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楼主: 大汉天生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偶然生为亚裔 VS 偶然生为JIA(美)人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7 11:56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偶大二、大三就分别就过了英语四、六级(90、91)的!

怪不得老外做四级试卷不及格,看报复性汉语6级试卷 天涯社区


核心提示: 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说老外做四级的试卷分特低,换我估计我也不会,借此表达一下我对英语四六级的强烈痛恨!

第一部分:听力理解(20分钟)
第一大题
说明向导:在这一大题中,你将听到10个短对话。每个短对话结束后,将有一个关于这个短对话的提问。每个短对话和它的问题都将只读一遍。每个问题提出后都将有短暂的停顿。在停顿的时间中,你必须阅读四个标有A),B),C)和D)的选项,并决定哪个选项是最佳答案。然后在答题卡上相应的选项中央划一条横线。
举例:你将会听到:
男:我们什么时候开始工作呢,阿菲?
女:明天上午9点开始吧。但是我们必须抓紧时间,因为我们不得不在下午2点之前完成所有的工作。
问:他俩可以工作多长时间?
你将读到:A)2小时。 B)3小时。C)4小时。 D)5小时。
从该对话中我们知道这两个人是在说他们将于上午9点开始工作并必须在下午2点完成。因此,D)“5小时”是最确切的答案。你应该在答题卡上选项D)的中央划一条横线。
  
1.女:回来了?今天车子挤吗?
男:还可以。第一站和我一起上来10个下去6个。第二站上来5个下去15个。
第三站上来17个下去20个。第四站上来24个和我一起下去7个。
问:这个男的一共坐了几站车?
A)10站。 B)4站。 C)3站。 D)5站。
  
2.男:来我老家开分基地吧,把农民都拉过来。
女:哎,只能这样了。
问:这个场景最可能发生在什么地方?
A)小村落。 B)网吧。 C)农田里。 D)基地组织里。
  
3.女:你知道吗?中国队昨天以6比0击败了韩国队!
男:啊?真的吗?万岁!
问:从这个对话中我们可以推断出什么?
A)韩国队退步了。 B)中国队进步了。 C)这个女的很兴奋。 D)这个男的很好骗。
  
4.男:对不起,我忘记做了。
女:你有没有长脑子啊?怎么不会忘记吃饭呀?
问:这个女的最可能是什么身份?
A)中学教师。 B)博士生导师。 C)精神病患者。 D)机器狂人。
  
5.女:这衣服好象太小了点啊?我还是去别处看看吧。
男:不会啊小姐,我还没见过有人穿这身衣裳比你更美的呢!
问:这个男的为何这样说?
A)他是个色狼。 B)想追求这个女的。 C)睁着眼说瞎话。 D)他在说梦话。
  
6.男:做我的女朋友吧,我会对你好的。
女:其实你是个很不错的男孩,和我在一起只会糟蹋了你。
问:这个女的这样说是什么意思?
A)她觉得自己配不上他。 B)谦虚几句。 C)答非所问。 D)拒绝他。
  
7.女:我这次英语6级答案对下来不算作文85分,不知道能不能过,担心死了。
男:你……
问:为什么这个男的说不出话?
A)他也不知道她能不能过。 B)他不忍心告诉她结果。C)他没听清楚她的话。 D)他准备扁她一顿。
  
8.男:你们老师有没有划过什么翎子啦?
女:没有啊,这次大家都死定了。
问:从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A)快考试了。 B)战争要爆发了。 C)地球要爆炸了。 D)老师不负责任。
  
9.女:明天要交论文了,能借用一下你的电脑吗?
男:你去问别人借吧,我的电脑连不上网。
问:男的为什么让女的去问别人借电脑?
A)他的Word是网络版的。 B)连不上网的电脑对写论文没有帮助。 B)他很小气。 D)他的电脑坏了。
  
10.男:待会儿你就坐在我边上,和我打手势就行了。
女:不好吧,这样会不会太危险了?
问:他们将要去做什么?
A)学习打手语。 B)做警察卧底。 C)参加考试。 D)培养感情。
(本大题共10分,一题1分)
  
第二大题:复式听写
  
曾经有一份(S1)____的感情(S2)____我面前,我没有(S3)____,等我(S4)____的时候我才(S5)____莫及,人世间最 (S6)____的事(S7)____于此,如果上天(S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会对那个女孩子(S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非要(S10) ____________________,我希望是……一万年!
(本大题共10分,前面七空0.5分一个,后面三空一共6.5分)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35分钟)
说明向导:在这一部分有4篇文章。在每篇文章后面有若干问题。每个问题都有四个选项并标有A),B),C)和D)。你应当选择最恰当的一个答案并在答题卡上相应的选项中央划一条横线。
  
第一篇文章

第21到25题将建立在下面这段文章中:

中国有一种植物叫葳蕤。
从前有个人叫蔺芈。他想用一张罽子去捕一只鸩。不小心被葳蕤绊了一个跟头。他很踯蹰该不该再去捉。忽然他发现了一根扃,于是便用扃去打鸩,可是鸩飞走了。蔺芈气愤地说:“再抓到你就把你做成俎醢!”
虽然恨,但此时却没办法。于是蔺芈只好采了几根葳蕤回家了。
21.葳蕤为什么要绊蔺芈?
A)蔺芈犯贱。
B)这是自然规律。
C)蔺芈走路不小心。
D)文章中没有给出。
22.蔺芈为什么要捉鸩?
A)想烤了吃。
B)捉回来虐待。
C)他爱上了鸩。
D)文章中没有给出。
23.从上下文来看,“踯蹰”(第二段第一行)的意思是__________。
A)犹豫。
B)磨蹭。
C)故意拖延时间。
D)痴呆。
24.文章最后一段,为什么说蔺芈要“恨”?
A)他没有捉到鸩。
B)他被葳蕤绊了一个跟头。
C)他没有用扃打到鸠。
D)他怪自己不果断。
25.请给这篇文章拟一个合适的题目。
A)鸩的故事。
B)白痴蔺芈。
C)草本植物葳蕤。
D)得不偿失。
第二篇文章
第26到30题将建立在下面这段文章中:
一天早上,晴空万里,小明一个人走在大街上,这时,一阵风吹了过来,树倒了,把走在路上的小明压死了。
这是近年来发生的最惨痛的一次事故,足足有前年发生事故的6倍严重!但是这件事却一直没有得到有关方面的足够重视。一直到最近著名作家芭芭拉在她的新书中以一个女英雄设法救小明最终失败的方式记叙了这件惨案。
人们终于认识到可以开始正视这件事了,当然不是用它与过去发生的事故去比较,而只是客观地去讲述这件事。

26.小明是什么时候被压死的?
A)树压在他身上的时候
B)风吹过来的时候。
C)一阵风把树吹倒的时候。
D)天晴的时候。
27.为什么说这次事故有前年发生的事故6倍严重?
A)因为小明还只是个孩子。
B)因为小明是活活被压死的。
C)因为死伤人数最多。
D)文章中没有给出。
28.作家芭芭拉以怎样的方式记叙了这个故事?
A)以非常细致的描写。
B)以夸张的描写。
C)以一个女英雄救人的方式。
D)以传记的方式。
29.我们可以从这篇文章推断出__________。
A)人们感到拿这件事与以前的事比是不对的。
B)人们对这件事的发生感到愧疚。
C)人们开始正视这件事了。
D)人们开始向小明表示哀悼了。
30.从文章中来看,小明的真正死因是__________。
A)有关方面不重视。
B)被树压死。
C)女英雄水平太次。
D)小明太呆,这么大一棵树你不知道躲开呀?
  
第三篇文章
第31到35题将建立在下面这段文章中:
mm说:“我爱你。”
我脸红了,我不想害她:“我没钱,更没有房子和车。” mm盯着我的眼睛:“我知道。” “我的月薪只有一千五。” mm的目光仍然坚定无比:“以后会多的。” 我用颤抖的双手拿出一支烟叼在嘴上:“我每天要抽一包烟,一喝酒就闹事。” mm笑了,“以后有我在,你放心。” 我的脊梁上冒起一阵寒意,结结巴巴地对她说:“其实……其实我很流氓……幼儿园就喜欢去女厕所,小学就没了初吻,中学就……” mm没等我说完就软在了我的怀里,声音细若蚊鸣:“早知道你好色,你老偷偷瞄我胸脯……” 一股鼻血喷涌而出,我抱紧了mm,温热娇小的身体让我热血沸腾。这时我忽然想到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决定把这事告诉mm……五秒钟后mm抬头问我:“真的?” 我悲愤地点点头。
mm沉默片刻挣开我的怀抱抬手给了我一个耳光,她愤怒地朝我喊道:“你丫竟然没有英语四级证书!”
31.文章中的“mm”是指什么东西?
A)老太婆。
B)猫科动物的一种。
C)女孩子。
D)疯子。
32.mm为什么要打人?
A)因为不打白不打。
B)因为她的男朋友没有四级证书。
C)因为这种动物性情暴烈。
D)因为她的男朋友欺骗她。
33.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推断出__________。
A)见到mm这种东西应该离远点。
B)骗人是没有好下场的。
C)四级证书是非常重要的。
D)拿不到四级证书就拿不到学位证书了。
34.文中的男生为什么说那么贬低自己的话?
A)他变态。
B)他谦虚。
C)他痴呆。
D)他诚实。
35.综观全文,这段文章的体裁应该是__________。
A)小说。
B)散文。
C)诗歌。
D)幽默。
  
