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楼主: 大汉天生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偶然生为亚裔 VS 偶然生为JIA(美)人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21#
 楼主| 发表于 2010-3-16 20:27 | 只看该作者

信济:复左派网友齐婕回国前夕之告别万维

复左派网友齐婕回国前夕之告别万维



作者:信济 [http://blog.creaders.net/xinjilong/]



欣赏您对于信念的执着、耐心与宽容。

您在您的战线中显得与众不同。左派大多偏执,动辄破口大骂,这是比没有行动更悲哀的现状。我上过几天华岳,临走时说:“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自认真理在手倒不是问题,但必须要有聆听和沟通的能力,无论对方是左派、右派、骑墙派还是中庸派,否则总归是一事无成。毛公有很多精彩的思想,其中之一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

儒家现代化虽然现在看起来渺茫,但放到更大的时空尺度中去观察就容易知道,那其实是唯一的解,是大势所趋。鄙视儒家的朋友通常都有刻舟求剑和一叶障目的问题。当然大量的儒家人物确实是腐儒、贱儒和伪儒,但这些人人数再多也没有能量,只能成为权力的玩偶。真正的新儒家一定是中庸派,就是在左派和右派之间保持一种高尚进取的动态平衡,以求兼容并蓄,随时守中,贵和致用。现在的中国社会有过左的一面,但主要是太偏右了,这与邓公“主要是防左”的矫枉过正有直接关系。所以新儒家与左派其实是有许多共同语言的。

希望您回国之后还能翻墙关注我的博客“信济龙行”。祝愿您和您的“泽东党”知几而动,自强不息。北魏末期的历史您不妨有所参考。保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0-3-22 19:35 | 只看该作者

加拿大也不例外:同样有复杂人际关系(zt)

刚来加拿大的时候,常听ESL里的同学说,加拿大人特别好,加拿大的人际关系简单----那时候我就想,我真是来对了,因为我最不喜欢拉帮结派那一套,只想老老实实干活过日子。

然而当我真的开始踏入社会的时候,我才发现很多时候并非我过于敏感,实在是有些人有时候太肆无忌惮。我也渐渐明白,人家在路上跟你打招呼,微笑,那不是伸出橄榄枝的表示,那其实是他们所受的教育所致,其实他们是非常在乎自己的领地的,一旦你侵入,微笑可以马上变成一把枪,向你毫不留情地扫射。

如果说在学校里我就开始感受到某些单身男老师或年纪大的男老师喜欢开不恰当的玩笑,甚至小吃一把豆腐,同社会这个大染缸相比起来,那不过是小巫见大巫。毕竟老师们在意自己的饭碗,还不太至于胡作非为,同学之间也只是想门门得A,所以那种暗地里把不喜欢的同学的分数,通过小组打分拉下来的行为还算少数。

从学校毕业后,我找到一家老人院的工作。英语不好,缺乏经验,作为院里几乎唯一的中国人,我吃了很多黑状。后来渐渐有了朋友,我才知道告我的人,恰恰是那些表面上对我非常客气,说话十分有技巧的人。不过也有让人欣慰的地方,那就是这些人针对的不仅仅是我,还有任何同我一样处于移民地位或是老实的本地人。

我们院里还有一位中国人朱莉,她每个月工作两次,每次四个小时,永远是在周末。她是RN,做的是TREATMENT的工作。她一看就是老移民,经济条件不错。不知道大家有感觉没有,一般老移民不喜欢和新移民打交道,倒不是歧视,而是大家的看法和生活条件相差太悬殊,难于找到共同话题。但是中国人到底是中国人,不论外国人对你如何友善,真正能成为推心置腹的好朋友的,多半还是中国人。我是一个知趣的人,见朱莉无意同任何人有进一步的交往,再说也很少有机会见到她,所以同她的关系始终保留在“你好,再见”的基础上,直到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

有一位老人的膝盖因为被自己抓挠,有点小血痕,本来这是一个很容易对待的问题,可是半个月后,因为处理不当,竟然烂得骨头都出来了。我们那里有一个全职的TREATMENT护士JOAN,加拿大人,加上偶尔上班的朱莉和另两个偶尔顶替的加拿大人,一共就这么几个人。这中间JOAN的工作时间最多,另外两个加拿大人,一个是负点小责的主管,另一个是在院工作多年的老护士。上面追究责任下来,JOAN很自然地把它推在朱莉身上。那两天她们休息的时候,就老说这件事。做护理的肯定要巴结做注册护士的,而做护士的自然就要讨好做主管的。她们以为我同朱莉不熟,或者就算是我告诉她,一个没有什么根基的中国人也奈何不了她们,所以大家七嘴八舌,全被我听到了。

那天我见到朱莉,告诉她最近可能有麻烦。她不在乎地说:“这事跟我没关,当时我看到JOAN的处理方法错误,还特意提出,可她坚持不改,并要我按照她的方法做。我在这里时间很少,不会有事的。”虽是这样说,她还是要了我的电话号码。几天后接到电话,她十分气愤地告诉我,经理居然找她谈话了解情况,她回了一个传真,把事情经过说了一下,并告诉经理:“你的怀疑对我是极大侮辱,如果你不将事情查清,我就不干了!”

我在那个时候才知道朱莉和老公在国内都是医生,去英国留学后,十几年前移民加拿大。经过努力,两个人都留在医院里工作,她因为当初花了不少时间把RN证书考下,不想轻易失去这个执照,就在离家很近的老人院找到这份轻松的工作。电话里她还和我聊起院里的人事,说谁谁对她挺好,挺尊敬。我告诉她,你说的这几个人中,大部分就是在后面煽风点火的人,因为我正好在场,所以听得一清二楚。

朱莉的事情最后因为她态度的强硬和证据确凿而平息,但是从那以后,她对周围的同事就越发加了一份小心,除非工作需要,再不想同她们打什么交道。

我们院里还有一位打扫卫生的罗马尼亚人,她在那里已经工作20多年了。她工作负责,唯一的缺点是话多,老有一种把老人院当成自己家的责任感。喜欢她的人有,讨厌她的人也大有人在。

那天洗衣房里天然气泄露,几个打扫卫生的人中,只有她一个人是移民,很自然地,有人马上把矛头直指向她。她在休息的时候无奈地叹了一口气说:“怪我吧,我英语不好,所以工作了这么多年不出事,一出事就是我的责任。可是上面也不想想,都20多年了,如果出事,早该出事了,又何必等到今天?”大家都不出声。可能因为唇亡齿寒的缘故,我虽然不敢当着大家的面跟她说什么,过后我还是找了个机会告诉她:现在是有两种意见,一种是说你工作负责,只要是你干过的活,一眼就看得出来;还有一种是把责任推在你身上的。但是你不要伤心,事情没有查出来后,谁也不能硬把责任推在你身上。她黯然地点点头。实情后来查出来,因为管道老化,自然引起泄露。但是在结果没有出来之前的怪责和怀疑,恐怕早已大大地伤了她的心。

我在那家老人院工作的两年时间里,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老人的假牙不见了,病人吃药半小时后身亡了,等等,大大小小的事情,只要是涉及到责任问题,就会有人很快地把本地人排除在外,把强势的移民排斥在外,于是做冤大头的事就往往被处于弱势的移民摊上,虽然最后都会水落石出,但中间的不信任却是大大伤害了被卷入的人的心。

天下乌鸦一般黑,虽然我只在几个国家,十几个城市居住过,尚没有资格说天下这个词。但就我个人的经历,我还是要说,是人的地方就有是非,有利益的地方就有争夺和和伤害,这是本能。区别不过是有的地方因为层次太高,因而高手过招,一般人不大看得出精妙之处罢了。

不过受伤的也不全是移民,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只要自己强大了,移民也可以同本地人据理力争并取胜,比如我的朋友朱莉。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句话在哪里都行得通。

最后我还是要说一句,在工作中,也有不少正直的本地人给予了我很大的支持,鼓励和帮助,因为她们的友爱,让我觉得了生活的美好,也是一个让我能一直坚持下去的理由。为了她们的缘故,我学会了坚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0-4-13 14:24 | 只看该作者

美加校园霸凌为何找上华人孩子?华人家长怎么办?(图) 中新网


    芝加哥兴氏小学重视防范校园霸凌教育,学校教室、走廊处处可见相关的海报、标语。 (美国《世界日报》/黄惠玲摄影)



    南费城高中亚裔学生去年底遭非裔学生攻击,罢课抗议。学生用标语遮脸游行,上面写着:“我们要在安全的学校受教育”、“停止学校暴力”。 (美国《世界日报》援引美联社)

