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楼主: yanne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生与死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41#
 楼主| 发表于 2006-8-21 13:19 | 只看该作者

死亡的不可选择性

死亡的不可选择性在于人一旦出生就终有一死,任何人都无法逃避或选择其他。至于有的人用人为的方式代替了最终自然的结果,只是对死亡方式的选择。这严格说来也不叫选择而是极端的无奈的结果。

如果因为生带着种种先天注定的因素而得出在生与死之间,人只有对死的选择,而没有对生的选择的结论,本人认为那就大错特错了。人的出生是不可选择,但出生后呢?难道出生后的大脑仅仅用于考虑如何死吗?事实上,死恰恰是人们有意无意不去过多考虑的,因为没那个必要。

为了战友,为了别人,为了机密,为了各种不同的信仰选择了死亡的人是无可奈何后悲壮之举;
为了中止不可忍受的痛苦,为了不拖累别人,而选择了自杀是无可奈何后令人怜悯叹息之举;
为了逃避现实,逃避人生,逃避困难,逃避......而选择了重新启动人生,放弃了应有努力的自杀是不可取的令人......之举;

有人说既然命都可以舍了,为什么不献身去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呢?说这话的人就没有理解自杀的人选择的不是死,因为死不用你选择,早晚会来的,而是选择了逃避。

虽然死是不用选择的,但是死又是我们一生中对生的选择的累计,最终概况和结论。既所谓的是否是善终或好死,是否死得其所。换句话说,死因为你的一生的选择而画出你人生应有的句号。

所以人生的选择的意义,就在于如何做人的选择,在于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上面临无数考验时的选择,选择出一个无悔的人生,死而无憾的人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楼主| 发表于 2006-8-21 13:58 | 只看该作者

刚看到的消息

多伦多又有人试图跳桥了, 让人说什么好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06-8-21 14:38 | 只看该作者
Post by yanne
多伦多又有人试图跳桥了, 让人说什么好呢?

所以说一个人所掌握的知识的多少其实和其心智是否健康/健全并不能直接划等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06-8-21 20:44 | 只看该作者
Post by allfollowme
帖子到这里,终于没了可看性。  

呵呵,你终于忍不住了。我可是想了一下,算了,还是放过楼下几位。没想到,你还是王二的粉丝,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06-8-21 20:58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我是自由的粉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06-8-21 21:30 | 只看该作者
王二=王小波?
allfollowme, 你的"子非鱼","胁国家以杀人,胁道德以杀人,胁正义以杀人"都很精彩.
佩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06-8-21 21:31 | 只看该作者
I was just reading, but why Somebody always brings her/his ZTsoup (with her hairs in it) almost everywhere? Ta took so much ZT(hope  ta did read them), but never thought about who ta is, Ta understands what others talk about or what ta's speaking, ai, better be a drum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06-8-21 21:48 | 只看该作者
我想大伙还是不要一下子对每个人都要求那么。。。高(这词可能不一定那么准确,就算相对吧),回想自己的思想历程,不也是这么一步步走过来的么。大伙一起,一点点来分享,不是有个那个挺酸的古文说什么“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来着的么,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06-8-21 21:50 | 只看该作者
Post by 圆明园
王二=王小波?
allfollowme, 你的"子非鱼","胁国家以杀人,胁道德以杀人,胁正义以杀人"都很精彩.
佩服.

还有别号的王二么?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06-8-22 10:09 | 只看该作者

再捧捧自由的场。

李大苗:自由,消极的与积极的及其诠释

Liberty 与 Freedom

Liberty来自法文,而其字源是拉丁语。与Freedom相比,源字意上两者相同,这和当初所表述的世界相形简单似乎有关。其字根都是“解除”的意思,从约束、拘束或束缚中解除出来,当然也就包含有从监禁或奴役中解除的语义。Freedom是盎格鲁萨克逊本土词语,这从Free这个词中可见痕迹。据说,Freedom是888年制造出来的,是英国王权向教廷伸张世俗政治权力的信函中的用语。

仔细比照两个术语的同异,好像Freedom来得更宽泛,这可能和它本身出自本土,且又有Free这个词根很小有关,显现极大的灵活性。Liberty看起来比较大,表现庄重和严肃,也就有了关于场合的感想。英语本来有着Freedom,可还是要使用来自法语,乃至拉丁语的用词,可见Liberty应当比Freedom有更狭义的用途,而且在欧洲跨文化环境下有共同的认知和解释。

除非特指,Liberty更多情形下成Liberties,而Freedom,除非特指,则通常用单数表示。从中也可以看出宽泛性的差异。听起来好像是说,Liberties本来就是一连串的事情,而Freedom却未必如此。比方地理解,Freedom好像是Liberty的套装,而Liberty则是Freedom德内封构件。这样的说法不过是打算形象比喻,因为汉语中仅仅有“自由”这一个词,用两个汉字装载了所有的区别于相同。

Freedom,比Liberty更有关于状态的含义,而Liberty则伸展质体性。事实上,两者之外还有另一个术语用来表述“自由”——License,汉语称之为“特许”,也就是超度的自由,有超出通常的“豁免”的意思。从历史上看,“自由”是从“束缚”中解脱出来的,由对某些人的“特许”或者“豁免”开始,直至普遍的,乃至被确信“与生俱来”的。真实的历史过程,其实也是真实的思维认知过程。

