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的可信度只是打个比方而已. 实际上, 同一本书,有些话是100%可信, 有些话是0%可信. 比如党史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位国家主席是mzd, 就算党史其他部分的可信度是0, 至少这一句的可信度是100%. 你不信党史没问题,我也不信, 但你总相信党史里的这句话吧! 如果和其他史料对照, 我们可以知道哪些话是可信的, 哪些话是可疑的, 还可以分析党史这么写的动机何在, 并进而推测当时的政治气候. 连最不可信的党史都可以研究, 24史当然更有研究价值. 简单的给24史扣个帽子,说这是太监写的东西也好, 说是家谱也好, 说是哈哈镜也好, 我还是那个观点, 说着爽快,解气,但没有任何建设意义,
你说的不在于可信度,只在于执笔者. 正史的执笔者不可靠, 你又怎么知道写野史的人就是可靠的呢? 如果某本野史信的人多了,最后成了正史,我们是不是又得去找更"野"的史才可靠? 官方消息不可靠, 小道消息就一定可靠吗? 很多小道消息自相矛盾,互相打架,我们该信谁的呢? 例子就不用再举了吧?其实, 可靠性的问题很好解决.执笔的都是凡人,不是神仙,都是不可靠的,但很多东西并不是只有一个消息来源, 我们可以对照啊. 无论是官方消息, 还是小道消息,一视同仁, 多方求证,都不用迷信. 象人民日报这样的消息来源, 假东西多了, 它自己的可信度自然会下降, 我们读的时候就会多长一个心眼, 但并不妨碍把它作为一个参考, 而且是很有用的参考. 譬如说50年前的饥荒人数, 我们当然不相信党史上说的, 但如果和其他来源一对照, 发现它在撒谎, 我们就要问它为什么撒谎, 说不定揪出背后更深的东西. cctv天天撒谎, 研究中国政治的人明知它在撒谎, 照样要看它, 要研究它, 一样的道理. 24史是一笔宝贵的历史财富, 只要不把它捧上神坛就行了.至于是不是哈哈镜,有什么关系呢?严格说起来,有哪本书不是哈哈镜呢?连牛顿的三大定律都有其局限性,但我们总不能因此不读书了吧.
我不懂多少历史,纯属个人浅见,说错了欢迎砸砖,呵呵~~
Post by lao wang;2940141
哈哈,你说的很有意思,是说通过可信度50%的所谓史书去研究历史,先不说史书里50%的可信度能否达到,就算50%,通过你几百上千年后的研究,能得出的结论,可信度只会比50%更小,比如说40%,这样的可信度只有40%的东西有什么意义吗?而如果你的那些史书宝贝的可信度只有20%,你研究成果的可信度最多也就只有15%,呵呵。中国的史书,正史和野史的区别,不在于可信度,只在于执笔者。说到可信度,野史的可信度不比正史低。看看当代人民宁可信小道消息,不信官方消息,就明白了。
中国的史书,其实就是和人民日报的亩产万斤一样,都是奴才们太监们混饭吃的工具,你非要研究,还不如象花妹妹那样,史书加星相,她说因为张学良是什么星座,蒋公是什么星座,所以西安事变如何如何就必然变成现在的样子了,哈哈,反而来的更实际些。
不要说几千年前的历史你无法研究,就是发生在不远前的50年代的大饥荒的人数,还有89年的人数,你能研究出什么名堂?去翻党校的研究资料?呵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