  综合美国《世界日报》报道,美国一名16岁女高中生年初因无法忍受同学长期无情的霸凌折磨而自杀的案件在全美引发关注,并掀起反校园霸凌的讨论。在校园常被列入“溜边阵线”,被公开称为“土包子”(FOB─Fresh off Boat),而备受“另眼相看”的新移民华人学生,在语言、环境双重适应压力下,更易成为“校园霸凌”事件受害人。这在加拿大也有发生,如何防范、处理成为华人家长、学生,以及校方必须面对的话题。

  校园霸凌层出不穷孩子受戕害 电子霸凌自杀倍增

  美国校园霸凌事件一向以不同程度、长久普遍地存在各级公私立校园中,事件层出不穷:住在麻州春田市的11岁非洲裔初中生卡尔胡弗被同学指为同性恋者,在校长期被恶意嘲笑、侮骂和排挤,去年4月6日在家上吊自尽。十天之后,亚特兰大郊区的11岁男孩Jaheem Herrera也因类似的原因和折磨自杀。去年12月,南费城高中亚裔学生指校方漠视非裔同学对他们的霸凌和歧视,因此罢课,亚美法律援助处已出面向联邦司法部提控诉。

  今年1月,西雅图Queen Anne的McCure中学有28名学生因为参与在Facebook上辱骂一名学生,遭受最高达八天的停课处罚。3月21日,纽约长岛17岁的足球明星Aleix Pilkington因不堪网上匿名者的攻击和散播谣言而寻死。

  麻州北昆市高中学生辅导员张晓凤说,“霸凌事件不是件开玩笑的事,它可能涉及刑事和民事犯罪”。有研究指出,电子霸凌的受害青少年,其自杀率比一般高出一倍。校园霸凌一直存在,网络手机普及后,传播既快又广的电子霸凌对青年学生的精神伤害程度更是加倍严重。她说,学生须知道霸凌事件的严重性和后果,不能再用往常“有趣、好奇,只是开个玩笑”的态度参与,或漠视身边正在发生和可能蕴酿的悲剧。

  麻州霸凌事件受害者普林斯移居美国不到半年,虽然没有针对新移民学生是否易成为霸凌对象的研究报告,但波士顿爱德华初中双语老师刘珊玲说,她确知有专爱找新移民麻烦的学生。新移民学生通常较孤立,被欺凌后较倾向沉默和忍受,也怕告发后,日子更难过。他们不谙英语、不明美国教育体制的父母们更是难过无比、不知所措。

  张晓凤建议青少年在参加任何网页社交群时,要先知道该社群谈论的内容,若发现言语或意图涉及恶意中伤,绝对不可参加,也不要加入留言。如果是受害人,首先不要再看那些张贴或散播的恶毒中伤,尽量冷静、立刻报告大人、寻求帮助。

  饱受欺负遭讥笑 华人学子如何面对霸凌事件

  转学成异类 他们叫我“土包子”

  新移民学生人口迅速飙升的南加州中小学校园族裔冲突近年再度成为学生、家长和校方高度关注焦点。在一些华裔学生“绝对少数”的学区,华裔学生仍不成文被列入“溜边阵线”;即便是华裔学生众多的学区,华裔学生午餐钱被抢、搭校车被“夹塞”亦是司空见惯;更多的新移民华生在校园被公开称为“土包子”(FOB─Fresh off Boat),备受“另眼相看”。

  父母均毕业于中国大陆一流名校的16岁华裔陈同学,从小在美国土生土长。离开加州富裕城市亚凯迪亚转学到科罗拉多州之前,这位优等生根本没听说“校园凌霸”,更不会想到自己也称为别人眼中的FOB。因父亲在科罗拉多谋得一份薪水优厚工作,陈同学去年随父亲转学前往科州春田市。

  新学校是当地一所有名高中,全校1500名学生亚裔不超过五人。从小在加州公立学校如鱼得水的陈同学,很快发现自己成了班上“异类”,“无论我怎么努力,都无法改变他们把我当土包子的看法”,陈同学在电话中给洛杉矶的母亲诉苦说。后来她发现,要想在学校不受欺负受到保护,就要讨得男生们喜欢。她开始每天将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很快成了“大众情人”。但这一招并没有带给她平安。她的午饭开始被女同学放脏东西,还经常遭到一群女生围攻,要她“滚回中国去”。而当她向男生们求救时,“情人们”将头一扬:女人的事情自己解决。今年寒假回到洛杉矶后,她坚决对双亲宣称:再也不回科罗拉多。

  华裔新移民学生没有美国朋友 被欺负敢怒不敢言

  许多赴美时间不长,中学期间就离开父母放单飞的华裔小留学生坦言,在美国校园,似乎每个人都彬彬有礼,“但你能感觉背后冷若冰霜”。在学校报告各族裔学生和平相处一派详和的同时,不少来美多年的新移民学生表示“没有美国朋友”,相互聚在一起,话题最多的就是如何自己抱团,不被欺负。

  华裔新移学生比例接近半数的圣盖博谷学区,近年华裔学生遭受校园压力而自残的消息已时有传出。2006年4月,艾尔蒙地学区罗斯密高中一名16岁何姓华裔男学生午餐时间在校园棒球场中间当众自杀。学区最后以30万元赔偿与何家和解,但校园阴影一直挥之难去。华裔及亚裔学生超过六成的圣盖博高中资深华裔教师文华东表示,经常有华裔学生向其报告在校午餐和搭乘校车时被西裔学生插队,很多华裔学生息事宁人,敢怒不敢言。

  华人男孩遭讥笑半年转三校 自称想死送进精神医院

  在芝城郊区Madden Mental Health Center担任翻译员的赖孟慧,对于校园霸凌给儿童带来的冲击印象深刻。她回忆,去年她曾经替一名刚由中国大陆温州移民到美国的14岁中学生担任翻译,这名男孩因为被学校疑为有精神疾病送医就诊。

  赖孟慧说,这名叫Eric男孩跟着爸爸移民来美国不到半年,但是已经转读了三个学校。她说,Eric说,刚到美国进中学就读时,因为学校位于芝城北边,学生很少有华人面孔,不会英文的他,很快成为同学取笑的对象。Eric说,因为爸爸在餐厅打工,非常忙,也很辛苦,他不想让爸爸担心,于是就主动向老师表示想转到另一所中学,到了第二所学校,他遭欺负的问题完全没有改善。很快的,Eric又想办法转到第三所学校就读。

  经过了多个月的身心折磨,有一次,Eric在学校再度被同学讥笑后,向欺负他的同学说“我好希望自己死掉”,结果同学立刻报告老师,由于Eric情绪低落,老师在事发后,马上叫了救护车将他送到精神医院。获知儿子进精神医院后,Eric爸爸才发现儿子在学校长期被欺负的情形,Eric的父亲赶到医院,透过翻译告诉医生,儿子非常正常,只是因为到美国不久,仍旧在适应新生活,所以才会有偶发性的抱怨,千万不要让儿子住进精神病院。

  赖孟慧说,经过翻译,医生详细了解了Eric的情形,但坚持必须将他留置医院观察三天,结果正常才能出院。她说,Eric顺利通过三天的观察期,在中国大陆的妈妈也在不久之后来美国团聚,让原本可能因为校园霸凌,毁掉未来的Eric,重新有机会正常成长。

  加拿大华裔学生亦容易成为被欺负的目标

  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在加拿大的大温哥华地区,遭到校园霸凌的学生人数约占12%,近几年甚至出现网络攻击的行为,性取向的霸凌也逐渐增多。曾任中侨互助会心里热线统筹,目前攻读心理咨商博士的马国林指出,近几个月在卑诗省甚至发生两宗青少年受到校园霸凌后,以自杀了结生命的悲剧,受害者不堪一再受骚扰,但是家长和老师却似乎都不晓得。

  他表示,尤其是新移民家庭的家长和孩童,因为要适应文化和语言的差异,面对霸凌问题相对难求解决。他建议,要鼓励受害学生把问题说出来,告诉父母或是信任的老师;若孩子告知在学校被同学欺负,家长不要用“不要理他们”一语带过,因为孩子如果心理上没有依靠,很容易陷于孤立无助;若语言沟通有困难,可以请校方安排辅导员协助。

  前列治文市华人家长会会长吴袁秀珍说,校园欺凌事件其实相当普遍,尤其好发在小学高年级和中学低年级,受害学生多半个性比较孤僻、畏缩、不爱讲话,也有的情况是同学彼此看不顺眼,恶言相向引发霸凌。她特别提到移民家庭的孩子,因为面对适应问题,华裔学生比较容易成为被欺负的目标;而华裔家长也容易骤下断言,往往认为是自己孩子的问题,而不仔细发掘问题的症结。她提醒家长,平时要多倾听孩子的声音,教导孩子碰到事情不要沉默,多和人群接触,不要封闭自己,家长也要多到学校露面,和老师保持联系。

  面对校园霸凌事件 华人家长怎么办?

