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楼主: 花落谁家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联谊] 谁看过24史和资治通鉴的?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551#
发表于 2014-6-22 19:56 | 只看该作者
Post by 花落谁家;3400361
北魏时期,有名相李冲和李彪。李彪还是布衣时,百般推崇李冲,当李冲扶持李彪当上大官,李彪反而对李冲不敬,处处对人言,自己有今天的地位全凭自己的才干与李冲无关。李冲气结,在查明李彪犯错后,上书弹劾李彪。在朝堂上,跟皇帝进言时,也是愤恨不已。验证一句话,帮人也要看人。李彪毕竟是寒门出生,自视过高,不懂为人处世(最起码不应该过河拆桥,也不应对其他官吏过于苛责),虽然才华盖世,也会遭人嫉恨。李彪还有一事做得不妥,不应该扣押废太子元洵的申诉信。他日后被废为布衣,其他官吏也拒绝为其子荐官,可见他为人有多差。

花公子, 我小夢同志有個不同的想法, 想起東漢朋黨, 唐朝的牛李黨爭, 再到宋朝的新舊黨爭, 初初漢朝原本是代議政制, 每個地方推舉考廉的人, 在中央裡, 代表地方民眾在朝裡當官, 把地方上的需要和訴求帶到皇帝耳裡, 但是後來, 自己友推薦自己友, 你推舉我兒子, 我兒子推舉你孫子. 到最後, 當然D人爭崩頭啦, 也被我們後世人所痛罵, 被稱作為各朝各代腹滅的原因.  

古語有云,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怨, 這樣才可以被後世所津津樂道, 也避免了人們誤解為官官相衛, 也不會給人有任何利益輸送的把握和口實.

你這故事裡的李沖可能有點看不穿李彪的好意, 李彪原本明裡說自己升職跟李沖無關, 暗裡卻尋找機會私人醒番D好處俾李沖, 好等李沖留芳萬世, 賺個清如水廉如鏡的美譽之餘, 又可以豬籠入水, 誰知小氣的李沖壞了大事, 變成阿蘭嫁阿瑞, 累鬥累.

今天的人真是不夠高明了, 在企業內明裡拍哂膊頭稱兄道弟, 一被查起上來, 藤扯瓜, 瓜牽藤, 幾個哥兒們一鑊熟.
温馨提示
本站接到网友举报,有人发布招聘(保姆管家、助理文秘、中文教师等)、交友和送宠物等信息,目标主要是针对女士行骗。为了增加欺骗力度,有的招聘中留了本地电话号码,那些电话号码实际上都是虚拟号码,其实他们人不在本地。建议大家提高警惕,不要随意提供个人信息并与对方纠缠,谨防“杀猪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2#
 楼主| 发表于 2014-6-23 04: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

  回梦公子,此言差矣。古时候,对帮助自己荐官的官员都有称呼老师或者兄长的传统。李彪因为李冲的推荐当上了官员,因为皇帝的宠爱,而升到了与李冲平级。李彪是有才,因为有才,而且对李冲吹捧,所以李冲推荐了他。但是,李彪反差太大,当上大官后,反而对自己的老师不敬,出言不逊(李冲眼力也太差了一点,这种人也推荐,是我的话,要反复考察很久才会推荐)。李彪为中尉时,曾经有审问官员,而把官员肋骨打断两根的事实。如果李彪是世家子弟,很可能就不会这样。李彪只能说是有才无德。花找工作,都要老师写推荐信,就算跟老师有不同意见和看法,最起码对老师还是尊敬的。这是最起码做人的标准。为人处世,都要知道话不能说死,事不能做绝。人无完人,即便人家犯错,也要给人改过的机会。
  古时候有规定,士族子弟25岁可入朝为官,平民子弟要35岁后经考核推荐才能入仕。这并不是说歧视平民百姓,而是有原因的。为官做宰,很多学问不是从书上学来的,而是从生活实践中学到的。官家子弟从小耳濡目染,看到父亲是如何为官的,知道如何处理各种不同的事情,自然阅历就比平常百姓要多,也要成熟稳重许多。平民子弟没有这样的环境,只是在学校念书,学到的是课本上的知识,书生意气过重,所以要多经历世事,多懂得为人处事,才能方便为官。北魏时期的济南王慕容白翟被捕,他11岁的幼子慕容真安打算自杀,家人劝告说,“你父亲的罪是轻是重还未知。”慕容真安说,“父王位高功重,如果只是犯了小罪,终究不至于此。我怎忍心看到父亲之死。”于是自缢身亡。一个11岁的孩童就那么懂事,普通百姓家很少有这样的。
  中尉李彪,和侍御史贾尚扣下了废太子元洵的申诉书。事发后,李彪赋闲家中,贾尚被廷尉逮捕。后逢大赦,没再追究。贾尚被放还家中,没几天就死了(估计是被皇上毒死)。李彪也没再任用。李彪曾经恳请以白衣修史《魏书》,崔光很不高兴,认为李彪这是抢了他的名头和饭碗。古时候讲究的是立名,立言,立世。李彪想要修《魏书》,为的是能够立言。可是他却不能立德!
  这几天身体不舒服,估计要休息一段时日,这段时间 都不会再发帖,大家开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3#
 楼主| 发表于 2014-6-24 19:39 | 只看该作者