Freedom,人们对它赋予了更多的情感,在世俗和宗教专权的对抗中,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和信服度。而Liberty呢,表现为一种理性,强调的是人对选择的自由,也就是自由抉择。比如可以这样说:Liberty是free地去抉择。再细致区分的话,Freedom在于从奴役中解除出来,而Liberty呢,则承认人们可以选择被奴役,只要是出于真实意愿。这不过是理论推定,毕竟选择自由是人们的天性。

这样,Liberty比Freedom有更多的政治范畴含义,而Freedom更体现人的精神意志。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当人们在伸张政治权利的时候更偏好使用Liberties;而用来证明自身精神和价值存在的时候呼喊的是Freedom。因为权利,现代社会愈发认定在于个人权利的时候,Liberties更和个人的政治权利相关,而Freedom也就越来越强调社会精神状态和价值归附,混用现象依然很普遍,这恐怕和人们对自由充满情感相息息。

从词源可见,Freedom大约就是“英国式的自由”,Liberties近乎“法国式的自由”。这当然是历史,但并非全部历史,如同前面所述,Freedom最初的价值在于和宗教权力的对抗与解放,而法国式的自由是以对抗世俗王权为存在和解放,两者的历史成因和指向分明不同,也就赋予了两个不同的社会精神与文化差异。以历史更宏大的坐标判断,两个不同的自由在康德那里终于汇合在人的解放,其实也就是个人精神的解放。

有意思的事情是,Freedom最初是从宗教神权下的解放,而今天,Freedom却包括对宗教信仰的选择;Liberties是从严密的组织控制下的解放。而今天的Liberties中包含自主结社的意志。看起来的反向,根本区别在于有否个人权利和个人意志的抉择。而特许呢?License这个豁免,在中国,我觉得远还没有机会探讨,和王朝时代的恩准保持差不多的没落,需要付出自我阉割的娇纵与快乐。


消极与积极的自由

用Liberty这个词来解释很轻便,因为中国人对liberation,也就是“解放”这个词来得更熟悉,更有历史感受。给你自由你不接受自由,在我们的历史中不好举证,但给你“解放”你不解放呢?史实上未必就是愚昧什么的,因为“解放”,在我们的理念中,本身就具有强制性或者非选择性。若以原统治为约束来理解,极端积极的摆脱本身就意味着强迫,是另一种无法抗拒的外在力。

消极的自由在于基于个人意志的个人选择,不对或者不追求对他人施加要求;积极的自由,其宗旨是追求一个可以使得人们获得自由的制度建设,也就是“自治”。在专制环境下,消极自由是一个人存在为体现,而积极自由可营造与极权相对抗的势态。从理论上分析,对消极自由来讲,积极自由无疑也是一种外在力,有着某种形式或程度的强制性。对积极自由而言,消极自由出自个人意志的选择,权利和责任往往失衡。

对积极或者消极自由做道德辨析没有意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约束,其反面就是“己所意欲,当施于人”,至少并非着眼于制度建设,而是权衡于人格力量。中国历史证明,但凡赋予他人自由的主张,其结果都是予他人以奴役。而真正的消极自由呢?参照地说来,大约也就是令人神往的“竹林七贤”,其实也未必都能最终坚守。意思是说,在中国,消极自幼不会为害,而积极自由则未必。

Be liberated from三座大山,在思维根底是强制给予“社会大同”。如果积极自由的价值保持在“人人幸福、家家欢乐”的社会想象,依然还会是一个“be liberated from”。中国思维下的积极自由,从来没有机会理解“自治”的哲学和社会结构理念上的羁绊,过度聚焦在最高权力人格上的善恶之辨,这极为致命。在这个视野下,消极自由就是要把国人搞成散沙,缺乏历史责任感。

Be free from……,是很好玩的景象。当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就是这样地be free from人民公社。另一个呢,就是同期的那个be free from知识青年的那个大返城风潮。Be free from……,没有些许绝望不成,而历史真实是,所有be free from中,绝大多数都是恐惧。习惯于权力的同义是习惯于将思维交给外力,习惯于将命运绑缚在归附。以服从为存在,一旦命令不再,生命和精神似乎失去一切意义。

将近三十年的过去告诉说,恰恰不是那些积极自由改变了中国,而是那些似乎根本没有消极自由意识的消极自由者们从个体经营开始,渐渐泛滥起来自由经济的大潮,当然还有那些be free from国家机关和be free from国有企业的人们。比照积极自由营造社会制度的努力,消极自由开始经营的不过是个人的命运,甚至不过仅仅就是经营了自己的命运。而这些对于中国,对于当下每一个人,价值意义如何?

在中国,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的最大区别在于,个人有否选择贫困,甚至说选择恐惧或者堕落的权利,纵然这样的说法显现某种令人不快的极端。能拥有选择的权利,其实也就拥有了拒绝的权利。在价值选择上,究竟是令全体国人都能共同感觉幸福美满蒸蒸日上,还是不侵害他人权利条件下个人自由抉择?在关于社会未来的定位上,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的价值理念上显然大相径庭,比如对那些冠以“社会丑恶”现象的认知。

现实困难是,积极自由如果不兼职消极自由的话,运动起来的轨迹就是,也只能是,职业革命家。职业革命家的特点是,也只能是,只有抉择了别人的命运才能摆布自己的命运,就是那个“后天下乐而乐”。在中国,积极自由总是以“先天下之忧而忧”,文化上的习惯,也是文人上的习惯,说到底,传统人文精神上的习惯。即使积极自由在西方有着自己现代魅力,可在中国,总觉得有正在驾驶历史的那种俯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5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5-1-24 18:30 , Processed in 0.054386 second(s), 40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