  遇事“借只耳朵给孩子” 父母责骂会加深创伤

  校园霸凌事件日增,如何防范、处理成为现代家长的生活课题。拥有校园辅导老师学位的马州蒙郡伍顿高中资深教师林余乃宁表示,许多霸凌事件的受害对象多是缺乏信心的学生,她提醒华裔家长遇到事情时,“借只耳朵给孩子”,不要急着责备和批评。

  林余乃宁说,现今除了口头及肢体霸凌,网络霸凌更可怕。学生本身要懂得寻求帮助,若家里父母强势,孩子不敢回家说,没信心、没依靠,就很难处理。她说,霸凌事件错不在孩子,她呼吁华裔家长遇到类似情事,应先听孩子讲,认同他的感觉。孩子们觉得被霸凌已是不光彩,如果再被父母责骂,会加深创伤。

  芝加哥兴氏小学副校长梅绮雯也强调,家长尽管再忙碌,也一定要给孩子保留家庭时间,每天花点时间关心孩子在校的活动、朋友交往的情形,才是保护子女校园安全最有效的途径。

  行为不正常出问题征兆 师长须留意

  芝加哥兴氏小学副校长梅绮雯谈到校园霸凌问题时表示,家长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一旦爸妈“忙着生活,忙着赚钱”,忽略孩子在学校的情形,那么不管老师们如何努力防范校园霸凌,都无法100%保证孩子安全。梅绮雯在张贴着“No Bully Zone”等许多提醒学生平等对待所有同学海报的学校走廊上说,孩子出现不正常熬夜、食欲突然不振、回家就躲进房间等异常行为,家长都必须对孩子的学校生活提高警觉。

  梅绮雯以她多年的教育经验表示,遭到校园霸凌的孩子,最普遍的问题就是丧失自信、对未来茫然,同时心情不稳定,更严重的便是加入帮派。她说一旦加入帮派后,非常容易涉入毒品、枪械,对孩子的人格及未来发展,将有重大负面的影响。

  位于芝城华埠的兴氏小学,全校幼儿园到8年级的700多名学生中,华裔学生逾八成。她说,由于兴氏的华裔学生人数众多,学校的许多老师都拥有中、英流利的双语能力,每年学期一开始,学校就会依照学生年龄,分成几个族群,分批向学生解说如何在校园保护自己,同时也不断提醒学生,如果受到欺负的正确处理方法。老师在得到讯息后,也会在最快时间内与家长联络,并保持追踪,家长与学校一起携手,让学生们在校园获得最好的保护。

  防范校园霸凌事件须社会多方关注努力

  保护自己华裔生结帮易酿祸

  美国联邦反毒教育(DARE)及拒绝帮派教育及训练(GREAT)计划华裔教育专员蔡立仁说,“新移民华人学生在语言、环境双重适应压力下,常常不知不觉地产生‘内向’、‘弱小’、‘寡言’三大成为‘校园霸凌’事件受害人的特征”。

  霸凌事件受害人往往为求自保,也可能衍生出成伙结党的帮派问题,或藉滥用药物、毒品抒解情绪,形成另一种型态的社会问题。目前任芝加哥市警局警官的蔡立仁,五年来巡回芝城约20所中学,教导学童如何防范校园霸凌,并保护自己的系列课程。

  他说,去年芝加哥南区的肯尼迪高中(Kennedy High School)发生华裔学生组成校园帮派并打群架的案件,一名15岁学童在接受辅导时表示,进入学区高中后,由于华裔同学大幅减少,一开始,常遭到西语裔及非洲裔同学耻笑英文不好,有时甚至被打,久而久之,一群20个左右的华裔生为了保护自己,便组成帮派自卫,实力壮大后,也开始欺负其它学生,最终酿祸。

  蔡立仁强调,内向、寡言、弱小三大特征,往往让孩子最容易成为在学校中被欺负的对象,而性别方面,女生遭到校园霸凌的比率事实上比男生更严重。他表示,不管是被同学用语言或“暴力”骚扰,对孩子造成的心理伤害都必须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会消退,同时需专业辅导老师、家长们同心协力,才能协助孩子恢复健康。

  校方大事化小 华人社团积极争取司法严惩奏效

  新移民学生由于语言及文化隔阂,易在学校内遭遇霸凌欺辱,纽约布鲁克林班森贺华裔移民学生密集,曾传出多起华裔学生遭其它族裔学生殴打案件,在当地小区团体和议员奔走疾呼的努力下,终让校方愿意面对霸凌事件,司法体系的严惩,也对类似案件起到吓阻的作用。

  布鲁克林华裔学生遭欺凌的案件中,最具历史及社会意义的莫过于2002年的拉菲逸高中凌霸案,当时赴美仅两年的华裔郑小果被六名非洲裔学生殴打重伤住院,校方大事化小的态度,让班森贺华人小区极度反弹,布鲁克林华人联合会为了协助受害华生争取权益,积极与小区议员合作,成功将霸凌学生绳之以法,并促成教育局严正评估拉菲逸高中的校园安全。拉菲逸高中于2006年被评估为表现极差学校,在送走最后一批毕业生后将关门步入历史。

  2006年4月,布鲁克林一名13岁华生在校园图书馆被三名非华裔学生强勒脖子、拉头撞书桌,涉攻击的学生被控三级攻击、三级威胁,罪名成立。受害华生家长对于判决也表示肯定,认为司法体系拯救了孩子这一生的自信。

  2007年底,一名刚从中国移民赴美约一年,就读布鲁克林228中学的华裔学生,被多名非洲裔、西语裔学生嘲笑“中国人很滑稽”,并拿武器殴打头部,造成华生视力、听力与精神状态严重受损。该案引起布鲁克林区长、维权团体、布鲁克林检方、多个华人小区组织以及当时担任市议员的刘醇逸等单位正视与关切,校方在案发后立即撤换校长。

  新任校长丹杰罗为了强调对于校园霸凌“零容忍”,主动积极与华人小区团体合作,不仅立刻勒令伤人学生停学、派出专员保护受害华生、在身心上尽力辅导华生等弥补措施,并透过成立双语课程、增聘华语老师、与学生一同合作编导反对校园霸凌的自创歌舞剧等方式,化解各族裔学生间的文化落差与误解,重新建立华裔学生对学校的信任。目前该校华生逾三成,是当地唯一提供中文教学的双语课程中学。(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0-4-21 21:10 | 只看该作者

海外华人子女教育经验 刘以栋

海外华人子女教育经验


刘以栋






最近有机会聆听了两位华人教育工作者介绍子女教育经验,感觉很有道理,现把我的记录整理成这篇短文,期望对我们这些做父母的海外华人有所帮助。这是别人的经验,我是学生。优点属于那两位老师,缺点则是我的理解错误。


教育小孩不容易,教育青春期的小孩则更难。在海外教育青春期的华人小孩则难上加难。因为不但我们的孩子需要接受美国的教育,而且我们这些做家长的更需要接受美国的教育。如果我们不能接受和理解美国的教育理念,那么我们的孩子就会生活在中美文化的夹缝中,倍受煎熬。


在海外教育小孩,我们要扮演好我们自己的角色。从小孩出生到四岁,我们是孩子的领导,我们可以行使权威,强迫孩子接受我们的行为规范。孩子的基本行为准则,应该在这个时期养成。孩子五岁到十岁,我们是孩子的老师。这时孩子已经开始上学,有机会接受老师和学校的规范。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要跟学校基本保持一致,否则孩子就会无所适从。孩子十一岁到十八岁,我们是孩子的教练。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有自己的各种社会和学习活动,许多事我们可能还不如孩子们明白,这时我们仅是教练,给孩子们做后勤工作,主角是孩子。十八岁以后,孩子上大学了,我们是孩子的朋友。这时孩子已经独立,有自己的生活天地,我们仅是孩子的朋友,跟他们交流我们的想法,做决定的是孩子。


我们这些人,都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无数次考试,所以对小孩考试成绩很重视。但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智商仅是一部份,情商如果不比智商更重要的话,至少跟智商同等重要。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在情商方面,要能和人建立互信关系和沟通;能对自己行为有责任感;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有自己的价值观;有自己的人生目标;要能不屈服于同伴的压力,凡事有自己的主见。


美国人说,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都在我们的帽子底下。现在大家都不戴帽子了,所以小孩教育的关键,就在我们的头发底下,也就是我们自己。孩子是我们的镜子,我们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如果我们自己不能以身作则,坚持原则,那么我们也就很难要求孩子去做一个正直的人。