第四篇文章
第36到40题将建立在下面这段文章中:
首先我声明,我不是什么英迷,但是你的帖子让我恶心,让我甚至宁可看那些没水平的唾骂,那些也许肤浅,也许单纯,甚至不讲道理的唾骂!
你说你不希望那些人喜欢英格兰,请问你:你是什么东西?世界球迷协会理事?我还希望粱永祺不要嫁给小郑呢!你说什么“几年来我一直在讽刺英格兰,我等着有英迷能站出来对我进行反驳,然而到现在为止,对我的反驳除了粗话、骂娘以外,没有一个人能从足球的层面上分析与驳斥我”。天哪,你在哪里等待?是在自己昏暗小屋的衣柜里等待呢?还是在遍布英格兰球迷甚至是英格兰足球流氓的街头等待?(我想你也没哪个胆量)
你居然用对法国两分钟连丢两球来做例,证明英格兰如何的无能。。。且不说英格兰现在是什么水平,单单看你能用这样一个偶然的结果来做例子,那么,你可以把全世界的球队都看成三流队伍!
其实装内行不是你的错,但是跑这里来丢人就是你的不对了!
36.从上下文看,“英迷”(第一段第一行)指的是__________。
A)喜欢英俊潇洒的人。
B)喜欢英格兰队的人。
C)英格兰足球流氓。
D)热爱英雄的人。
37.从文章中我们可以推断,作者__________。
A)是个“英迷”。
B)崇拜法国队。
C)喜欢粱永祺。
D)讨厌小郑。
38.文章第二段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A)作者喜欢他能加入英格兰足球流氓的行列。
B)英格兰足球流氓善于等待。
C)作者很有胆量。
D)作者的一种挖苦和讽刺。
39.作者认为对方究竟错在哪里?
A)假装内行。
B)乱举例子。
C)跑出来丢人。
D)发没水平的帖子。
40.这段文章最有可能选自什么地方?
A)《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B)金庸作品集。
C)新浪网的体育BBS。
D)白宫发言稿。
(本大题共40分,一题一分)
第三部分:词汇(20分钟)
说明向导:这部分有30句未完成的句子。每句句子后面有四个分别标有A),B),C)和D)的选项。请选择最佳的答案然后在答题卡上相应的选项中央划一条横线。
  
41.我们下课后一起去_____电脑。
A)打 B)操 C)干 D)搞
42.他打_____他一巴掌。
A) 上 B)过 C)了 D着
43.我去见了网友,然而令我失望的是,她却是个_____。
A)美女 B)恐龙 C)猩猩 D)长颈鹿
44.齐丹那_____又进球了。
A)秃子 B)胖子 C)猴子 D)呆子
45.你在干吗_____?
A)呼 B)呀 C)呵 D)了
46.这几天论坛上怎么没人来_____了?
A)灭火 B)浇花 C)种田 D)灌水
47.他说得太好了,大伙儿一起_____他啊!
A)宰了 B)解决 C)顶死 D)弄死
48.这篇文章写得很_____。
A)次 B)幽雅 C)硬朗 D)苦闷
49.这考试太难了,我们请个_____吧。
A)剑士 B)枪手 C)狙击手 D)CS高手
50.来我家,我俩_____FIFA。
A)玩弄 B)游戏 C)对殴 D)单挑
51.停车_____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A)做爱 B)坐爱 C)喝酒 D)品茶
52.他一天到晚就知道_____女人。
A)浸 B)泡 C)浸泡 D)烘干
53.他阅读居然得了40分,实在太_____了!
A)英俊 B)帅呆 C)牛B D)变态
54.你又被爆头了,真是个_____。
A)龙虾 B)带鱼 C)黄鳝 D)菜鸟
55.翠花,_____酸菜。
A)上 B)下 C)左 D)右
56.田野里到处都是_____。
A)旺财 B)小强 C)胖墩 D)皮蛋
57.60分万岁,多一分_____。
A)也好 B)浪费 C)奢侈 D)万岁
58.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_____乎。
A)说 B)悦 C兑 D)免
59.如果我有_____,我要叫他小叮当。
A)阿拉蕾 B)机器猫 C)呼呼猪 D)蓝皮鼠
60.我们都是_____球迷。
A)榔头 B)钉子 C)铁杆 D)竹竿
61.这么狡猾的人你还说他老实?他老实个_____!
A)鱼 B)鸟 C)虫 D)草
62.新东方的老师个个都是_____。
A)秃驴 B)** C)牛人 D)老头
63.女人是_____做的。
A)水 B)冰 C)馒头 D)面粉
64.我是一只来自北方的_____。
A)猪 B)狼 C)羊 D)狗熊
65.你_____什么呀?不就一次考得好吗?
A)激动 B)拽 C)喊 D)疯
66.用炮打他的_____。
A)马 B)牛 C)羊 D)炉
67.英语四、六级考试马上要_____啦。
A)取消 B)实行 C)崩溃 D)改革
68.更多选择更多欢笑,就在_____。
A)肯德基 B)必胜客 C)麦当劳 D)塔克贝
69.舒克舒克舒克舒克舒克舒克舒克舒克_____的舒克。
A)尿床 B)偷东西 C)开飞机 D)扔炸弹
70.将_____进行到底。
A)作弊 B)爱情 C)比赛 D)革命
(本大题共15分,一题0.5分)
第四部分:综合改错(15分钟)
说明向导:这部分中有一篇短文。在这篇短文中一共有10个错误,每个后面划横线的句子中有一个错误。你可以改一个词语,加一个词语或者删一个词语。如果你想改一个词语,把错误的那个词划去并把正确的写在横线上。如果你想加一个词语,在要加入处写一个插入记号(∧)并把要加的词语写在横线上。如果你想删去一个词语,划掉它并在横线上划一斜横即可。
  
举例:
电视正在很快地成为我们这个期间的文学。 1. 时期
许多有被用作文学这门学校的课程学习的观点 2. ----
也同样适用于电视∧门学科的研究。 3. 这__
  
近年来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热情不断增高,但绝大多数人能够熟练掌握汉语。为了便于外 71. _____国人检测自己的汉语水平,现成立国家大学汉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并设立着汉语四、六级 72. _____考试。该考试将要参照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形 73. _____式,各部分题型与其基本保持一致。考生报名参加或通过者将授予证书,证书上贴有防伪标 74. _____志,任何个人和单位不得仿冒,违者不究其法 75. _____律责任。另外,考生报名需持本人无效证件, 76. _____不得他人代报,更除此不得冒名顶替,发现有 77. _____以上现象的,将取消其中考试成绩,并责令其 78. _____回国,终身不得参加该项考试。该汉语考试将于2005年开始,每年设立1月和6月两门考 79. _____试,报名具体时间和注意事项请观赏我们的官 80. _____
(本大题共10分,一个1分)
  
  
第五部分:写作
说明向导:在这个部分,你将有三十分钟来写一篇题目为:汉语四、六级真好的作文。字数不可少于150字,你可以以下面的提示作为文章的主线:

1. The College Chinese Test is so good!
2. How nice the College Chinese Test i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9-12-27 13:46 | 只看该作者
Post by 大汉天生;2452356
一代辛苦二代得利?加拿大华人困惑:谁是移民受益者 中新网

 伴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多的国人怀揣着各自不同的梦想走出国门,或成功、或失落,他们在异国他乡的经历并非一如最初的梦想般美好。有媒体曾指出,烦恼似乎是移民生活伊始即出现的伴侣,甚至是全部移民生活感受中最强烈的最根深的。这也在一些海外华侨华人身上得到验证,加拿大《星星生活》22日刊发专稿,讲述了作者移民的困惑,讲述移民子女、父母各自面临的烦恼,探讨谁是移民真正的受益者。

  原文摘录如下:

  当年出国的时候,我好像没有考虑过什么为了下一代的书包轻一点的问题,似乎当时最典型的想法就是外国比中国,感觉只要是外国都是好的。当然还有一个很遥远的梦,比如能开上自己的车,住上自家的独立房什么的,而且带着一种不现实的想法:只要我肯吃苦,能吃苦,就一定能成为人上人,从此过着快乐的生活。

  出国后才发现满不是那回事,要面临许多困难,而且很多时候吃苦并不能解决问题。可是当年出国是自己选的,怨不得谁,于是就把自己的失意收起来,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自己时常对儿子说:你要努力啊,我们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有一个更好的将来,我们可不能白做牺牲啊。

  移民真的是第一代辛苦,第二代得利吗?其实不然,虽然我在口口声声地说自己如何生在水深火热之中。其实自己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在适应新的国家,学习新的谋生技能,力图站稳脚跟上了,我并没有多少时间去痛苦。再加上我带着成熟的来自原住国的文化,固然我在慢慢向主流靠拢,可是我并没有多少因为文化的差异而过多挣扎。

  在我看来,虽然适应新的文化也给我的生活带来难度,可是这困难远比作为第二代移民的儿子要容易得多。

  事实上,儿子的挣扎从他入学的那天起就开始了。他本性是一个很热情的人,喜欢用拥抱表达感情。可是第一课他要学的就是“No Touch”,每次开家长会的时候,老师唠叨最多的就是他喜欢碰别人。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教化,他已经基本上是一个外国孩子了,除了长着一张中国脸,他的言谈举止完全是西化的,彬彬有礼,却永远和你保持着距离。

  我不知道他形成这一性格经过了多少挣扎,我也不知道究竟该喜欢这种有时候甚至是冷漠的西方绅士风度,还是更怀念他原来的热情。如果儿子单单改变的是外表倒还罢了,实际上随着他年龄的增长,他的困惑和痛苦也在增长。对于我们这一辈来说,生活中的大小琐事,还是遵循着从小到大带来的习惯,看问题也多半是中国的思维方式,又因为带着生长年代的烙印,把吃苦和节约作为美德。

