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楼主: sz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安的《色戒》本月底在蒙城上映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21#
发表于 2007-10-14 19:33 | 只看该作者

新电影节?

新电影节还有么,刚刚登陆不知道在哪看啊,楼上的能给个链接么
超级喜欢中国电影,昨天温习了李安的“饮食男女”,实在太经典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7-10-14 20:11 | 只看该作者
也不用再去影院看,买DVD来慢慢复习就是啦。

王家卫的电影也是一堆的小细节,一定要DV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7-10-14 22:05 | 只看该作者
Post by dacular
新电影节还有么,刚刚登陆不知道在哪看啊,楼上的能给个链接么
超级喜欢中国电影,昨天温习了李安的“饮食男女”,实在太经典啦

http://www.nouveaucinema.ca/2007/
[url=\"http://tintin76.blogbus.com\"] [/ur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7-10-14 23:23 | 只看该作者
感觉是因为你没看懂。王佳芝的生命中,从来没有人爱过她,她没有母亲,父亲不爱她,姑妈不爱她,她带着对邝吁请的爱参加了演出,和后来的特务活动,结果那个后来给了她一个吻的矿眼睁睁的安排看着别人带走了她的初夜,杀人后她跑走,3年了,矿从来都么想去找过她,或者问问她过得怎么样,直到他们在需要用到她,而她的所谓的女友,在影院看到她,也根本是一脸的冷漠,他的朋友们不爱她,都是在利用她,相对而言,她从老易得到的那些温情,在她生命里,就是最宝贵的了,为此,她宁愿用生命唤他的生命。。可能就是这样把,我想明白了觉得挺悲怆的。周五下午去看的第一场,到现在都为她难过。
这不是个革命片,要不然就不是张爱玲了。就是在这样的时空下,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2个人相遇相爱,生命中唯一可以温暖她的那一点点温情:有我在你身边呢。。她就感动了,其他任何东西,甚至她的生命,对于她,
Post by cherokee
<色|戒>观后感--李安,才是最好的演员

周五晚6:15,色戒在蒙城首映,值得庆幸的是戏院没有象HK或是TOR那样满城市的满场那么夸张的场面,占了八成中国人的剧场里稀稀落落的散布着一些本地佬。演出开始,戏中的"笑位"一一出场,想必此时的老外是异常郁闷的,一来英文翻译有限,二来中国国萃的麻将,评弹又岂止英文能够说明道白。"天涯歌女"中"咱们俩是一条心"翻译成"YOUR HEART IS MY HEAR"简直就是搞笑到顶。

整部片子画面很美,至少在上海部分我看到了家附近余庆路上的黑色竹排围墙(可惜至今我还不知道确切该叫什么),顶着小风车的人力车,还有那些咖啡馆(感觉象是献给即将搬迁的上海外滩德大和东海西餐馆),至于那些江南水乡古镇的风景当然不在华人导演的话下。

故事人物很饱满,其中特别喜欢两位主角的眼神,一来一去隐晦的感觉远远要比赤裸裸的床戏吊足胃口. 配角除了王力宏明显生涩外(不过现在想想可能这就是李安的高明之处),都有很不错的表现。人物形象和予人的感觉非常到位。但是但是,全部看完后,第一感觉尽只想引用一个名人的话"TOO NAIVE, TOO SIMPLE"来概况.这个故事怎么可能呢?逻辑上怎么都不通,怎么会有那么傻的女人?而且在那个时代,有哪个学生或者女人的真会傻那么去做呢(用上海话说,宁家挑侬上山侬就做拉)?太多的不理解或者疑惑。反正一句话,这故事瞎编的厉害,不过拍的不错,演员不错。

接下来想写影评,当时我觉得最多是个B+(这是在比较了影片美丽人生,C.R.A.Z.Y和SEDUCTION基础上) ,虽然我什么也不是。然后,想在写之前看看别人写的感想。没想到,这一看不得了,越看影评,觉得这片子越不得了,越有意思。重新再看张爱玲小说,再看影评,这么过了两天,看似不经意的话语,镜头,安排都暗藏乾坤。原来,我只看到了一小点,里面原来还有好多重点。网上和好友聊天,竟然发现有同样的观后经历和感受,觉得十分有再看一遍的必要。最后好友笑到,以后不敢再看李安的作品,因为太费钱。。。