青春期的孩子都有反叛心理,以为父母都是他们的绊脚石。这时我们更需要有耐心,争取了解孩子的想法,理解他们的忧虑,倾听他们的烦恼,然后再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如果我们不能理解孩子的情绪和压力,仅是责备他们,朝他们发脾气,那么我们就切断了与他们交流的渠道,使他们感到更加失望和迷茫。


青春期孩子的家长,往往面临中年危机时期的压力。工作和生活压力都很重,所以要理性地跟孩子交流也很不容易。如果可能的话,最好不要把工作压力带到家里,让孩子成为我们的出气筒。如果工作压力实在太大,那么最好让孩子知道,不要招惹我们发火。如果有时孩子主动找我们谈话,那么即使工作再累,也要放下手中一切事情,倾听他们的心中感受,因为这样的机会很少,而且一旦过去,就很难补救。


我们经过这么多年的人生磨练,对很多事的认识当然比孩子们深刻得多。但我们不能永远为孩子们做决定,他们迟早有离开我们的那一天。我们要授之以渔而非鱼,要让孩子们理解外面世界的现实,明白不同选择可能产生的不同后果。


孩子们在美国成长,接触的是美国教育和文化,所以我们要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环境,而不要仅关心他们的考试成绩,更不要把他们跟别人比。你的孩子是你的,跟别人的孩子不一样,你给孩子的应该是你的爱,你看孩子的标准应该是孩子的价值观、孩子的选择准则和孩子的努力程度。


我们的孩子在美国长大,他们关心音乐和体育的热情可能远超过对学习的关心。作为父母,我们要用我们的爱、我们的耐心、我们的沟通技巧,与孩子们建立信任关系,从而使我们的孩子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孩子们的价值取向确定以后,其它各种技能仅是人生的细节部分,慢慢都可以掌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0-5-12 20:58 | 只看该作者

很震惊:让你意想不到的加拿大香蕉人

我们常听人提起自己是华侨,华裔等,那大家知道这些词到底是什么意思么?原来华侨指的是出生在中国,但后来出国移民了的华人,华裔指的是出生在国外,生长在国外的华人,我们不难想像两者之间的关联与区别,关联就是先有了华侨,再有了华裔,但区别就是,华侨显然对中国更有感情,我想每个人都会对家乡有着深深的眷恋,而对华裔来说,他们对于中国的概念就是一个名词,他们的故乡就在他们的脚下,无论父母如何的希望叶落归根,对华裔来说,他们的根早已经扎在生养他们的这片土地里了。

所以,出生在西方国家的亚裔人群被称为香蕉人,因为他们就像香蕉一样,里白外黄,拥有西人的思想,却披着黄种人的肤色。而加拿大的华裔更被简单的称为"CBC"(Chinese born in Canada),而作为留学生我曾经非常羡慕这些人,因为他们说了一口地道的英语,更因为他们都是第二代移民,他们的父母和朋友都在加拿大,他们在这里有个家。那他们是一群怎么样的人呢?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我发现他们和白人同学的思维模式更为相像。对于艺术的理解和创造都是北美的方式,街头文化,波谱艺术等对他们的影响很巨大,但是,他们虽然和西人有那么多共同之处,我却明显发现,CBC们似乎更加喜欢和"自己人"待在一起,他们管刚刚来的亚洲人叫"fob"(贬义词,有点像外来的土帽儿的意思),但是,又觉得真正的西人好像不能彻底理解他们的,只有和CBC在一起,才能真正深度的沟通。这点,在男生之间似乎更加明显一些。在校园里,经常可以看到,黑人扎一堆,白人扎一堆,然后CBC和"fob"虽然都是亚洲人,但是却分属于不同的圈子。当然,中国古人早就说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觉得这一点都不奇怪。过去,我对CBC的理解就是--黄皮肤的外国人,懂礼貌,但是不那么容易亲近。

没想到,在学校里,我没有机会接触很多香蕉人,但是走上了社会,我却机缘巧合的对香蕉人有了深入的了解。

首先,是我的工作,我是教美术的,而我的学生大多都是土生土长的CBC,他们中有些人是大陆移民的孩子,有些是香港移民的孩子,还有一些,是中国人和白人的混血儿。语言方面,所有孩子的主要语言都是英语,大多数孩子都至少会一门以上的中文(普通话,粤语,甚至方言),当然也有一些孩子不会说中文。但是,绝大多数孩子都是不识字的,至少不能读书看报。而很多家长告诉我,他们移民其实就是为了孩子,为了让孩子能有一个快乐的成长环境,国内的环境对孩子的压力太大了,他们自己经历过了,所以才不能让孩子再经历一次,而在我眼中,这些孩子和国内的孩子比也真的是太幸福了。他们每个人都拥有大量的游戏机,玩具,而小学里基本没作业,也根本不存在升学压力,和国内千军万马勇闯独木桥的竞争压力相比,这里的孩子就算是到了世外桃源了。这样看,父母的选择是正确的。

他们都是小小CBC,每个孩子都是那么天真无暇,此时,他们眼中没有种族的概念,他们和其他人种的孩子打成一片,他们比国内同龄的孩子比起来更加简单,比如,我有两个学生,都是五岁,一个是出生在这里的CBC,一个是刚刚从国内过来的,国内刚来的孩子和我说:"老师,我爸爸叫我好好学画画!"另一个CBC女孩就问:"你是不是以后要做一个大画家?"另一个女孩说:"不是,我爸爸说,他帮我付了很多钱学画画,我不好好学,钱就浪费了。"我看见那个CBC女孩皱着眉头,一副不解的样子,我想她也许是不明白钱的概念,也可能是不明白钱和画画之间的关系。我想,出现这样的想法差异和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但也和生活环境息息相关。

那么CBC的孩子是不是永远那么天真无邪,幸福快乐呢?下面的故事就可能为各位家长敲响警钟了。当孩子过了儿童期,就到成了青少年,这个时候有很多新的问题,我想其中就有很多家长想忽略却不得不直视的问题,那就是爱与性。西方国家的孩子,爱与性的早熟是众所周知的,很多中国大学生才面临的问题,这里高中生已经面临了,性在加拿大的高中已经是一个很开放的话题了,而恋爱的问题就提前到了初中里,我想这不仅仅和教育有关系,和人种饮食也很有关系。白人和黑人孩子比亚洲人更早的发育成熟,而亚洲孩子在同辈的压力(peer pressure)下,也要面临同样的问题。此时,他们突然发现两件事情,第一件,男生和女孩之间不再是互相讨厌的关系了,有时女生会觉得哪个男生很cute,男生会觉得某个女生很attractive。第二件事,他们发现,原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肤色,某个肤色的男生或女生可能更加吸引人一些。此时,对他们来说,人种还是没有好坏之分的,但是,通过主流媒体和主流文化的影响,他们对于自我以及其他种族认识有了很大的改观。我们打一个具体的比方,世界上对青少年影响力巨大的青春偶像明星里(我们这里不提成人世界里受欢迎的功夫明星),几乎是没有黄种人的,比如,前段时间的Jonas Brothers和现在正在风靡的Justin Biever,他们让所有的少女为之疯狂。如果说,我们从电视上还可以看到一些黄种女孩的正面形象,比如,一些时尚节目的主持人和电视剧的女主角等,那正面的黄种男生形象就是几乎没有。即使有一两个黄种男生出现在电视里,都是一些带着眼镜的书呆子形象,我们称这些为racism和stereotype,可我们也没有办法 。

这样的媒体宣传给我们的亚裔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以下就是我和一个十三岁CBC女生的真实谈话。
Jenny:"我们学校的Mark实在是太cute了,每个女生都在讨论他,他是意大利裔的。"
我惊讶地说:"所有女生都喜欢白人男生么,不喜欢亚洲的男生么?"
Jenny平静地说:"亚洲男生?不可能,别人怎么想我不知道,我这辈子只嫁白人,绝对不会嫁中国人。"
我很震惊,一个十三的女孩已经想到这个问题了,我接着问:"你为什么那么不喜欢中国人呢,你自己也是中国人。"
Jenny辩驳说:"我不是不喜欢中国人,我只是不喜欢中国男生。而且,我是加拿大人。"
此时的我有了些许激动,试图想说服她:"那你的爸爸是中国人,你将来的儿子也是亚裔。"
Jenny却平静地回答我:"我爸爸是中国人,这我没有办法,但是我将来的孩子是白人和黄种人的混血,他就不是中国人。而且,你没有觉得中国男生和中国女生受欢迎程度有很大不同么,我很高兴,我是一个亚裔女生。"
我没有继续和她争辩这个问题,因为我已经完全被这个女孩的想法震撼了,我开始陷入了深深地思考……