英国在二战中的败笔

  毫无疑问,特别在美西战争之后,美国已经跻身到世界大国的地位了,只是被老牌殖民地国家看不起而已,但是事实上,美国大有取代英国的趋势。二战后,最大的赢家是美国。二战中,最失败的国家就是英国,最失败的人就是丘吉尔。英国人自己认为丘吉尔是历史上最伟大的首相,在我眼里,确是最失败最愚蠢的决策者。英国已经在一战就大失元气,二战还那么趾高气扬地跟德国宣战,就是败笔。虽然说英国一直以来就是以权力平衡来对待欧洲大陆,但是也应该看清楚情况,用清楚策略。为什么首当其冲地去跟德国作战呢?就算有合约又怎么样,自己国家安全利益才是最重要的。英国要做的应该是跟德国议和,然后挑动德国进攻前苏联。给苏联经济军事情报上的支持,让苏联牵制住德国,消耗德国体力。给苏联支持不用特别大,能撑住就行。等德国军力消耗殆尽,再找一个借口,伙同法国,美国进攻德国,一举收拾他。结果是德国失败,苏联也不会做大。而不是应该那么意气用事,口吻那么硬,把英国拖入战争,让德国轰炸英伦大地,最后英国还欠美国一屁股外债,让美国捡了大便宜。一战后的英国已经开始没落,美国在崛起,如果二战的英国决策得当,那么大英帝国最起码在二战后不会衰落到一塌糊涂。丘吉尔就是头笨驴。一个国家的罪人,英国人还那么崇拜他,把他当英雄。幸运的是后来德国自己跑去打苏联了,要不英国情何以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4#
发表于 2014-6-24 22:21 | 只看该作者
Post by 花落谁家;3401436
毫无疑问,特别在美西战争之后,美国已经跻身到世界大国的地位了,只是被老牌殖民地国家看不起而已,但是事实上,美国大有取代英国的趋势。二战后,最大的赢家是美国。二战中,最失败的国家就是英国,最失败的人就是丘吉尔。英国人自己认为丘吉尔是历史上最伟大的首相,在我眼里,确是最失败最愚蠢的决策者。英国已经在一战就大失元气,二战还那么趾高气扬地跟德国宣战,就是败笔。虽然说英国一直以来就是以权力平衡来对待欧洲大陆,但是也应该看清楚情况,用清楚策略。为什么首当其冲地去跟德国作战呢?就算有合约又怎么样,自己国家安全利益才是最重要的。英国要做的应该是跟德国议和,然后挑动德国进攻前苏联。给苏联经济军事情报上的支持,让苏联牵制住德国,消耗德国体力。给苏联支持不用特别大,能撑住就行。等德国军力消耗殆尽,再找一个借口,伙同法国,美国进攻德国,一举收拾他。结果是德国失败,苏联也不会做大。而不是应该那么意气用事,口吻那么硬,把英国拖入战争,让德国轰炸英伦大地,最后英国还欠美国一屁股外债,让美国捡了大便宜。一战后的英国已经开始没落,美国在崛起,如果二战的英国决策得当,那么大英帝国最起码在二战后不会衰落到一塌糊涂。丘吉尔就是头笨驴。一个国家的罪人,英国人还那么崇拜他,把他当英雄。幸运的是后来德国自己跑去打苏联了,要不英国情何以堪!