原来真正的大导演就是一个好演员,戏前赚足了人的眼球,戏后牵动人的肚肠,赚足观众的钞票--两个字"专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7-10-15 08:26 | 只看该作者

lust, caution

不明白王为什么会做卧底就是完全的没看懂这部电影, 没读懂李安。 李安费了很大的力气来诠释她从头到尾的心路历程。。。



现在有点忙, 有空我再来分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7-10-15 09:33 | 只看该作者
抛开张爱玲的魔罩来说,故事本身逻辑上是存在缺陷。但是一旦赋予张爱玲精神以及时代意义,这部电影亦就愈显发他的精彩

this is my point
Post by mermaid
感觉是因为你没看懂。王佳芝的生命中,从来没有人爱过她,她没有母亲,父亲不爱她,姑妈不爱她,她带着对邝吁请的爱参加了演出,和后来的特务活动,结果那个后来给了她一个吻的矿眼睁睁的安排看着别人带走了她的初夜,杀人后她跑走,3年了,矿从来都么想去找过她,或者问问她过得怎么样,直到他们在需要用到她,而她的所谓的女友,在影院看到她,也根本是一脸的冷漠,他的朋友们不爱她,都是在利用她,相对而言,她从老易得到的那些温情,在她生命里,就是最宝贵的了,为此,她宁愿用生命唤他的生命。。可能就是这样把,我想明白了觉得挺悲怆的。周五下午去看的第一场,到现在都为她难过。
这不是个革命片,要不然就不是张爱玲了。就是在这样的时空下,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2个人相遇相爱,生命中唯一可以温暖她的那一点点温情:有我在你身边呢。。她就感动了,其他任何东西,甚至她的生命,对于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7-10-15 19:43 | 只看该作者
请问, 有去QUARTIER LATIN看色戒的吗, 是中文发音, 然后法文的SUB-TITLE吗. 还是电影已经译成法文的呢?

那英文的版的又是怎么样的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7-10-16 13:58 | 只看该作者
刚看了几句就想骂人,还好看完了;原来楼上也是百转千回,为我最初的一闪念跟你道歉。楼主要是打了喷嚏啊什么的不要怪我。
Post by cherokee
<色|戒>观后感--李安,才是最好的演员

周五晚6:15,色戒在蒙城首映,值得庆幸的是戏院没有象HK或是TOR那样满城市的满场那么夸张的场面,占了八成中国人的剧场里稀稀落落的散布着一些本地佬。演出开始,戏中的"笑位"一一出场,想必此时的老外是异常郁闷的,一来英文翻译有限,二来中国国萃的麻将,评弹又岂止英文能够说明道白。"天涯歌女"中"咱们俩是一条心"翻译成"YOUR HEART IS MY HEAR"简直就是搞笑到顶。

整部片子画面很美,至少在上海部分我看到了家附近余庆路上的黑色竹排围墙(可惜至今我还不知道确切该叫什么),顶着小风车的人力车,还有那些咖啡馆(感觉象是献给即将搬迁的上海外滩德大和东海西餐馆),至于那些江南水乡古镇的风景当然不在华人导演的话下。

故事人物很饱满,其中特别喜欢两位主角的眼神,一来一去隐晦的感觉远远要比赤裸裸的床戏吊足胃口. 配角除了王力宏明显生涩外(不过现在想想可能这就是李安的高明之处),都有很不错的表现。人物形象和予人的感觉非常到位。但是但是,全部看完后,第一感觉尽只想引用一个名人的话"TOO NAIVE, TOO SIMPLE"来概况.这个故事怎么可能呢?逻辑上怎么都不通,怎么会有那么傻的女人?而且在那个时代,有哪个学生或者女人的真会傻那么去做呢(用上海话说,宁家挑侬上山侬就做拉)?太多的不理解或者疑惑。反正一句话,这故事瞎编的厉害,不过拍的不错,演员不错。

接下来想写影评,当时我觉得最多是个B+(这是在比较了影片美丽人生,C.R.A.Z.Y和SEDUCTION基础上) ,虽然我什么也不是。然后,想在写之前看看别人写的感想。没想到,这一看不得了,越看影评,觉得这片子越不得了,越有意思。重新再看张爱玲小说,再看影评,这么过了两天,看似不经意的话语,镜头,安排都暗藏乾坤。原来,我只看到了一小点,里面原来还有好多重点。网上和好友聊天,竟然发现有同样的观后经历和感受,觉得十分有再看一遍的必要。最后好友笑到,以后不敢再看李安的作品,因为太费钱。。。

