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楼主: yanne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生与死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91#
发表于 2006-8-27 14:18 | 只看该作者

太深奥了

这个命题太深奥了. 它超出了俺的能力,知识, 和思维范. 不讨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发表于 2006-8-27 22:45 | 只看该作者

转一篇

生命和死亡的价值                                                                                            作者:陈玲 时间:2005-1-14
                                 
                      生命和死亡的价值分析
   文章来源:太原科技大学 作者:刘华 乔中国
  
       内容提要 我们珍惜生命,但不苟且偷生;我们不惧怕死亡,但一定要死得其所。生得有意义,死得有价值。这就是我们现代中国人,特别是青年人应有的生死观。
   一、生命的价值分析
    生命,按照恩格斯的揭示,是指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具体地讲,生命是蛋白质的化学组成部分的不断自我更新。本世纪遗传密码的发现进一步揭示了生命的本 质,生命是蛋白质和核酸相互作用的结果。从人生学的角度讲,人的生命就是指人的存在。人的生命的存在是人的价值中最为首要最一般的价值。
    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这样一个前提下进行的:人的肉体也就是人的生命的存在。人的肉体生命的长期发展形成了人类特有的意识现象,人的有意识(包括无意识)活 动是通过人的手、臂、头、身体等人的肉体生命而实现的。人一旦失去生命,人的一切创造和享受价值的活动都将停止。因此,任何价值的创造都包含着这样一个无 上的命令:生存!因为,人的生命的存在是人创造价值和享受价值的前提。
    从历史的角度看,生命的价值还在于它是人类得以进化和延续的载体。每个人都会死,而人类生命之流却绵延不绝,正是因为在每一个个体的生命中保存着人类的基 因,寄托着人类的希望。初生的婴儿既不会做工,也不会种田,可谁会说婴儿没有价值?婴儿向社会贡献的就是他自身,就是人类的未来。婴儿所具有的价值,就是 一种生命的价值,种的保存的价值。
       肯定生命对于人的价值的依据还在于,生命对于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人一旦失去生命,什么都谈不上。人生的河流不可逆转,生命转瞬即逝,浪费生命就是放弃创造人生价值的机会,就是放弃人生责任。
   总之,生命是人的价值中最首要最一般的价值,人生宝贵,应珍惜生命。除非为了更多人的生命,杀死一个人是不允许的,除非为了更多人的安全,威胁一个人的生存是不道德的。
    二、死亡的价值分析
   死亡是人的肉体的消失。从人生学的意义上讲就是对人的现实生命的最终否定。人的死亡既是自然现象又是社会现象,这就是死亡的二重性。人作为有意识的能动 体,不单能够自觉地正视死亡、完成死亡,而且能够能动地创造死亡的价值,使自己的死亡带有积极或消极的社会意义。
    人的死亡有各种各样的情况,病亡、老死、淹死、压死、摔死、遭枪杀等。总之,从有无目的或什么样的目的来分,有非目的性意外死亡,如车祸、地震等所造成的 死亡;也有为他人、群体、社会的自我献身式的死亡,如冲锋陷阵的战士、舍己救人的英雄、殉情的恋人,还有为利己目的驱使的自我丧生式的死亡,如做贼自毙、 害人被害、畏罪自杀。从生理的角度看,有自然死亡或称正常亡,即寿终正寝式的死亡,是由于年龄增长到一定程度后,生理机能自然衰竭而导致的死亡;有非正常 死亡,如自杀、他杀、暴病夭折等情况。死亡的种类方式不同,所造成的社会意义也不 一样。
       死亡使人种新陈代谢。对于个体来说,死亡是必然的。然而,种族群体的生命正是通过个体的死亡来实现的。特定个体生命的否定,起到了更新种族群体生命的作用,群体生命的延续正是因为死亡才能不断更新。
    死亡促使人思考人生的价值。对死亡的思考固然可以使人引申出人生的虚无、人生无意义的结论。但死亡同时也可以使人感受到生的价值。死亡的紧迫感、死亡的悲 壮崇高激励人抓紧生命的缰绳,在有生之年为后人从而也为自己创造更多的价值。死亡的悲哀给人以警示:人不应该毫无意义地度过自己的一生。生命虽然必然毁 灭,但生者面对死者的遗体,会对死者有什么样的评价,这就要取决于死者生前的事业。生前有益于他人的人将会引发人们悲痛的回忆;而生前碌碌无为或作恶多端 的人,他的死亡会使人感到轻松甚至欢欣鼓舞。
    虽然死亡不无积极的意义,但死亡毕竟是一种令人感到悲惨的事情。死亡否定了人的肉体,但死亡也同时否定了人创造价值和享受价值的前提。一个人,只要他的生 命存在,就有创造价值和享受价值的可能,无论这个人是如何的低能或可恶。谁又能绝对地肯定低能者永远低能而恶人永远为恶?对于生者,人们总是怀有某种希 望,而对于死者,希望从何谈起!