二戰中賠得最慘的歐洲國家, 不是英國, 而是法國+波蘭+意大利+德國, 這些國家除了淪陷變為戢場, 法國差不多失去一切殖民地, 意大利唯一殖民地突尼斯, 都給德國吞掉. 英國也很傷, 不過, 地緣上, 英國不得不參戰. 希特拉也不傻的, 心裡知道英法打算挑動德國打蘇聯, 希特拉聰明到, 跟蘇聯協議瓜分波蘭和東歐, 之後, 英法以為德國下步會打蘇聯, 誰知希特拉卻先打法國, 打完法國後, 跟英國隔條英倫海峽, 英國不能不宣戰了, 到了蘇聯以為德國和英國打到膠著, 希特勒突然又打蘇聯, 希特勒次次都是在對手預計不到的情況下, 突襲成功. 所以, 美國崛起, 不單因為英國末落, 也因為德國在歐洲興起, 跟英法對抗, 而美國有著地緣之利, 可以等到英法德蘇, 打到衰落後, 再出來主宰世界. 由是觀之, 老鄧的"蹈光養晦"不是沒有道理的, 只是中國對著一個日本, 能否如願, 實在十分講智慧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5#
发表于 2014-6-24 22:35 | 只看该作者
Post by 花落谁家;3400739
回梦公子,此言差矣。古时候,对帮助自己荐官的官员都有称呼老师或者兄长的传统。李彪因为李冲的推荐当上了官员,因为皇帝的宠爱,而升到了与李冲平级。李彪是有才,因为有才,而且对李冲吹捧,所以李冲推荐了他。但是,李彪反差太大,当上大官后,反而对自己的老师不敬,出言不逊(李冲眼力也太差了一点,这种人也推荐,是我的话,要反复考察很久才会推荐)。李彪为中尉时,曾经有审问官员,而把官员肋骨打断两根的事实。如果李彪是世家子弟,很可能就不会这样。李彪只能说是有才无德。花找工作,都要老师写推荐信,就算跟老师有不同意见和看法,最起码对老师还是尊敬的。这是最起码做人的标准。为人处世,都要知道话不能说死,事不能做绝。人无完人,即便人家犯错,也要给人改过的机会。
古时候有规定,士族子弟25岁可入朝为官,平民子弟要35岁后经考核推荐才能入仕。这并不是说歧视平民百姓,而是有原因的。为官做宰,很多学问不是从书上学来的,而是从生活实践中学到的。官家子弟从小耳濡目染,看到父亲是如何为官的,知道如何处理各种不同的事情,自然阅历就比平常百姓要多,也要成熟稳重许多。平民子弟没有这样的环境,只是在学校念书,学到的是课本上的知识,书生意气过重,所以要多经历世事,多懂得为人处事,才能方便为官。北魏时期的济南王慕容白翟被捕,他11岁的幼子慕容真安打算自杀,家人劝告说,“你父亲的罪是轻是重还未知。”慕容真安说,“父王位高功重,如果只是犯了小罪,终究不至于此。我怎忍心看到父亲之死。”于是自缢身亡。一个11岁的孩童就那么懂事,普通百姓家很少有这样的。
中尉李彪,和侍御史贾尚扣下了废太子元洵的申诉书。事发后,李彪赋闲家中,贾尚被廷尉逮捕。后逢大赦,没再追究。贾尚被放还家中,没几天就死了(估计是被皇上毒死)。李彪也没再任用。李彪曾经恳请以白衣修史《魏书》,崔光很不高兴,认为李彪这是抢了他的名头和饭碗。古时候讲究的是立名,立言,立世。李彪想要修《魏书》,为的是能够立言。可是他却不能立德!
这几天身体不舒服,估计要休息一段时日,这段时间都不会再发帖,大家开心!

