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楼主: 3DVRD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采访志愿军老兵难忘一页 朝鲜停战之前的万炮齐发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81#
发表于 2009-4-3 23:32 | 只看该作者

呵呵!

你究竟想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来?:confused:

你能不能先把你的结论说出来,然后再提供证据?:confused:

你出国多久了?怎么连最起码的交流方式都不明白呀?

Post by secretest;2200345
这可是来自俄国解密档案的新材料,出自严谨的学术著作,明天再分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发表于 2009-4-3 23:37 | 只看该作者

呵呵!

我出来是因为我能够客观地看到,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和有利的人才培养环境!我出过就一个目的:求学!呵呵!

我要回国是因为,我热爱自己的祖国,希望为自己的国家做点事儿,虽然微不足道!还有就是尽孝心!呵呵!

我说的是我总能看到好的一面儿,而不是只看好的一面儿,呵呵!---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Post by secretest;2200341
你只看好的一面,那你出来干啥,你看不到坏的一面,那你为何要回去?
别扯远,你只管看证据,看有没有道理就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
发表于 2009-4-3 23:39 | 只看该作者

呵呵!

别急着睡觉!我陪着你,呵呵! 跟你多学习学习---你看我求知欲望多强烈,呵呵
Post by secretest;2200345
这可是来自俄国解密档案的新材料,出自严谨的学术著作,明天再分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
发表于 2009-4-4 14:50 | 只看该作者
实际上, 朝鲜战争就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而引起的.
不能说金日成为了国家统一有错. 也不能说斯大林为了苏联在远东的利益, 支持朝鲜有错.
为了解放台湾和新中国的建设, 中国刚开始不支持朝鲜应该是合理的.
后来中国参战也是为了国家利益---是无可奈何.
美国人在丹东投炸弹, 也不是无缘无故. 应该知道, 他们的使命是反击朝鲜, 不是挑衅中国.
而中国也不会只因为美国人在丹东投炸弹而参战. 如果是那样也不会后来以自愿军的名义参战.
现在幸运的是, 中国强大了, 否则有人要收回丹东了-- 因为那是人民军曾经反美战斗的地方.
Post by secretest;2200345
这可是来自俄国解密档案的新材料,出自严谨的学术著作,明天再分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
发表于 2009-4-4 20:37 | 只看该作者
这么简单的问题,还用系统地阐述观点?

其实我的观点很简单:无论朝鲜战争的起因是什么,在美军打到鸭绿江边时,中国政府决定出兵是一正确决定。

你洋洋万言,转贴了不少,可惜都是别人对韩战的分析和观点,你自己的呢?
Post by secretest;2200276
看来俺还未说完,你就有结论了?你能不能系统阐述你的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
发表于 2009-4-4 20:47 | 只看该作者
倒想听听,按当时的国际形势,君对韩战是准备如何进行伐谋,伐交?
Post by secretest;2200313
你可真不是搞研究的料,俺对抗美援朝由仰视到平视,可是经历了几年,你连几天都等不了?
看几位朋友发言,似乎对军事外交常识很陌生,许多朋友都是简单的直线思维“谁威胁我我就和谁拼”,其实每一场战争基本都要经历“伐谋,伐交,伐兵”三阶段,孙子兵法有言“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军事外交是一门艺术,有时不是打不打的问题,而是怎么打的问题。各位都早已过了收集工仔纸片斗大小的年纪了,怎么还对“伐兵”打斗这样感兴趣?而往往在“伐谋,伐交“阶段更能辨别战争性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
发表于 2009-4-4 22:30 | 只看该作者
Post by IOIOIO;2201137
倒想听听,按当时的国际形势,君对韩战是准备如何进行伐谋,伐交?