  在家里,儿子随的是我们的文化,然而当他年纪变大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见的时候,当学校和社会对他的影响越来越深的时候,这种文化的冲突和夹击就变得越加明显。儿子因为来得时候小,没有语言的困扰,学校的功课他也能应付得来,我们所提供的生活虽谈不上富有,倒也尽量满足他的要求,不至于让他有太多自卑。因此,他的时间和精力就全在中西文化的平衡上了。

  我不想简单地告诉他哪一种文化好,结果弄得自己自相矛盾。比如如果我说西方的好,那么为什么他还学习东方文化?如果东方好,那么问什么我们要出国?或者更进一步地同他讨论种族问题,白人好看还是黑人好看?因为无论哪种文化都有利也有弊。

  儿子的这种困扰待他长大了就会好些吗?恐怕他还会再次遇到难题,情绪上会象坐过山车一样,起伏不定。有的时候为自己是中国人骄傲,有的时候有会因为自己是中国人而受到困扰,两种混合的文化,或者还要加上我们这多少也有混合文化的父母的教育,使得他在两者之间漂移。

  这种精神上的痛苦,应该大于我现在所受的苦吧?我的苦因为太忙,因而不觉得苦,而他的苦,因他生活中没有经历多少痛苦,故此变得更苦。移民这种扎根的苦,一直要到第三,第四代才会摆脱。因为第二代已经把根扎的比较深,而文化的传承也因为第一代的逝去变得很弱,他们就会把这里当作自己真正的家了。

  这样说来,孩子并不是我们移民的真正受益者,那么父母是否是受益者呢?周围有不少朋友移民后都把父母甚至岳父母办了过来,他们住上几年,就可以拿老人金,申请租金相对便宜的老人公寓,享受这里的福利待遇,让国内的老伙计好生羡慕。可是且慢,这些老人真的快乐吗?

  中国的习惯是小辈和父母住,老了可以照顾他们,条件好的还可以给他们请保姆。可是这里呢?那些与外族通婚的人就不用说了,他们恐怕是无法接受给老人养老的,就连那些百分之百的中国家庭,也都倾向于父母老了就住老人公寓,老人院,然后周末或者假期的时候看看,平时打个电话什么的。

  工作这么忙,压力这么大,有多少人敢把一个不良于行的老人放在家里呢?长期请一个保姆?恐怕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所以移过来的父母,在行动方便的时候是有一段好日子的,但是到了最后的日子,恐怕思念的还是老朋友,老环境和老文化了。对于那些为了不拖累子女,坚持要分开住的父母,这种思念只怕又深了一层。

  既然父母,子女都不是真正的受益者,而作为移民本身也是时常感叹日子艰辛,岁月如梭,那么为什么还要坚持留下来而不回去呢?

  我不了解别人的想法,但就我和周围朋友的看法,尤其是女性,我们还是喜欢目前的这种生活的。空气,水源,食物,交通,卫生等,相对要好,尤其在自己有了一份不差的工作后,越发会喜欢这里的生活,我们很满足。然而对于大多数男性移民来说,特别是希望能干出一番事业的人来说,他们更倾向于在国内发展,最后却为了家庭,为了能让妻子快乐,他们还是没有轻易选择回流。

  谁是移民的真正受益者?谁是家里压力小,生活又相对无忧的人就是那个得利者。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9 11:06 | 只看该作者

因财施教 有类无教 掐灭火焰--看小学教育的毁人不倦 by 八千万

因财施教 有类无教 掐灭火焰--看小学教育的毁人不倦2009-12-29 04:50:45家有学龄儿童两名,随我们东奔西跑,南征北战,进美国小学洗了礼,又到中国小学开了眼。小孩子不象大人,遇事要眼珠一转,脑海一闪,捡好听的说道,拿擅长的显摆。小孩子就会说大实话,问他:“哪里的学校好?”,问号还没出口人家已经回答“美国”。是孩子崇洋媚外吗?是咱奴颜婢膝吗?听俺一一道来。
孔夫子是咱教育的鼻祖,老人家早有教诲“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因才施教,有教无类”。多么朴实无华,多么博大精深,多么高屋建瓴的智慧。
可是时间老人走到今天,在中国的小学里,看到的是另样的画卷。
因才施教--因“财”施教
有意无意的,公立小学被分为了三六九等。所有的老师家长心知肚明,心照不宣的为各个小学排了坐次。有权有势,有门有路,有钱有房的,挤破了头把孩子送去心目中的好学校。好学校的名声好,财力足,经费多,师资强,家长底子厚,越办越红火,校长老师眼界越来越开阔,教师节,圣诞节,中秋元旦重阳节,送鲜花、送贺卡、购物交通银行卡,比着看谁送的多。
老师们虽然不指着礼物发财,可是谁给了多少会对谁家的孩子照顾点,平时开开小灶,考前辅导辅导,换你你不送?
从另一个方面说,老师的奖金是和学生成绩挂钩的。怎样能使得奖金最大化,老师就怎么教。于是就有了题海战术,于是就有了千篇一律的教育。
此外,相比孔夫子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教学方法“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咱现在是啥?---一锅煮。从幼儿园就先灌输做好孩子的标准

“我是好宝宝,
上课小手放放好,
小脚并并拢,
小眼睛看老师,
小耳朵看老师,
说话先举手,
才是好宝宝。”
进了小学,规矩更是一套一套的。比如写英语要先把练习本的纸折两折;语文有一到八号本的区别;数学题8+5=?得先把8凑成10,先凑5都不行;抄作业的本子一行必须抄好一条;....没经过培训就上岗的还真应付不来,让俺去念一年级也难考满分。在小学里呆两年,估计直接拉进部队就能开拔,孩子给训傻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按规矩办事是好的,可是过分强调就变成死板教条了。有回我家老大的作业是抄写25-30课字词,老大一笔下去,写了27,因为是钢笔写的,就非把纸撕掉重写,俺问先写27再回来写25不行么?回答:NO。NND,俺知道为啥中国出不了爱迪生,爱因斯坦了。
有教无类--有类无教
孔子的学生不少出身下贱、家境贫寒、品行低劣、性情乖张。如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冉有“父贱人”,家“无置锥之地”;曾参“ 袍无表,颜色肿哙。手足胼胝,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子思家贫,其居处“蓬产不完”、“上漏下湿”;宰予“予之不仁也”;子路“性鄙,好勇力”,曾经“陵暴孔子”;子张秉性邪辟,公治长坐过牢。可是孔子依然为他们“传道、授业、解惑”,将他们改造成“仁义礼智信”之人。
现在的小学从学生一进学校大门,就想尽办法给每个孩子贴上标签:好学生、坏学生、中不溜不好不坏中等生、穷家庭、富家庭、有权有势作威作福强势家庭。代表学校发个言,好学生去;中队长,大队长,好学生当;经常被表扬,又是好学生。只要不是好学生(强势学生),在学校里永远是被遗忘的角落。既然好学生吃香,咱逼着孩子当好学生呗,差也。好学生不代表好孩子。俺经过多方观察研究,发现现在小学里的好学生,尤其是女好学生,不少人心理脆弱、心胸狭窄、嫉妒心强、喜欢攀比、恃强凌弱、待人刻薄。倒是那些成绩一般的孩子比较善良、友好,身上还保持着孩子的天真纯洁。
中国传统教育号称言传身教。孩子们在学校里除了被填鸭子似地猛灌基础知识,还会跟老师学做人。俺琢磨着,好学生学习能力强,她们的坏毛病坏习气是不是跟老师和家长学的捏?老师其实并没有特意教,可是当老师训斥坏孩子的时候;当老师对好学生和坏学生不一视同仁的时候;当老师被孩子发现收取家长礼品的时候;当学校领导被发现对穷家长和富家长区别对待的时候...孩子有时候是很势力的,孩子的势力其实是跟大人学的。学校本来该是远离世俗的象牙塔,可现在小学生就已经为将来的富贵荣华殚精竭虑,已经学会拜倒在权势的门下。
点燃火焰--掐灭火焰
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不由想起了学校的劳动技术、科技课等。给小孩子普及科技知识,锻炼动手能力,俺举双手赞成。可是咱这课越上越别扭,本来是让孩子们释放天性,发挥创造力,动手实践的好机会,可老师往那儿虎视眈眈一站,谁做的慢,谁做不好,谁丢了零件一通训斥,做不好的不会做了,会做的做不好了,不会做的吓哭了。这到底是点燃还是掐灭?是激发还是扼杀?
每天早晨,孩子们都会紧张地问“会不会迟到”,看着孩子们走进学校时略带惊恐的眼神,俺就想骂人,又不知该骂谁。中国的小孩子,看似幸福的一代,在家是6:1的小皇帝,众星捧月,说一不二,其实他们真可怜。
中国现在的小学(也许一直如此)不是树立孩子们对正确事物的认同感,而是突出强调错误的概念。孩子们在学校里最怕的不是不做事,而是做错事。上课去小便,批评;上课喝水,批评;上课说话,罚站;上课不坐好,罚站。孩子常说的一句话是“老师会骂的。”
本来孩子有了些萌芽的兴趣爱好,就因为怕做错,怕做不好,怕老师骂,生生缩了回去,中国的小学,真的成了扼杀兴趣的断头台吗?
在有些地方,教育只剩下了灌输。
老师很可怕--老师最爱我
光顾古今对照,忘了中外类比了。就老师对孩子的态度说说中美学校的差别吧。在美国的时候,俺问孩子们“老师最喜欢班里的谁”,俩孩子争先恐后地回答“我”。后来和别的家长交流,此乃普遍现象。人家老师有一套吧,就跟台上的演员往那一站,台下的人都觉的是瞅自己;又象左右逢源的交际花,众男士都以为是给自己送秋波捏。孩子们拿着老师送的秋天的波菜喜不自禁,上学的劲头一蹦高,每天都乐呵呵的,顺带把俺的哀愁也扫光了。
回到国内可惨了,别说孩子了,反正俺每回进学校,看着身边经过的一个个表情严肃、声音严厉的老师,腿肚子都有点跺嗦。咱的老师声音宏亮,穿透力强,目光犀利,杀伤力强,强强连手,孩子们在学校个个象温顺的小绵羊。一回家可就疯了,被压抑的个性全回家释放了,拿俺当出气桶,拿俺的家具当靶子,让俺更是愁上加愁。
毁人不倦
或许我们小学教育孜孜以求的毁人不倦的源泉,在某些人根深蒂固的心灵深处。这不,刚接到学校通知:
为了强健学生体魄,抵抗流行病,结合上级部门号召每位学生每天坚持1000米(小学)长跑的精神。我校将于X月X日开始开展2009-2010主题为“人人参与,奔向世博。体育,让身体更健康”的冬季晨间长跑活动。Bla-bla-bla-bla...
而且还得到指定的网上注册自愿参加。跑步俺不反对,可长跑和世博有啥关系,NND,难道要比赛从学校跑去世博园,先练练?只怕又是人家的政绩工程,孩子们不过是人家升官发财的垫脚石,是在为他人做嫁衣裳。
欢迎访问我的其他博文:</B />

