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楼主: 飘的枫叶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联谊] 求助:佛教的“密宗”派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41#
发表于 2006-7-16 22:47 | 只看该作者
班禅女儿还不是作了GCD的工具:frown: 现在有两个班禅,实在对GCD 是个考验那。然后还会有两个达赖吗?
温馨提示
本站接到网友举报,有人发布招聘(保姆管家、助理文秘、中文教师等)、交友和送宠物等信息,目标主要是针对女士行骗。为了增加欺骗力度,有的招聘中留了本地电话号码,那些电话号码实际上都是虚拟号码,其实他们人不在本地。建议大家提高警惕,不要随意提供个人信息并与对方纠缠,谨防“杀猪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06-7-19 01:08 | 只看该作者
班禅,达赖本身就是政治的产物。不是佛教的产物。而且这跟共产党没关系,是满清的杰作,共产党利用它再合理没有,如果不用,你们又会说共产党在洗脑,让你 们不信迷信(声明我不是共产党,也不喜欢共产党,但人家正确的是要肯定)。请你细细查查历史。所以说班禅达赖都不是什么好鸟,说这话,你可能很受刺激,许 多单纯善良但简单幼稚的藏民也许很生气。但对我来说这是事实。你们可以考证。至于班禅,不过是个中了大奖的平民,要想保住自己的奖金,就要遵守游戏规则, 什么时候该说什么,什么时候不该说什么。至于达赖,你如果你有种,真的是活佛,你回到你的西藏信民中间,为他们造福,发个咒,念个经,让他们衣食无忧.如 果你做不到这些,那你为他们端端茶,扫扫地,也算是做了点贡献,省的在国外吃得好喝的好住得好然后口口声声要为藏民谋福利.如果你这样去做,共产党也把你 处死,那首先你是活佛不会死的.所以你怕什么?如果你真的这么做了,共产党也把你处死了,天哪!那你就是东方的基督受难.从此后所有的东方人都会信达赖 了.达赖你是活着的佛,你不存在生死轮回,那你还怕什么?你今天见这个元首,明天见那个总统寻求支持,天啊!你是活着的佛也!如果佛都这样不济,我们还信 你做什.步入信基督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06-7-19 11:14 | 只看该作者
没有 GCD 班禅会有女儿吗?

EMAIL不用生气,你的知识、见解有待提高,这是我最后一次和你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06-7-21 03:00 | 只看该作者

学佛首先要心态平和

看看现代,从弘一法师(其实,应该叫弘一律师,因为,他主要研究和传承南山律宗,佛教经典分,法,律,论),到熊十力,马一浮,汤用彤,梁漱溟这些前辈,学佛用功之深,悟性只好,涵养之大,我们实在连小学生都不如.

提到熊十力,我想起,前边朋友说的,大概应该是唯识而不是维实在.

我觉得,学佛首先应该是一种修养.要心平气和,踏下心来,一步一步的了解,佛教到底都讲了些什么.别像以前在国内搞批孔,批了半天,连[论语]都没看过, 或者没看懂.比如,中国古代是没有标点的,因而,古籍的句读,是读书人的基本功.以前批孔说,孔子说;'民可使为之,不可使知之."是愚民思想.后来,一 位老先生说:"民可,不可,后面按现在的语法要加逗号的.也就是有断句.这样,正好和现在的就业培训观点一样,就业前,先搞个甄别考试,可以的,发证,上 岗,不可以的继续培训.

说上边话的意思,我要引出的是:反对迷信,和觉悟的概念都是佛教先提出的.佛教提倡正信,就是,你真的学懂多少,就信多少!佛教让人们信,其初衷是建立在 让人们懂的基础上.所以,故意玄化,绝对不是佛教的本意!这样,我想,从起码说,真正想了解佛教,首先要从静下心来,读书,读经开始.前边说的那些前辈, 有的人根本不顶礼膜拜.但不可否认,他们对佛教的贡献非常之大!顶礼膜拜是形式,不是本质.我曾经和一位老居士聊过,他说,其实,你大可不必常到寺院来, 请几本书回去,好好用心体会,在行动上多做善事,维护正义,就是好的佛弟子!比那些常磕头,又常做违背良心的事,而根本不读佛书的要好得多!

先说这些,欢迎大家指教!