原来真正的大导演就是一个好演员,戏前赚足了人的眼球,戏后牵动人的肚肠,赚足观众的钞票--两个字"专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7-10-16 14:03 | 只看该作者
佳之和她的朋友们是不一样的,母亲去世父亲遗弃,无可依靠的女孩子笑容也是怯怯的,演戏也好刺杀也好,大家叫声"王佳之! 你来不来?"招招手她就去了,只是喜欢那点暖和依傍的感觉。舞台上的邝育民,"洁白如一道喜乐的光芒"把她灰灰的日子都照亮了。有人说王力宏选得太偶像 了,我觉得恰如其分着呢,他就是那么一个光明正大的符号,象是北极上空耀眼的太阳,那么亮却那么冷,把佳之慢慢冻死掉。他在这边,易先生在那边,中间就是 无间道阴阳界,佳之来回奔命,身心交瘁。这有点象<暗算>里的安在天害死黄依依一样。佳之说恨易先生象蛇,其实她何尝又不恨"三年前可以,却 为什么不?!"的邝白马呢? 为了成全光环的神圣,口号的响亮,他冷酷地把另一个男同学送上了明明喜欢自己的佳之第一夜的床。佳之在他心里,"低到了尘埃里"。佳之没有得到谁的爱,谁 都不爱她,爸爸舅妈小邝和同学们,所以后来一旦感受到易先生的爱,哪怕只是一下子,她立刻扑了进去,还了他一条性命。西施爱上了吴王,就是这么回事。”

TNND,女同学就是细腻,原来以为自己看懂了。看来得去看第二遍。
雪鱼的分析和文笔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07-10-16 14:07 | 只看该作者

转三联周刊的影评或者是背景介绍

 转三联周刊的影评或者是背景介绍,希望对大家的观影有帮助



张爱玲,公寓作家的静安寺路

  静安寺路就是现在的南京西路,上海的时尚高地。为重现1942的老上海细节,李安花了2000多万元,到车墩影视基地重新搭建了这条路。沈寂曾来看过几次,觉得这里"第一为真,第二为美,特别是夜景,回到了老上海"。"连路边停靠的黄包车都十分讲究。数字确切的牌号,证明那时拉车载人都需备案,轮胎一律配挡泥板,棚子一律两旁可折叠,方便下雨时垂放。若是三轮车,脚蹬外必裹方皮,不仅美观且骑久了脚也不会难受。若是人力车,必有撑架。"

  1942年的静安寺路,也是张爱玲眼中的风景。那一年她回上海,和姑姑同住在南京路和常德路交界处的常德公寓。这种Art.Deco风格的公寓在当时蔚为时髦,20世纪初集中在静安寺路两侧呈现。如今,在静安寺高楼林立的一角,这幢肉粉色的7层小楼陈旧得有些发黑,墙面上镶嵌着咖啡色的线条,使这幢大楼看上去愈发古旧。临街是些小杂货店,居民们见怪不怪地看着一拨拨来寻访的人。

  当年这里属于公共租界,有"中国租界的小拉丁区"之称。公寓面积虽没有花园洋房或深宅大院大,但因其设施现代精致,居住的开支昂贵万分,且都是只租不卖,为防货币贬值,不少都要付美元或金条,故问津者多为洋人及受西方教育的专业人士,如张爱玲的姑姑。1942年到1947年,张爱玲一直住在这里,她说:"公寓是最合理想的逃世的地方。"

  走进去,和上海所有老房子一样,门厅斑驳的白墙和暗红的门窗之下,几辆旧自行车随意停着。各家的信箱积满了经年的尘土,散落在右边的墙上。一部嗡嗡作响、需人操纵的浅绿色老电梯动感地维持着公寓曾经的风韵,原来这里是一部英国产的铁栅栏式电梯,上上下下都伴着光影的变化。看电梯的师傅开到6层,指一指左边,"51号就是"。门上有一个玻璃的小窗口,后面用布帘掩着。沈寂曾来过常德公寓几次,他说,房间是两室一厅,张爱玲住在靠近门口的小间,姑姑住在通向阳台的大间,"姑姑的气质和才学都超过张爱玲,是真正大家闺秀的代表"。