     ,死亡毕竟会给亲人造成痛苦,使关心死者热爱死者的人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引发他们产生各种各样的消极变化。倘若死亡不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这种痛苦就是对亲人的直接伤害。丧亲之痛,毁誉之恨能不使人肝肠寸断?
   相较之下,就一般情况而言,死亡所带来的消极意义要大于积极意义。因为死亡直接否定了死者创造和享受价值的机会。而生者面对死者所做出的反应并不一定具有积极的意义。
    遗憾的是,青年人因为身体发育快,生理机能发达,因而在心理上朝气蓬勃,较难或较少体验死亡对人的威胁。他们不害怕死亡,便因此而轻视生命,浪费大好年 华。只有人到中年,因为肩负着沉重的家庭负担和工作负担,同时也因为生理上的由发育走向衰落的转折,才开始体验到死亡的迫近,意识到人生的有限性、短促 性,进而形成事业上的紧迫感、责任感。因而中年人既注意保健身体,又争分夺秒地追求有所成就,力争完成自我应尽的人生责任。但大好的时光毕竟已逝去将半。 倘若年少夭折,岂不更为可惜!
       我们不惧怕死亡,但反对无谓牺牲;我们不否认死亡,但应力争延年益寿。
   总之,我们珍惜生命,但不苟且偷生;我们不惧怕死亡,但一定要死得其所。生得有意义,死得有价值。这就是我们现代中国人,特别是青年人应有的生死观。
    三、自杀现象的价值分析
       值得一提的是自杀这种现象。
       自杀就是个人选择死亡,是人由于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而采取的自己否定自己的极端的方式。自杀总的来说可以分为由于正当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导致的自杀和由于不正当的需要导致的自杀两种情况。
    自杀的正价值。当个人的合理需要、人身自由、人格尊严、自我实现的价值追求受到社会的剥夺、践踏和扼杀的时候,就会作为异己的势力使人感到生不如死,自杀 作为一种个人向社会作斗争的最后手段,是对社会黑暗现象的公开抗议,也是自己悲惨命运的自我解脱。这种自杀惊世骇俗,能够唤醒人们对社会的反思;这种自杀 以没有办法的办法,表示着自我应当享有的价值和意义;自杀是以自我完全否定的方式对自己的需要、人格、尊严、权利、理想、信念、追求做出了最终的,也是最 坚决的自我肯定。
    自杀的负价值但是,自杀也有畏罪自杀、殉节自杀、轻生自杀、神经紊乱者的自杀等种类。当个人的不正当的需要被社会否定之后,个人也可能采取自杀这种极端的 方式以逃避责任或向社会显示某种意义。这种自杀无任何积极意义可言,这种自杀虽然也可以使人们反思社会,但只能搞乱人们的思想;这种自杀虽然也向社会显示 了自我的人生追求,但让人们看到的却是一颗丑恶抑或毫无积极意义的灵魂!
    生命是一种十分奇特的现象。罗素把人的生命看作是一条河流,起初很细小,被两岸的高山夹着,快速地向前流去,汇成一条大河,这时两岸逐渐宽阔,水流也慢慢 平缓,最后她与远处的大海融合,毫无痛苦地结束了自己的存在;恩格斯认为生命是蛋白质的存在方式;而另有一些人认为宇宙中本来就存在有生命的种子,只是由 于环境条件的限制未能发展成生命,只有地球由于机缘巧合才发展成生命。生命是如此奇特,而作为人类的生命就更为奇特。生命的形成必然是经历了十分艰难痛苦 的过程,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这可贵的生命!生命虽然伴随着痛苦,但我们的生命与那些或因疾病、或遭不幸以及种种其他原因可能成长而未成长起来的生命相 比,我们又是何等的幸运!
    从终极的原因来说,自杀的根源在于社会。因为社会上之所以有自杀现象,是因为社会总是存在着令人不满意的地方,使人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但是大千世界人数 众多,为什么仅仅有那么一小部分人自杀?究其原因,个人因素是主要原因。在经济能满足温饱,氛围相对宽松的社会条件下,社会对人的迫害、侮辱、轻视并非严 重到逼迫个人非自杀不可的程度,往往是个人主观地夸大了他对人生绝望的体验。(轻生)自杀是人对自己的生存能力丧失了信心的表现,是自我社会责任感丧失的 表现。表面上看,人是宇宙的幸运儿,但实际上人的诞生经历了许多艰难曲折,这种复杂的经历使人具备了惊人的适应能力、忍耐力,足以应付复杂的外部环境。轻 生自杀只能被看作是人的这种本能的丧失,是人的堕落!
    轻生自杀者企图以自己的自杀行为肯定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恰恰相反,轻生自杀不仅没能肯定自己的人生价值,反而使自己失去了创造人生价值的机会。轻生自杀毫 无积极意义可言。稍遇挫折便否定自己的生命,本身就是意志薄弱的表现,只能成为人们的笑柄。生命是创造人生价值的前提,失去了生命,自然就失去了创造人生 价值的机会,这才是令人痛惜之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
发表于 2006-8-27 23:19 | 只看该作者