脚踩两只船,飘在中美之间的烦恼-还是没选择的好


海归回国后的郁闷 黄金屋和颜如玉都跑哪儿去了

国人在上海的幸福生活 谁说上海只是富人的天堂(图)


中国人外国人在上海的感受 老外大呼太贵了(图)

海归后才搞明白的几件事 宁做土坷垃不当绊脚石

国内"姹紫嫣红开遍" 国外"断井颓垣" --归不归?(组图)

海归孩儿他娘在国内花花世界的看家攻略

国内是单身国男的天堂 才貌双全的美女随便挑(图)

美女如云 投怀送抱 敢接招吗 回国腐败注意事项

心比天高 与男主人关系暧昧的小保姆 你敢请吗(图)

俄罗斯美女惊艳水立方 众男士看得目瞪口呆(图)

房市,车市,超市归来看美国人民的幸福生活(组图)
海归生活指南 -- 上海不完全版

到底是不是第三世界?实现强国之梦前的阵痛(组图)

到底谁是第三世界 北京到上海火车贴地飞行(组图)

国内其实不难混 只要舍得老脸舍得胃--饭局里的猫腻

上海真的那么好吗 打算海归的朋友到上海扎堆慎重

节衣缩食为哪般--海归生活抠门篇

红楼梦圆上海滩--海归生活腐败篇

张牙舞爪抢道忙--海归生活在路上

四脚钱,向前向前向前!--海归生活理财篇

海归炒股篇

管中窥豹上海房地产

北京上海大PK:六朝古都的雍容vs百年商埠的摩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1-8 22:12 | 只看该作者

费城高中群殴事件余波 华裔如何对待种族冲突(组图) 中新网

中新网1月8日电美国南费城高中上个月初发生的非洲裔学生集体攻击亚裔学生的事件,造成了26名学生受伤、其中7人须送医治疗,这引起各界关注,同时也使种族问题再被提及。据美国《华盛顿观察》7日报道,此次校园暴力事件,学生抨击是学校长期忽视校园种族冲突所致,因而罢课表达不满。教育专家认为,学校和社会都应该更坦诚地谈论种族问题,才能使青少年有正确的态度。

  这起事件2009年12月初发生在南费城高中(South Philadelphia High School),一群非裔学生殴打亚裔学生,近30名亚裔学生受伤,当中几人还送医治疗。除了学生罢课,家长以及当地亚裔社区也都发动了大规模抗议,整起事件愈演愈烈。费城教育当局受到各方压力,事后召开了公听会,宣布成立调查小组,展开全面调查。费城教育局长则承诺增加双语辅导人员,通过社区的力量化解冲突。目前,10名涉案学生已遭退学。

  南费城高中华人学生会主席陈威是这次罢课活动的发起人。他表示,去年学校就发生过类似事件,但不见校方积极处置,双方学生的冲突扩散。他说:“我们学校学生长期被他们欺凌,扔东西、扔食物给亚洲学生,很多亚洲学生没有反应,没有反应的话他们就觉得你好欺负。”

  南费城高中的学生亚裔占18%,非裔占70%。

  青少年以暴力解决种族冲突

  加州伯克利大学教授塞耶是研究族裔问题的教育学家。她认为,这反映了美国真实的社会问题。塞耶说:“我想这个事件凸显出了年轻人之间以及全国范围有许多和种族、民族有关的冲突。事件时常会集中或发生在学校,因为学校是不同种族或民族背景的年轻人相遇的地方。因此它向我们凸显了,种族冲突存在于我们的国家、城市和学校里。”

  塞耶指出,这起事件包括了种族冲突和青少年暴力两个层面。她进一步解释到:“许多在年轻人生命中的成人,包括那些在学校的成人,不喜欢谈论种族差异、种族对立。少了这些困难的对话,没有成人的支持和调解,年轻人常常是自己琢磨该怎么处理这些对立。”

  塞耶说,不幸的是,诉诸暴力往往成了青少年的解决手段。

  新移民备感适应压力

  美国社会以其多元文化为特色,对初来乍到的新移民却是很大的冲击。像陈威这样的移民,来到美国要克服的第一关是语言障碍,其次就是文化差异。陈威指出:“每一个留学生来到美国都有一种文化不同的压力。没有英语基础的人非常特别,因为他不能跟美国人交流,不能很好地去学美国文化。”

  陈威来到美国已经两年,他认为,华裔或亚裔学生的课业成绩普遍不错,学习压力当然也有,但要真正适应并且融入多种族的环境,必须更积极地经营社交生活,“保持开放的心态是很重要的,”他建议。

  专家鼓励学校公开讨论种族问题

  陈威本人也有要好的非裔同学,他强调,这起事件不能全归咎于种族问题,他们反对的是暴力,以及学校掩盖是非的作法。

  亚裔美国人联合会(Asian Americans United)是支援学生的当地社团之一。亚裔美国人联合会的官员金姆呼应了陈威的说法。她说,种族冲突是多元社会的常态,但学校不愿意正视其存在,结果使事情更糟。金姆表示:“学校的种族对立存在已久,但我们看到的是学校教职员本身也参与了对学生的骚扰,也就是说,用带种族色彩的方式称呼他们,或者当学生受到骚扰或受伤时,视而不见,或拒绝就事件提出报告,这样就把孩子们置于极度危险的气氛中。”

  塞耶强调,学校和社区有责任教育孩子如何处理种族议题。她说:“我相信关键的角色和责任在于开始更诚实、更开放地思考、承认并且谈论这些种族紧张关系,将它们提出来使我们能够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2-2 22:0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人在美国(CANADA)最吃亏的三个地方(zt)

文/老卡

中国人现在已经蔓延到了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美国俄国英国德国就不用说了佛地角象牙海岸波多黎各关岛法属圭亚那索摩瓦这些人迹罕见的地方也有大把的中国人但是还属在美国的人口最多。

在 美国的老中英文都是呱呱叫尤其是上海人除了出众的英语还可以用汉语注释来说英文连世博会都使用俺们上海发明的中国注音式英文了还有那个地方不服?但是,老 中在美国也有不少吃亏的地方其实除了语言问题之外最吃亏的就是文化问题。中国人来美国求学的多是医学化学数学物理生物计算机等高科技的领域对专业术语那是 没得说但是一进入美国的社会文化知识的缺失就凸现出来了。

第一个领域就是法律方面的:我们大中国哪里有那么细的法律条文呀 知道不要去杀人放火抢劫强奸当个好孩子就成了再不就是杀人偿命欠债还钱但是美国就不一样了那些繁文缛节折腾死你别的不说就说钓鱼法就每个州不同以OHIO 为例:每个人每次钓鱼只能用一根鱼竿每一根鱼竿只能有一条鱼线每一条鱼线上只能有一个鱼钩鱼钩的长度是XXX简直是太絮叨了。但凡老中涉及到有关法律条文 就头大第一要学习那些法律的代号代码第二要学习法律的名词然后还要懂得有关的文化和背景大多数人都是被折腾得放弃了事让律师狠狠地宰你一刀美国的律师狠呀 就一个牙签没有送到位就能折腾你50万美元!我现在一看法律条文我就头疼在美国呆了那么就连一个法案都没有折腾明白因此选举的时候我也就请明白人不怕麻烦 人代理了。

第二个就是买房卖房了那个条文呀合同呀责任呀程序呀简直要难倒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咱老中说点生物学的名词什么 DNA, RNA, PHAGE DISPLAY 什么的还成一看那么一尺厚的文件和几百个签字和以泥手就虾米了再让地产经纪一催就彻底崩溃因此那些小亏大亏也就吃了。房地产经纪一般是见一个宰一个你一辈 子能买几套房子呀再说了不宰你宰谁呀谁让你英语说得有东北口音了?