当这个十三岁的华裔小姑娘Jenny在我面前直白地表现出对自己族裔的歧视,并且坦荡地告诉我,她这辈子非白人不嫁的时候,我不难看出,她对中国不但没有任何感情,而且如果可以,她希望可以抹杀去她是华裔的所有证据,可是,这一切在我眼中是一件极其讽刺的事情,因为这个外貌可爱的女孩长着一张纯正的东方面孔,细细的丹凤眼,短睫毛,黑眼睛,黄皮肤,高颧骨,圆脸盘,人类学家会自然的把这样的面相划分到现代蒙古人种,但是,她却坚定不移地认为自己和亚洲没有关系,即使有关系,她也要通过各种方法去否认这种关系。比如,她只交白人朋友;即使她会说中文,在你用中文提问时,她也会拒绝回答。
如果说她的父母是政治难民,我觉得这样的情况可能容易被理解一些,可是,我知道,她的父母以前是中国的大学教授,受过高等教育,在国内有一定社会地位和尊重。而且,他的父母多次表露想回国发展的心迹,但因为孩子得知以后,如临大难,所以没有成行,所以,这样的想法应该不是她父母灌输的。

我突然想到,其实每个人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中都会采取她认为最有利的方式去适应,而不是去抗争。这个孩子在我眼中,她歧视自己自身的族裔,这样是不对的,但她这样做,也许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自己,让主流社会去接受她,这样就更加容易去融入这个社会,她觉得自己是地地道道的加拿大人,所以她不需要对别的任何国家有感情,这样想其实也没有错。加拿大和美国都是人种和文化的熔炉,每一个人都来自不同的种族和国家,每一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文化背景,他们在异国相会,学会在包容中共同生存,而他们的下一代就会把这个国家当成自己的祖国,从此在这片土地上开枝散叶,这样的新生力量才是这个国家的动力所在,最后这些后代们组成了新的本土文化,这个国家也就有了凝聚力,而这,就是一个移民国家的存在方式,所以,Jenny对自己族裔漠视,也可以说明她是一个移民国家里的成功教育案例。她一定能比一些不会说英语的第一代移民,生活的更加丰富多彩。即使她的父母不喜欢她对中国的态度和言论,但是作为父母,最愿意看到的还是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我想这也是很多移民家长不想干预子女对自身族裔看法的重要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0-8-9 10:47 | 只看该作者

整点轻松的,最高明的生意经:吕不韦的发家史(ZT)

