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楼主: freshland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音乐天地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31#
发表于 2003-11-28 23:56 | 只看该作者
多谢了,楼主。

这向太忙了。等空下来,偶会再来聊。
希望你能把这个栏目开下去。
也希望每个人都能多花一点时间去聆听音乐。

有一首好歌推荐:Time to say goodby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03-11-29 00:53 | 只看该作者
freshland:

前面那个贴子里的担虑实在不必,也似乎并没有“品头论足”的意思。
只是因为你提到了那个我所崇拜的,演奏史上无与伦比的巨人,
而遗憾的却是这个生逢于录音技术不尽完善的时代的巨人留给我们的资料实在太有限了。

看得出来你喜欢器乐作品,也偏爱Beethoven,
事实上在中国绝大多数的音乐启蒙教育也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我更喜欢室内乐和歌剧一些,偏好而已。
加之我自己的水平有限,也还太年轻,所以不好写什么。

另外,我觉得,把Beethoven和Mozart相提并论,似乎有些不太妥帖,值得商榷。
有机会是否参考一下GLOBE音乐百科全书,和大英音乐百科全书的意见,我的意见不能作数。

Anyway:多谢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03-11-29 00:58 | 只看该作者
freshland:你太能写了,和你比起来,偶烧的还不到火候呢。最好能COPY 点联接。继续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03-11-29 01:00 | 只看该作者
看着大家都来说话,我也忍不住插个嘴。
最早对于音乐的认识就是从贝多芬开始的,都是20年以前的事情了。TDK的带子,录制的九大交响曲。
freshland,应该是和你一个版本的吧,可惜是翻录的,找不到出处了。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现在除命运和欢乐颂的主旋律,其他的都一概没有印象,可能是没有什么缘分。
年少对于长段子总是没有耐心的,唯有几首奏鸣曲,倒是耳熟能详。
尤其是月光,什么是月光如流水此时方知。
只是后来找到了谱,见了谱,再听总有种别别扭扭的感觉。
如同上过了解剖课,再来面对活物总是恍然间肠子胃口的在眼前闪现。
再后来也听过几个版本的月光,总觉不解渴,没什么印象,只因为心里早就有了这个谱子。
只得叹好生生这么一支曲子,就被自己这么给毁了。

很多比较专业人士,都建议音乐爱好者,可以从浪漫时期的音乐入手,比较轻松美妙,容易接受。
当年可是浑浑噩噩的,哪有这么多的咨询,对于音乐也是有一搭无一搭的,逮到什么听什么。
最多的就是巴洛克时期的巴赫和海顿。
尤其是巴赫,贝多芬说巴赫,他不是小溪,是大海。(巴赫在德语的意思是小溪),
听了他的音乐再听其他,总觉万变不离其宗了。
然后才是古典主义,浪漫时期的音乐,有点反其道而行之了。
但是也有点合乎我复古的性子。
巴赫的东西还是敢说一些的,有机会介绍给大家共享。

我是比较偏爱小曲目的,对于西方比较推崇的大师级人物,如莫扎特,因为其作品比较驳杂,只能高山仰止,不敢随意涉及,还望有人能够指点一二。

此外,对于俄罗斯派系的音乐有点偏爱,如柴科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
尤其是老柴的钢琴协奏曲,连非古典爱好者都非常喜欢。
当年在家摇头晃脑的和老爹听这支曲子的时候,老妈都会从厨房冒出来问一句:是柴科夫斯基吧?搞得我们爷两个肃然起敬。

前段时间降E大调提到的霍洛维兹碰巧是我比较知道的钢琴家,也是诠释老柴钢琴第一和拉氏钢琴第二协奏曲的权威。
当年注意霍洛维兹的原因比较好笑,因为他是拉赫马尼诺夫的学生,又是托斯卡尼尼的女婿,总觉得必定非凡,现在想想这原因倒是足以贻笑大方的了。

自己这点微末道行可能入不了诸位专家的法眼,倒是希望有机会能够多学习一些,扩充自己接触的范围,在此也感谢搂主建了这么一方空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03-11-29 01:22 | 只看该作者
楼下说到霍洛维兹,偶有他的一盘旧打口带,关于他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一般老师教学生弹琴的时候,手指第2关节要成九十度角垂直于琴键。(当然不是这样严格啦),手心内空,可以感觉一下手心握着一个鸡蛋的感觉。

但是霍洛维兹的指型是手指平行于琴键,用手指肚而不是指尖敲击琴键,每次钢琴老师给学生看霍洛维兹演奏的录像带时,都非常尴尬,如履薄冰,生怕学生问“究竟谁对?”  