  公寓转角是宽大的弧形阳台,张爱玲最喜欢在这里俯瞰静安寺路,傍晚看"电车回家"——一辆衔接一辆,像排了队的小孩,嘈杂、叫嚣。深夜,"百乐门"飘来尖细的女声"蔷薇蔷薇处处开"。沈寂说,当时上海已经沦陷,租界里也成日封锁,甚至五天五夜不许进人进车。有一次,一个孩子病了,要出去看医生,结果封锁了足足4个小时,孩子死掉了。这里的生活并不像张爱玲笔下那么悠闲。

  从常德公寓漫步过去,十来分钟就可以踱到《色·戒》的场景里:"义利饼干行地街到平安戏院……对面就是'凯司令'咖啡馆,然后西伯利亚皮货店,绿屋夫人时装店,并排两家4个大橱窗,华贵的木制模特儿在霓虹灯后摆出各种姿态。"这些场景都集中在从陕西北路至石门路的短短200米内,是静安寺路最昂贵的地段,到现在也如此。

  "凯司令"咖啡馆开在1025号的静安别墅的沿街铺面,几十年不变。说起静安别墅,原是潮州会馆的墓地,后又为英国人的养马场,1926年由南浔富家张家购得这块地皮。现在仍保留了新式里弄结构,一座座3层红色砖木小楼排列整齐,总弄和支弄垂直交叉。据住在这里的老人介绍,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这里是银行职员的聚居地,"为什么当年叫别墅呢,也得有钱人才能住得起,一栋房子要几十根金条"。张爱玲写,汪伪分子易先生挑中这里,就是为了"不会碰见熟人,又门临交通要道,真是碰见人也没关系,不比偏僻的地段使人疑心,像是有瞒人的事……"

  "凯司令"原为两个门面上下2层,铺面一个门面做门市,一个门面做快餐式的堂吃生意,正如《色·戒》中所写,"只装着寥寥几个卡位",楼上情调要好一点,"装有柚木护壁板,但小小的,没几张座"。栗子蛋糕及芝士鸡丝面及自制的曲奇饼干是其镇店之宝。沈寂说,这里是当年电影演员、作家等文艺圈中人常光顾的场所,张爱玲及好友炎樱也常去。作家程乃珊说,《色·戒》里老易对王佳芝说"凯司令"是由天津著名西餐馆"起士林"的一号西崽开的,这话不错,实际上是3个西厨在30年代初合资以8根大金条开出的。3个人中有一位叫凌阿毛的,是当时上海滩做蛋糕最出名的西饼师傅,原在德国总会做西厨。中国人从来喜欢宁做鸡首不做牛尾,就与朋友合资开下这家咖啡馆,取名"凯司令",确因当时有一名下野军阀鼎力相助他们拿下这两个门面。当年静安寺路上沿街门面不是你出了钱就可以租下来,这些公寓的大房东十分势利眼,一看3个老实憨直的上海伙计出身的要在这里开咖啡馆,怕砸了这一带店铺的牌子,不肯租给他们。是这位军阀以他的名义帮他们拿下这两间门面,店名便以一句笼统的"凯司令"以致感谢,意蕴长胜将军,还可暗喻自己店铺在商战中金枪不倒。

  "凯司令"现在仍坐落在南京西路原址,沿马路的玻璃幕墙十分现代,门面扩大了几倍,咖啡座移到了3层。范经理告诉记者,现在的布局已经变化很大,原先的圆桌变成了长方形桌子,先前的封闭式木质结构变成了现在的大玻璃落地窗。只有房顶缓缓摇曳的金黄色吊扇可以觅得几分老上海的味道,几个"老克腊"临窗而坐。

  "凯司令"斜对面的南京西路石门二路西北角,德义大楼下面,是"绿屋夫人时装沙龙"的旧址。德义大楼1928年起建,正是装饰艺术派在工业和建筑设计中最流行之时,墙面采用褐色面砖并镶嵌图案,立面还有饰带和4座人像雕塑,底商多为奢侈品专卖店。现在,"绿屋夫人时装沙龙"无处寻觅,据说,当时的"绿屋"是上海顶级服装店,经营策略十分独特,从衣服、鞋帽到各种配饰一应俱全,任何一个女子走进去,出来就能从头到脚脱胎换骨,但代价也是非同一般的昂贵。