每年7月份这边有华人佛教组织组织的去三宝山拜佛,我去过两次,届时,那里有不少信众那去免费结缘的佛教一般介绍性书籍,还有一些老僧人解释佛经的著作,请几本,认真读读,对您学佛会有帮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07-3-24 15:07 | 只看该作者

我所了解的佛教

佛教的基本信仰是:三世因果六道轮回。所谓“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由此有了戒律,最基本的是居士5戒:杀、盗、淫、妄、酒。正式的比丘有250条戒律。戒律者止恶防非,好比过来人在危险的地方树个牌子:DANGEROUS!

戒律可以说是消极的或被动的,那积极的,最基本的,所有佛教徒都要发四宏誓愿: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佛道无上誓愿成,法门无量誓愿学。

众生,不光是指你我他这些没有觉悟证果的普通人,而是包括所有生物,大致都在六道里受苦而流转不停:天、人、阿修罗、畜生、恶鬼、地狱。就是说所有佛教徒最基本的都要发誓,不光自己脱离烦恼痛苦,还要帮助所有其它生命都达到最好的最幸福的状态。

有了这个最基本的知识,你就会明白,一个真正的佛弟子,他一方面要严格遵守戒律,不做危害众生的事,另一方面要努力修行,早日成就,发誓来帮助其它生命共同解脱。这是什么样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密宗呢,很多人是先认识武侠小说里类似灵智上人的人物,能有什么好印象?实际上密宗是佛教后期的产物,也可以说更成熟,理论上密宗我们汉地的大同小异,只是具体修法上有很多复杂的仪轨,难免不了解的人产生误解。类似道家“采阴补阳”的修法密宗也有,但是据我了解非常少用,而且要求非常严格,其中的道理和具体修法不要说你我,连一些大的活佛都不一定完全明白。(勉强比喻, 砒霜剧毒, 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对特殊病人可以做药用.)

总之,密宗是建立在显宗之上的,而任何一个佛弟子的基本信条是不危害他人乃至发誓帮助他人。舍身喂虎的故事足以说明了。

至于出现一些佛教败类那是在所难免,甚至释迦牟尼佛在世时都有不良比丘呢。

本来呢教内教外的高人从不同层次、角度写了很多介绍佛教的书籍,真正有兴趣的人应该去读这些乃至佛经,了解佛祖到底怎么说的最保险了吧。我不揣浅陋贻笑大方来说说,为了大家不了解的不要人云亦云,无意中造下恶业。那些蓄意诽谤的另当别论了。

希望此文有益于大家。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07-5-9 18:05 | 只看该作者

转贴:末法时期如何成为实修者

<!---->
  末法时期如何成为实修者

第三世宗萨钦哲仁波切讲



我第一句想讲的话是“我非常痛恨坐在这种法座上”,今晚排的节目是什么?今晚的主题是如何在末法时期做一个修行者。我觉得我们做得都不好。


有 一次,当释迦牟尼佛教导人的时候,他说:那些受有足戒的比丘,根据戒律来说,在佛的那个时代,如果有一位比丘,能把戒律完完全全地都守住,以及跟在目前, 末法时期有一和尚破了所有的戒,只守住一条戒律的情形相比较,佛说,这二位比丘的功德是一样的,因为在佛的那个时候,打扰我们的事情比较少,能够帮助我们 趋近法,帮助我们清净修法的机会比较多。末法时期像现在,虽然佛法本身无高峰期、衰落期,但因末法时期阻碍佛法的事情很多,所以一个人在末法时期修行,所 得修行的功德力量,就算比不上佛时期大,也会和那个时候相等。


这不光只是牵涉到时间的问题,「地点」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像 住在此地或住在纽约的人会想象在尼泊尔是一个完美修行之地,人的想象不仅仅如此,自己的心里还会憧憬,憧憬自己会到高山去,听著淙淙的流水声,喝著山泉 水,在空气清新、人堙罕至的地方,人们对以上之景,或多或少都有这种憧憬,但我们憧憬之时,我们应该看看在憧憬愿望之后是什么东西。


为 什么?因为多半人们会被如上这些美好的状况带著走,误以为这种想法和希望代表我们的出离心。就像几年前,我曾经说过的一样,我们应仔细考量我们所具有的、 或者我们所认为的出离心,究竟是怎么样的出离心?我一直怀疑这种人──一个一直想往山上躲的人,他所谓的出离心,实际上是一种非常自私又非常以自我为中心 的想法。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此一想法的人都是这样,但大部分的具有这一想法的都是如此。


