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楼主: 渣渣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联谊] 说文解字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71#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8 10:2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姆妈 [mǔ mā],即“妈妈”,
外文名Mom,mother,mum,mama,mommy
要是用汉语拼音,我觉得应该是【m~'ma】才能正确的表达读音。
我到过很多地方都发现那里的人都叫母亲为姆妈m~'ma】。在长江黄河边的河南山西安徽陕西上海江苏浙江湖南湖北江西四川等地都是这么普遍的称呼
关于拼音有很多欠妥的地方,一直争论。
比如液,普通话的读音为yè,南方各地都读yí。台湾的主要电视台的播音员也是读作yí。故此这么一说,你也就这么一听吧。


温馨提示
本站接到网友举报,有人发布招聘(保姆管家、助理文秘、中文教师等)、交友和送宠物等信息,目标主要是针对女士行骗。为了增加欺骗力度,有的招聘中留了本地电话号码,那些电话号码实际上都是虚拟号码,其实他们人不在本地。建议大家提高警惕,不要随意提供个人信息并与对方纠缠,谨防“杀猪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3 08:5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中风
四气寒暑燥湿,歪风邪气可伤人,自浅而深,遍传五脏,引起疾病而暴毙,不可小瞧。
二十四节气乃天体运行规律,确定中土大陆为央,四正四隅为方位。节气中以四立、二分、二至为时令。风向正为实风,主生长养,正风即与时节相应的风;冲后之向为虚风,可伤人,即与时节相冲的歪风,使人致病疾。
刚风伤肺,外在皮肤,其气主身燥;
折风伤小肠,外在手太阳脉,脉绝外溢,易致人暴死;
大刚风伤肾,外在骨与肩背膂筋,感者为寒;
凶风伤大肠,外在两肋及支节;
婴儿风伤肝,外在筋纽,身觉湿感;
弱风伤胃,外在于肉,身觉体重;
大弱风伤心,外在于脉,主气热;
谋风伤脾,外在于肌,主气弱。
八风逆袭,人觉虚弱,寒暑相佐。
饮酒中风者为漏风;
入房汗出中风为内风;
洗完澡中风为首风。
四季寒暑燥湿影响缓慢,潜移默化,人体保养之道在于慢行。社会之风气亦然。
仁义礼信,天下之达道,国家王霸之理也。阴阳以气,刚柔互合以成质。
子曰,人而不仁,则无礼,人无礼,天下人就不会快乐。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归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以酒为浆,常心怀妄念,醉后入房室,欲竭其精,耗散其真,不知持满,只求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4 13:0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字在普通话念yē
而康熙字典里的读音注释是yi,见旧康熙字典里的注释如下:
《疏》噎者,咽喉蔽塞之名。又《集韻》益悉切,音一。義同。或作
又壹計切,音翳。咽痛。《揚子·方言》嗌,噎也。《註》皆謂咽痛也,音翳
又《類篇》乙界切,


所以因为这个字的区别,普通话将打噎与打嗝混淆了。
打噎是一种胃部痉挛现象,从声音可以听出这种反应是“一”音,而普通话称作打嗝。其实打嗝是吃进胃部的气体从食道排放出来。这个发音也正好是嗝。大概就是因为新华字典的混淆致使全国人民一起混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4 20:46 | 只看该作者
拼音文字与象形文字的区别
拼音文字是说什么就是什么。
象形文字是说什么而不是什么。
这种文字的差异产生完全不同的文化。
这叫国人怎么活?其实中华文化注重礼甚于注重法。所有的社会行为包括语言都负载着情感。比如人家夸你老婆漂亮,中国人的回答是哪里哪里呀!拼音文字语言的国家的人,就会觉得非常高兴地承认,然后回答谢谢。
所以在洋人的一切社会行为中,都是有板有眼,细致入微。这在中国人看来是一根筋。
中国由于礼的存在,法律更有柔性,所以中国有法律无外乎人情的说法。
而在中国片面地加强法制,回避人类的情感,就不符合中国的国情,也就是说不具有中国的特色。在中国有板有眼地执行法律,法官在断案的时候,往往就让法律失去了意义,而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将法律建立在礼的上面,这也是中华民族经历了五千年还在延续的原因。