  郑苹如,万宜坊的美艳"女特务"

  沈寂第一次来到常德公寓,是由与张爱玲相熟的吴江枫带来,谈话之际,从里屋出来一位男子,一身纺绸衫裤,折扇轻摇,飘逸潇洒,坐在一旁默默聆听。在路上他问吴江枫:"看张爱玲的神色,似乎并不愉快。"吴江枫笑道:"她不愉快,是因为我们在她家里看到了她的秘密客人胡兰成。"

  常德公寓是张爱玲公寓生活的华彩段落,不只是在创作方面,还有和胡兰成的恋爱。沈寂说,当时关于张爱玲与胡兰成的恋爱关系,虽未公开,可在文化圈内已有传闻。在熟悉的朋友中,都暗暗为张爱玲惋惜,"怎么会爱上这样一个大汉奸?"沈寂觉得,在当时的上海,作家都在写救亡图存主题的沦陷区苦难生活,唯张爱玲却无政治意识地写公寓生活,也是异数。

  胡兰成当时是汪伪政府的宣传部次长,对中统内部的一桩奇案——郑苹如刺杀丁默事件十分清楚,而且,这个案子的插手人之一、政治警卫总署警卫大队长吴世宝的老婆佘爱珍,还是他的情妇。胡兰成当时所处的特权阶层生活也为张爱玲提供了《色·戒》的素材:比如"一口钟"和"黄呢布窗帘"。上海档案馆编研室陈正卿研究员对记者说,上世纪30年代一直到解放前,国民党高官的姨太太们总爱穿黑呢斗篷,以显示自己的威严和权势。而孤岛时期,日本人控制着上海的货币,导致货币贬值严重,物价飞涨,布是紧俏商品。据说,当年汪伪部队找不到真正的黄呢子做军装,就到乡下收购那种黑麻布,回来用土黄色的颜料涂一涂做军装。小说中说到丁默用厚厚的黄呢布做窗帘,算得上是相当奢侈的了。

  郑苹如住在法租界法国花园一带的万宜坊。当时汪伪政府中的媒体巨头金雄曾与郑为邻,形容说,万宜坊"活跃如邹韬奋。美艳如郑苹如,都是最受注意的人物",而且,郑的玉照上过当时发行量最大的《良友》画报1930年总130期封面。上海社科院文学所陈惠芬对记者说,《良友》画报刚开始有些鸳鸯蝴蝶派的气质,只要长得漂亮,在交际场上还算活跃,家境算得上中产,就能成为封面女郎。郑苹如的侄子郑国季在南京路上的王开照相馆找到了姑姑的这张照片,这还是去年12月照相馆仓库水管爆裂时偶然发现的。王开照相馆副经理孙孟英说,三四十年代辉煌时,很多明星来王开拍照,也是《良友》画报封面女郎的定点拍摄地,"拍一张要6块大洋,当时可以吃一桌酒席",但王开拍照并不收钱,作为回报,把明星们的大幅照片挂在橱窗里。

  郑家从日本刚刚回到上海时,住在顺昌路太平桥附近,很快就搬到了重庆南路的万宜坊。陈正卿说,万宜坊离淮海路近,这里外国侨民多,复旦大学的前身震旦大学就在附近,而紧邻的淮海路更是当年洋人们喝咖啡泡酒吧的一条街。而当年张爱玲居住的静安寺路上虽然商业繁华,但各色人都有,鱼龙混杂,要比淮海路低一个层次。当年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生刚参加工作的月工资是40银元,做到中层以后才到100银元,方可支付得起一层楼的租金。而郑苹如家独住一幢3层楼房,父亲月工资是800银元,在当时也算得上是富户人家。

  陈正卿说,孤岛时期,很多江浙一带的乡绅富豪都逃到上海租界来,带来了很多钱,加之人们对明天的命运并没有把握,即便在公共租界里也并不是百分百安全,日本巡捕要当真来抓人也没办法。所以,当时富人们大多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今朝有酒今朝醉。据统计,孤岛时期的上海,酒店的数量和营业额都超过战争前,而全上海舞厅多达200多家,更是创造了老上海娱乐业的巅峰时刻。郑苹如的侄子郑国季说,郑苹如长得漂亮,又开朗活泼,成了小有名气的交际花,经常出入于百乐门、仙乐斯等上海滩著名的舞厅。