为什么我有这种怀疑呢?因为我发 现,当人有这样到偏远山上去的意念时,绝大多数的人,我们多半的原因是想放自己一个长假,因为我们暂时地对变化觉得非常厌烦,也暂时性对交通阻塞觉得非常 厌倦。如果我们真的永久性地对世界觉得非常厌倦,真的是这样的话,其实,我们甚至根本不必到偏远的山上去,目前的这个环境、这个地方,我们就可以好好的修 行。


但是事实上,我们只是暂时性地对这个生活方式觉得有所厌烦,只是想知道一些新的东西。因为实际上,我们只想暂时性地从交 通阻塞,忙碌的生活逃开一阵子,所以在此情况下,去了高山,在那所做的事,毕竟只是表示我想好好享受、轻松一下而已。但对多数人而言,就算跑到山上,也过 不到好日子,怎么说呢?因为我们在山上的时候,就在计划着下山以后要做什么。所以,我们真的要看一下什么是出离心。


昨晚,我和一位小姐谈话,我们谈有关「出离心」的问题,那时,我发现这位小姐的脖子上,挂著一个价值非常高贵的东西。我告诉她说:「你绝对不应该这么想,认为佛教是一种阻碍你去享受生命的东西。」很多人都有这种概念,以为佛教是一种阻止或者是享受世界美好的阻碍。


佛教与其说是去阻止你享受这些东西,倒不如说是教导我们如何去享受它。


我 记得昨晚与这位小姐讲过:我们一般人当脖子上戴着项链时,我们心里充满著各种希望、各种惧怕、各种骄傲,各种的方式来戴着。因为上述原因,使得我们戴项链 时只注意到:「那一面朝外或链子正不正,会不会歪歪的;也许会担心这个项链会不会被偷走,或被摔坏」。换句话说,我们戴着的项链是一串痛苦的项链,那也就 是说,在我们本身许多的打扰事情之外,另加了一件事来干扰我们。实际上,如果我们不戴那串项链,或许就会觉得更舒服点。


佛教 并不是不允许戴那条项链,佛教是如此认为:如果我们能找到任何东西,都可以戴它,但是当我戴它之时,也同时准备好,当时机变化显示要把它放弃时,我们要随 时把它放弃掉。如果照上述的方式戴着项链,那就足以以一种非常优雅的佛教方式来戴它。我觉得非常抱歉,好象有点偏离主题。


现 在我们回谈「一个修行者在末法时期该怎么修行」。刚才我从辛亥路坐车到这边来的时候,在车上想到一个主意,所有修行的人,尤其是在台湾修行佛法的人,应该 拿出在台湾开汽车的精神:完全没有惧怕、非常勇敢、对任何规则都藐视、开车时心都会从嘴巴跳出来,换句话说,应该具有这种「无畏」的精神。我认为我们实在 是缺乏这种精神,同时我们也缺乏这种反叛性,因为我们非常怕社会压力,如果都做到这些,在这上还要加一点幽默感,上述都做得到的话,那么我们大概就可成为 一个一九九一年健全的金刚乘修行人。


当我每次去看佛法和平常生活时(生命),实际上在我们生活中可以把二者溶合在一起,做出 许多许的事情。但问题是当我们修行佛法时并不是照法本去修行,我们总是把许许多多不同的像、不同颜色、不同的分别带进我们的修行里头,所以使我们的修行变 得非常困难,比如说我是修小乘的,所以大乘、金刚乘的事不能做,障碍就这样产生了。


所以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各种不同的卷标、各种不同的传承都放在些念头时,我们的修行,就变成了对我们生活的一种打扰。


我必须这么讲“我们的修行应该不会使我们忘掉我们每天的承诺”。但实际上我们总是会这么认为:一个好修行者一定是忽视他公司的工作,他一定也不去整理他的床、也不洗碗、小孩也不管,一定得忽视这些东西,在理论上而言,这样想是对的。


在 修行上来说,当我们谈到修行时,具有这种理论上的了解,当我们实际去修行时,我们就会变成:企图有意从轮回里逃开,并不是丢弃掉,然后企图去修行达到涅槃 的法,这种做法是很笨的。举例来说:我们想要洗衣服,认为衣服是很脏的,认为肮脏的东西是对于洁净衣服的打扰,但当真正洗的时候,那时我们完全从污垢离 开。若没碰这些污垢,你洗污垢从这些污垢离开它,这时想离开污垢找到想要的清洁。在此情况之下,根本把污垢忘了,怎么可能把这件衣服洗干净呢?