俺倒不是不想说,只是大陆被教育出来的粪青太多,他们觉得自己爱国,思想偏狭对某些问题停止思考,于是自己就站到了道德的制高点上,对不同的声音就扣之以“不爱国”的帽子。许多人自认为理性客观公正,但在一个酱缸浸泡久了,又缺乏自我反省,是难有公正的。
其实在出兵前中共政治局召开过高层会议,多数人都不同意,难道他们都不爱国?凭毛的权威和当时与苏关系最后大家才改变了。如果如一些朋友所说,大陆中国的国家利益受到了严重威胁,那多数人都不同意都不愿意捍卫国家利益吗?
俺正是要从伐谋,伐交,伐兵三个层面来分析,俺基本赞成林彪的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
发表于 2009-4-4 22:36 | 只看该作者

苏联代表为何没有及时返回安理会

战争爆发后苏联代表没有及时返回联合国安理会,以至6月25日下午(美国东部时间)安理会顺利通过了美国的决议案。该议案谴责“北朝鲜对大韩民国发动的武装进攻”,要求立即停止战争行动,北方军队撤回边界自己的一方,还要求联合国所有成员国支持联合国组织实施这一决议。根据这一决议,美国决定对战争进行军事干预。6月27日安理会再次通过决议,责成

  联合国向大韩民国提供可能需要的援助,以击退武装进攻并恢复这一地区的国际和平与安全。7月7日,通过了派遣联合国军的决议案。那么,苏联代表为什么没有及时返回联合国,以阻止联合国安理会通过显然是不利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决议呢?在有关朝鲜战争历史的研究中,这始终是一个不解之谜。
   
  研究者对此有各不相同的理解,有人认为这是苏联外交的一次政策失误,也有人认为这是莫斯科有意为之;有人认为这是斯大林对金日成的进攻计划取得成功充满信心的表现,也有人认为这一做法恰恰证明斯大林与朝鲜战争的发动没有关系;有人认为苏联这样做与中苏同盟条约有关,即坚持在联合国没有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地位之前与其保持一致;也有人认为莫斯科这样做恰恰是出于对北京的不信任,其目的就是要造成中国与美国的对抗。不过,由于缺乏相关的文献证据,人们大多是简单地发表一下议论,很少有人进行专门的研究。
   
  不久前,俄国学者披露了一份直接涉及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档案,引起了各国学者的注意。苏联政府拒绝在安理会参加美国政府起草的朝鲜问题决议案的讨论,令许多国家感到不解。捷克斯洛伐克总统哥特瓦尔德在与苏联驻布拉格大使的谈话中表示怀疑这一举动的正确性。哥特瓦尔德说,在他看来,“民主阵营没有必要离开安理会”。在给哥特瓦尔德的电报中,斯大林详细解释了苏联没有及时返回联合国安理会这一做法的理由和考虑:
   
  绝密
  布拉格,苏联大使
  请口头向哥特瓦尔德转达下面的内容。如果他需要书面材料,可以给他一份。
  “对苏联6月27日退出安理会和它退出后所发生的事,我们同哥特瓦尔德同志有些不同看法。我们退出安理会的目的有四个:第一,表明苏联与新中国团结一致;第二,强调美国的政策荒诞愚蠢,因为它承认国民党政府这个稻草人是中国在安理会的代表,却不允许中国的真正代表进入安理会;第三,认定安理会在两个大国代表缺席的情况下做出的决定是非法的;第四,让美国放开手脚,利用安理会中的多数再做些蠢事,从而在公众舆论面前暴露美国政府的真实面目。我认为,我们已经达到了所有这些目的。
  我们退出安理会后,美国陷进了对朝鲜的军事干涉,败坏了自己在军事和道义上的威望。现在没有哪个正直的人还会怀疑,美国在朝鲜扮演了施暴者和侵略者的角色,在军事上也不像它自己宣扬的那样强大。此外,很明显,美国的注意力从欧洲被引向了远东。从国际力量对比的观点来看,这一切是不是对我们有利呢?当然是。
  假设美国政府还继续被牵制在远东,并使中国加入解放朝鲜和争取本国独立的斗争,那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
  首先,美国像其他国家一样,也不是拥有大批武装力量的中国的对手。美国会在这场斗争中无力自拔。其次,美国在这里被缠住后就不能在短时间内着手进行第三次世界大战。那么,第三次世界大战就会不定期拖延,这就为巩固欧洲的社会主义争取了时间。更不要说美国和中国的斗争会在亚洲和整个远东地区引发革命了。从国际力量对比的观点来看,这一切是不是对我们有利呢?当然是。
  可见,苏联是否参加安理会已经不是表面看来那么简单的问题。
  综上所述,我们没有理由说'民主阵营没必要离开安理会'这样的话。离开还是不离开是由具体情况决定的。我们可以再次离开安理会,也可以再回去,这都取决于国际局势。
  有人会问,为什么我们现在又回到了安理会。为的是继续揭露美国政府的侵略政策,防止它打着安理会的旗号掩盖自己的侵略行径。现在,在美国已经卷入朝鲜战争之际,在安理会中最容易实现这一目的。我认为,这很明白,不需要再作解释了。”
  菲利波夫
  1950年8月27日