花公子, 解讀歷史, 我還以為你會用新時代新思維, 原來你比我這個資本主義的小夢更舊思想, 我不太清楚這個是否叫封建思想了, 哈哈哈..... 現代老師推薦學生, 學生有成就, 怎會要學生說這是老師的功勞, 頂多就讓學生說句老師多仁慈和愛護學生, 其他的, 學生再多說, 老師都會阻止學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6#
 楼主| 发表于 2014-6-25 07:19 | 只看该作者

回梦公子

其实,梦公子应该多看书。梦公子说这些话都是因为不了解历史。二战期间,德国一直都想英国保持中立,或者能有机会跟英国议和,因为德国还是有些担心英国的海上力量,怕重蹈覆辙一战的失败。只是英国在德国入侵波兰后,就主动宣称要对德国作战。英国对德国宣战是考虑权力平衡的结果,因为英国不希望德国在欧洲大陆一人独大,而是要联合法国对抗德国。德国对前苏联作战也并不是突袭。德国一直贪图前苏联广袤的土地,乌克兰的粮仓,和高加索的石油。最重要的是前苏联在340年代发展很快,就像现在的发展中的中国,很有取代德国成为欧洲第一大国的趋势。德国对苏联宣战是一种预防性战争,就是在苏联冒头之前,把苏联的头按下去。中东和北非都有石油资源,德国也是想要的。那里大部分是英国和法国的殖民地。英国跟之宣战,德国更加要夺取资源。德国是没有想到自己的战术“闪电战”那么有效,横扫欧洲大陆,太过张狂了,同时对英国和苏联作战,进入苏联后还分兵,所以失败了。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失败后,不知道迅速回缩保卫德国,防御战没有进攻战那么灵活,最终导致了德国的失败。苏联人一直很自豪打败了德国。德国是战术上的胜利,但是战略上的失败。最终因为消耗太大,空战失利,被美国和英国打败。其实北美的学者一直很羡慕德国,总称赞他们二战打得很精彩。结果德国学者说,不是我们打得很好,而是你们打得太臭了。

另者,从梦公子的对人对事的观点来看。梦公子应该是属于考虑自己多一些的人。比较自我,不太顾忌别人的感受,所以为人处事可能算不上成功。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也许你以前跟你的老师有过很不愉快的经历,但是花跟自己的老师和老板相处得都很愉快。他们一直很照顾和帮助我,我也很尊重他们,花有今天也是他们在扶持我,要懂感恩。花,从小受的教育就是要隐忍,要顾全大局,要先谋而后动。我们看历史书,是要学会从别人的失败中吸取教训,从别人的成功中吸取经验。刁冲是刁雍(北魏的宰辅)的孙子,从小父母双亡,被祖母养大,祖母是高允(北魏的宰辅)的女儿。高允家出了两个皇后一个左昭仪。高允位高权重,一生清贫简朴,从未为自己置办产业,一心为国。刁冲13岁就外出求学。在学院是有轮值要学生下厨为全院师生做饭打扫学院。刁冲出生显贵之家,是带有奴仆杂役,却从不假手于人,总是亲自动手为全院师生做饭。如果刁冲是个很自我的人,一定到处宣称自己是宰辅孙子,要学校给予特殊照顾,也不会下厨做饭,肯定是指示奴役做了。就是因为刁冲顾及到别人的感受,知道在校要一视同仁,不能特殊,自己作为宰辅孙子更要做出表率。刁冲最终成为了一代名人。我前段时间,碰到一个女同学,她一见到我,就说她用的是什么名牌包包,她穿的是什么名牌鞋子,她的父母是在某某省政府上班。我心里就觉得好笑,多大一点官,就那么高调,子女还那么虚荣,一副草包样。真应了那句话,“半桶水就咣当咣当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7#
发表于 2014-6-25 11:54 | 只看该作者

回花公子

花公子, 第一我不再做研究工作, 第二我和你不是同行, 當然你看的書, 跟我看的不同. 不過, 我卻學會閱讀字裡行間背後 - 人的內心, 其實, 你在第一篇裡, 心裡已經想著英國不可能中立, 英國怎樣假裝也裝不似中立的, 希特勒比我們聰明, 連我們都看到, 希特勒怎會看不到, 你說書本上說德國一直都想英國保持中立, 希特勒打完法國後, 當然希望DAVID CHAMBERLIN繼續當政, 但換上是WINSTON CHURCHILL, 他就知道後者聰明多了, 不會再被愚弄, 就算CHURCHILL扮蠢主張中立, 英國國內根本就不會有人支持. 我看, 你不太了解西方的民主國家了, 不是CHURCHILL一個人說了就算數吧, 你思想仍然想著老毛老鄧年代的中國政局, 現在中國也已經不是一個人說了就算了, 對嗎?