第三个吃亏的地方就是买车了。中国人的智慧在木牛流马牛 车马车牲口车最近这百十来年才骑上了自行车对于汽车还真是近来这二十来年的事情说良心话懂得不多因此一去买车让卖车的无良销售一说这是车身的 COATING可以保护车子降低温度延缓衰老增加速度这是汽车底盘的COATING可以保护引擎保护变速箱以至于保护生命还有这个地毯那个音响这个玻璃那 个延期的最不靠谱的就是那个什么防盗装置你买新车一定有保险丢了车有保险公司来赔付那个防盗装置实在是画蛇添足的东西。其实汽车东西就是几个条件其他都是 多余:安全,省油,结实!其他都是摆设!咱们的人中龙凤排骨阿狼不是刚刚被卖车的给郁闷了一把子吗那就是吃了不太了解美国汽车文化的亏呀?有那好心的老美 还给你解释解释这个那个名字的意思有些则就直接take advantage from your language nits 了。

如果老中把这三关过了那你就牛了其他小东小西的迎刃而解除了移民局和CIA谁都欺负不了你了连警察你都敢告他!

纵向说吧老中在美国最吃亏的就是语言、文化和历史背景。(音乐起,“巨龙巨龙你擦亮眼,搞清了文化你就不差钱,巨龙巨龙你擦亮眼,弄懂了历史你就能挣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0-2-3 20:08 | 只看该作者

好的家长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孩子成为他们自己;好的教育就是要让孩子发现自己的梦想;

从诗意地栖居谈中国人缺乏高贵气质



曾经有差不多三年时间,我常常满怀敬意地缓缓走过一个两边挂满印象派画家赝品的走廊,跨过写着“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的门框,进入“风入松”书店,免费去吃精神食粮。免费,是因为囊中羞涩。



风入松书店,位于北大南门外资源楼的地下室。为什么要在地下室,大概也是因为羞涩。书店的老板据说是一个北大哲学系教授。我猜呀,哲学教授开书店是为了能够体面地“栖居在大地上”,同时又保持哲学在柴米油盐之外的“诗意”。



哲学教授开书店,就是“栖居”与“诗意”的一种折衷,一种妥协。换个角度讲,就是试图达到“安身”和“立命”的和谐。俺们中国人就是太在乎安身,忘记了立命,怎们高贵的起来呢?



据说有一次,萧伯纳碰见一个和他有点芥蒂的文人。那人大声质问“我和你有什么区别?”大概,那人很有点不服气萧伯纳如日中天的名气。萧伯纳笑着回答说“我俩的区别就是:我吃饭是为了活着,而你活着就是为了吃饭。”瞧瞧,老萧够损的!



萧伯纳的态度表明,“栖居”在大地上是为了“诗意”的天空,而不是相反。可惜,很多朋友,明明从事着“诗意”的工作,眼睛却老是关注在“栖居”上。他们是学者,是教授,本来是很诗意的,却常常也是天天只想着怎样更好地栖居,想着更大的房子,更美的车子。



有人问“中国人怎样才能有高贵的气质”,简单的回答就是:要把“诗意”当成“栖居”的目的而不是手段。当你把成功定义为金钱财富或者名气的时候,你就把你诗意的工作当成你栖居的手段了。我们虽然不得不栖居在这个物质的世界,却不能不有诗意般的精神境界,这就是人,一个本真的人。



去年回国,大哥的朋友一家请吃饭,请教我怎样给他的女儿选学校和专业,是上北大还是去清华。那女孩高考成绩惊人,和我当年有的一比(嘿嘿,有点自夸)。她母亲说希望报考清华,理由是将来好找工作,但清华招的都是机械、土木之类好像不适合女孩子的专业。



其实,他们找错人了。我自己就是一个择业的失败者,学着理工,干着工程,却常常读着文史哲,老大不小还在做梦。怪不得大哥在餐桌上还笑话我,说我到现在还搞不清该干些啥。



我对那家人说,有这么优秀的孩子,就不用考虑将来能否找到工作了。工作就跟吃饭一样,太容易满足了。正常情况下,失业率都是比较低的,何况高考成绩如此优秀的孩子?我说,首先考虑的是她本人的兴趣,其次也是兴趣,最后还是兴趣。就算为了兴趣努力多年,兴趣转移了,那也不亏。因为在追求自己兴趣的过程中,一个人学会了刻苦,学会了思考,学会了追求内心的梦想,最后成为了他自己,多好啊。



我都被自己这番高论感动了,但那家人还是满心狐疑,还在唠叨孩子成绩不好吧,家长发愁考不上大学;成绩很优秀吧,家长发愁怎样选专业,总是操不完的心等等。我问那女孩“你喜欢什么”,她也说不上个所以然。这也难怪,十七八岁的孩子还没有接触什么叫专业,本来就不该让他们这个时候作出关乎一生的选择嘛!



当年,俺也就只知道数学物理,只想到要进数学系或者物理系,后来还是老父亲说学电子好找工作,不行就回家开个修电视收音机的铺子,嘿嘿。今天想起这事来,才知道老爸对俺太不了解,期望得也忒低了。现在,很多家长不是也这么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却以为可以给孩子指一条康庄大道。



记得一个修士说,人生最大的失败只有一个就是没有成为你自己。他说,等到有一天到了天堂,上帝对他说“我没有要你成为摩西,也没有让你成为保罗,我只要你成为你自己”。但是问题来了,我是谁?什么才叫“我自己”呢?



为什么中国人没有高贵的气质?因为大多数中国人都没有努力成为自己。他们说着别人希望他们说的话,做着别人心目中成功人士该做的事,成为了父母亲戚朋友心目中的人,恰恰不问问自己内心中最渴望的是什么。



有的人说基督徒好啊,因为他们做好事。这是极大的误解,基督徒是最“自私”的人,因为他们只希望成为他自己,也尊重别人成为他们自己的权利。为了成为自己,他们才不断地问:上帝啊,你造我在这个世界是为了什么呢?是啊,很多时候,我们其实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敢问自己的内心深处最大的梦想是什么。



我常常想,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我最后悔没有完成的事情是什么。无论什么人,那个最后悔没有完成的,一定不是少赚了多少钱,或者没有评上什么职称,这些都是“栖居”,不是你心目中的“诗意”。那后悔没有完成的就是我的梦想,那个被外界舆论或者懦弱性格压抑住的本真的我,那才是我的诗意。关键是:一个人敢不敢冲破一切别人和自己设置的障碍去追寻那个本真的我。俺们中国人有时活得太累,因为都是给别人活的,一点都不潇洒。



好的家长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孩子成为他们自己;好的教育就是要让孩子发现自己的梦想;好的文明就是要尊重人的本性,让人更自由地成为自己。中国人拥有高贵气质的最大障碍是不敢追求上帝在他心中安置的梦想,没有成为他自己。



还是那个最关键的问题:我是谁?如何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世俗的说法是询问你的内心;宗教的回答就是祷告祈求你的神,让他告诉你,因为他造了你,最知道你的是他,你在这个世界的目的也来自于他。再重复一遍我对高贵的定义:拥有高贵气质,就是实现内心最深处的梦,成为你自己,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0-2-3 20:40 | 只看该作者

海外华人的孤独感与文化混血(zt)

昨天朋友莱瑞打电话来向我问候新年。我说还早着哪,他有些诧异,“噢,每年都是不一样的,我又忘了,只记得去年大概也是这个时候。”唉,不知道告诉他多少遍了,中国新年用的是农历,可是这位朋友总还是懵懵懂懂,也许是不大习惯吧。经他这一提醒,我倒是真意识到了,又快过中国新年了。

在美国过中国新年,年味儿总是淡淡的,不是我们不经意,而是没有那种气氛。节日讲的是个氛围,有景,有情,还有人们的那个心气儿。在美国也去看过中国城的舞狮子,跑龙灯,总感到象是西洋大舞台的一道东洋景,欢庆的锣鼓多少总夹带着那么一股浓浓的乡愁。

想起年,就忍不住有些想家。朋友莱瑞倒是有个好主意,这是我认识他不长时间,他告诉我的。他说移民最好是住在国际化大都市,这样就不孤独了。我有些狐疑,你也孤独?你可是第三代移民了。他说:这是我祖母的经验,上个世纪初,他祖母带着那时才两岁的他的母亲从波兰移民到美国。刚开始他们落脚在密苏里的一个小镇,可是祖母忍受不了那份孤独,带着全家辗转迁徙到纽约,最后在波士顿安下了家。他的话也有些道理,身居熙熙攘攘的都市,人的心情会被那些热闹塞满,也就来不及思忖品味什么孤独了。

我经常想,是什么会使身居海外的华人时常感到孤独呢?人,就其自然属性而言,生来本无区别;可是由于成长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面,又给每个人穿戴上了国家民族的外衣,使我们都拥有了另一个身份。到了异国他乡,我们总是怀揣着一种希望,希望自己也成为那个社会的一分子,而不再是外人,就是大家常念叨的融入。想融入正说明了内心世界的孤独,因为自己的文化不是这个社会的主体文化,因为自己的许多文化特质无法被这里的多数人所认同。

谈到文化,这个概念太大了,它保罗万象。语言属于文化,习俗也叫文化,价值观念和信仰更得算文化。文化不是与生俱来的,文化是因社会需要而形成的。其中难免有思维上的矛盾争执,更难免会有种种陌生,芥蒂,适应,从而达到集体认同。我们每个人身上所具有的文化特征都是社会生活在我们身上刻下的烙印。来到另一个国度,我们已不是一张白纸,无法从头再来。这就注定了我们只能做文化混血。

文化混血这是在多种族的移民国家(比如美国)中一种普遍的现象。其实,多种文化的混合交融这一现象,一直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因为人类的各地域各种族文化一直都处于一种流动态势,并且依附在时代的变更因素之中。