   
    公布这份档案的俄国学者列多夫斯基提出了他对这个问题的解释,其主要观点是:第一,斯大林已经预计到美国必然对朝鲜进行武装干涉,而且并不想阻止美国这样做,目的就是有意为美国人创造武装干涉朝鲜的条件,以便使美国陷入朝鲜战争不能自拔,从而削弱它在远东地区的实力,破坏其在欧洲的战略地位,同时推迟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二,斯大林已经预计到,共产主义的中国有能力也愿意“帮助北朝鲜军队应付美国的干涉”,因为在莫斯科看来,毛泽东为了中国的安全,绝不会容许美国控制朝鲜,更不能让他们进入中国的东北边境地区。因此,毛泽东必然要出兵朝鲜与美国军队作战。应该说,俄国学者对斯大林电报字面含义的这种理解是不错的--这也正是斯大林希望人们理解的,即苏联代表没有出席安理会阻止联合国通过美国的决议案,是经过慎重考虑和精心策划的一种策略,其目的就是要让美国陷身于朝鲜战争,然后再让中国出兵与之对抗,从而保证苏联在欧洲和国际力量对比中处于有利的战略地位。斯大林的这个解释,或者说俄国学者的这种理解,迎合了以往某些研究者对这一问题的一个观点,即苏联在朝鲜战争爆发后的关键时刻拒绝返回安理会,“是要利用美国重新卷入远东事务这一机会使华盛顿与北京发生纠纷”,因为斯大林已经考虑到,美国出兵朝鲜必然招致中国军队的介入,那样就会“造成中美之间的直接对抗”。[ 4 ] ( P106 - 107)
   
  按照这种看法,从1950年初苏联退出联合国安理会,到斯大林同意金日成的进攻计划,再到战争爆发后莫斯科采取的策略,这一切都是斯大林预先精心设计好并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的。然而,这里的逻辑前提及其与已知史实的衔接存在一系列疑问。
   