我们如果把轮回放在一边,我们去那里达到涅槃?我认为:在这个年代的修行佛法的人,第一个得承认,我们在轮回里,然后要好好的在轮回里工作。


我 在此要谈三类人。第一类人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现在在街上所看的那一类,他们很幸运,从来没被佛教洗过脑,那类人有一个非常纯净的轮回。第二类是这菩萨,他 们已经走在涅槃的道上。第三类就是像我们这样的人,我们生活在轮回里,但我们又同时想象著各种不同的轮回和涅槃,我们想象将轮回丢掉,而去得到涅槃,我们 都是属于第三类的人。


对我们而言,我们称不上是一个走在涅槃道上的众生,我们甚至根本不能被称为是轮回里面的众生。你们了解 我在此要说什么吗?我们大家都想成佛。我们想作佛,我们想要些什么东西?我们想要得到没有痛苦的状况。但当我们想得到没有痛苦的状况时,难道你不认为我们 应该先解决「痛苦」这一问题吗?我们都好似吊在一种状况之中,那种状况充满了可口可乐。以下我讲的,大家可能难以了解,但我希望大家能明了。


我 们平常都这么说,轮回是不好的,当我们讲出此话是,实际上等于是表示我们尽一切努力想要留在轮回里。真正的轮回是充满痛苦的,但我们却从来都不努力去改 变。我们从书上,从老师口中,看到了、听到了很多东西,从那上面制造出了一个新轮回,而想把那个新的轮回丢掉。我们从来就未真正努力想放弃本身真的欲望。 因此,我们永远想放弃的欲望只是书上和老师告诉我们的欲望,如果我们真的想放弃这些从书上、老师口中得来的欲望,首先,我们必须把这些欲望找来,我们才能 够放弃得了,是不是?


我们现在处于何种情况呢?我们本身原来不仅有一轮回,此时我们又学到一个新的轮回,而又再思想制造一个新轮回,你了解我所说的吗?有问题可提出来讨论。


现 在我们回头来讨论主题。我认为,你可以作生意人,你也许可做仁波切,你可以作攻治家,你可以作科学家;不但如此,你同时可作一个小乘的修行者,可作一个个 大乘的修行者,同时也可以修行,做一个密乘的修行者。你不需要改变任何东西,当你学到更多的东西时,并不表示你得把你的卧房弄得乱七八糟,像吉卜赛人算命 的地方。我最近看到别人点香,就怕得要命。因为我一看到别人点香,就会想到吉卜赛人算命的地方,有香,香的前面有水晶球。


至 于如何作一个生意人,当然不用我来告诉你;如何作政治家、如何作律师也不需我说,因为你自己都知道该怎么做。举例来说:你的职业是律师,在你作律师之外, 你应该努力地避免伤害到别人,或者制造伤害别人的原因,如果这么做,就可以是一个生意人,同时又是小乘的修行者。我们并不需要跑到泰国去,做一个小乘的修 行人;也不必把小乘的经典全部都念过一遍。也许我们会这么说:「不伤害别人,那太简单了。」,其实这是相当相当不容易做到的事,这即是佛教最基本的教授。


「不伤害」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就算是身为佛门弟子的我们,也一样不容易做到。我们是否曾经想过,我们有多少时间都在伤害我们的 同伴呢?当然这并不表示我们和朋友之间互相砍杀,而是说:至少我们都在别人后面讲过闲话,是吧?好比说:你告诉我,这个人不好,你不要见他,在这种情况 下,你就伤害了这个人,伤害了这个人去看仁波切的机会,所以不伤害别人,在这之中,包含了许多微细的事情。所以我在此,得对各位亲爱的朋友这么说:「不伤 害别人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我们得好好的修行此事」。


我也知道,有人想要学更多的东西,每个人都想抓住很多东西,想要更上一层楼,所以我继续地谈下去。


你 本来是一个律师,你觉得这样不够,所以你修小乘,你可以成为小乘修行人,若你仍不满意,我想,这是可以的,你能这么做。换个角度来说也很简单,就是在前面 谈过的「不要伤害别人,和放弃伤害别人的原因」基础上,帮助别人,同时积聚帮助别人的原因,这种修行就是大乘的修行。这里头包含著「无私」,就是「没有自 我在的」。