西洋的人语言以伪善为准,笑容能够在照面之后马上消失。
中国人的语言习惯是报喜不报忧,言语中包含着另外的意思,已经是见怪不怪。
所以中国人的语言环境融入了西方文化,就显得有点狗肉不能上正席的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5 15:2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6 14:35 | 只看该作者
佛经最初都是师徒口耳相传,直到公元前1世纪第四次结集时,才把经文和注疏记录在棕榈叶上,才成为卷峡浩繁的三藏经典。这种记录在棕榈叶上的佛经简称为“贝叶经”。大量贝叶经被僧人从印度和斯里兰卡带到中亚、我国的西藏、新疆和东南亚各国并保存至今,对佛教和佛教文化的传播、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贝叶经书.jpg (20.13 KB, 下载次数: 9)

贝叶经书.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6 14:39 | 只看该作者
泥版书是用一种木制硬笔在泥土板上刻写的,书成后经过焙烧或晒干,就成为坚硬的泥版书。经鉴定,在出土的50多万块泥版书中,有300多块记载着数学内容为数学泥版书。这些泥版书多数产生于公元前1800年到1600年之间。由于《埃努玛·埃立什》、《吉尔伽美什史诗》、《吉尔伽美什与阿伽》等泥版书是用古代巴比伦人使用的楔形文字书写的,难以识破,这些数学泥版书直到1935年以后才逐渐被译成现代文字发表。
现在发现的泥版书内容有契约,债务清单等,是研究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证据。公元前4000年左右,在今天伊拉克的境内,流淌着两条大河,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两条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孕育了人类最古老的文明——苏美尔(Sumer)文明。苏美尔文明起源于农业生产技术的突飞猛进,那些个子不高、有着大眼睛和喜欢蓄大胡子的苏美尔人修建了复杂的灌溉网,用管状播种机播种,用打谷机给谷物脱粒,农作物产量非常高,一个人的收获可以养活几百个人。解决生存需求后,就转而寻求精神层面上的东西,文明就应运而生了。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文明实质上是城市文明和商业文明,到公元前3000年时,苏美尔地区已出现了十二个城邦国家,商业活动繁忙异常,商业活动的副产品是需要计算和记账。苏美尔人发明了一种书写体系,用芦苇杆的分支压在湿软的泥块上,这种文字符号每一笔画的开始部分都较粗,末尾部分都较细,像木楔一样,因而被称为楔形文字(cuneiform),初次看到这些文字,一般人都会误以为是许许多多只麻雀留下的一片片脚印。
泥版书的制作和使用一直延续到公元1世纪,后被羊皮书代替。


人类最早的吉尔伽美什泥版书.jpg (29.56 KB, 下载次数: 10)

人类最早的吉尔伽美什泥版书.jpg

文字.jpg (15.21 KB, 下载次数: 10)

文字.jpg

泥版书1.jpg (36.26 KB, 下载次数: 9)

泥版书1.jpg

泥版书2.jpg (6.54 KB, 下载次数: 9)

泥版书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6 15:28 | 只看该作者
与华人交谈时,发现许多人今天还不明白什么是一带一路。多数人将一带一路理解成由中国带路,引领世界经济发展。
看下面的图就理解了。


china-silk-road (1).jpg (83.39 KB, 下载次数: 12)

china-silk-road (1).jpg

China-Silk-Road.jpg (323.98 KB, 下载次数: 12)

China-Silk-Road.jpg

Khunjerab_Railway_map_Gilgit_Baltistan.jpg (148.03 KB, 下载次数: 9)

Khunjerab_Railway_map_Gilgit_Baltistan.jpg

丝绸之路.jpeg (71.02 KB, 下载次数: 10)

丝绸之路.jpe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7 10:0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因果

佛教认为,人一生的福祸都是自己善恶业力的感召。
所谓有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有智慧,怕造恶因;众生只是恶报现前才恐惧。
因果轮回通三世,如是因得如是果。各人的因果各人负责。《地藏菩萨本愿经》上讲,各人业报,父子都不愿代受。
而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和道家思想认为因果报应三代。
所以中国人有父债子还的概念。解放前,许多的人为了妻儿老小,把自己的生命献出。一旦有人想要对别的女人图谋不轨,就得首先要考虑到,自己一旦借下风流债,这种报应会在自己的妻儿姐妹。
当然这种因果同时关系到自己的三世。
相信有因果轮回的思想观念的人,不敢造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7 20:42 | 只看该作者
衣食住行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生活方式由这个四个字改变着。
改革开放初期,生产力和社会财富不足,人的需求是,衣食住行,那怕没有吃的,衣服也要穿好一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顺序变成了,食衣住行。吃好是中国一种普遍的现象。
房改以后,房屋商品化,住房成了头等的事,没有房,找个老婆都难,变成住衣食行。
没几年,人们余粮多了,中国人开始游遍中国,然后再游遍世界,于是成了行食衣住的需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1-14 01:52 , Processed in 0.062930 second(s), 36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