  其一,苏联退出联合国安理会是为了加强与中国的同盟关系,而不是出于应付尚未发生的战争的考虑。在毛泽东1949年12月访苏的开始阶段,双方在是否签订一个新的中苏条约的问题上各执己见,谈判陷入僵局。由于毛泽东的固执态度,以及西方舆论对中苏关系现状猜测而形成的压力,斯大林被迫让步,同意签订一个新条约。此时,美国决策层正在激烈辩论如何处理美中关系问题,结果是国务院主张抛弃蒋介石而尝试与共产党中国建立关系的意见占了上风。1月5日杜鲁门发表了著名的关于台湾问题的演说,声明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如果在台湾海峡地区发生军事冲突,那是中国内战,美国不会干预。在中苏谈判进入关键的时刻,美国的公开表态显然刺激了莫斯科,看来需要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关系。1月6日维辛斯基向毛泽东提出,希望中国“向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提交一个声明,说明国民党代表留在安理会是不合法的,应该排除在安理会之外”。同时表示,苏联方面也将发表声明支持中国的主张,并宣称“只要有国民党分子在安理会中,苏联代表就不参加安理会的工作”。毛泽东当即表示“对这个措施百分之百地赞成”,并认为这个声明的副本可以发给安理会各成员国。1月8日,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周恩来致电联合国大会主席罗慕洛、秘书长赖伊并转安理会成员国:国民党代表留在安全理事会是非法的,应将其从安理会开除。[ 5 ] ( P219 - 220) [ 6 ] ( P20) 1月10日苏联代表马立克提出了把国民党代表开除出安理会的提案。当1月13日苏联提案遭到否决后,马立克宣布苏联退出安理会,以实行抵制,同时指出:在苏联缺席的情况下,安理会通过的任何决议都是非法的,对苏联不具有约束力。当天晚上再次与毛泽东会谈时,维辛斯基建议中国向联合国提出派遣自己的驻安理会代表,以“迫使他们把这个问题纳入具体的议程”。鉴于毛泽东担心这种做法可能得不到安理会的支持,维辛斯基指出,中国继续施加压力“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因为苏联拒绝参加安理会的工作“实际上将导致联合国事务的瘫痪”,而目前安理会的一些成员国非常担心出现这样的局面。

  其二,斯大林同意金日成实现朝鲜统一的计划的前提是预计美国不会或来不及进行武装干涉。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当斯大林与中国协商联合国代表权的问题时,并没有也不可能考虑到朝鲜战争爆发时苏联将如何在国际舞台上面对此事,甚至当时根本就没有想到要在朝鲜半岛引发一场战争的问题。实际情况是,苏联退出安理会以后6天,即1月19日,斯大林接到苏联驻平壤使馆的来信,说金日成在一次宴会中再次提出只有使用武力手段才能解决朝鲜统一问题,并要求面见斯大林。对此,斯大林一直没有答复。1月26日,在莫斯科的中国代表团向苏联提交了中国方面有关大连、旅顺和中长铁路协定的方案,这一方案几乎完全推翻了苏联的方案。1月28日,苏联方面回复中国代表团,基本上同意了中国的方案,但反复修改的几个文本可以看出,这种选择显然是被迫做出的。1月31日斯大林答复平壤,表示同意朝鲜的计划,并要金日成到莫斯科面谈。待中苏同盟条约签定、毛泽东离开莫斯科以后,经过一段时间准备,金日成于4月10日秘密抵达莫斯科,与斯大林进行了十几天的商谈。会谈中,斯大林反复询问金日成有无必胜的把握,美国是否会干涉,如果美国干涉将如何应对。在得到金日成胸有成竹的回答后,斯大林终于同意全力支持朝鲜的军事计划。斯大林最后要求金日成去北京,征求毛泽东对这一计划的意见。金日成走后, 5月3日,斯大林通报毛泽东,金日成来过莫斯科,具体商谈的问题日后告知。随后,在莫斯科的催促下,金日成于13日秘密抵达北京,讲述了自己的计划。毛泽东最初感到意外,便紧急与莫斯科联系。斯大林14日电报答复,说朝鲜的计划已经得到莫斯科同意,但最后的决定权在中国和朝鲜。毛泽东只得表示同意和支持金日成的行动。
   
  根据上述史实,笔者曾做出推断,斯大林很可能是出于对中苏有关东北权益的协定不满(其中的重要内容就是苏联将失去中长路和旅顺港) ,为了保证苏联在太平洋的出海口和不冻港--这是苏联远东战略利益的支撑点,才同意朝鲜的进攻计划的,而这样做的前提条件是金日成应在美国不干预或来不及干预的情况下迅速取得胜利。至于要求中国对这一行动的认可,一则是考虑到中苏同盟关系和中国在亚洲革命中的责任,二则是万一出现美国的干预可以指望中国对朝鲜提供支援。[ 7 ] ( P176 - 180) 当然,这只是一个推断,但其基础确是已经掌握的史实。而根据上述历史过程,无论如何也无法做出以下推断:一、斯大林早在苏联代表退出联合国安理会时就计划发动朝鲜战争;二、斯大林在同意金日成的进攻计划时就预计甚至希望美国干预这场战争;三、斯大林已经算定在美国介入战争后中国就会出兵朝鲜与美国军队作战。
   