霍洛维兹对每个钢琴老师来说都是一个具有杀伤力的噩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03-11-29 23:31 | 只看该作者
Freshland:

星期六的早晨,收到你发来的《天鹅湖》,使我在周末的早晨有一个好心情,为此我再一次表示感谢。
看了你们的音乐评论文章,感觉你们的音乐欣赏水平确实很高,蒙城真乃藏龙卧虎之地。我喜欢音乐,但谈不上懂音乐,尤其是对西方音乐。一些世界名曲,只是喜欢听,从来没有深究其详。因为我主要喜欢中国民歌,民乐,大部分中国乐曲我都喜欢,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舞曲《春江花月夜》是我的最爱。西方音乐最喜欢的就是《天鹅湖》了。
我虽写不出多少音乐评论文章,但看你们的帖子也是一种精神享受,希望你们继续写下去,我会做你们的忠实读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03-11-30 01:15 | 只看该作者
大家的跟帖,点击,是对音乐的支持,是对此坛的鼓励.此坛若想持久开下去,同样要靠广大爱好者的共同努力.

降E大调*,
误会解除,非常高兴. 但一个小误会又产生.并没有把贝多芬与莫扎特相提并论,因为无论从二人的背景,经历,个性和音乐内容与音乐风格上,都不可能把他们相提并论.那里我只是谈了他们的音乐给我带来的与众不同的感受.

Travelsky,
并不是我能写.因为如果一个人真的热爱一样东西,他一定会在那上面花很多心血.就像一个足球迷(足球在体育中也是我的最爱)谈起足球可以三天三夜不合眼,一个武侠小说迷谈起金庸,梁羽生可以口若悬河几个时辰而不停.沾上音乐,我也好像有说不完的话.大师们用他们的心去写作,而我是用我的心去欣赏,去感悟. 虽然我写的东西拿到专业人士那里可能得到的只是他们的付之一笑,可我不care. 迄今为止我所写的除了作品背景和引用别人的一些话外,其他都是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我想一个人如果内心受到了感动,受到了触动,他/她一定会有说不完的话,即使可能暂时憋在心里.

wing* ,
在古典音乐的殿堂中巴赫的地位是非常高的.我一直准备四,五十岁以后再去研究巴赫. 你对他感悟很深,我很钦佩. 目前我对巴赫了解不多,除收藏有他的<勃兰登堡协奏曲>和不朽的与贝多芬((庄严的弥撒))齐名的((B小调弥撒))之外,无他. 希望你有时间可以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他. 另外你提到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我想你提到的感触你的那段是它的第一乐章的部分,不知第三乐章对你的感触如何?

这里朋友们都提到了霍洛维茨,我也插两句并顺带向大家提及一些其他钢琴家. wing* 注意霍洛维茨的理由其实挺有根据的.另外大家如果有幸见过他的照片就会被他那与众不同的外貌所吸引   wink   . 霍洛维茨是二十世纪最具传奇色彩的钢琴家,与钢琴大师鲁宾斯坦,肯普夫齐名. 他的演奏,技艺高超,不拘一格,很有即兴的味道.据说他回到前苏联演出的场面空前,犹如凯旋而归的英雄. 可惜我本人基本上没他的收藏.主要是因为市面上他与乐队合作的作品好像不多,而这恰是我收集的重点.而见得较多的是他演奏的一些钢琴奏鸣曲及一些小品.而由于这些数量太多,目前除了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外我还没有展开对其他作品的研究与收集. 引导我最初接触大师鲁宾斯坦的是他演奏的勃拉姆斯的两部巨著<第一>,<第二>钢琴协奏曲,非常精彩.接触肯普夫,当然是由于贝多芬了.另外大家可关注下面这些大师演奏的任何作品: 米开朗琪里, 李赫特, 威森伯格, 古尔达, 塞尔金, 阿劳, 布伦德尔, 古尔德, 吉列尔斯, 波利尼, 拉罗查, 阿什肯那吉, 阿尔赫里奇, 巴伦鲍依姆. 这些都是世界上知名的钢琴家, 大部分都已过世. 在以后一些版本的作品介绍中我会提及其中的一些钢琴家.