儒道死亡思想之比較

[size=+2]     
   摘要  本 文對儒道死亡思想進行了深入細緻的比較研究,認為在對待死亡的態 度上,儒家重生輕死,對死存而不論;道家則由反對悅生惡死,進而? q頌、讚美死亡。在對死亡本質的認識上,儒家從天命角度出發,認為死 由命定,是天意的體現;道家則認為死是氣聚氣散的結果;同時二者又 都認為死亡本質上是一種安息。在對待死亡價值問題上,儒家強調把死? `落實到道德價值的開拓上;而道家則堅決反對給死亡以價值判斷,強? 桷蛈漸?迨~是人生之根本。在超越死亡的途徑上,儒家認為人只要生 活充實,為理想而奮鬥,創造了某種永恆之物,便可超越死亡;而道家 則強調通過,“心齋”、“坐忘”,達到與大道合一,從而實現死而不 亡。儒道上述對死亡及死後狀態的體認,派生出積極入世、奮發有為和 純精神修煉、不問世事的截然不同的人生態度和準則,對中國的後世哲 學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size=+2]A Comparison of the Confucian and
[size=+2]Daoist Views on Death   

[size=+1]Fenglin Jin

  
               
   Abstract This essay is a comparative and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lassical Confucian (Confucius, Mencius) and Classical Daoist (Lao Zi, Zhuang Zi) views on death. Four aspects of these two philosophies of death (attitude toward death, philosophical articulation of the essence of death, valuation of death, and transcending death) are analyzed and critically contrasted.

    First, regarding the general attitude toward death, Confucianism is more rational whereas Daoism is more mystical. Confucianism deems that the problem of human life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problem of human death, and hence speaks little of death. Daoism, however, is strongly against the human tendency to avoid the topic of death. Since human life and human death alternates like the four seasons, death should by no means be detested. On the contrary, death should be greeted with enthusiasm.

  Concerning the nature of death, Confucianism deems that death is a manifestation of the decree of Heaven, which is beyond our control. Death is fate, and is not subject to our autonomy. Daoism understands life and death in terms of the presence and the dispersion of qi (vital force), which is also beyond human control. Besides, both philosopies concur that death is the time of rest; it is a release from the labor of this world.

  Regarding the value of death, Confucianism strongly thinks that death, like life itself, should be used to serve the cause of ren and yi (i.e., morality). Hence death can be potentially full of moral significance, and we should try our best to give as much moral meaning to it as possible. We therefore should be prepared to give up our life for the sake of a moral cause. Daoism strongly disagrees with Confucianism in this regard, and takes a naturalistic stance toward death. Since death is an intrinsic part of life, it should neither be delayed nor hastened. Life should be lived to its temporal fullness and should not be sacrificed for any human cause. To die for morality is as bad as to die for financial gain.