  其三,朝鲜战争爆发后苏联反应迟缓、平静,并面临两难选择。战争爆发的当天, 6月25日下午,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阿兰·柯克按照华盛顿的指示,要求紧急会见苏联外长维辛斯基,得到的答复是:今天是星期日,外交部的领导人都不在莫斯科。[ 8 ] ( P148) 6月26日晚(美国时间27日中午) ,苏联驻联合国外交官在长岛的斯德哥尔摩饭店举行私人午餐会,这是苏联人在抵制期间定期的社交活动之一,以便与安理会其他成员国保持政治联系。当时,联合国秘书长赖伊坐在美国代表格罗斯和苏联代表马立克中间。午餐快要结束的时候,赖伊告诉马立克说,他同其他外交官将前往安理会举行会议,询问苏联代表是否准备参加,并说:我认为贵国的利益是要求您出席的。格罗斯听后脸色煞白,因为苏联代表出席会议,无疑将使用否决权。但此时马立克摇摇头说:不,我不去。[ 9 ]( P86) 6月27日一整天,美国大使继续设法约见苏联外长,但始终未获成功。下午5时,柯克派人向苏联外交部转交了美国政府的备忘录,请求苏联政府向北朝鲜政府施加压力,停止军事进攻。[ 8 ] ( P204) 6月29日联合国秘书长赖伊向苏联通知了安理会27日的决议。[ 10 ] ( P189)直到这个时候,莫斯科才正式做出反应。同一天,苏联第一副外长葛罗米柯会见美国大使柯克,向他递交了苏联政府关于朝鲜事件对美国备忘录的声明。声明说,对战争负责的应该是南朝鲜当局,苏联政府将继续遵循不干涉朝鲜内政的原则,而苏联政府无法参加联合国安理会,是因为美国拒绝中国出席,其结果使得安理会不可能做出具有合法效力的决定。① 同时,苏联政府还通知赖伊,莫斯科拒绝接受联合国安理会27 日的决议。[ 10 ]( P19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发表于 2009-4-4 23:30 | 只看该作者
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毛泽东称中共中央再次讨论了“我的决定”,然后认为“应当帮助朝鲜人”。这说明,本来力主出兵的主要就是毛泽东本人,而在苏联已经表明不能及时出动空军,中苏领导人也已经一致决定放弃北朝鲜的情况下,又是毛泽东个人做出了不惜与美国人孤军作战的“决定”。这里还提出了一个问题:中苏领导人黑海会谈后做出中国暂不出兵的决定的主要原因,就是苏联空军还没有做好准备,不能及时出动,而原来斯大林答应由中国出动陆军,苏联出动空军掩护,并且,苏联的别洛夫航空师早在8月份已经到达中国东北担任了防空任务。那么,斯大林为什么在周恩来访苏之际突然改变了主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
发表于 2009-4-4 23:33 | 只看该作者

苏联拒绝出动空军入朝作战的原因

斯大林确实曾答应出动空军掩护中国军队。早在7月2日,周恩来就向苏联大使提出,鉴于美国已经介入战争,“毛泽东认为,为了掩护汉城,应当同时在仁川地区建立强大的屏护队,因为美军陆战队可能在那里登陆。”周恩来还强调指出,“如果美国人越过三八线,那么中国军队将穿着朝鲜人民军的制服采取反对美军的志愿军行动。为此,中国领导人已经在沈阳地区集中了三个军,兵力为12万人。”随后,周恩来问道,“苏联空军能否从空中确保对这些兵力的掩护。”7月5日斯大林对此做了答复,他要罗申转告周恩来,苏联将“尽力”为入朝作战的志愿军部队“提供空中掩护”。斯大林在7月13日经罗申转给中国领导人的电报中再次明确表示:

  “我们尚不知道您是否已决定在中朝边界部署9个中国师。如果您已做出这样的决定,那么我们准备给您派去一个配备124架飞机的喷气式歼击机师,用于掩护这些部队。”“我们打算由我们的飞行员培训中国飞行员两到三个月,然后把全部装备转交给你们的飞行员。我们打算让在上海的航空师也这样做。”7月22日罗申转呈了毛泽东关于这一问题致斯大林的电报,其中谈到:“对于你们用以掩护我军的一个喷气式歼击机师,我们拟将其配置在沈阳地区,其中两个团配置在鞍山,一个团配置在辽阳,这将有助于在我驻安东地区混成航空兵旅各歼击航空兵团的配合下完成对我军及沈阳、安东、抚顺工业区进行掩护的任务。”毛泽东还表示中国有能力于1951年3 - 4月前“完成接收苏联两个航空兵师全部武器装备的工作”。
   
  显然,有苏联提供空军掩护的保证,是毛泽东说服彭德怀挂帅出征的主要理由;他派周恩来与斯大林面谈的主要目的,也是要让斯大林明确保证提供空军支援。然而,毛泽东却没有得到这个保证。那么,斯大林为什么在紧要关头出尔反尔,突然改变了主意?过去一些研究者推断:10月8日,即美国军队越过三八线的第二天,麦克阿瑟派两架喷气式战斗机袭击了苏联滨海地区苏哈亚市附近的一个机场,这一事件被斯大林看作是美国提出的警告,从而变得更加谨慎了。俄国新档案所披露的苏联对这一事件的反应及其所作所为证明,这个推断是正确的。
   
  自介入朝鲜战争后,美国的军用飞机在远东地区屡次侵入苏联领空。苏联国家安全部边防部队管理总局局长斯塔哈诺夫中将10月4日的调查报告,讲述了这个详细过程:
   
  经再次核查已经查明:在苏联外交部照书草案中指出的美国飞机破坏苏联边界(除了今年8月27日的破坏之外)的事实确实存在,此前国家安全部向苏联外交部通报的关于破坏边界的情况完全属实。今年7月8日18点20分,自白令海峡方向,在阿拉卡姆切琴群岛上方大约1000米高度,出现两架美国歼击机,它们飞过恰普林角上空,消失在美国圣劳伦斯群岛的方向上。
   
  18点50分,自圣劳伦斯群岛的方向出现两架歼击机,它们在300米的高空飞过普罗维杰尼耶海湾、世纪角并消失在楚克奇半岛上空的西北方向。
   
  18点53分,两架歼击机自圣劳伦斯群岛方向越过苏联的国界线,消失在苏联阿纳德尔湾水域上空。

  19点20分,自阿纳德尔海湾方向,在大约1000米高度上出现两架歼击机,它们飞过阿琴角和世纪角,消失在圣劳伦斯群岛的方向。
   
  边防勤务、哨所、上等兵卡莫利科夫和上等兵鲁斯久洛夫对飞机的飞行情况进行了观察。
   
  今年7月17日14点28分,在西北方向1000米高度飞行的两架美国飞机,侵入位于乌艾连镇的苏联边界线。14点30分,在杰日尼奥夫角以北12海里的地方,飞机做了一个掉头,消失在阿拉斯加方向。边防勤务在上等兵阿纳尼因的指挥下对飞机的飞行情况进行了观察。
   