希望大家都来为音乐殿堂添一块砖,加一块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03-11-30 01:39 | 只看该作者
好,freshland , 古人云:“:“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偶也豁出老命,跟你一贴。来谈谈偶最欣赏的莫扎特           

首先,先请大家听听美国当代作曲家科普兰说的一段话:“要永远记住,当你聆听一位作曲家的作品时,你是在听一个人,一个具体的人连同他特有的个性。”

莫扎特曾经说过:"无论生活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我就是我。" 在所有关于天才的话题中最不可思议的就算莫扎特了,但其中的最不可思议又在于以莫扎特三十五岁悲苦的一生却留给世人最明亮纯净的音乐。从纯粹音乐之美的角度看,莫扎特永远是无与伦比的,撇开“安魂曲”等少数作品不说,莫扎特有哪部作品不是充满勃勃春机,在里面我们听不到丝毫尘俗的烦恼,只有“真”与“美”。

我相信莫扎特是以童真的心灵来到世上并进行创作的,所以即使在他所有“泪眼含笑”的慢乐章中,我们也能体会到那种明净的悲伤,就像玩童天真委屈的泪水。我们无法倒转时光回到二百多年前的维也纳,也许那个时代的人们要单纯得多,因为我们无法想像莫扎特这样的天才在今天会怎样苟活下去。

莫扎特的音乐是很难用用语言描绘什么的,许多时候不需要去想莫扎特的音乐在诉说什么,而仔细去体会弦乐和木管的配合往往就能感受到非凡的乐趣,在木管组和弦乐的美妙配合方面莫扎特是真正的首屈一指,后来的勃拉姆斯将这种通过弦乐和木管组的结合而产生的微妙多变的色彩效果发展到另一个高峰,但莫扎特的美妙色彩仍是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

我想对爱乐者而言,最有感染力的,是在于它的精神美。有人称之为“含泪的微笑”。我想,如果用这种朴实的精神美从主观的角度来欣赏(不要做旁观者),就能从莫扎特的音乐中体验到一种神性。

有时候觉得,莫扎特颇有些老庄“道可道,非常道”的意味,在他这儿,无可为又无可不为,音乐只是一种载体罢了。在莫扎特心中,一切的尘世悲苦都是身外之物,回到音乐里,他永远是歌唱春天的精灵。那些认为莫扎特的音乐是轻音乐没什么思想深度的爱乐朋友不妨想一想,贝多芬终其一生奋斗不已的目标莫扎特岂不是早已天生就达到了。

莫扎特,音乐之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03-11-30 01:53 | 只看该作者
[电影]莫扎特  ZT

http://www.jx.xinhuanet.com/yiwen/2003-06/10/content_585383.htm

   
导演:米洛斯·福尔曼
编剧:彼得·谢弗
主演:汤姆·赫尔斯
   默里·阿拉伯罕
   伊丽莎白·贝里奇

美国索尔·扎恩茨影片公司1984年摄制

  上帝赐给天才非凡的才智,同时也把诸多苦难加诸于他们身上,正如庸才们只能永远的活在天才的光环之下,却可以联合起来对天才进行围堵和
绞杀。神说,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剧情简介:

  1823年一个下雪天的夜晚,在维也纳的一家精神病院里,一个名叫安东尼奥·萨列里的老人自杀未遂。他向一位神父忏悔,讲述32年前自己妒忌和暗害天才作曲家莫扎特的经过。

  年少时的萨列里对莫扎特的天赋异秉早有耳闻,他向上帝祈祷,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在乐坛成名。萨列里成年后果然当上了宫廷作曲家,并深得皇上的宠爱。但是莫扎特的到来让他感到地位和成就的双重危机,莫扎特那些才华横溢的作品仿佛是上帝对他平庸能力的无情的嗤笑,所以他发誓要千方百计找到机会来嗤笑莫扎特。于是一方面他通过诽谤动摇了皇帝对莫扎特的喜爱,并断绝了莫扎特的经济来源;另一方面又收买了一女仆安插到莫扎特家做奸细了解他家庭和创作的情况。他一次又一次用阴谋迫害莫扎特,但天性单纯的莫扎特却将萨列里视为朋友。最后,萨列里利用莫扎特对父亲之死的愧疚化装成莫扎特父亲的模样,要求莫扎特为他创作一曲《安魂曲》,他的用意就是利用莫扎特对死者的怀念加大其工作量,迫使他无休止的创作,把他的身体搞垮。莫扎特最终在贫病交加中死去,临死前萨列里还在逼迫他完成《安魂曲》的未完稿……