  Lastly, both Confucianism and Daoism try to transcend the negation and annihilation imposed by death. Confucianism thinks that as long as we live altruistically we will not be bothered by death and not be affected by the anxiety over death. Besides, though one's biological life will perish, one can attain immortality through one's lasting influence to subsequent generations. Daoism, on the other hand,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one with the Dao through meditation and other spiritual disciplines. The end result will be a total mindlessness of deat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4#
发表于 2006-8-28 12:18 | 只看该作者

死亡与死亡的意义

死亡是一个不可变更的事实, 其意义是活着的人由此产生的联想与假设, 进而作出思考. 思考的结果, 即结论是贴在死亡事实上的标签. 与死亡事实不同的是, 随着社会的发展, 这个标签会时时变更. 下个月9号是毛主席逝世30周年, 这个死亡事实当时给大陆的中国人带来极大的悲痛. 今天这个悲痛一部分变成庆幸, 一部分化为遗憾. 庆幸的是这个死亡没有晚20年发生. 遗憾的是这个死亡没有早20年发生. 晚20年发生就没有改革开放, 早20年发生则没有"文革". laozheng认为这种庆幸和遗憾并不过分.

    刘华 乔中国的文章是典型的官方意识形态的文章, 作为完成老师的作业或领导的任务, 无可非议. 然而, 这种意识形态一遇江湖, 立刻变成花拳绣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
 楼主| 发表于 2006-8-29 13:47 | 只看该作者
我喜欢刘华,乔中国的 生命和死亡的价值 一文。说出了我一直想说,却怎么也说不清楚的话。官方意识形态也好,不够学究也好,不能含古博今甚至预示未来也好,但我觉得其观点却是实实在在,清清白白的。对现代人有意义的。

我们讨论生与死不是为了做学术研究,如果是学术研究就不在这里讨论了。也不是作为哲学家来进行专业讨论。我们的讨论其初衷和真正目的是想通过讨论,让普普通通的人能从容或更清楚的去面对死这一不可避免要面对的,令人心中觉得悲哀的自然现象。以防止不该轻生的人走上自杀这条不归路。讨论的过于高深和专业,甚至顾及到三十年前如何和三十年后会怎么看,反而会使讨论变成空洞而没有意义了。

我们生活在现在,我们不必为当初毛泽东去世时反应不够正确(以今日之想法来断定)而后悔。我们只能按现在的道德观念来约束自己。如果过分强调历史或未来,那只是不想约束自己而找的借口罢了。

用我们俗人的话说,还是那句话,活要活的快活有价值,包括有解决所有面对的问题的能力(在和平稳定的形势下),不逃跑。死不敢说多有价值,至少心安理得,不会因为自己的死而给别人带来人为的,本可以避免的痛苦。

至于说你有选择死亡的权利,那么自杀是滥用了这一权利。养育了你多年的父母也有不受丧子之痛之巨大打击的权利,他们有权安享晚年。珍惜生命是爱护自己,更是爱护自己身边的人。至于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的勇气,其根本意义不在于不怕别人说,而在于不受别人的影响而放弃走一条正确的路。走上弯路或南辕北辙还不听劝说,那不是越走越远吗?重要的是你的路走的对不对,而不是别人怎么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发表于 2006-8-30 13:40 | 只看该作者

"有价值" 和 "方向对"

快活就有价值么? laozheng对此不敢苟同. 不过, "活要活的快活有价值","人生的路关键是方向对". 这两句话太正确了, 正确得就象没说一样. 所谓 "有价值" 和 "方向对" 只是个人的价值判断. 每个人在做事前都认为此事有价值才去做. 出发前都认为方向对才前进. 但是, 个人的价值判断并不能避免我们做无价值的事, 走错误的路. 很多事当时我们认为是对的, 事过境迁, 我们的看法就变了. 事情的价值也就随着变了.

    举个历史上所谓 "有价值" 和 "方向对" 的事为例: 粉碎 "四人帮" 后, 党报上的文章告诉人民, 这是深入批邓的伟大胜利, 所以要继续深入批邓. 这件当时被认为最重要的事, 今天听起来让人哭笑不得. 同样, 谁也无法肯定, 今天 "有价值" 和 "方向对" 的事, 明天可能是无价值和方向错的事, 成为后人的笑谈. 因为, 社会在发展, 人们的想法在改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
 楼主| 发表于 2006-9-1 11:1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讨论讨论还是明了了很多,至少我个人觉得受益匪浅。谢谢各位的参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
发表于 2006-9-1 20:25 | 只看该作者

太对了

Post by laozheng
快活就有价值么? laozheng对此不敢苟同. 不过, "活要活的快活有价值","人生的路关键是方向对". 这两句话太正确了, 正确得就象没说一样. 所谓 "有价值" 和 "方向对" 只是个人的价值判断. 每个人在做事前都认为此事有价值才去做. 出发前都认为方向对才前进. 但是, 个人的价值判断并不能避免我们做无价值的事, 走错误的路. 很多事当时我们认为是对的, 事过境迁, 我们的看法就变了. 事情的价值也就随着变了.