  今年7月20日15点29分,自北海道群岛方向,在500米高空飞行的两架美国飞机,侵入苏联边界线之后,出现在千岛群岛组成中的苏联塔菲利耶夫群岛上方。飞过波隆斯基和希科塘群岛上空后,飞机掉头向西,15点46分,飞过南库页岛村庄的上空,然后沿着库纳希里群岛东南岸,消失在北海道方向。前哨部队军官古拉克,中尉戈卢布,驻守在千岛群岛的整个边防勤务部队,边防舰队军人和空中观察哨,对飞机的飞行情况进行了观察。
   
  今年7月23日11点45分,两架美国飞机在恰普林角地区侵入苏联边界, 11点50分在100米高度上飞过楚科奇角和普罗维杰尼耶海湾,此后消失在阿纳德尔湾水域的上空。
   
  12点的时候,这些飞机掉头,飞过普罗维杰尼耶海湾和楚科奇角上空,消失在阿拉斯加方向。哨所的军官科尔什上尉、萨维切夫中尉和拉夫连季耶夫中尉,上等兵留明和科斯久申,上士希霍夫采夫,边防勤务哨所和空中观察哨,都对飞机的飞行进行了观察。
   
  今年8月1日17点14分,两架美国歼击机侵入苏联国界线,在50米的高空出现在苏联的阿纳德尔湾水域的上方。在世纪角和楚科奇角上空飞过,飞机于17点25分出现在恰普林角上空500米的地方,此后飞向圣劳伦斯群岛方向。
   
  对飞机的飞行情况进行观察的有军官博罗达夫卡中校和切尔诺夫中校,哨所军官斯科科夫,中尉拉夫连季耶夫,上士波格兰斯基,下士别里卡列夫和库捷尔瓦斯,上等兵库里洛夫、贝科夫、库里岑、普柳斯基赫、波波夫,以及驻守在普罗维杰尼耶海湾地区的哨所全体人员。
   
  今年8月4日14点,自北海道群岛方向、在1500米高空飞行的一架美国双马达的轰炸机,在千岛群岛的阿努钦群岛地区飞行时,出现在科耶马卡伊基奥海峡上方。在飞过阿努钦、尤里和泽列内伊群岛之后,消失在东北方向。
   
  对飞机飞行情况进行观察的人员有:上尉古拉克,中尉斯莫连佐夫、博西亚科夫和驻守在阿努钦、尤里和泽列内伊群岛地区的边防哨所全体人员,以及边防舰队官兵和当地的居民。
   
  对今年8月27日9点45分在千岛群岛之列的伊图鲁普群岛飞行的美国“B - 29”飞机的飞行情况,边防部队分队的勤务人员没有进行记录,也没有向苏联外交部进行通报。
   
  也是在这一天里,自8点23分到8点45分,边防哨所的勤务人员在有限的能见度条件下,根据马达的喧嚣声记录了不明飞机在阿努钦、尤里、泽列内伊、波隆斯基和希科塘群岛的飞行情况,并以1950年8月29日第С- 4437号信件方式向苏联外交部进行了通报。
   
  对于美国空军上述一系列挑衅性行为,莫斯科一直保持沉默。直到9月4日,一架从旅顺基地起飞进行训练飞行(未装载炸弹或鱼雷)的苏联轰炸机遇到11架美国战斗机的围攻,并被击落,苏联政府才提出抗议。但遭到了美国的拒绝,其理由是击落轰炸机的飞机受命于联合国,因此美国不能接受苏联的抗议。为了谨慎起见,在外交部准备进一步的抗议照会前,联共(布)中央要求边防军对于苏联国家安全部和海军总参谋部提供的通报“再次进行核实”,以说明侵入领空的事件“是否属实”以及上述通报的“准确程度”。于是就有了上述斯塔哈诺夫中将的报告。不过,得到10月4日这份证实报告后,苏联外交部并没有提出新的抗议。这是一个十分敏感的时刻--美国军队即将越过三八线,而斯大林正在催促中国尽快派军队入朝作战。显然,莫斯科不愿在此时加剧美苏之间的冲突。
   