如果我们想帮助别人,帮助别人这件事并不难,举个例子来说,大庭广众之下,看到一个乞丐或极需救济的人,在此情况 下,任何人都能毫无困难的从口袋里,抽出一张千元大钞放在他的手里,但做这件事可能跟自私有关。「要帮助别人,同时是毫无自私的帮助别人」是非常因难的, 这是表现在非常微细的事情上。怎么说呢?比方:因今晚空间不够,可能有这样的事会发生:也许有人想坐在前面,但前面的人却不想放弃他坐的地方,此情况下, 我们就是没准备好要帮助别人。


当我谈到「帮助众生」时,并不是要大家去做一件大事:如去非洲帮助那些饥民什么的;我说的是一 种基础的修行方式,是对于在每一天每一分钟所能做到的事情,尤其是对于那些最重要的事情或东西。举个例子来说,把你的座位,让给一个最想坐的人。我在此对 这些坐在前面位子的人,感到很抱歉,我不是要讲前面的人怎么样,我也无意伤害别人,可是当大家听到时,心里是不是觉得不太舒服呢?这也是我们得检查的事 情。


当我们听到这里时,是否觉得不好意思呢?是否应选后面一点的位子呢?如果我们那么觉得的话,那么我们自己就明自了,我们的确有点自私。又为什么呢?因为你在此完全是顾著自己的面子。我以上所谈的都是活用的方法,这也就是每一天的生活。


今 晚,我不打算谈很高的哲理和「空性」、「般若」这类等等。现在,在大乘之上,我们也许想再上一层楼,想作一个金刚乘的修行著。这就表示了我们可以作律师, 可以做小乘的修行人、大乘的修行人、金刚乘的修行人,我们可同时这么做,这是没有问题的,很简单,就是「你对一切的众生都要有清净的见地」。但换句话说, 这也可以是很难的,如果我们没有如此的净观,我们认为自己是观世音菩萨,那又有什么意思?这一切的观想,在藏文中是表示「增加你的净观」或「清净的见地」 这种净观,在金刚乘中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座的人,很多是竹千法王的弟子,在竹千法王领导的竹巴噶举派中,非常非常重视这种净观。如果我们没有这种净 观,却想「我是观世音菩萨」,我想若自己老是如此做,一定老觉得自己孤独。


「我在此」「我有四只手」「别人又不太亲近、又难看」「又想从我这儿要很多东西」以上,都不是金刚乘的办法的。我们必须把净观用于每一个众生的身上、每一件事、每个时间、每个地方,如果你都能真正的产生净观,这种清净将是任何事物都不能打扰得了的。


这种不会被打扰的特性,就是我们所说的「金刚」物质的金刚,即我们手里的物质金刚,不但不是不受打扰的,本身还须要别人来保护它,真令人丢脸。


什 么是真的不受打扰?我们知道一切事情是「清净的」,当我们知道一切事情是清净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什么是对的,因为我知道每件事都是清净的。举例来说,我们 若把仁波切误认为某一个人,此时,由于我们的误解,将会对于认识他的人形成了打扰,但如果我们认识他的样子就不会形成打扰。


所以在此末法时期,可以同时作小乘、大乘、金刚乘的修行人,如果我们希望同时作这三类的修行者,菩提心是非常重要的。我非常强调菩提心,一般而言,佛教里面的修行人缺少菩提心,尤其是修金刚乘的人,为什么修金刚乘的人总是缺少菩提心呢?因为修金刚乘的人借口特别多。


不 知道各位是否听过,释迦牟尼佛曾讲过,如果有一辆车子,车上有五百个大阿罗汉,像舍利弗的大阿罗汉,这时释迦牟尼佛也许会来用他的脚趾头拉车子,但是释迦 牟尼佛也许不会来,为什么呢?因为,这五百个大罗汉加起来的功德,可能还请不到释迦牟尼佛。可是释迦牟尼佛自己也讲过若一个人发菩提心或甚至一个人曾听过 菩提心的教授,这样的人坐在车上释迦牟尼佛就得来,用脖子来拉这辆车子。


