 化轮  丙二十七 育乐轮 乙七 气 分八  丙一 气之分别  丙二 气之所归部主  丙三 气之   丙四 气之色  丙五 根支十气生之理  丙六 气之住  丙七 根支气行之理  丙八 气之作用 乙八 真水 分二  丙一 不坏真水  丙二 四真水甲二 道行之次第 分二 乙一 前行 分二  丙一 金刚萨埵修持法  丙二 上师相应法 乙二 正行 分四  (卷二)  丙一 咒相应 分四   咒相应前行:   丁一 脐间奥窈扼要之理(随察渐收)    须善知四切要:     时切要     身切要(毗卢七支坐法)     气切要(九节佛风)     处切要    戊一 除脉道之理    戊二 脐间正奥窈扼要之理     己一 佛慢显明后作随察渐收之理     己二 最切要增进之法与去魔      庚一  腹因气满生不安乐之相时      庚二  气不浸中脉时      庚三  观处(吽字)彼相不现时      庚四  身现干枯麻木或梦上师本尊身现黑斑时      庚五  先日观想虽明次日又不明时      庚六  心不悦修持反好散乱等时      庚七  脉魔(心观观处,动作时觉上下身刺痛如有缠缚而不安)      庚八  气魔       辛一 身觉最沉重或最轻浮,身中如块磊、颤跳、头眩、头昏       辛二 上下身如针刺痛剧时       辛三 上下身各处团团而痛即生肉疣、肿等诸病      庚九  气未善摄一处(身内如蛇蝎等小虫入之相)      庚十  气濒聚之景象(绿花蛇、绿花虹、绿花泡入身之相)      庚十一 气难摄时(身内阳焰、光、乱发、蚁土、蛇蝎等影像向外出)      庚十二 身与息二者太收紧(心观观处时,鼻孔气塞身如被缚)      庚十三 下除气停滞(二便不利或收摄不住)      庚十四 支气停滞(眼盲耳聋等病现)      庚十五 气入肉皮间起疱肿痛时      庚十六 持命气停滞(心间刺痛)      庚十七 上行气停滞(喉结痛)      庚十八 平住气停滞(胃内气满不安乐)      庚十九 脉轮内气聚(脉轮内坐有佛菩萨、人、非人、饿鬼之念出时)      庚二十 修起正分及近修(闭关)时,见本尊佛面时      庚廿一 修脐间奥窈扼要之理随察渐收,观明住坚,却不生安暖时      庚廿二 白菩提心降下小、安暖亦小时      庚廿三 安暖生出而降菩提心有魔时(或不能降或降不能回)         (提散菩提方法)      庚廿四 真水仍不能提时      庚廿五 菩提心上提方法内和合之理      庚廿六 因病与气魔降真水时      庚廿七 破戒犯禁降真水时      庚廿八 气、黄癚、胃液、热、凉五种之病秽与魔病等时   丁二 修拙火之理 有四    戊一 养拙火之理    戊二 燃拙火之理    戊三 修炽燃之理    戊四 修炽盛加被具足拙火之理(上下坚固四喜)     己一 三种觉时和合法      觉时法身之和合      觉时报身之和合      觉时化身之和合     己二 眠时三种和合法      眠时法身之和合      眠时与梦报身和合之法      眠时与觉时化身和合之法     (持眠光明之口诀)     (持梦之口诀者)     己三 修临死三种和合法之理     (死以前)      临死当法身之和合      中有当报身之和合      取生当化身之和合     (脐间扼要之理随察渐收与修拙火之理此二者为咒相应之前行称为咒根相应)     (脐间扼要之义者。以咒相应解心间脉结时。初、不但以脐间扼要为要、与内和合之咒根相应、身寂口寂意寂三者内、是身寂身金刚相应)     (身寂种类)     (总说身寂之名义)   咒相应正行:   丁一 修盈瓶气之理     戊一 心间金刚诵前行:     修盈瓶相应      所作出一切者(九节气味明)。      复次吸者      复次满者      复流注者    戊二 心间盈瓶气正行    (持气之量)     己一 三种觉时和合法      觉时法身之和合      觉时报身之和合      觉时化身之和合     己二 眠时三种和合法      眠时法身之和合也。      眠时报身和合之法      眠时化身和合之法     己三 修临死三种和合法之理      死时法身之和合      死时报身之和合      死时化身之和合   丁二 心间金刚诵之理    戊一先知普通金刚诵总义者     起分金刚诵者。唇舌不动、(心入吽字)依意如持咒而修。     正分金刚诵有二。根本气金刚诵。支分气金刚诵。      一、作根本气金刚诵之理       依上鼻气金刚诵之理       依下气金刚诵之理       依上下二气会合而作之金刚诵       依上下二气步趋而作之金刚诵。(其观处有三)       住于心间而作之金刚诵       住于脐间而作之金刚诵       观遍满气心间作之金刚诵。      二、支气有五       行眼气金刚诵       循行、耳气金刚诵       正行、鼻气金刚诵       最行、舌气金刚诵       决行、持身触金刚诵      (金刚诵所观咒)      (此理之三字金刚诵 分二:        与三身和合之理者        与三时和合之理者)      (三字合成之理)      (三字笔划所表义之气)    戊二 别、本理金刚诵之理、与原因和合而讲者。    戊三 正修金刚诵之理。     己一 先九味气明     己二 根本气金刚诵      依上鼻气之金刚诵及住于心间之金刚诵      依下门气金刚诵者      上下二气和合而修金刚诵之法      上下二气步趋而作金刚诵之理      观遍满气金刚诵者     己三 支分气金刚诵      行目气金刚诵      循行耳气之金刚诵      正行鼻气之金刚诵      最行舌气之金刚诵      决行身气(持身触)之金刚诵     己四 觉时三身和合      觉时法身和合      觉时报身和合      觉时变化身和合     己五 眠时三身和合      眠时法身和合也      为眠时报身和合      眠时化身和合     己六 临死时三身和合      临死法身之和合      临死报身和合      临死时化身和合  丙二 誓句相应  (卷三)