英國在打完拿破侖後, 基本上英法差不多都處於利益一致的情況, 中東是英法, 北非是英法, 東亞也是英法, 印度洋也是英法, 德國打了波蘭和東歐, 並無觸及英法的根本利益, 只要德國再打蘇聯, 英法也不會理會, 但德國打了法國後, 英國在海外跟法國有關的利益, 將會重新跟德國談, 為了阻止德國吞併法國海外利益, 和影響英國海外利益, 英國向德國宣戰是必須的. 這般多的資源和礦藏, 落入德國手中後, 英國必定不再是德國的對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8#
 楼主| 发表于 2014-6-25 13: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

  兵者,诡道也。梦公子差矣。无论,中立,或者议和都是权宜之计。英国如果不想德国在欧洲独大,也不一定需要开始就卷入战争。一个真正的智者,知道如何利用时机事宜,在恰当的时机做恰当的事情。德国一直在寻求和英国议和,但是英国就是不议。选择合适的时间(战争双方都打得精疲力尽,第三者介入是最捡便宜的)再卷入战争给予德国痛击才是正理。不介入,中立或者议和的理由和宣传可以找,战争的理由和宣传也可以找,这些统治阶级都能做得到。就因为德国跟苏联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就肆无忌惮地侵入波兰,不考虑背后有英国和法国盯着。如果英国跟德国签约,德国就会调转枪口,朝苏联开火,因为苏联有更加大的利益。德国还是很忌惮英国的海军。因为一战的失败,德国并没有机会大力发展自己的海军和空军,德国很怕重蹈一战的覆辙被英国海上封锁。德国都能撕毁合约,英国又怎样。自己的国家都差点被灭了,如果不是凭借英吉利海峡天险,大英帝国还能存在吗?该学会避战的时候,就要学会避战。该要参战的时候就要参战。丘吉尔就是英国的罪人。美国在一战时期,就可以有很多借口介入战争(德国击沉过美国好几艘舰船),为什么非等到最后双方都打残了才介入,美国就做得比英国聪明,美国也是民主国家。英国的百姓是反对攻打伊拉克的,布莱尔不是照样跟着美国的屁股去打伊拉克了吗?什么狗屁民主,都是屁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9#
发表于 2014-6-25 18: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

花公子, 其實我一早己經暗示了, 英國就算想中立避戰, 都沒有這個本錢. 你不要說我說話不理你的感受, 有些說話我當你是朋友來說, 覺得說了會對你的思路好一點. 以下說的, 是你在書本上未必看過的. 德國對法國發動閃電戰, 前後只是40日, 就令到法國簽定誠下之盟, 這般快速戰的目的, 當然是希望保留法國的工業生產力和港口設施. 當時, 法軍本想在投降前, 炸毀本國的重要設施, 免被德國利用, 但德軍當然針對地派軍控制. 放在英國政府面前的, 一是和: 讓德國利用攻佔的法國軍工業和港口來強化德國, 眼白白讓德國利用法國投降的海軍力量和軍工業, 替代法軍來控制法國原有的殖民地, 最後英國要跟德國瓜分法國的海外利益, 讓更強大的德國慢慢來蠶食吞併英國. 一是戰: 立刻動用空軍, 先下手為強, 轟炸和摧毀法國的軍事和港口設施, 再封鎖法國港口, 讓德國無從出外去接管法國的海外利益, 英國就可以名正言順, 吞併法國的海外利益.

德國戰敗, 最主要是後來閃電戰再發揮不到用處, 因為後來蘇聯用焦土政策, 能搬的都搬走, 不能搬的, 就一把火燒光它, 最後德軍在俄境內, 連軍糧都要由波蘭等東歐地區運入, 這個也令到東歐在二戰時, 被德軍嚴重搶奪物資. 德國在二戰後期嚴重缺乏物資, 而英美掌握海上航道, 物資源源不絕運入, 跟德國作殊死戰.