文化混血这是一种新的身份,混血不等于完全失去了自己的根基。恰恰相反,只有保持了自己民族文化中那些值得保留的有价值的东西,才能在与别种文化的融合过程中,产生出充满活力的变种。所以文化交融的关键是要懂得,什么才是自己文化中的精华,什么是自己文化中的糟粕。

我的一位美国朋友比尔曾对我说,你们中国人有尊敬老人的传统,我们没有,但我们真该学习。我想他讲此话时也许有些功利,因为他自己已经步入老年,体会到老人的心境。但是,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文化的交融的确是个取长补短的过程。

我们在谈融入另一种文化时,实际上也在选择性地进行着自我扬弃。追求与他人的另一种文化相同的部分,或者说希望与他人的另一种文化达到某种程度的和谐的同时,我们内心深处又有着无法掩饰甚至类似于抗拒这种文化混血的情感。也正是这种拒绝的心态,使我们保持着与他人的不同,而成为我们自己。

一位法国朋友何诺谈他在中国的感受。一次他在杭州街头散步,一个中国人冲着他喊“一个老外!”。他很风趣地回他“一个老内!”这一“外”一“内”都是镜子游戏。何诺还打了个有趣的比喻,若是在月球上俩地球人相遇,那就该互称“老内”了,参照系是地球呵。

我们无法选择母语,更无法选择出生的国度。但是,只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我们却可以选择文化和文化的融合。比如我们用筷子吃中餐,但也不拒绝用刀叉吃西餐;工作关系我们学习美国人的简单明了;亲情关系我们保持中国人的优良传统;思考问题我们学习德国人的一丝不苟;等等。

我们可以选择吸取各种文化的优点,融为一体。这样的融入就不再是单向式的,而是互补互利,相得益彰。也许,二十一世纪的世界公民就是这样的文化混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0-2-27 21:43 | 只看该作者

多思的博客:漫谈“批判式思维”与“建设性思考”

在“给年轻家长的一点儿建议(三)”里,我曾引用昭君博客上李开复先生给女儿的信,其中提到了“批判式思维”。当时言犹未尽,现在再补充几句。

首先,再度引用那封信中的一段话语---“不要被教条所束缚,任何问题都没有一个唯一的简单的答案。还记得当我帮助你高中的辩论课程时,我总是让你站在你不认可的那一方来辩论吗?我这么做的理由就是希望你能够理解:看待一个问题不应该非黑即白,而是有很多方法和角度。当你意识到这点的时候,你就会成为一个很好的解决问题者。这就是‘批判的思维’——你的一生都会需要的最重要的思考方式,这也意味着你还需要包容和支持不同于你的其他观点。我永远记得我去找我的博士导师提出了一个新论题,他告诉我:‘我不同意你,但我支持你。’多年后,我认识到这不仅仅是包容,而是一种批判式思考,更是令人折服的领导风格,现在这也变成了我的一部分。我希望这也能成为你的一部分。”

(引自 http://blog.creaders.net/dreamwe ... ry.php?did=51562)

李开复先生的信件里建议女儿树立一种“批判式思维”,就是希望女儿不要简单地接收现有或现存的答案,同时也要包容和支持不同于自己的观点。这些话语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一,“批判式思维”应该是社会前进的原动力

据说,在“文革”期间,好多冤假错案的形成就是因为这样一条罪状--“对现实不满”。现实是什么?现实是“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现实是 “毛主席亲自领导的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因此“对现实不满”就意味着对党的不满,对社会主义的不满,对文化大革命的不满,对伟大领袖的不满。 “对现实不满”就是反党、反华、反共、反人民,这样的人当然只能“死无葬身之地”……值得庆幸的是,现在已经很少再用“对现实不满”来作为定罪的标准了。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整个人类的发展进程就是建立在“对现实不满”之上的。按照达尔文进化论的解释,人类的祖先是从猿进化过来的。我们暂且不去讨论达尔文进化论的真伪,只是假设早先的猿“安居乐业”,满足于在树上生存与四肢行走的“现状”,人类或许也就无法诞生。正因为那些人类的祖先“不满现状”,执意下地行走,执意使用前肢并创造工具,人类才得以演变诞生。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差异恐怕也就在于是否能够对于生存现状持有一种“批判式思维”。

撇开达尔文进化论的真伪不说,看看人类的发展历史,几乎所有的创造发明(包括众多的诺贝尔奖)都是对现存事实采取了“批判式思维”。就拿我们生活中最常见、最常用的事物来说吧,3M代替了“随身听”(walkman);DVD Play取代了录像机;手机战胜了“大哥大”......所以说,想要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就应该大力提倡“对现实不满”,鼓励树立“批判式思维”。

二, 知识分子应该是社会上最具“批判式思维”的阶层

所谓知识分子就应该是社会上知识比较丰富、思想比较最敏感、又比较具有前瞻眼光的人士。他们的思考往往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方向。所以,持有“批判式思维”应该是知识分子的天职。

“万维网”上昭君女士曾在星辰的翅膀的博客里所写到“我个人认为,唱赞歌不是知识分子的责任,找出问题,引起关注和讨论,才是关心这个社会的真正体现”。昭君女士在评价吾丁留言时也曾经写到“我认为他这种对自己文化的反思很可贵。认同自己的文化的同时,也能看到它的缺点,并且乐于学习其他的文化中的优点和精髓,这正是我们许多人努力做的。”

(引自 http://blog.creaders.net/dreamwe ... ry.php?did=55141)

在“枫苑梦客”的博客里,转载了金南川的文章“知识分子的责任”,其中写到“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社会的知识与良心的守护者,你肩负着更大的历史责任。你应该是社会的良心,是社会的最敏感神经。面对着黑暗与不义,你不应该选择沉默,你的选择应该是批判、抗议和愤怒。独立是你发言的姿态,而异议和批判则是你体现独立的方式。坚持自由、权利和人道主义的终极关怀,永远是你的价值核心。你应该是那些弱势群体的天然的代言人,遇到侵害到弱者权利的事情你应该义无反顾地进行严厉的批判......知识分子的工作永远是异议和批判,充当时代的‘牛虻’,刺激其不停的进行自我反省与改进。知识分子相信,真诚的批判对于任何一个社会永远是缺乏的。社会缺乏的不是颂歌,而是批判。任何一个社会衰败的原因不是夜莺太多,而是有太多的喜鹊的聒噪。因此知识分子知道自己不是唱诗班和时代的应声虫,坚信唱颂歌不是夜莺的工作,而自己是不屑于作喜鹊的工作的。真诚的批判是知识分子对时代最好的贡献,因为真正的知识分子相信:一句真诚且富有建设性的批判抵得上千万句的颂歌!”



(引自http://blog.creaders.net/zqingzh ... ry.php?did=51668)

通过以上文字,我们可以意识到,社会对“知识分子”的需求也就是期盼他们能够对现实持有“批判式思维”。假如对现存的一切都采取肯定、颂扬、称赞甚至吹捧的态度,那么还需要什么知识更新或时代创新呢?

三,美国的活力与创造力借助于“批判式思维”在美国的强大根基

打开美国的电视或报刊杂志,几乎全是对现政府的批判、对现各级领导人的责问、对现有政策的质询,对现总统的批评、指责、谩骂或调侃。美国总统每年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之后,电视台请来的嘉宾往往就是对立党派的人士,他们的言辞也都是对总统发表国情咨文进行反驳、指责、补充或抨击。有几个美国的知识分子敢于说自己与奥巴马政府“保持一致”?有几个美国的老百姓会说自己“坚决拥护”奥巴马政府?在民意调查过程之中,老百姓对于现政府和现状的满意度低于百分之五十的情况比比皆是……这种“批判式思维”在美国可以说是根深蒂固。

即便发生了像911这样的大事,全国民众都对恐怖分子同仇敌忾,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的激情也异常浓郁。照样有电影导演敢于拍摄纪录片,对政府部门的调查结果表示质疑和反驳。但没有人会怀疑他们对美国的热爱与忠诚,没有人会咒骂他们是“卖国贼”或“美奸”。这就足以说明“批判式思维”的社会根基在美国是何等强大。

中国国防大学教授刘明福曾经撰文《美国走上世界霸主60多年,8次唱响“美国衰落论”》。他在文中写到“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现在,‘美国衰落论;从未消失过。其中有8次高潮,包括:朝鲜战争后,苏联人造卫星升空后,越南战争后,20世纪70年代滞胀后,苏联扩张和日本大国崛起后,冷战结束后,‘9.11事件’后,金融危机后。”非常有意思的是“一次又一次提出‘美国衰落论’的,正是美国人自己……几乎在每次‘美国衰落论’之后,都是美国的一次改变、一次转机、一次提升。美国的‘衰落歌’,是美国的‘警钟歌’,也是美国的‘冲锋号’。美国衰落论,并没有唱衰美国,而是一次又一次地给美国带来动力和凝聚力。这是美国人的忧患意识,是美国人善用忧患意识的艺术。”

(引自 http://news.wenxuecity.com/messa ... 312-1024953.html)

回想起来,美国社会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恐怕与美国永远都拥有一大批持有“批判思维”的知识分子有着密切关系。也正因为各行各业的人士都很擅长“批判式思维”,正因为美国普通民众都能理解并容许“批判式思维”的盛行,所以才导致并推动了美国社会巨大的创新精神。

四,“批判式思维”在中国的局限与徘徊

遗憾的是,自从反右运动之后,中国知识分子在持“批判式思维”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徘徊,甚至倒退。比如,鲁迅曾经写过《阿Q正传》,表现出他对民族文化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以至被誉为民族的脊梁。假如现今再有人对中国政府的某些举措提出批评,再对民族文化表现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一定会被认为是“崇洋媚外”、“卖国”或者被带上“汉奸”的帽子。是否因为现在已经是“太平盛世”,所以就不需要“批判式思维”的存在?是否因为大家都已经过上了“好日子”,所以只需将“批判式思维”的锋芒一致对外呢?