DSCN1139.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781)

DSCN113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5-12-20 21:49 | 只看该作者

大威德金刚造像之一 铜镏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6-7-11 22:10 | 只看该作者
楼上的可能还是我老乡呢,希望你多读些经典搞懂了再长篇大论吧, 不然害己更误人啊。我这里为你忏悔,希望你早日回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6-7-12 10:31 | 只看该作者
“佛教是从婆罗门教中分裂演化出来的,针对婆罗门教的多时崇拜和生殖信仰,释迦牟尼在创教的时候可以坚持佛教的反多神化和禁欲主义。然而这种情况到了公元 7世纪的时候,在新婆罗门教(及印度教)的攻势面前有些支撑不住了。婆罗门教中有很多鬼怪符咒、方术淫巧,这些东西在印度百姓的泛神崇拜中很吃香,佛教当 时在印度逐渐式微,要想与婆罗门教对抗,就把这些密咒幻技吸取了过来,结合佛教自身的一些特点形成了印度密宗。
密宗的修习方法用两个最明显的行为特征来归纳,就是一为掐指,而未念咒。何谓掐指呢?密宗讲身密、意密、口密,其中身密又以手密为主,印度人认为手掌及十 指与人身“气、脉”相通,借助心理想象的意念,可以达到天人互通之境。所以密宗有一整套双手互相配合完成的手形(叫手印),各代表不同的含义和法力。
口密就是念咒,韩红在他的歌里就反复的唱“嗡嘛呢叭咪饃”,这叫六字真言,来源于梵文(这可不是藏文)。它是什么意思呢?没人能确切知道,否则也就不叫咒语了。但人们只要念它,就能除却一切烦恼,具足一切功德,类似于我们中国人念“南无阿弥陀佛”一样。
密宗还有一个很特别的修行方式,虽然它有点不雅,但也要说一说(由女性网友可以把下面这段跳过去不看)。古印度的婆罗门教中有生殖崇拜(它们一个主神的 “湿婆”的代指物就是。。。),这一点印度密宗也一样接见了过来,并进一步认为富有技巧的性交不仅可以愉悦身心,更可提高法力。所以在密宗中是讲借助“性 力”来达到自身圆满的。对此正式的出版物中往往违莫如深,其实这一点在密宗中(无论是东密还是藏密)都是确实存在的。
密宗中有经典的佛像,叫欢喜佛,是一男一女在一起正做欢喜之事。密宗说我这是以毒攻毒,你看的多了就厌了,能帮你除却欲根”

以上转自<大话佛教东传史>,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在网上下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6-7-12 10:48 | 只看该作者
我偏向于佛教的禅宗,在我看来其实佛教本是一种让人如何平心、快乐得面对生活的哲学。是后世的不同人们为了不同的目的和愚昧将它世俗化了,并有了如此多的分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06-7-12 11:59 | 只看该作者
大话--说不好听点就是胡诌。 真想学习了解当然要看佛经才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4, 2024-5-30 19:19 , Processed in 0.049733 second(s), 37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