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天下”这个观点,最早是反右开始时,担任“光明日报”主编,后来成为“中国最大的右派”的储安平提出来的(不过这个说法本身,最早却是由另一位大右派罗隆基在国民党时期提出来的 --只不过那时他针对的是国民党的“党天下”)。这位目前唯一仍然没有平反,而且“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大右派, 早在国民党时期,就是“观察”杂志的主编。这个杂志,用当时的民盟主席,引荐他到“光明”担任主编的章伯均的话来说:“是纯民营的,保持了超党派的立场,有一种在野论政的特色。在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条件下,储安平能以批评政府为业,为言论界开辟出一条道路,是非常不容易的。说他是中国自由思想的代表,毫不过份”(注1)。”。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真的知识分子是不顾利害的,他们对于社会用不会满意的,所感受的永远是痛苦,所看到的永远是缺点,他们预备着将来的牺牲”。鲁迅还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没有这样的真正的知识阶级”。而储安平,正是这样一位超然于党派之外,以追求真理为己任的真正的知识分子。可惜,在反右和文革的急风暴雨之后,中国的“真正的知识阶级”的确是不复存在了。
而正是这位以“自由思想代表”为己任的报人,在1957年张开“天罗地网”的统战部整风座谈会上,发表了这样一席讲话:“解放后,知识分子都热烈地拥护党,接受党的领导。但是这几年来党群关系不好,而且成为政治生活中急需调整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的关键何在?据我看来,关键在‘党天下’这个思想问题上。我认为党领导国家并不等于这个国家即为党所有;大家拥护党,但并没有忘记了自己也还是国家的主人;政党取得政权的重要目的是实现它的理想,推行它的政策。。。为了保证政策的贯彻,巩固已有的政权,党需要使自己经常保持强大,需要掌握国家籍贯中的某些枢纽,这是很自然的。但是在全国范围内,不论大小单位,甚至一个科一个组,都要安排一个党员做头儿,事无巨细,都要看党员的眼色行事,这样的做法,是不是太过份了点?。。。 这几年来,很多 党员的才能和他们所担任的职务不相称。既没有做好工作,又不能使人心服,加剧了党群关系的紧张。但其过不在那些党员,而在党为什么要把不相称的党员安排在各种岗位上。党这样做,是不是“莫非王土”的思想,从而形成了这样一个家天下的局面。我认为,这个“党天下”的思想问题是一切宗派主义现象的最后根源,是党和非党之间矛盾的基本所在”。(注2)
这席话,即便五十年后再看,也让人倒吸一口冷气,因为它如此深刻地揭露出了中国共产党统治的问题所在。当然,如上所述,共产党并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党高于国”的政党。事实上,国民党才是第一个提出“党国”概念的政党(以往中国的统治者都是“家天下”,而非“党天下”,这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 但共产党一方面标榜自己是“工农群众,无产阶级”的化身和代言人,一方面又把自己等同于“国家”,“人民”。这种极迷惑性和说服力的做法,却是国民党无法望其项背的。所以,尽管两党都将党的利益凌驾于“国”之上,还是有质的区别的。
如果问题只是共产党的“党天下”理念,那倒也罢了, 因为在共产党统治的其他国家,也出现过“党天下”的问题。但是,相比其他共产党曾经或者正在执政的国家,中国极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统治,绝对有别于其他任何国家的共产党统治。这个历史文化背景,就是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和该制度下“君臣父子”的社会秩序, 以及人民长期服从于统治阶级,缺乏独立精神的特有文化“传承”。党天下的治国理念,加上在长期愚民统治下形成的“顺民”文化,以及几千年封建制度下形成的家天下体系盘根错节地搅在一起,正是中国共产党的统治有别于其他任何共产党统治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