  郑苹如算得上是万宜坊的活跃分子,但父亲的管教也很严格。郑国季说,邻居家有把电吉他,一天,郑苹如提出要去学,但父亲不答应,为此郑苹如还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哭了鼻子。"但是,只要涉及为国家做的事情,什么都可以牺牲,父亲并不多过问。"后来,郑苹如结识丁默后,曾有几次,丁默用自己的车把郑苹如送到万宜坊的家门口,郑苹如让丁默上家里坐坐,但出于警觉,丁每次都推脱了。

  万宜坊看上去并没有什么大变化,仍旧是乳白色的石灰墙,星星点点的突起上挂满了尘土。万宜坊1928年建成,也属于新式里弄房,稍逊于花园洋房,但因为有了独立的卫生间,从结构上说比老式里弄房好得多。当时这里居住了很多文化名人,邹韬奋住在53号,往里走不远,88号就是当年郑苹如的家。现在的2、3、4层住了陈先生一家,1998年买下来的房子,若在当年要四五十万银元。屋子结构都没变,窄窄的木楼梯旋转而上,绛红色的油漆并没有脱落的痕迹,2层到3层的拐角处是间小格子间,据说是当年佣人的房间。跟随父母从日本回国后,郑苹如的大部分时光都在这里度过,3层就是她的房间。站在阳台上望去,可见一排排整齐的小白楼,而暗黄色的铜栅栏更增添了几分西洋气。但陈先生说,电影并没有在这里拍,倒是后来有几家媒体找到门来拍照。讲得多了,他也对郑苹如的家世有了些许了解,只是当时买房时并不知道,"这里原来是中统女特务的家"。

  据万宜坊的门卫陈先生介绍,今年年初,李安的确带人来看过万宜坊的老房子,但电影却是在旁边的重庆公寓拍的。位于重庆南路185号的重庆公寓也是老上海住宅的典型代表,原名吕班公寓,当年曾住过美国著名女记者史沫特莱。当年的木地板已经改成了大理石地面,李安就找人重新铺上了木地板。由于当天要拍一幕雨天里地板上有一排皮鞋印的戏,但剧组的人却没人穿皮鞋,于是便拉来了陈先生,让他在崭新的木地板上走了一遭,"电影里那排皮鞋印就是我印上去的",说起这些,陈先生颇有些骄傲。

  命运交叉的场景

  1947年6月,张爱玲告别了常德公寓和胡兰成,与姑姑迁居梅龙镇巷内重华新村2楼11号。与常德公寓这种独幢高层公寓相比,重华新村沿街公寓要属次一等,由于上海地价昂贵,营造商就设计出这种里弄公寓:总体布置比较紧凑,楼层一般为3至4层,以一梯二户居多,每户可各自关断,外观与新式里弄相仿。室内布置没有独立式高层公寓讲究细节,居室面积也较小,讲究实用、简洁,但卫生、煤气灶及暖气装置齐全,并配有壁橱,平面紧凑到不能再经济的地步。这些公寓的住户不少就是楼下店铺的老板,方便照顾店内生意,还有不少为医师、律师的诊所或办公室。程乃珊说,1950年后,张爱玲的姑姑想是为了节约开支,才从高层公寓搬到这里,不过因为地处繁华中心,这里的房租仍属相对昂贵的。

  50年代初,张爱玲在上海的最后时光,在黄河路65号的长江公寓度过。淡褐色的马蹄形的外形,从凤阳路口一直延伸到黄河路上,外墙上东一块西一块的颜色参差不齐,像是包扎拙劣的伤口。