初,吕不韦是个纯粹的生意人,倒买倒卖,不是特别有钱,那是相当有钱。做生意到处跑,这一天就跑到了邯郸,碰到了一个叫嬴异人的年轻人。异人这孩子虽说是秦国王孙,却比较命苦,没过过几天像样的日子,就被当做人质抵押在赵国。像异人这样的王孙,秦国有二三十个,少一个没关系,所以秦国根本没将他这个人质的死活放在心里,照样隔三差五派军队来问候赵国的边疆。赵国很生气,把异人的待遇一降再降,弄得异人很抑郁。
  话说吕不韦一见异人这个落魄王孙,立时眼冒绿光,连声感叹此人“奇货可居”。他当即决定,要对吕氏家族企业进行战略调整,并跑回家去做老爸的思想工作。
  他问他老爸:“种田的投资回报率是多少?”
  “1000%。”
  “做珠玉生意的投资回报率呢?”
  “10000%。”
  “把一个穷困潦倒的王孙扶植成秦国君主的投资回报率呢?”
  “∞%(无穷大)。”
吕不韦和他老爸统一了思想认识之后,要开始做这笔大生意了。于是和异人谈判。他给异人开出的条件是:“你就光出个人,其余的全包给我,我保你当上秦国的王。”异人一听,天底下有如此好的事情?将信将疑。秦国的王位他可从来没有想过,要真能坐上去,那简直跟白捡差不多,于是他就乐得大方,道:“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
  人们常说,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人。这话其实狗屁不通。机会只垂青有能力的人!强者运强。这世上聪明人有很多,认为异人奇货可居的肯定不止吕不韦一个。然而,要真正把异人这个奇货销售出去,却非得吕不韦不可。谁让他不是特别有钱,而是相当有钱呢。
  马克思道,为了300%的投资回报率,资本敢冒上绞架的危险。可见,外国资本家的命都比较之贱。瞧咱们的吕不韦,面对∞%的投资回报率,依然面不改色心不跳。他以无比的冷静和耐心,向世人展现出他高明的智慧和超凡的策略。
  自打结识异人之后,吕不韦生意也不做了,改行玩起了烧钱。由此,生意场上少了只巨鳄,权力场上多了位明星。做网站的,喜欢把别人的钱当自己的钱来烧,吕不韦却是把自己的钱当别人的钱来烧,端的是好气魄。
  吕不韦一甩手就是五百金,送给异人,拿去花,改善改善生活,结交结交宾客,攒点名气。异人从没见过如此多的金钱,好几天都黑着眼圈,知道的说他躲在家里通宵数钱玩,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一朝钱在手,便把妓来嫖呢。
  吕不韦一甩手又是五百金,搜罗天下奇物玩好,带到咸阳,以异人的名义献给华阳夫人。
  当时,秦国为昭王在位,异人的老爸安国君为太子。安国君有许多老婆,异人的母亲夏姬只是其中之一,而且不招安国君喜欢。安国君老婆虽多,却独独宠幸华阳夫人一个。偏巧华阳夫人无子,于是吕不韦往说之。
  所有的女人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她们都是女人。吕不韦是出了名的花花公子,而且花得相当有技术含量,对付女人,他大有一雄可将十万雌之勇。他成日泡在脂粉堆里,对女人的生理渴望,他能得之于手而有数于心,堪比轮扁斫轮。对女人的心理需求,他能不以目视而以神遇,犹如庖丁解牛。因此,尽管他长相薄陋拙恶,但凡和他好过的女子,却如同中了魔咒似的,心里再也容不下别的男人,成天什么事也不想做,就想着和吕不韦一好再好,好上加好。然而,吕不韦是那种万花丛中过、枝叶不沾身的主,用粗俗的话讲,就是打一枪换个地方。那些被他遗弃的女人,一辈子也忘却不了那一夜的风情,从此只能生活在痛苦和惆怅之中,所谓一遇吕郎误终生是也。吕不韦的名气在女人圈中越来越大,所以,虽然他远非什么羊车璧人,但出门转一圈,偶尔也能蒙个掷果盈车回来。
  以这样的吕不韦,对付一个久处深宫的华阳夫人,自然是绰绰有余。他对华阳夫人说道:“吾闻之,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今夫人事太子,甚爱而无子,不以此时早自结于诸子中贤孝者,举立以为嫡而子之,夫在则重尊,夫百岁之后,所子者为王,终不失势,此所谓一言而万世之利也。不以繁华时树本,即色衰爱弛后,虽欲开一语,尚可得乎?今异人贤智,结诸侯宾客遍天下,以夫人为天,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而自知中男也,次不得为嫡,其母又不得幸,自附夫人,夫人诚以此时拔以为嫡子,夫人则竟世有宠于秦矣。”
  人性有两个特点,一是普遍同情弱者;二是施恩图报,并想当然地以为,施恩越大,回报越多。这第二个特点简直就是弱点。华阳夫人虽然身处高位,但这两个特点依然具备,甚至比普通人更为强烈。华阳夫人很快便被吕不韦说服。
  于是,华阳夫人给太子安国君吹起了枕边风,先是大赞“子异人绝贤,来往者皆称誉之”。然后又泣曰:“妾不幸无子,愿得子异人立以为嗣,以托妾身!”安国君许之,与华阳夫人刻玉符,约以异人为嗣,并厚馈远在邯郸的异人,而请吕不韦傅之。
  吕不韦从咸阳凯旋归来,召开了一场盛大的庆功宴。作为宴会的主角,异人自然也应邀出席。酒至半酣,吕不韦双掌一拍,但见无数俊俏佳人,恍如天仙突降,翩翩而舞。一时室内香风四动,春色无边。满座宾客魂不能守,心为之荡。异人正当欲火熊熊之年,只看得骨酥筋软,鼻血如注。
  在这诸多妙龄少女中,尤以赵姬姿容最为绝美,异人一见倾心,便开口向吕不韦讨要,他心想,你都为我花了一千两金,奔波了五千里路,现在不是我求你,而是你求我了,再向你要一个女人,谅你也不敢不给。典型的杀猪心态。不想那赵姬却是吕不韦最宠爱之人,两人欢爱未久,正是情深意浓、难舍难分之时。异人这一要求,无异于与虎谋皮,吕不韦怎肯答应。吕不韦说,这许多女子,任由你挑,挑一个我给一个,挑十个我给十个,但要赵姬,恕难从命。异人当着众人之面,吃了个闭门羹,脸上也挂不住,便恶狠狠地道,你可别后悔。说完拂袖而去。
  美女还是江山?吕不韦陷入两难。他在异人身上已经押下了自己的全部身家,他绝对不能功亏一篑,在眼看即将大功告成时和异人决裂,从而让长久的努力化为泡影。异人很快就能做秦国的王,而他也将因此成为秦国的相国,他将掌握无边的权力,主宰无数人的命运。所有这些,赵姬不能给他,异人却可以。然而,他爱赵姬,他是真爱赵姬。
  庭院梅花盛开,遍地落红,吕不韦仰望长天,内心交战,莫能自决。他脸色忽青忽紫,反射出内心难以抵抗的疼痛。然而,我却不揣恶意地以为,这是幸福的苦恼,无有同情的必要。无论美女还是江山,得到任何一样都够一般人高呼“夫复何求”的了。
  权力最终击败了美貌,权力欲压倒了爱欲。赵姬跪在吕不韦面前,攀附着他的双腿,满面珍珠泪,一片辛酸词,红唇间的湿润,似仍期待着一次甜蜜的亲吻。然而,离别的时候到了,你可以软弱,而我必须坚强。且让欢爱如烟云散去,散成缥缈的回忆。当我疲倦地归来,有人举一壶酒,为我祈福,然而那人将不再是你,你在另外一个男人怀里。
  午夜时分,吕不韦敲开了异人的大门,将他心爱的女人拱手相让。他将赵姬送到了另外一个男人的家里,送到了另外一个男人的床上。当异人得意地将赵姬压在身下恣意狂荡时,吕不韦独自踌躇在邯郸昏暗的雨巷,如野兽般号啕大哭。
  如果说知识改变命运,那么权力改变什么?让我们来解剖一下吕不韦,寻找答案。吕不韦不缺钱,他相当有钱,他也不缺女人,他女人有的是。就连失败者们出于酸葡萄心理认为成功者不可能拥有的爱情,他也有!可是当权力出现,向他轻抛一下媚眼,他就像一个在地球上生活了几十万年之久的外星人,终于听到了老家派来接他返航的飞船的召唤。他发足狂奔,在他身后,是弃而不顾的金钱、女人、爱情。在这场也许残忍的PK中,权力大获全胜。
  然而,吕不韦你慢些跑啊慢些跑。你可以爱上世间任何一个荡妇,却千万不要登上权力的床榻。因为权力场就如同黑洞,一旦进入,连光线也休想逃逸。浸淫在权力场中的人,就像置身于磁力场的铁块,不管你有多不甘心、多么疼痛,终究逃避不了被磁化的命运。权力是一种人们有意不提及的宗教,而且是排他性的一神教,除权力本身之外,不再有别的神。它并不要求信徒的虔诚,然而却没有信徒不是百分之百的虔诚。它给予信徒随时离去的自由,然而却没有信徒愿意行使这种自由。
  君不见,漫漫的仕途,犹如错综复杂的林中之路,在那高可蔽日的密林深处,埋葬了多少男人的青春,见证了多少女人的眼泪。
  君不见,光鲜的官场,便是祭祀权力的大雄宝殿,为了得到教主的宠幸,大大小小的官员,乃至于尊贵的皇帝,都不得不在祭坛上献上他们的牺牲。从亲人、爱情、朋友、尊严、贞操,到明显的肉体、隐晦的灵魂,或大或小,或多或少。权力高高在上地望着匍匐在它脚下的人们,带着高深的微笑,欣赏着他们为了得到它,做出的种种不人性的、太不人性的表演:
  对易牙来说,儿子是拿来烹的;对吴起来说,妻子是拿来杀的;对汉唐皇帝来说,女儿是拿来卖的;对刘粲来说,庶母是拿来睡的;对刘子业来说,姐妹是拿来奸的;对杨广来说,老爸是拿来弑的;对赵光义来说,兄弟是拿来砍的……
  权力喜欢这样的表演,它从不闭上自己的眼睛。
  红颜会化成骷髅,英雄将沦为白骨,官员的坟茔上长满荒草,皇帝的陵墓旁游人拍照,只有江山依旧,权力不死。有谁能夸口是他在驾驭权力,而不是被权力所驾驭?以速朽之人生,驾驭不死之权力,我未之信也。
  且说异人得了赵姬,日宠夜幸,爱恋非常。赵姬不久便有了身孕,十月之后,产下一个男婴。异人大喜,为男婴取名嬴政,并将赵姬立为夫人。
  被异人横刀夺爱,吕不韦心中自然倍感屈辱。然而,小不忍则乱大谋,为了日后的权势富贵,吕不韦忍了,他照常对异人笑脸相向,小心逢迎,像是什么事都不曾发生。
  嬴政三岁那年,异人的爷爷,也就是秦昭王,派遣将军王齮大举进攻赵国。数十万秦军一路势如破竹,直杀到邯郸城下。国都邯郸一破,也就意味着赵国的灭亡。赵王惶恐之下,欲杀异人以报复秦国。幸好吕不韦交游广泛,提前得到此情报,忙与异人商议出逃。大乱当头,异人也没了主意,听任吕不韦安排。
  时间紧迫,吕不韦也顾不上赵姬和嬴政的死活,和异人乔装打扮,连夜来到邯郸西门。只要能出得城去,城下就是秦军,足以保全他们的性命。守门吏对两人出城的请求不屑一顾,除非有赵王的手令,否则,连一只鸟也别想飞出城去。
  生存还是毁灭,只取决于一扇门的距离。
  对付顽固的守门吏,吕不韦仅用了一种武器,也是最有效的武器——钱!
  吕不韦掏了多少买路钱?金六百斤!
  要知道,吕不韦进贡华阳夫人也才花了金五百斤而已。在区区的守门吏身上,有必要如此大下血本吗?殊不知,这正是吕不韦一贯的风格,不出手则已,一出手便叫人无法拒绝,只许你说不认识钱,不许你说不想要。
  于是,守门吏开门,吕不韦和异人得以脱逃。两人一入秦营,王齮见是王孙异人,也不敢怠慢,立即派军队护送两人回咸阳。回到咸阳之后,异人前往拜见其父安国君和华阳夫人。吕不韦知道华阳夫人乃是楚人,于是特意让异人身着楚国服饰,以讨华阳夫人欢心。这招果然奏效。
  华阳夫人虽然已经将异人立为自己的嫡嗣,但却是第一次看到异人本人。一见之下,见异人相貌俊俏,又穿着她故国的服饰,于是心情大悦,命异人改名为子楚,以示恩宠(为行文统一,以后仍以异人称之)。有了华阳夫人的恩宠,异人在秦国王室中的地位便彻底地确立了起来,他现在所要做的,便是等待。等他爷爷秦昭王死,再等他父亲安国君死,然后,秦王之位便是他的了。
  再说吕不韦和异人这一逃,可苦了赵姬和嬴政这对母子。当吕不韦和异人在咸阳安享富贵之时,这对母子却要成日东躲西藏,相依为命,唯恐被赵国抓起来杀头。其间诸多凄惨苦痛,自是不能细表。
  后来,魏国公子信陵君窃符救赵,大破秦军于邯郸城下,王齮败退,撤回秦国。随着秦赵两国的关系渐渐缓和,赵姬和嬴政的境况这才慢慢好转。赵国虽然不再有诛杀他们的念头,却依然将他们当做人质扣押看管着。
  当时,燕国的太子丹也在赵国做人质。太子丹和嬴政年纪相当,两个小孩时常在一起玩耍。有一天,两个小孩起了争执,太子丹一急之下,便嘲笑嬴政是野种。嬴政大哭,回问母亲赵姬,问自己到底是不是嬴家的子孙。
  可怜的赵姬,被两个男人先后抛弃,如果不是为了嬴政,她坚持不到现在。赵姬命嬴政跪下,厉声说道:“这个问题,只许你问这一次,阿母也只回答这一次。你是嬴氏子弟,王室血脉。总有一天,你会成为秦国的王。”嬴政目光闪动,道:“等我做了秦王,我一定会杀光所有欺负阿母的赵人。”赵姬以为嬴政说的只是小孩子的负气话,虽然如此,她却依然大受感动,低头洒泪。
  嬴政又问,燕丹说他父王三年后就会接他回蓟城去,阿父什么时候会来接我们回咸阳去?赵姬将小嬴政揽在怀里,凄然一笑,喃喃说道,会来的,很快就会来的。
  然而,这一等前后就是六年。到嬴政长到九岁时,在位五十六年的秦昭王终于死了,太子安国君总算是熬出了头,坐上了秦王的宝座,是为孝文王,华阳夫人成了王后,异人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太子。
  鉴于异人已经成了秦国的接班人,为了和未来的秦王搞好关系,赵国也乐得做个顺水人情,将赵姬和嬴政送归秦国,使其一家团圆。
  安国君刚刚举办完即位大典,两天后就突然呜呼了。异人继位,是为庄襄王,尊华阳夫人为华阳太后,生母夏姬为夏太后,吕不韦也随之一步登天,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秦国丞相,封为文信侯,食河南雒阳十万户。秦国朝政大权,皆掌握在吕不韦一人之手。
联系电话:514-576-0923;Email: [EMAIL=\"chinesebroker@hotmail.ca\"]chinesebroker@hotmail.ca[/EMAIL] 鼓吹大汉民族意识,反思中华传统文化。大汉天声,关山万千重,沧海寄一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0-10-7 19:42 | 只看该作者