假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知识分子对于他们所生存的社会环境缺乏“批判式思维”,那么整个社会也就可能停止不前,甚至发生倒退!假如一个国家与民族的知识分子对他们祖国的某些落后现状提出批评,就会被误判为“崇洋媚外”或“汉奸”,这是整个国家与民族的灾难与悲哀。

持“批判式思维”的前提与根基就是保持思想的独立性。对此,枫苑梦客还写下 “由钱学森最后系统谈话想到的“一文,其中写到“大学要有创新精神才能自立于世界大学之林,而创新精神的培养则需要自由的环境,需要有独立人格的学者群体。而这些却是当代中国最缺乏的。在一个思想压抑、处处有关卡、禁区的环境中,不可能迸发出探索创新的思想火花。思想控制和行政干预使得大学失去了作为学术组织的自主性与独立性,知识分子也失去了心无旁骛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独立品格。独立性是知识分子最可宝贵的财产,失去了独立性,知识分子就失去了赖以安身立命的根基。”

(引自http://blog.creaders.net/zqingzh ... ry.php?did=50181)



我相信还是中国国防大学教授的言辞比我的文字更有说服力。还是上面提到的刘明福教授,在同一篇文章里还曾写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世界对中国的论调,集中表现在‘四论’上:‘中国崛起论’、‘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在这四论中,人们最爱听的是‘中国崛起论’,最不爱听的是‘中国崩溃论’,认为它不仅是在诬蔑中国,简直就是在诅咒中国。正在崛起的伟大的中国,怎么会崩溃呢?其实,在这四论中,‘中国崩溃论’是最有价值的。所谓忧患意识,最大的患,无非就是崩溃。防患于未然,就是防患于崩溃。有了这方面的充分准备,才真正能够做到有备无患。”

(引自http://news.wenxuecity.com/messa ... 312-1024953.html)


特别令人值得深思的是,在很多中国人的心目之中,包括在一些已经出国甚至加入外国国籍的华裔心目中,不能容许对中国的政府与政策,也不能容许对中国的民族文化采取“批判式思维”的立场。这种现象与美国平民百姓非常能够容忍“批判式思维”形成了鲜美的对比。



伊萍在“中国文科教育的误失”一文的留言里写到,好些华裔之所以对“批判式思维”产生误解,可能有着两方面的因素,“第一是有些中国人分不清政府、国家、人民的界限;第二中国人有时还分不清人身攻击和批评的界限,喜欢用谩骂的方式来批评,把谩骂与批评等同。”也就是说,他们不明白,政府与政党的存在就是为国家服务、为平民百姓谋幸福。民众对政党和政府的批评监督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还有的时候,一旦有人对中国存在的问题持有“批判式思维”,就会有人诉说外国存在同样的弊端。对此,我曾经在夕子的“老外公司的猫腻”一文底下留言“这就带来两个疑问---首先,中国存在的问题与外国存在的问题是否是同一回事?是否具有可比性?其次,即使外国确实存在某些问题,是否中国也就应该理所当然地存在同样的问题?就好比,美国建国二百多年了,至今还没有实现全民医疗保险,是否中国的全民医疗保险也就应该等上二百年之后再去建立呢?”



追究为什么中国文化对“批判式思维”容易产生误解或误读,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课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很多,不是此文所要讨论的主要课题。



五,具备“建设性思考”是“批判式思考”的补充与后续

提倡“批判式思维”绝对不等于全盘否定前人的成功。历史的进程早已证明,只有沿着巨人的肩膀攀延上升,才能达到新的高度。所以,仅仅具备“批判式思维”而不足以创新,很容易沦为愤世妒俗的“愤青”。在提倡“批判式思维”的同时还应提倡“建设性思考”。遗憾的是,无论坚持“批判式思维”,还是倡导“建设性思考”,似乎都不是华裔的强项。

米笑先生在“原来香港人是这样看大陆移民的”一文里提到一位香港移民对大陆移民的一系列看法,其中之一就是“发现问题多(提出建议少)---大陆人特别能发现问题。什么事搞砸了,马上会找到很多原因。但是对于如何解决问题,建议极少……其实,发现问题固然重要,但是解决问题才是咱脱颖而出的机会,是展示责任心和水平的机会”。

(引自,http://blog.creaders.net/mexiao/user_blog_diary.php?did=53630)

昭君女士在“给年轻家长的一点儿建议(三)”里留言“我一直感觉,美国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是许多中国孩子欠缺的(当然这不是说中国孩子里就没有这样的,但总体来说,中国孩子太习惯于‘依赖书本和权威’), 这当然和文化有关,但也和中国教育的鼓励‘comformity and obedience’很有关系。”

我猜想,一定会有不少华裔家长赞同昭君女士与米笑先生的看法。中国的传统教育比较注重基础教育。为学生们打下坚实基础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如果在学校教学与整个社会风气之中,过于强调服从与统一,就会严重削弱“批判式思维”的健康成长。

伊萍的文章已经对“中国文科教育的误失”做了精彩的论述,这里不再重复。署名aa881的网友在评介伊萍文章时认为,这绝对不仅仅是文科教育的问题,而是涉及到整个的社会教育。他写到“这样教育出来的人,把一切现成的权威的东西,都当成不容置疑的事实来信奉,毫无批评、思辨、置疑、反思的能力。学校书本里学了达尔文理论,就当作铁的真理,全盘接受,没有丝毫批判思维;大学课本里,或者科学杂志上读到了宇宙大爆炸理论,就囫囵吞枣、五体投地;教科书上怎么说,权威怎么说,洋人怎么说,主流舆论怎么说,那就是真理,不可动摇的信条。这样教育出来的人,对待科学、理论、思想所抱的态度,基本上和中学生对流行文化所持的态度完全一样,盲从、跟风、迷信、随大流、赶时髦,没有丝毫独立的思想……”



(引自http://bbs.creaders.net/education/bbsviewer.php?trd_id=451253)



六,“建设性思考”的“土壤”在美国得天独厚

常常听到或看到很多老中指责美国的中小学教育进度太慢、程度太浅、中小学教师的素质太差等等。我完全赞成这些指责。美国的教育确实存在很多很多的问题,而且急需认真对待,及时解决。但是,为什么尽管如此,在科学发明创造方面,美国依然独占鳌头呢?回顾自美国崛起以来,世界的绝大多数发明创造都在美国诞生。看看这篇文章,就能加深了解美国社会鼓励“批判式思维”、又擅长“建设性思考”的丰硕成果了。

http://news.wenxuecity.com/BBSVi ... amp;MsgID=988842。

有人也许会说,很多发明创造都是来自移民居美国的外国人。对此我也完全赞同。那么再问一句,为什么这么多外国的优秀人才能够在美国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呢?除了因为美国的经济实力雄厚、物质生活富裕之外,除了因为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在接纳外来人才方面比较宽容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因素呢?

我认为这一“土壤”就是美国的教育观念比较开放,不注重死记硬背,而是比较注重独立思考,尤其是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独创性与想象力。也就是说,比较注重从小培养孩子们的“批判式思维”与“建设性的思考”。

在美国,从小学低年级开始,老师布置的作业就不单单是解答习题,而是让孩子们自己去收集材料,完成一个个专题项目(project)。在老师批改孩子们的作业时,也不是强求统一,更不是强调必须符合“标准答案”,而是鼓励孩子们大胆设想,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就能得高分。在这些过程之中,不强求统一与没有现成标准答案就是容许和鼓励孩子们坚持“批判式思维”;而在孩子们收集资料并“自圆其说”的过程中,就是在完成一次次的“建设性思考”。尽管孩子们最早“自身创建”的那些“学说”或许尽是些“奇谈怪论”,但正是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大胆创新精神。在提倡“建设性的思考”这一方面,美国的文化环境真是得天独厚。

“万维网”上一位署名pzzdm的网友曾经留下这样一段评论---“我在常青藤之一的大学当过助教,知道他们的水平。平心而论,跟中国名校的大学生各有春秋。中国学生大多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动手和动脑能力可能差一些。美国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很明显。有些学生能力很强,牛B得很,甚至直接去当教授也可以胜任。而大部分学生则很一般。”

(引自 http://bbs.creaders.net/educatio ... rd_trd_id=442343)

为什么美国学生之中会出现这样的两极分化?原因恐怕在于如何看待和利用美国的教育模式。假如仅仅满足于当一个“好学生”--课堂上认真听讲,回家按时完成作业,那么你就必然很一般;反之,假如你能够充分利用和发挥美国教育方面的宽松,大量学习课外知识。在完成一个个专题(project)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批判式思维”与“建设性思考”,那么就可能成为“直接去当教授也可以胜任”的牛B学生。

小结

从七十年代后期开始,大批中国青年来美国留学或定居,他们本身或许已经错过了发明创造的最佳年龄与最佳时机,但他们的第二代或第三代则前程远大---这些家长本身的素质决定了对孩子基础教育的重视,而这些孩子又是在美国鼓励发明创新的文化氛围中长大。假如能够充分利用美国教育的优势,坚持美国社会所提倡的“批判式思维”与“建设性思考”,这样的后代必然是大有可为、前途无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0-3-2 21:53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男人与金发女人金婚之后的悲哀/华男能娶白人老婆吗? (zt)

中国男人与金发女人金婚之后的悲哀/华男能娶白人老婆吗?    2010-03-02 10:15:36   


陈金出生于上海,今年84岁。10岁那年与父母一同移民来美。在新泽西地区读完小学,中学,以及大学之后,便与已经相恋2年的金发同班同学Mary结婚了。那年,陈金22岁,Mary大他1岁,虽然陈金的父母对儿子娶个白人媳妇有些不情愿,但看他们非常合得来,一心只想成家立业,也就没多说什么。



婚后,两个人的日子过得很不错。夫妻俩双双找到了工作,分期付款买了房子。一年之后,Mary有了孩子,便辞去了工作在家做全职妈妈,陈金则更加努力的工作,周末还打一些零工,因为老二老三也相继出生了!一个五口之家生活过得很令人羡慕!陈金的父母有时也来帮忙带孩子。



60多年前的美国,生活比现在容易过,陈金一个人的薪水养全家也没什么问题。父妻俩在孩子的欢笑声中逐渐不知不觉的变老,其实,那种生活挺好的,没有烦恼就是幸福啊!