  常德公寓之后,张爱玲没有再次邂逅浪漫,没有回复到抗战前的风光,更没有创作出大批量的作品,这两处住所也像是被人遗忘了。

  之后,张爱玲出走香港地区、美国,生活日渐落魄。沈寂说,她在70年代发展到要"领救济粮","用两个箱子当桌子写作"。在辗转中,郑苹如的间谍故事又一次与张爱玲相遇,"一遍遍修改多年,在改写过程中,丝毫也没有意识到30年过去了"。陈惠芬说,之所以这部小说写了30年,也是张爱玲逐渐放下胡兰成的一个过程。当年,即便胡兰成如此辜负她,张爱玲还是在胡兰成逃亡的时候寄给他一大笔钱,帮助他逃跑,联想到胡兰成的身份,这跟《色·戒》里的情节设置是何其相像。《色·戒》很好地体现了张爱玲的感情历程,"虽然很不堪,但关键时刻总会心软"。

  郑苹如的真实故事发生在静安寺路第一西比利亚皮货店,"第一西比利亚皮货店里的枪声"也成为人们对"刺丁案"的形象称呼。新店迁至南京西路 878号,"凯司令"向东走不远。门头上的英文"First Siberia"还隐约可辨,只是现在已经并入上海有名的"开开服装",店里混杂了很多牌子的衣服,第一西比利亚的皮货只因历史记忆而占据一角。店里的墙面上贴满了几十年来的老照片,最早的一张里可见丰富的皮衣皮货陈列,一只豹子赫然端坐在店中央。沈寂说,这虽然是以俄罗斯地名为店名,但其实是一个犹太人开的,所以招牌是黑白的。由于附近已有两家皮货店分别取名"西比利亚"和"西伯利亚",为了一争高低,犹太人便取名为"第一西比利亚",并用"虎啸"作商标,果然成了当时上海的皮草大哥大。

  陈惠芬说,西伯利亚皮货当时很热门,用皮货做领子很时髦,显示的也是一种富贵身份。但张爱玲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从小就没什么荣华富贵,只靠自己得稿费维持生活。所以,看张爱玲的作品,她写衣服、写公寓、写古董家什很多,描写得也很生动,但并没有多提及奢侈品,连胡兰成都说她"并不买什么东西"。与郑苹如不同,这种物质上的丰裕情景只是张爱玲的一种想象。

  与西伯利亚皮货店紧邻,是张爱玲《色·戒》中高潮戏的场景——王佳芝突然发觉自己爱上了老易而在紧要关头放了他。程乃珊说,这家首饰店的原型,其实就是张爱玲的好友炎樱家开的,炎樱的父亲就是印度人,母亲是天津人。这家珠宝店叫"品珍",开在花园公寓底层,与重华新村、静安别墅相邻,都属联体公寓,档次要高,租金肯定贵,"但几家珠宝店,总得有点架势"。

  这家小珠宝店早已无可寻觅,传言解放前夕炎樱全家离沪,这间店就盘给炎樱父亲的大伙计陈福昌了,"文革"时关闭。沈寂曾跟姐姐进去过,"确实像张描写的那样,楼下卖的大都是假的。阁楼上才是真货,保险箱很重"。不过,沈寂觉得张爱玲并不真正了解钻石的好坏,她所说的"火油钻"是在火油中浸过的,看上去珠光宝气,但真的好钻石并不会这么浸,何况是6克拉的,"我姐姐去看时,听说是'火油钻',就不要"。李安也拿着好不容易寻觅到的6克拉戒指给他看,"你看好不好?"他放在灯光下细细看那光晕,"好"。他说,电影里当然允许假的,但这个引起故事逆转的戒指却不能是假的,这也算是李安的卖点。

  故事的最后,王佳芝将老易放走了,"平安戏院前面的场地空荡荡的,不是散场时间,也没有三轮车聚集……"平安戏院离常德公寓很近,张爱玲当时经常到这里看电影,"全市唯一的一个清洁的二轮电影院,灰红暗黄二色砖砌的门面,有一种针织粗呢的温暖感,整个建筑圆圆地朝里凹,成为一钩新月切过路角,门前十分宽敞……"

  这座电影院位于高层公寓平安大楼底层。大楼为8层美式公寓,30年代西班牙驻沪领事馆就设在此处,现在,"那圆圆的朝里凹成一钩新月切过路角的大门"已改成西班牙时装品牌ZARA的专卖店。沈寂说,1943年以前这里放的都是外国电影,李安还专门据1942年的报纸,找来当时的电影海报贴在剧院门口,其中有《乱世佳人》和《月光宝盒》。

  王佳芝在平安电影院前上了三轮车,就一去不复返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1-21 08:13 , Processed in 0.056078 second(s), 35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