美国梦,我和儿子一起成长系列之六(zt)

 儿子考大学,我考自己。
  随着儿子上大学日子的临近,各种考试也接踵而来。什么SAT, SAT II, ACT。。。。。。 而每一次他考试,也是我最忙的时候。晚上忙完家中琐事后,再去叮嘱他准备好明天考试要用到的一切,和早点上床休息之类的话。他总是嗯一声算是回答,说多就烦了。
  第二天还要起个大早,在美国这些考试一般都选在上午八点整开始。给他做些平时爱吃的早餐,然后再去叫醒他,一边看着他吃饭完,心里想的却是他吃好了没有。临出门时再塞些零食,巧克力什么的在他的书包里,让他考试中间休息时吃。
  在他进入考场前,想多嘱付他几句,又怕会引起他紧张,只好把到了嘴边的话咽回去。当目送着他迈着轻快脚步消失在考场大门里后,心情却很难轻松下来,仿佛考试的是我而不是他。
  站在考场大门外,望着考场窗子里晃动的人影,心也随之起伏不定。在他考试的几个小时里,我的神经一直紧绷着。回家的路上想问他考的如何,转头看到那一脸的疲倦,只好禁声在心里默默地为他祝福。有时我真不明白,到底是他考试还是我考试呢?
  想想我们小时候,父母由于忙工作,常常把我们仍到家里不管不问。从小学到大学,到真正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我们都是靠自身的努力一步一步的走到了今天。时代不同,观念也不同了。过去讲孝敬父母,而现在却是孝敬儿子,真可谓,孝子孝子,孝敬儿子啊!
  即便如此,他们也不见得领你的情呢!
  (2)为了理发,儿子和我讲民主
  儿子出国时不到八岁,个子还没我的腰高,怯怯的个性和一张爱红的小脸蛋从来没有葵花般向着太阳张扬过。他很听话,一般来说,他是不会走出我为他划地为牢的圈子。
  过去,我每两周为他理一次发,总是让他脱得光光的,小屁股蛋紧贴在凉凉的椅子上,然后用理发围巾在他瘦得像小鸡脖子一样的地方一围,就在他露出的黑脑壳上开荒似的折腾起来。偶尔他也会有些抗拒,但胳膊拧不过大腿,最后妥协的一定是他。我每次理得都很认真,不是为了儿子,是为自己的虚荣心。
  上高中时,他的个子一夜之间,就在我唠叨他永远长不高的声音里串到达了184mm。像声音开始变粗一样,他开始抗拒我,不再对我唯唯诺诺。如果我的话不对他的心思,他会毫不客气的反驳我,而且我行我素。起初我很不习惯这种改变,首先是面子问题,曾经习惯于别人服从,现在却要妥协了。我很生气,也很无奈。冲他吼过多次,但没有用,他依然故我。如果逼急了还会和我对吼,有时我们父子就像两头互不服气的狮子,僵持在那里。为此我真的很无奈,并郁闷了很久!
  日子还得过下去,既然改变不了他,我就学着改变自己。这绝对是一种痛苦,就像一贯听命与你的下属,有一天突然对你抗命不尊,而你又不得不妥协一样。为了不造成更大的难堪,和维持岌岌可危的父子关系,我学会了察言观色,学会了克制自己,学会了得过且过。说实话,这对一个从小就不听话的坏孩子,因此挨过不少打,也吃过不少亏,现下为了儿子却要改变自己的我来说,真是一种改头换面,脱胎换骨,自己对自己的一场革命,而且是我唯一的选择。
  儿子的头发已经有半年没有剪过了,我每次试图说服他,他就那么一句话,
  "我喜欢!"
  对此,我总是无言已对,杀羽而归。我努力克制几乎冲的嘴边的怒气,让自己平静下来。但每当再次面对他的长发时,我都会有种挫折感。孩子大了,不能再用他小时候的方法对待他了,我虽然极不情愿,但又能怎样呢? 他有选择自己好恶的权力,我只能如此安慰自己。
  记得我小时候,就喜欢抗拒大人的管教,对与不对,我都会用自己心里的是非尺子去衡量,但每次当我有逆反行为,有悖上命的时候,换来的一定是或精神或肉体上的惩罚。就是这种不服软的倔强,让我吃了不少亏,尝到不少苦头,90年我负气从机关下海,做起了国内最早一批敢吃螃蟹的个体户,沉浮在与时俱进和政策灰色地带之间。但我从未后悔,因为心从此自由了,一切言行由自己负责。而每一份努力和牺牲都会换来了相应的报酬和补偿,我觉得活得有尊严。
  现在我却不能客观地对待儿子,忘记了自己曾经的痛苦和挣扎。而现在又是生活在一个到处讲民主的国家里,更何况儿子是受西方民主教育长大的孩子呢?!
  今天是儿子生日,我想让他理个发,然后照张像留作纪念,但我的一厢情愿又以失败告终了。有时,我真的不知道我到底是应该为儿子的长大成人而高兴,还是为他事事有自己的主见以至于出现的叛逆行为而悲哀呢?
  我特意多炒了几个孩子平时喜欢的菜,因为过了今年,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还会和他一起庆生。想自己的所作所为,我也无颜过份的要求儿子。我上大学后,似乎总是阴差阳错,就再没有和父母在一起过生日!!!现在二十多你过去了,时间是个最无情的判官,把一个蹒跚听话的儿子瞬间变成了有自己主见的大人。人类就是在这种轮回中繁衍生息,一代人讲一代人相同又不相同的故事。。。。。。
  但愿我和父母之间的故事不再重蹈覆辙在我和儿子的身上。。。。
  我闭上双眼,脑海里仿佛出现了一幅画卷,我们辛辛苦苦地把小鸟一点一点的养大,他们头也不回地飞走了,留下我们半残的身心卷缩在破旧的巢穴中,等待死亡!
  这就是生物生存和淘汰的自然法则吗?
联系电话:514-576-0923;Email: [EMAIL=\"chinesebroker@hotmail.ca\"]chinesebroker@hotmail.ca[/EMAIL] 鼓吹大汉民族意识,反思中华传统文化。大汉天声,关山万千重,沧海寄一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0-10-7 21:31 | 只看该作者
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Post by 大汉天生;2517213
........

我对海外华人最大的希望就是:多生!尽全力多生!不管你是左派还是右派,一定要多生!不管你入没入外国籍,一定多生。一切文明和希望都是靠后代来传承的。所以,男人们,要多哄老婆;女人们,不要怕辛苦,因为乐在后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0-11-4 21:07 | 只看该作者

带儿子移民加拿大数年 竟然遭儿子看不起!(ZT)

朋友有位十多岁的儿子。她带着儿子移民多伦多也就两年多吧。某天和她一起吃饭,聊到找工作,她叹息说自己英语不好,找不到什么好工作,只能去工厂做做。

她儿子在旁边搭话了:你来这都学到什么了?英语?英语不行;到现在连个G1都没考;工作,工作没有。就成天在家糊个纸盒子,还要我帮你做?!