在很多经典里头都很重视菩提心,我们一定要赞美它, 为什么呢?因只有菩提心,才是真正关怀别人。是不是真正关怀别人?你会说我关怀别人。菩提心有最终最究竟的关怀,有很多人认为菩提心会让我们觉得悲哀,我 认为大概是我们看多了眼睛细长的佛像之故,真正的菩提心应该会带来很多很多的快乐,菩提心是让我们舒服松弛的东西。如果没有菩提心,在此情况下,如果我们 想建一个塔,在此情况下,必须把一切所有事情完成,才算是建完了这个塔。在此情况下,这个塔永远不能完成,因为这永远是一个憧憬。


但 是如果我们真有菩提心,就算是刚发心想建一个塔时,此时我们即充满快乐,因为我们的愿望没有一点点自私在里面。对于那些有菩提心的人做什么都很容易,没有 所谓失败,因为当我开始说“希望众生如何时”,这种外在的失败,实际上不算什么,并不表示这菩萨很懒惰,还是要努力去做,这是一个没有目标的旅程。


为 什么菩提心这么重要?另一原因:因为菩提心有很多很多的慈悲。多半的人对慈悲有错误的见解,多半人觉得慈悲心是替别人感到难过,这原因也许是英文对慈悲的 定义,中文定义是否也如此呢?慈悲并不是为别人感到难过,真正的慈悲心是平等的心境,这种心境是没有任何的分别区别,没有任何偏颇的意见,所以叫作「慈悲 观」,心中平等的见解就愈强,所以由此可知慈悲也是修静观的方法,因为我们愈修慈悲感觉得外面的一切都平等的。我很强烈的建议大家,希望大家多修慈悲观。 在大乘中,慈悲和空性几乎一直是同时谈到的,我不知道各位是否了解到为什么大乘同时谈到二者,我说:我能确定在座的每个人,都想知道什么叫空性。为什么 呢?因为我们觉得「空性」是佛教最高的教授,因我们觉得这个是属于比较高级的,而且我们认为如果在公众场合问这类的问题,大家都会认为这个人是一个很好的 学者。同时也许因为我们每次想到空性时,都会认为空性给我们什么都不必负责的舒坦。我认为如果真正想知道空性的话,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修慈悲观,因为它会 自动带你到空性之中,因为那种平等是和空性一样的,所以做一个时同时就给我们带来了空性。


对目前我们来说:空性我们只是一个概念,至于如何产生空性我们都不知,但至少我们知道怎样修慈悲,所以要试著有慈悲,愈慈悲是最好保护。这个人就算不戴沉重的金刚绳,一个有慈悲的人他永远是被保护的。


如 果我们可以每天修慈悲,每天若不能,一个星期作一次或一个月做一次,若连这个也不能,那就一年做一次,只要做一分钟,我只要求一年做一分钟,这要求不过分 吧!只要求你一年修一分钟,你只要你一年做一分钟,就算你拿什么证书来,我也一定会在上签字,我保证就算你修这一分钟,你也一定会改变。我们修仪轨,我们 认为你是平等,如果我们中没有慈悲,那这永远都是建立你的自我。


你去过「健康俱乐部」,或洗蒸汽浴,或做各种运动,或去很多 地方锻炼身体,这样作是为了使我们的身体好,使我们的身材美,修仪轨可以有很多「精神上的肌肉」,但不是好的,是不好的肌肉,为什么呢?因为这种精神上的 肌肉充满了自我,我们会想「我是嘿鲁嘎」「我是金刚瑜珈母」「我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我们会认为就算把世界翻过来也可以做得到,但实际上我们什么也作不 成,如果修这种仪轨,而没有慈悲,如果如此做,我无法描述出你下辈子生出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因为没有慈悲,就有很多自私,而又去修这种仪轨,以自私为出发 点去修仪轨,所以佛曾说过以自私为出发点去做任何事,任何事都会产生许多恶业。有人跟你说你想发财,你就修财神;你要做这样你就修这个法;你要成为那样, 你要修那个法;可是好象没有一样是实现的。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永远富有,没有人永远健康,为什么?因为修法时没有慈悲。因 修法时总是想著我们的身体、财富、这个、那个,这完全是自私的。虽然如此,在这末法时期只要有人肯把仪轨拿出来念一遍,也已经不错了,因多半的人修仪轨, 只不过因为已经发过誓了,因发过誓没有办法,想不念却不得不念,卡在中间,就好象是被人牵绊住了。慢慢这个就变成我们罪恶感。我几乎可以猜到在座有一半的 金刚乘的修行人,一定秘密在心里希望把仪轨去掉一半不要修它,这样讲当然是开玩笑的。这么讲只是告诉大家我怎么想,因为我一直想做这样的事,因为修那么多 的法实在是件很麻烦的事,我们老实说,当每天我们把仪轨修完的时候,尤其在早上的时候,难道不曾觉得「啊!好轻松」,或者会觉得「啊!我觉得很难过我怎么 把法修完了,我要再修一次」在修完法的一天之中,可曾怀念过法本呢?