后来,老大老二老三相继长大成人,一个个也都结婚成家生子了!陈金和Mary做了奶奶!三个孩子的家都在新泽西地区,也方便他们有空前去看望;每当节假日时,整个大家庭会在父母的家里聚集,三代人在一起吃喝玩笑其乐融融,邻居们与朋友们都很羡慕这个中美融合的幸福之家,他们是当地的模范好家庭,大家庭!



人生的好几十年就这样快乐的过去了!这何尝不是神仙般的人生!而且他们的三个孩子也个个家庭幸福,孙子孙女也有10个之多!在陈金与Mary60年金婚的时候,他的远在西岸的已经超过百岁高龄的老母亲也专程前来祝贺了!虽然老父亲已经离世,但这足已安慰他的在天之灵了!



金婚纪念之后,陈金与Mary身体健康,儿孙满堂,每天有很多时间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于是,他们选择每个周末去附近一家基督教会做礼拜,在那里,他们认识了很多新的朋友,有华人,也有其他族裔的人。



每日生活过的很快乐的陈金,依然像从前那样出门买菜,烧菜煮饭,打扫家里,而这些事他已经做了几十年;Mary也吃惯了中西合并的食物,几十年里也是由她主里,老公主外过来的。而且勤快的老公退休前总是下了班就回家跟她一起做家事,退休后更是做的比她还多。如今80多岁了,没有什么牵挂,只想跟妻子一起继续走完剩下的人生。除此之外,老陈还能多想其它吗?他当然没有多想!



而83岁的Mary如今已经是满头银发,满脸岁月的纹路;对于这个跟华人老公生活了60年的女人来说,她至少也是半个老中了呀!不过,如果只看外貌的话,她的确是个很老的老人了!而陈金,虽然82岁了,但身材瘦高(180CM)腰杆挺直,走路速度跟年青人没多大差别,脸上的皱纹也不是太多,看上去大约70岁左右的样子,很有些老帅哥的味道呢!



老实知足的陈金并没留意老妻Mary的任何变化,而她却在不知不觉之中有了变化。从Mary第一次去教会起,就遇到了一个85岁的白人老头。他是个单身,老伴很多年前就去世了;他每个周末来教会参加活动,为人很和蔼可亲;当他那天遇到Mary时,彼此谈的很投机。离开时他们交换了电话号码,以便常常通话联系。后来,不是周末他们也悄悄互相见面了。而老陈却绝然想不到他在80岁以后还会遇到情敌!



几个月后,由于Mary一个人出去的次数太多了,并且一反常态的只要出去就在外面吃饭,还不是去附近的几个孩子家吃饭;有时老陈也会问她去了哪里?Mary只是简单的说去了教会之类的,老陈也没多想。但是,有一点让细心的老陈觉得奇怪:跟自己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婆好像最近变了许多?以前的她很少自己一个人出门,也很少在外面吃饭,脸上的表情也跟以往有些不同?但是究竟有何不同老陈也琢磨不透。



几个月过后的某一天,吃过早餐后,Mary说她想跟老陈谈一谈,毫无思想准备的老陈听完Mary的那番话,几乎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因为跟他生活了60多年的恩爱老妻,居然说要跟他离婚了!



接下来就是不管老陈同意不同意,Mary就先从家里搬走了!然后就是Mary跟他商量离婚的事情。不论几个孩子如何劝导,他们的妈妈都不坚决不肯回头!僵持了几个月之后,老陈同意离婚,就这样结束了超过一个甲子的金婚婚姻!



不知道这世上有多少人的婚姻是走过了金婚那么长的时间的!而在这漫长的婚姻岁月里,他跟她彼此生活的很融洽,很幸福,几乎没吵过架,闹过不愉快;而且老陈很顾家,对她非常疼爱,几乎没让Mary累过苦过;连3个孩子老陈也花费了比她更多的心血!



中国男人的许多优点都在老陈身上发扬光大,爱家的好男人;爱老婆的好男人;赚钱养家不让老婆孩子吃一点点苦的好男人;当牛做马把爱心燃烧到一辈子无私奉献自己所有一切的好男人;知书达理,不抽烟,不喝酒,不发脾气,尊重身边所有人的好男人;可跟他一起走过风风雨雨60年的Mary为何在最后还是要离开他?



孩子们也非常不理解为何母亲执意要跟父亲离婚,至少在几十年的人生过程里,他们的父母是不吵架不闹红脸的,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可为何一起过了60年却非要分开呢?



老陈最终还是同意了离婚,在80多岁时,又成为单身男人。他的老妈妈得到消息后,老泪纵横,在电话里哽咽着说不下去了。。。好在几个孩子住的近,隔三岔五的就会去家里陪父亲,也请老陈每个月分别去孩子们的家里住,他们也能享受一下三代同堂的生活乐趣。

可是,不管怎样做,都无法驱散老陈心里的那团阴影与疑团:他的老妻究竟为何一定要离开呢?难道这么多年他们不是真心相爱吗?不过,Mary很快就跟后来认识的白人老头结婚了。老陈没被邀请去参加婚礼,孩子们也都没去。



作为一个旁观者,我找不到答案。也许这是一个所谓的归属感吧?跟肤色有关?也跟血缘有关?或者说跟种族有关?可是,再冷的血液也该被爱融化了吧?60年的父妻情份,难道还不如刚刚出现的一个普通男人来的深?烦请各位朋友们指点迷津,不胜感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0-3-16 20:10 | 只看该作者

齐婕: 要回国发展,可能不得不告别万维

真的很喜欢这里的宽容,也真心希望万维办好,所以今天发了个帖子提了几个建议。开始收拾东西了,要拆电脑,所以没时间再上网了。回国后,我会尽量翻墙出来,读读各位的佳作:不管是毛贼的还是反毛贼的。

我回国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宣传毛泽东思想,准备筹建泽东党。我断定邓共必不会长久的:一个卖国腐败反人民的政党,是绝不会长久的。

此外,我不能背叛我老公的信念,他当年在珍宝岛战役中流过血,一生最荣耀的就是在毛主席的部队里打仗,为了中国的主权打过仗,如果我的孩子为加拿大效忠, 他会很伤心的。他现在年龄大了,伤发作,格外想回家乡度过退休的日子。他在改开年代的日子里是郁闷的,军人嘛,看到中国改开后军队的委靡样子总是不开心。

我自己的出身是国民党低级将领的后代,我自己的爷爷目睹诸列强对中国的欺凌,常感慨老蒋没有老毛的硬气,所以当年我在此熏陶之下也就嫁了个给毛主席当兵的。

我回国还有个希望就是希望老公的孩子能在未来中国改朝换代的日子里抓住大潮争一把。我生了两男一女,所以也许我和老公今生做不到的事情可以由我的两个儿子 去做。我想把我的两个男孩培养成毛泽东的学生,做小毛贼。男孩嘛,还是应当做毛泽东那样的男人,按反毛的说法,就做毛贼吧。

我在改开时代最大的收入是炒了二十几套房,所以上网的闲功夫多,现在准备回国去做资本家,等待变天的时候支持毛派分子。我看不起当今很多毛派分子的地方就 是:这些毛派分子以为革命进步是靠嘴巴出来的,而不是靠抓取资源获得的。我的个人朋友里,右派更多,因为他们身上的实干精神是我从左派那里看不到的,我和 右派朋友争论的时候感觉比和左派争论的更有味道,为什么呢?因为右派嘴里出来的理论都是很实用很功利的,立马见效。左派里,我不佩服那些口号家,但佩服张 宏良,他虽然有点书呆子气,但他作为一个书生,在国内如此的环境下,敢坚持自己的信仰,确实很了不起。左派知识分子里如果能多出几个张宏良,那还是很有希 望的。

在海外一大收获就是用自己的文笔宣传了毛泽东思想,我回国后鉴于国内的局势会停笔很久,也许为了安全问题就永远没有齐婕这个网名了。

不管怎么说,我很喜欢这里的网友,不管左派右派,还是反毛贼的那一派。衷心祝愿大家把万维办好。

我在国外呆了九年了,先丢了美国绿卡,现在又要把加拿大绿卡放弃了,想来当真是如梦一场。

我对海外华人最大的希望就是:多生!尽全力多生!不管你是左派还是右派,一定要多生!不管你入没入外国籍,一定多生。一切文明和希望都是靠后代来传承的。所以,男人们,要多哄老婆;女人们,不要怕辛苦,因为乐在后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5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5-1-1 13:57 , Processed in 0.064146 second(s), 34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