  故事叙述完毕,萨列里告诉神父,上帝结束了莫扎特的生命,而要萨列里活着受罪,他的音乐已经死亡,而莫扎特的音乐却广为流传……

  影片以倒叙手法,既表现了莫扎特的坎坷生平,也表现了追逐名利但却才能平庸的宫廷乐队指挥萨利埃里与才华横溢、但不谙世事的莫扎特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萨利埃里运用手中的权力,剥夺了莫扎特的演出机会,断绝了莫扎特的经济来源,使他陷于贫病交加的绝境。1791年,年仅三十五岁的莫扎特英年早逝,与无家可归的乞丐一同被葬在维也纳郊区的一个公墓里。
  
  《莫扎特》是一部既通俗又具有严肃主题思想的影片,它反映了艺术上的创新与模仿,生活中的天真与世故,人生道路上的善与恶的冲突,揭示了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无知和缺乏鉴赏力扼杀天才这一可悲事实。

  这部荣获七项奥斯卡大奖的著名影片可视为两名音乐家的传记,除了莫扎特,还有他的同行萨列瑞。影片透过萨列瑞的视角,折射出莫扎特的疯狂天才。萨列瑞是一名兢兢业业的宫廷音乐家,莫扎特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出言不逊、举止粗俗的“狂人”,但上帝却把音乐的灵感赏赐给了莫扎特,使得萨列瑞妒火中烧。影片一改把古典音乐家当成“完人”或“圣人”来描绘的传统,颠覆了从莫扎特去世后由他太太开始的“贴金运动”,还原了莫扎特不完美的人生和完美的音乐之间的矛盾。
  
  影片的外景地是导演的故乡布拉格,该城市是受到二战战火摧残最少的欧洲城市,也是莫扎特多部作品首演的地方。影片有着非常华丽的布景和服装,至于表演,两位男主角在拍戏期间发生了类似他们角色的勾心斗角,但最终扮演萨列瑞的演员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
  
  本片获第57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莫扎特·电影·在路上和性
http://www.be-word-art.com.cn/no16/document14.htm

作为庸才的大多数——《莫扎特(上帝的宠儿)》观后感
http://www.zjol.com.cn/gb/node2/node138671/node149975/node158907/node158908/node158917/userobject15ai1739743.html

我爱莫扎特
http://www.filmsea.com.cn/movie_review/200212020015.ht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03-11-30 04:32 | 只看该作者
嘿嘿,frenshland我说的是月光奏鸣曲当然是三个乐章了。现在一般的钢琴小品都只收录第一乐章,因为就演奏技巧来说比较容易上手。我认为真正能够显示实力的就是这第三个乐章的连续爬音。
当年真的是浑浑噩噩的从老师手里翻录的带子,也不记得是谁演奏的了,多年以后凭印象回忆可能是鲁宾斯坦吧,我实在是不记得了。
后来认识一个小男生    :p    说是喜欢古典音乐,和他听过 一次,他一脸茫然的问我,为什么这月光比平时听得要多一些,长很多    :confused:    气的我当场抓狂赶人,倒是没想到这曲子成了试金石。。。                       

布兰登堡我有两个版本,也是比较推荐和在市场上都比较常见的,一个是卡尔·李希特指挥慕尼黑巴赫乐团;一个就是非常著名的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我个人比较喜欢前者,毕竟是原汁原味,但是经过卡拉扬用大型乐队的演绎倒也别有一番感触。

关于这个协奏曲,要说的实在太多了。。。
总体来说第一首主奏乐器为两支圆号加三支单簧管,气势比较宏伟。
第二首主奏乐器为小号一支、长笛一支、双簧管一支和小提琴一支,为最著名的一首,尤其要听的是其中的小号。
而我最为欣赏的是第三首,这首作品在乐团编制上没有出现独奏乐器组,除了弦乐组(三支小提琴、三支中提琴、三支大提琴以及一支低音大提琴)外,便只有一台羽管健琴(拨弦古钢琴)。
更值得一提的是六首作品大多采用意大利式的快-慢-快三乐章的布局,这第三首便是一个例外,以两个柔板的和弦过度替代了慢板乐章。
听这两个版本的演奏,在第二乐章,会很明显的感觉有很大的差别。
关于版本信息和乐队编制以及乐章结构,我会总结后介绍,希望没有班门弄斧之嫌。
有人说这布兰登堡初步具备了早期古典交响曲的因素,更接近室内乐的风格。总而言之对于古典音乐爱好者和演奏家来说,都为不可多得的,可以自由发挥的好作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5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5-1-9 16:42 , Processed in 0.055198 second(s), 3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