我在旁边听得一愣一愣的,有点无语。

某天和一位年长的大姐聊天,她说起一件事,让她很无语。她说她去年冬天在小区散步时,看到一位老太太在自家门前扫雪,就上前打个招呼,顺便聊聊。谁知道才说了没几句,老太太家门就开了,一个儿子模样的人闪出来,大声说:妈,快点扫完,小宝要换尿片了。老太太立刻紧张起来。抱涩地一笑,赶紧在儿子的目光下进家门。那位大姐说她听得真真的,儿子对老太太说:以后不要和这些传教的人在一起。

大姐郁闷地说:别说我不是传什么教,就算是,我只是和你母亲聊聊,她也没犯什么过错,你怎么用这种语气对母亲讲话。要是我的儿子,我早就……大姐做了一个“刮耳光”的动作。

我不知道这个时代是不是都与时俱进了,包括我们的传统文化。

我在餐桌上对朋友十多岁的儿子说:孩子,你知道我为什么愿意和你母亲做朋友吗?不是因为她的聪明,她的能力,而是她善良。这世界上有太多太多的自以为是的聪明人,也不缺少有能力的人。可是,大家要做朋友,不需要聪明,只需要真诚,善良。你母亲在朋友有困难时,能义无反顾地伸手帮助,自己有多少力就尽多少力,从那件事上,我看到你母亲的真诚与善良。

儿子无语。

中国俗语:子不嫌母丑。也许你的母亲英语不如每天上学的你。也许很多新的知识,新的玩法,你的母亲不如你。可是,孩子,这不是你看不起母亲的理由。同样成年的我们也要反省自己对父母的态度,我们有必要对年高的父母大声喝斥着说话吗?我们虔诚地感恩他们的付出吗?一粥,一菜,一席,一枕,如果没有他们的付出,我们能平安到成年吗?

我恨不能拿个教鞭敲敲这些人的脑袋就像小时老师敲我们不开窍的脑袋。恨铁不成钢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0-11-9 12:41 | 只看该作者

转载自朋友给我的邮件《我想成為坐在路邊鼓掌的人》

朋友转给了我这篇文,看了以后想了很多。很多华人家长把成绩看得非常重要。也给孩子很多压力。我做了中文教师以后,感到世界上除了要努力,勤奋以外,还有天赋。有的孩子天赋就是好,花的时间不多,事半功倍。有的非常努力,有时结果不是很理想。我们不得不感慨世界的不公。可是,能够进入名校的还是少数。有时,孩子很努力了,也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孩子怎么办?家长怎么办?成功者的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文中的女孩子,一定会成功,因为她具有所以成功者所具备的品质。我也为她鼓掌!

转载自朋友给我的邮件《我想成為坐在路邊鼓掌的人》


我那上国中的女儿,她同学都管叫她23号。
她的班上总共有50个人,而每次考试,女儿都排名23。
久而久之,便有了这个雅号,她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中等生。
我们觉得这外号刺耳,女儿却欣然接受。
老公发愁地说,一碰到公司活动,或者老同学聚会,
别人都对自家的'小超人'讚不绝口,他却只能扮深沉。
人家的孩子,不仅成绩出类拔萃,而且特长多多。
唯有我们家的23号女生,没有一样值得炫耀的地方。
因此,他一看到娱乐节目那些才艺非凡的孩子,就羡慕得两眼放光。
后来,看到一则九岁孩子上大学的报导,他很受伤地问女儿: 『孩子,妳怎么就不是个神童呢?』
女儿说: 『因为我爸爸不是神父啊!』
老公无言以对,我不禁笑出声来。

中秋节,亲友相聚,坐满了一个宽大的包厢。
众人的话题,也渐渐转向各家的小儿女。
趁着酒兴,要孩子们说说将来要做什么?
钢琴家,明星,政界要人,孩子们毫不怯场, 连那个四岁半的女孩,也会说将来要做电视的主持人,赢得一阵讚歎!
15岁的女儿,正为身边的小弟弟小妹妹剔蟹剥虾,盛汤揩嘴,忙得不亦乐乎。
大家忽然想起,只剩她没说了。
在众人的催促下,她认真地回答: 『长大了,我的第一志愿是,当幼稚园老师,领着孩子们唱歌跳舞,做游戏。』
众人礼貌地表示赞许, 紧接着追问她的第二志愿。
她大大方方地说: 『我想做妈妈,穿着印叮噹猫的围裙,在厨房做晚餐, 然后给我的孩子讲故事,领着他在阳台上看星星。』
亲友愕然,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老公的神情,极为尴尬。
回家后,他歎着气说:
『你还真打算让女儿将来当个幼稚园老师?我们难道真的眼睁睁地看着她当中等生?』
其实,我们也动过很多脑筋。为提高她的学习成绩, 请家教,报辅导班,买各种各样的资料。
孩子也蛮懂事,漫画书不看了,剪纸班退出了,週末的懒觉放弃了。
像一隻疲惫的小鸟,她从一个班赶到另一个班,卷子,练习册,一遝遝地做。
但到底是个孩子,身体先扛不住了,得了重感冒。
吊着点滴,在病床上,她还坚持写作业,最后引发了肺炎。 病好后,孩子的脸小了一圈。
可期末考试的成绩,仍然是让我们哭笑不得的23名。
后来,我们也曾试过增加营养、物质激励等等, 几次三番地折腾下来,女儿的小脸越来越苍白。
而且,一说要考试,她就开始厌食,失眠,冒虚汗,再接着,考出了令我们瞠目结舌的33名。
我和老公,悄无声息地放弃了轰轰烈烈的揠苗助长活动。
恢复了她正常的作息时间,还给她画漫画的权利,
允许她继续订《儿童幽默》之类的书报,家中安稳了很久。
我们对女儿,是心疼的,可面对她的成绩,又有说不出的困惑。


週末,一群同事结伴郊游。大家各自做了最拿手的菜,带着老公和孩子去野餐。
一路上笑语盈盈,这家孩子唱歌,那家孩子表演小品。
女儿没什么看家本领,只是开心地不停鼓掌。
她不时跑到后面,照看着那些食物。
把倾斜的饭盒摆好,松了的瓶盖拧紧,流出的菜汁擦淨。 忙忙碌碌,像个细心的小管家。


野餐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
两个小男孩,一个数理天才,一个英语高手,
两人同时夹住盘子上的一块糯米饼,谁也不肯放手,更不愿平分。
丰盛的美食,源源不断地摆上来,他们看都不看。
大人们又笑又歎,连劝带哄,可怎么都不管用。
最后,还是女儿,用掷硬币的方法,轻鬆地打破了这个僵局。


回来的路上,堵车,一些孩子焦躁起来。
女儿的笑话一个接一个,全车人都被逗乐了。
她手底下也没閒着,用装食品的彩色纸盒,
剪出许多小动物,引得这群孩子讚歎不已。
直到下车,每个人都拿到了自己的生肖剪纸。
听到孩子们连连道谢,老公禁不住露出了自豪的微笑。


期中考试后,我接到了女儿班主任的电话。 首先得知,女儿的成绩,仍是中等。
不过,他说:
『有一件奇怪的事想告诉我,他从教三十年了,第一次遇见这种事。
语文试卷上有一道附加题:你最欣赏班上的哪位同学,请说出理由。
除女儿之外,全班同学,竟然都写上了女儿的名字。
理由很多:热心助人,守信用,不爱生气,好相处等等,写得最多的是,乐观幽默。』
班主任还说:『很多同学建议,由她来担任班长。』
他感歎道:『你这个女儿,虽说成绩普通,可是做人,实在很优秀!』
我开玩笑地对女儿说:『妳快要成为英雄了。』

正在织围巾的女儿,歪着头想了想,认真地告诉我说:
『老师曾讲过一句格言: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
她轻轻地说:『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我勐地一震,默默地打量着她。
她安静地织着绒线,澹粉的线,在竹针上缠缠绕绕,
彷佛一寸一寸的光阴,在她手上,吐出星星点点的花蕾。
我心上,竟是蓦地一暖。

那一刻,我忽然被这个不想成为英雄的女孩打动了。
这世间,有多少人,年少时渴望成为英雄,最终却成了烟火红尘中的平凡人。
如果健康,如果快乐,如果,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 我们的孩子,又何妨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
长大成人后,她一定会成为:贤淑的妻子,温柔的母亲,甚至,热心的同事,和善的邻居。
何况她是班上50名之中的23名,我们还不庆幸,还不满足?
还想要更高人一等,更出人头地!那后面还有27名半数以上的孩子呢﹖如果我是她们的父母,我要如何自处呢﹖
在那些漫长的岁月,她都能安然地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
她又没学坏,我作为身教言教的父母,能教养孩子长大成人,并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就可告慰先祖,
还想为孩子祈求怎样更美好的未来?
就算她将来能当上司法官,能考上建筑师,若她心术不正,口是心非,那又有何用?
联系电话:514-576-0923;Email: [EMAIL=\"chinesebroker@hotmail.ca\"]chinesebroker@hotmail.ca[/EMAIL] 鼓吹大汉民族意识,反思中华传统文化。大汉天声,关山万千重,沧海寄一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5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5-1-4 06:16 , Processed in 0.065424 second(s), 34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