举个历史上所谓 "有价值" 和 "方向对" 的事为例: 粉碎 "四人帮" 后, 党报上的文章告诉人民, 这是深入批邓的伟大胜利, 所以要继续深入批邓. 这件当时被认为最重要的事, 今天听起来让人哭笑不得. 同样, 谁也无法肯定, 今天 "有价值" 和 "方向对" 的事, 明天可能是无价值和方向错的事, 成为后人的笑谈. 因为, 社会在发展, 人们的想法在改变.


  俺赞赏您这席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9#
发表于 2006-9-1 20:33 | 只看该作者

这些也很中肯, 有教育意义

Post by yanne
我喜欢刘华,乔中国的 生命和死亡的价值 一文。说出了我一直想说,却怎么也说不清楚的话。官方意识形态也好,不够学究也好,不能含古博今甚至预示未来也好,但我觉得其观点却是实实在在,清清白白的。对现代人有意义的。

我们讨论生与死不是为了做学术研究,如果是学术研究就不在这里讨论了。也不是作为哲学家来进行专业讨论。我们的讨论其初衷和真正目的是想通过讨论,让普普 通通的人能从容或更清楚的去面对死这一不可避免要面对的,令人心中觉得悲哀的自然现象。以防止不该轻生的人走上自杀这条不归路。讨论的过于高深和专业,甚 至顾及到三十年前如何和三十年后会怎么看,反而会使讨论变成空洞而没有意义了。

我们生活在现在,我们不必为当初毛泽东去世时反应不够正确(以今日之想法来断定)而后悔。我们只能按现在的道德观念来约束自己。如果过分强调历史或未来,那只是不想约束自己而找的借口罢了。

用我们俗人的话说,还是那句话,活要活的快活有价值,包括有解决所有面对的问题的能力(在和平稳定的形势下),不逃跑。死不敢说多有价值,至少心安理得,不会因为自己的死而给别人带来人为的,本可以避免的痛苦。

至于说你有选择死亡的权利,那么自杀是滥用了这一权利。养育了你多年的父母也有不受丧子之痛之巨大打击的权利,他们有权安享晚年。珍惜生命是爱护自己,更 是爱护自己身边的人。至于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的勇气,其根本意义不在于不怕别人说,而在于不受别人的影响而放弃走一条正确的路。走上弯路或南辕北辙还不 听劝说,那不是越走越远吗?重要的是你的路走的对不对,而不是别人怎么说。

这些也很中肯, 言简意明,有教育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发表于 2006-9-1 23:06 | 只看该作者
吃饭一定要吃好吃的么? laozheng对此不敢苟同. 不过, 吃就要吃好吃饱,吃好吃的关键是去好的饭馆. 这两句话太正确了, 正确得就象没说一样. 所谓 吃好吃的 和 下好饭馆 只是个人的价值判断. 每个人在下馆子前都认为自己肚子饿了该吃饭了. 去之前都认为那个饭馆不错才去的. 但是, 个人的价值判断并不能避免我们下错馆子, 点错菜. 很多菜当时我们认为是很好吃的, 事过境迁, 我们的口味就变了. 那些菜现在就不好吃了.

看了上面这段话,是不是觉得那里有些不对劲了?没看出来?那再把吃饭换成拉撒之事来叙述一番看看效果如何?可是看上去明明说的都挺有道理,没什么毛病可挑呀?是不是也觉得有点“这两句话太正确了, 正确得就象没说一样”?问题就在这里了,说了半天吃饭和下馆子的事,出去吃饭要找好的饭馆点好吃的菜,谁不知道?你Cobal不知道还是yanne不知道,或者还是我不知道?几句话兜来兜去,为什么就是不讲怎么去找好的饭馆,怎么挑好吃的菜点, 或者说说我们的口味为什么会变, 会怎么变?

laozheng,你就不要再拿那些个什么矛盾是对立统一的、量变决定质变、否定之否定的万用辩证伪逻辑在这里害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5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5-1-26 01:27 , Processed in 0.056044 second(s), 38 queries .