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孩子在学习钢琴或是其他乐器时,起初家长会陪孩子一起上课。虽然老师在引导孩子的学习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和孩子朝夕相处的家长,在学习过程中对孩子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超越了老师的影响。不同的家长对待孩子练琴的态度有所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那么在其间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是大多数的家长应当重视的问题。
孩子在接触音乐之初,大多由家长决定或是代其选择相应的乐器,那么无形中也会打上了家长个人喜好的烙印,同时由于家长对某种音乐或是乐器的偏好,也直接影响了孩子对音乐的选择或是喜好。例如:家长喜欢小提琴,就会想让孩子学习小提琴,同时也会谈论有关小提琴的话题,孩子慢慢就知道,原来世界上还有一样乐器叫做“小提琴”;如果家长喜欢钢琴,也会想让孩子学习钢琴,就会主动的去了解钢琴,诸如在哪里买琴,或是去和已学钢琴的孩子交流,长此以往,孩子也会耳濡目染的了解钢琴,进而对其产生兴趣。其间不乏随大流的家长,抱着其他孩子学琴,我们的孩子也要学的心态。经常有家长会和我探讨,孩子学琴究竟是为什么?是为了多一门特长,或是为了不落人后,还是为了今后增加上好大学的砝码,更多的也许是多种原因兼而有之。正是因为这些似是而非的理由,让家长们困惑,让家长们苦恼,似乎什么理由都构成学习音乐的原因,又似乎什么理由都不是那么充分的让人信服。长此下去,进而陷入学琴的误区,为了学琴而学琴,为了考级而考级,为了别人会自己也必须会,最后导致家庭变战场、亲人变仇人。。。正因如此,在选择学习音乐或是学习钢琴前,作为家长,应该首先明确学琴的目地,即钢琴教育乃至音乐教育实为美学教育,是一个让孩子贯穿始终,终身受益的教育。通过学习钢琴,了解钢琴,了解音乐,同时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和探索,对美的认识和感悟,进而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音乐的魅力是无穷的,了解音乐、热爱音乐会使孩子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世界、感悟人生。想想为什么有的小学会把音乐教育作为特色教育(例如在蒙特利尔的FACE SCHOOL),之所以学习音乐,是因为音乐所产生的影响将会陪伴孩子终身。当孩子开心时,音乐会成为他最亲密的朋友,分享他的快乐;当孩子失意时,音乐又会成为他忠实的良师益友,不断鼓励他成长;当孩子苦闷时,音乐又会成为他最贴切的心灵语言,不断疏解他的压力。想想加拿大哈柏总理的自弹自唱,想想前美国总统克林顿的萨克斯,想想赖斯的专业钢琴训练等等,这些活跃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卓越领导人,不也是音乐教育的直接受益者吗?谁能断言,下一个就不会是我们的孩子呢?为此,家长需要认识到学习钢琴不是一个实现具体目标的工具,也不是锦上添花的表面装饰,而是通过钢琴了解音乐,让音乐成为孩子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孩子高尚的情操,让音乐的魅力变成孩子自身的魅力,最终塑造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并用这种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孩子一生的追求和梦想。。。只有明确了学习目的,才会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理性对待孩子学琴过程中的困难。
有规律的学习音乐,有规律的练琴,对孩子和家长来说,都是极大的考验。那么在孩子练琴的过程中,家长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一般来说,在孩子学琴初期,往往年龄较小,理解力和自控能力都较弱。家长会在旁边监督孩子练琴,主要是监督他有没有做到老师所要求的东西,从而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能够独立思考、独立练琴打下坚实的基础。此时,切不可盲目追求练琴时间的长短,以为练的时间越长就越有效果。并且,因为孩子的错误就一味的责怪孩子,这些行为都会大大挫伤孩子练琴,乃至学习的积极性。原本积极愉快的练习被紧张和烦躁所代替。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我有个女学生,虽然每次上课都能够完成布置的作业,但是上课时情绪总是不高。尤其是妈妈陪同来上课时,她总是小心翼翼,紧张的不敢弹错一个音。一旦弹错,就伴随着妈妈的责怪。我意识到这样弹琴带给她的只会是噩梦般的体验,丝毫没有办法感受音乐之美,那么更不要提在音乐中受益了。其实她弹得还是不错的,但是不是发自内心的愉悦和喜爱,而是机械的弹奏谱子上的音符。于是,我建议她妈妈多给她些时间和信任,允许她弹错,多些时间改正错误,多些时间感受音乐。慢慢的,孩子脸上露出了笑容,而不是像以前充满了紧张和负担,琴声也变的生动活泼起来,机械呆板的演奏声已经成为了过去。我知道,这是因为妈妈做出了改变,因为这个改变,带来的是她重拾的自信和对钢琴的喜爱,和对美好音乐的真实感受,而恰恰这些才是我们最需要的东西。
相对于严厉的家长,也有那么一些过于宽厚、乃至于一味迁就孩子的放任型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没有要求,还美其名曰让孩子“自由发展”,这也是不利于孩子的进步。孩子最缺少的就是自律,如果没有家长的鼓励和帮助,孩子的自律能力又如何能形成。而这种自律能力,不仅对孩子学习起作用,也对孩子将来的成长起极大的作用。据我多年的教学研究,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养成良好的练琴习惯和学习习惯,进而掌握正确的方式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究其原因,一方面和早期学琴不当的习惯有关,另一方面和孩子练琴时遇到困难时,家长采取放任的态度有关。当孩子遇到困难而无法独立解决时,就会出现惰性,此时家长应该提醒、帮助、鼓励孩子克服困难。那么,由此就会不断树立孩子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有时候,家长工作较忙,或是需要照顾更小的孩子,同时也高估了孩子处理困难的能力,放任自流,从而错过了良好的学习时机,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而这种帮助和鼓励,却是孩子成长中最需要的条件。
综上所述,家长在孩子学琴初期,还是应该积极,并且适度的参与进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让孩子逐步掌握了一定的规律。此时家长就要开始培养孩子独立练琴和独立学习的能力,逐步减少孩子的依赖性,从“陪练”的角色转变成“观众”的角色。比如有意识的减少陪练的时间和次数,让孩子慢慢适应在没有家长监督的条件下,依然能够按照要求学习。这时,孩子已经沉浸在音乐海洋中,家长在旁边的提醒已经变成了打扰,孩子独立练琴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建立起来了。这样的结果,不是既“解放”了孩子,也从此“解放”了家长吗?总之,在孩子学琴过程中,家长要抱着信任、鼓励和关爱的态度参与进来,不可揠苗助长,也不可放任自流。我们要让孩子知道:音乐是美好的,世界是美好的,生活更是美好的,但是学习也是必须的!为了一切美好的东西,而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