當然我沒有反對你說美國介入來撿便宜, 但是當連法國也被打下, 英國和蘇聯就再沒有撿便宜的本錢, 只能戰. 今天仍\有人說, 二戰原本可以避免的. 只要英法不是想撿便宜, 在德國未打波蘭前, 在進入捷克時, 英法阻止德國, 或派維和部隊去當地, 德國就不壯大到後來有能力打法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0#
 楼主| 发表于 2014-6-25 20: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

  梦公子书还是看得太少,眼光比较浅。二战肯定会爆发,那是由于一战后签订的条约造成的,因为德国根本都不可能还得起债。很多事情,要看结果。结果是欧洲都残了,苏联做大,美国接收了英国大部分利益。这就为后来的冷战埋下铺垫。任何事情都要讲究策略。德国双线作战本就是错误,在纵深进入苏联,后勤跟不上,进入苏联后,还分兵(一边打高加索,一边打斯大林格勒)。你如果学过兵法,就应该要知道兵力要集中的道理,努尔哈赤都曾经说过“管他几路来,我只一路去”。你不理解我的意思,我的意思是,无论是在打波兰前,或者打法国后,英国跟德国议和,战火就不会烧到英国。德国就算有逐渐吞并英国和法国殖民地的意图,那也要一步步来,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英国可以挑拨德国打苏联,如果英国和德国签约,德国肯定会打苏联。德国是非常想打苏联的,因为垂涎于苏联的高加索石油,乌克兰粮仓,和广袤的土地资源。英国再暗地里给苏联支持,不用太大,只要足够它牵制住德国就行。打个几年,德国消耗差不多了,英国再找一个借口,伙同法国,美国介入。这就是我说的要会避战,也要会参战。人不能有勇无谋,要学会用策略。就好比,你推一张桌子过门,突然卡住了,你还拼命往前推,结果越来越难。有时候,你反而往后退一退,再找个角度,重新推,也许就把桌子推过门了。希特勒在敦刻尔克没有给英法包饺子,漏了一个小口,让英法联军逃出生天。一种说法,是德国前方部队推进太快了,从法国缴获的能源差不多消耗殆尽,后勤又跟不上,所以没有包上包围圈。还有一种说法是,希特勒不想对英国人宰尽杀绝,一直想跟英国议和,因为忌惮英国的海上力量。希特勒一直是希望能跟英国议和的,但是胖子(连上衣扣子都扣不完)丘吉尔就是不同意。赔上英国所有的黄金储蓄,欠下一屁股外债,还被轰炸得稀里糊涂,还有战争的消耗这些,大英帝国最终没落了。二战后的英国实力大减,地位被美国取代。如果是张伯伦,很可能就跟希特勒议和了,英国也不会没落得那么快。所以,丘吉尔就是一个好斗的没有头脑的公鸡。雅塔尔会议的时候他就被选下台了。这些什么协议和合约在战时是没有多大诚信的。德国撕毁了苏德合约,苏联也撕毁了日苏合约。什么也没有国家利益重要。德国最终输在消耗上,因为美国开动了强大的生产机器,而德国根本就跟不上。在与英国的空战中,德国的飞机消耗殆尽。空战失利了,英美登陆后,德国就只有被打的份。美国介入,是因为德国的导弹V1V2,都能射到伦敦了。而且德国很有可能正在研制核武器(巨型炸弹)。美国必须抢在前头,把火苗熄灭。如果二战的时候,有德国的战术,外加上中国的战略,德国就一统欧洲了,希特勒不够稳重,太狂了,最终失败了。
  
  二战分析完毕,不想再多说,多说也是口水话,反复累赘,没有多大意思。梦公子多看书吧,眼光就没有那么浅显。看问题一定要深,要远。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样我就不会解释得那么累。码字很辛苦的。我还有好多书要看呢,那里有时间成天跟你解释这解释那的。就算你再回复同样的问题,我也不会就这个问题码字了,我会探讨别的问题了,说多了,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1-23 12:22 , Processed in 0.056141 second(s), 35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