我们总觉得今天修完了法好轻松,从这里我们可知,我们不 是一个好的修行者,在此情况下我们根本就不该开始。可是问题在于:我们修仪轨后,此种修仪轨成为我们减轻痛苦的原因。在我们生命之中很多件事都是这样子 的,我们对于某件事好象上了瘾,最先我们觉得没什么关系,可是隔了一阵子,这种上瘾的事就叫我们反悔了。然后我们就想找一件事来解决使我们反悔的前一件 事。接著我们就对第二件事上了瘾,所以在此情况下,如果对佛法上了瘾,那不太好,不要对佛法上了瘾,只要去修,我认为我讲已经够了,开始觉得不太舒服。


我每次来台湾时,都觉得好象有人认为说「这个大嘴巴的又来了」。所以我也觉得好象有点罪恶感,为什么呢?因为有人在听了我讲法后回去都有点不舒服,所以我应该把嘴闭住,有什么问题吗?


问:请仁波切解释「慈悲」。

答:像刚才讲的一样,以究竟来说慈悲就是了解平等,并不只是对生病的人感到难过,而是了解到所有的人都有同样的问题,了解到所有的人需要我们的关怀,也是无尽的关怀没有目标的关怀。一般来说,这是一种愿望,是希望众生从痛苦之中能解脱出来。


问:仁波切刚才讲的我们自己原来就有一个轮回,而我们又从佛典范上学到了一个新的轮回,我们如何平衡这两者?

答:根本不要平衡,把那个新的轮回照著那个书上去掉。我从什么地方得到这个概念?从看电影得到,不知道各位是否看过这部「春风化雨」的电影,其中有一景,是老师把很多东西撕掉,我们佛教徒老是被书困住,我们老是被书限制在那里,有时候甚至连佛怎么讲,我们都懒得管。


问:问题是仁波切讲得轮回和别人讲的是不是同一个意思?答:我不知道,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我所讲的轮回是有更多染污的。


问:每天生活之中是不是有轮回呢?

答:对,还是有轮回,因为我们掉进到一个不关怀的陷阱之中。


问:像两面镜子,看看外在,内在境界有不何不同?

答:你看外界世界在看看内心有何不同,有时也是一种修行。


如果涅槃是真正的快乐的,那今晚我们就不会坐在这里了,只要有轮回涅槃分别的概念在,永远都是痛苦的。同时身为你和我,我们也要为痛苦做一个最后的抉择。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具有一个不偏颇的心,就是不分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现在修金刚乘的人因为没有依循次第,所以修行往往没有结果,现在的上师也没按次第教。


问:金刚上师不按次第教,是否表示修行可不照次第修?

答: 我说不完全是这样子的,现在情况,没有弟子找按次第教的老师,我每次在台湾停留的时间都不久,但我总是在远处注意台湾的状况,台湾有不少的喇嘛来这儿,但 其中真正好的却没几个。真正好的密宗老师第二次来时,会发现最不成功的都是这些好的老师。我可为这句话负责,现在是实际看此问题的时候,我觉得很多西藏聪 明的小孩,他们都在占台湾迷信的人的便宜,我很难过。因为身为佛教徒应有慈悲,同时应知怎么学金刚乘,这是你的责任。许多人想的,像方便面一样,一下子可 以如何如何。


我建议各位如果你要学,你要跟一传承,可看看西藏社区中他们认为的好老师,你才去依止他。不要讲别的不好,对别的要有净观。



本文为全佛出版之《藏密基础修法与正见-殊胜的成佛之道》一书之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4, 2024-5-30 07:45 , Processed in 0.047405 second(s), 31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