  然而,尽管苏联一再忍让退缩,美国军队还是在10月7日开入了北朝鲜。更有甚者, 10月8日下午4时,两架美国F - 80战斗机侵入苏联滨海地区领空作低空飞行,并对苏哈亚河地区距边境100公里的一个军用机场进行机枪扫射。对此,苏联的反应仍然极其平静:既没有派飞机升空迎敌,也没有使用地面机枪和高炮进行还击。
直到10月9日22时45分,葛罗米柯才打电话给美国大使,要求两个小时后与他会面,向他递交照会。柯克声称自己患了感冒正在卧床休息,葛罗米柯只得同意在23点30分接见公使衔参赞巴尔布尔。[ 8 ] ( P917) 在与巴尔布尔会面时,葛罗米柯宣读了抗议照会,但巴尔布尔声明说,他不能接受这份照书,苏联必须向联合国提出这个问题,因为在朝鲜地区只有联合国的武装力量在行动。尽管葛罗米柯强调,对苏联机场进行的挑唆性扫射的是美国空军的飞机,美国人仍然坚持拒绝接受照会。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苏联外交部只好把照会寄到美国大使馆。然而, 10月10日美国使馆通过外交邮件退回了这份照书,没有任何附函或文字说明。在归档的照书封页上只有苏联人的标注:“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于1950年10月10日11点30分通过外交邮件退回”。其实,被美国退回的这份照会用语既简单又温和,只是表明了苏联政府这样一个立场:“要求严厉惩罚袭击苏联飞机场的罪魁和期待美国政府做出保证:将采取必要的措施杜绝今后发生类似的挑唆行动”。
   
  美国空军采取的显然具有挑衅性的行动--作低空飞行的美国飞行员不可能看不到苏联机场的标志,很可能是在试探苏联的态度。在美国军队越过三八线以后,如果莫斯科想采取强硬立场,本来可以利用这次飞机扫射事件警告美国,甚至以此作为苏联对朝鲜战争进行军事干预的有力借口。但莫斯科表现出如此软弱的立场和谨慎的态度,充分表明斯大林宁可忍辱负重,也不愿在这个危急关头与美国兵戎相见。即使在10月19日美国承认对苏联飞机场的射击,是美军“空中领航错误和计算不佳的结果”,又通报说,“这架飞机的领航员已经被撤职,同时采取了相应措施对两名过失飞行员进行了纪律处分”,美国政府还表示“准备提供资金用于补偿给苏联财产造成的任何损失”时,莫斯科都没有做出任何反应,尽管空中射击给苏联造成了很大损失。
   
  由此可以推断,在美国军队尚未越过三八线时,斯大林极力鼓动中国出兵,并表示愿意出动空军给以协助,以便稳定朝鲜战局。但是,当美军已经越过三八线继续向北推进,而中国在出兵问题上又显得犹豫不决时,斯大林失去了信心。在这种完全没有制胜把握的时候,至少应该避免苏联与美国发生直接的正面的军事冲突。在这样的形势下,周恩来来到苏联要求其明确表态对入朝作战的中国军队提供空军支援,斯大林自然会采取推脱的态度。也正因为如此,当13日毛泽东再次通报中国陆军可以先行出动,但要苏联保证两个月后提供空中支援时,斯大林不得不明确表示,即使将来苏联空军出动,也不会进入朝鲜上空作战。这就是说,中国军队必须孤军奋斗。事实上,直到11月初中国志愿军向联合国军发起第一次进攻并取得初战胜利时,苏联空军才出现在鸭绿江上空。
   
  至此,关于中国出兵朝鲜的全过程应该说已经十分清楚了。当然,有关朝鲜战争的历史,还有一些未解之谜或不明之处,例如细菌战、战俘遣返问题等,但随着相关各国的档案文献不断披露,整个发展过程和大部分历史细节已经被研究者掌握,可以断定,最终“水落石出”的日子应该不远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4, 2024-9-22 04:53 , Processed in 0.055442 second(s), 34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